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及其应用研究

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及其应用研究*潘 光,黄桥高,胡海豹,刘占一(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西安710072)摘要 润湿性是衡量超疏水表面疏水强弱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主要由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微观结构共同决定。
简述了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理论,综述了超疏水表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制备方法、应用研究及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其在自清洁和减阻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现阶段超疏水表面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诸多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润湿性 表面微观结构 接触角 自清洁 减阻中图分类号:O647 文献标识码:ASt udy on Wet tability of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and It s ApplicationPAN Guang,HUANG Qiaogao,HU H aibao,LIU Zhanyi(College of Ma rine,Northwester n P olytechnical Univer sity,Xi .an 710072)Abstr act Wettabil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 operties which weigh hydr ophobic capability of superhy 2dr ophobic surface and it depends on bot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with low surface energy and the sur face microcos 2mic structure.In this paper the wettability theor y,Wenzel model and Cassie model are br iefly reviewed.The lat est re 2sear ch pr ogresses of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are summarized,including manufacturing,applicat ion and theoret ics.The application in self 2cleaning and dr ag r educt ion is detailedly intr oduced.Finally questions of superhydr ophobic sur 2face r esear ch ar e br ought forward and the pr 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in many field is proposed.Key wor ds superhydrophobic sur face,wettability,surface microcosmic str uctur e,cont act angle,self 2cleaning,dr ag reducti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35009,10672136);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08KJ02012)潘光:男,1969年生,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下特种减阻技术、特种材料应用、水下航行器流体力学等 黄桥高:男,1983年生,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水下减阻技术 E 2mail:huangqiaogao_1@润湿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由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来决定。
材料科学中的超疏水表面技术

材料科学中的超疏水表面技术材料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各种物质的性质、结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
在材料科学中,超疏水表面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下面,我们将详细了解这一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超疏水表面技术的原理超疏水表面技术是指通过特殊方法处理表面,使得其具有极强的疏水性能,即液滴在表面上呈现出球形或半球形的情况。
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微纳级的表面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优化。
其中,微纳级的表面结构是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制备一定尺度的微纳级结构,可以增加表面的接触角,即水滴在表面上的接触角大于90度。
同时,微纳级结构还可以改变水滴在表面上的运动方式,使其更容易滚动或滑落。
这些特性使得表面具有更好的自清洁、防污和防腐蚀功能。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化学成分。
通过在表面增加亲水基团或疏水基团,可以调节表面的亲疏水性。
通过控制不同基团的分布密度和类型,可以实现不同功能的超疏水表面。
二、超疏水表面技术的应用超疏水表面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清洁材料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地减少物质在表面上的侵蚀和积垢,因此可以应用于自清洁材料的制备。
例如,建筑材料、汽车玻璃、纺织品等都可以通过超疏水表面技术实现自清洁效果。
2. 防水和防污涂层超疏水表面可以抵御水和油等液体的渗透和附着,因此可以用于制备防水和防污涂层。
例如,建筑物的屋顶和外墙、飞机的机身和车辆的表面等都可以通过超疏水涂层实现防水和防污效果。
3. 生物医学应用超疏水表面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通过在医疗器械表面制备超疏水结构,可以防止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附着,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同时,超疏水表面还可以在肝功能损伤等情况下,帮助肝脏细胞愈合和再生。
三、超疏水表面技术的未来发展在未来,超疏水表面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将是重点。
1. 细化表面结构随着技术的逐步提升,表面结构已经从微观范围向纳米级发展。
未来,细化表面结构将更加普遍,甚至可能到达亚微米级。
超疏水在防冰领域的应用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超疏水在防冰领域的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寒冷的冬季或低温环境下,结冰是许多领域面临的常见问题,如航空航天、建筑工程和汽车交通等。
结冰会导致设备故障、交通拥堵甚至危及人员安全。
因此,开发出一种高效可靠的防冰技术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超疏水表面作为一种新兴的防冰材料,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超疏水材料具有特殊的表面性质,能够迅速排除液体并减少固体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水滴无法在其上停留或凝聚。
这种表面具有自清洁、抗污染和耐用性等显著特点,并表现出优异的防冰性能。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超疏水材料在防冰领域的应用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超疏水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制备方法。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超疏水表面在防冰领域中的优势和应用案例,涵盖航空航天、建筑工程和汽车交通等不同领域。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超疏水技术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包括温度、湿度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以及使用寿命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超疏水技术在防冰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提出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超疏水材料在防冰领域中的应用概况,并深入探讨其基本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存在的挑战与问题。
通过对超疏水技术的剖析,希望能够增加人们对该技术的了解并促进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发展。
相信这将为解决结冰问题提供新思路,并为相关领域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超疏水的基本原理:超疏水表面的定义与特点:超疏水表面是指具有极高接触角(通常大于150度)的表面,也被称为“莲叶效应”表面。
在超疏水表面上,液滴会形成近乎球形,并迅速滑落而不附着于表面,几乎不留下任何液滴残留。
这种特殊性质使得液体在其上方能够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使其对冰和水的附着与积聚能力几乎为零。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来制备具有超疏水性能的表面:1. 微纳米结构改变: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微纳米级别的结构改变,例如将材料进行刻蚀、纳米苇结构设计等等,从而增加其物理特性和化学反应活性。
图解:纳米超疏水自清洁表面的应用

图解:纳米超疏水自清洁表面的应用自然界的超疏水现象“荷叶表面具有极强的疏水性,洒在叶面上的水会自动聚集成水珠,水珠的滚动把落在叶面上的尘土污泥粘吸滚出叶面,使叶面始终保持干净,这就是著名的“荷叶自洁效应”「见下图1」。
▲图1自然界的荷叶疏水表面现象科学家发现,荷叶表面具有微米级的乳突,乳突上乳突上有纳米级的蜡晶物质,这种微-纳米级的粗糙结构可以大幅度提高水滴在其上的接触角,导致水滴极易滚落「见下图2」。
▲图2荷叶表面微观结构水滴在超疏水表面上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现象,在自清洁过程中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水滴在表面滚动时会带走表面的污染物或灰尘,从而达到自清洁的效果「见下图3」。
▲图3超疏水表面自清洁原理示意图当然这些现在也存在于很多其他生物身上「见下图4」;科学家们研究这些生物及模仿这些生物现象,制备出了许多超疏水产品并得到了许多的应用(详见后文介绍)。
▲图4自然界中具有超疏水性的动植物及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a,b)荷叶;(c,d)水稻叶;(e,f)水黾腿[3];(g,h)孔雀羽毛[5,6];(i,j)壁虎脚掌[7];(k,l)蝉翼[9];(m,n)蝴蝶翅膀[10];(o,p)蚊子复眼[13]下文将为大家简单介绍超疏水自清洁的原理及一些超疏水表面的应用例子。
1、超疏水表面自清洁原理自清洁表面指表面的污染物或灰尘能在重力或雨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自动脱落或被降解的一种表面,基于超疏水原理的自清洁表面主要是指接触角CA150°、滚动角SA<10°的类荷叶表面「见下图5(d)」。
▲图5不同表面水滴接触界面状态2、常见超疏水表面制备现状人工制备超疏水表面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特别迅速,有效的制备方法也越来越多,主要有模板法、静电纺丝法、相分离与自组装法、溶胶-凝胶法、刻蚀法、水热法、化学沉积与电沉积法、纳米二氧化硅法、腐蚀法等。
目前人工超疏水表面主要包括超疏水薄膜表面、超疏水涂层表面、超疏水金属表面及超疏水织物等方面。
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构和低表面能物质修饰 2个方面总结近年来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并对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 键词 :超疏 水 ;接 触 角 ;低 表 面能 物 质 ;微 细结 构 中图分 类 号 :0 4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05 0 5 (0 1 1 0 5 67 24— 10 2 1 ) —17—
lt n hp wee ito u e a d t e if e c fs ra e ru h mir sr cu e o o tc n l s ds u sd. u eh d o a i s i r nrd c d, n h n l n eo u f c o g c otu tr n c na ta ge wa ic se S p r y r— o u
低表 面能物质 聚二 甲基硅氧烷 ( D )具有 良 P MS 好的稳定性 和疏水性能 ,常被作为制备超疏水表面的 材料 。Gvn h 等 利用 酸化处 理得 到粗糙的 P MS i cy e D 物质表面 ,再将 其与全 氟分子膜结合 ,构造 出超疏水
氟丙烯聚合层进行表面修饰 ,研究表明 ,具有最大纵 横 比的表面 ,其疏水性最好 ,可 以达到 10 。 7。
基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资助 项 目 (0706 ;辽 宁省 5953 ) 高校重 点实验 室项 目 (0 809 . 20S2 )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0— 7— 6
面上 的表面张力 。此时 3种表面张力相互作用处于平
衡状态 ,得 到本 征接 触角 。对实 际表 面 而言 ,必
21 0 1年第 1 期
李
杰等 :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 展
19 0
板 ,从而使沉积形成的 P F T E表面具有典 型的荷 叶乳
软物质的超疏水性与应用研究

软物质的超疏水性与应用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众多的科学领域中,软物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软物质的独特性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奇的现象和广泛的应用,其中超疏水性便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性。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软物质。
软物质通常是指处于固体和理想流体之间的物质,比如聚合物、胶体、液晶、泡沫、凝胶等等。
这些物质的特点是对外界的微小作用十分敏感,能够在较小的外力或环境变化下产生显著的形态和性质变化。
那么,什么又是超疏水性呢?超疏水性是指材料表面对水具有极高的排斥能力,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大于 150 度,滚动角小于 10 度。
简单来说,水在超疏水表面上会形成几乎接近球形的液滴,并且很容易滚落。
实现超疏水性的关键在于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
在微观层面上,超疏水表面通常具有粗糙的纹理和低表面能的化学物质。
这些粗糙的结构可以“捕获”空气,形成一层空气垫,从而减少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面积。
而低表面能的化学物质,如含氟或含硅的化合物,则能进一步降低表面对水的亲和力。
软物质实现超疏水性的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自组装技术。
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软物质可以自发地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超疏水表面。
例如,某些聚合物分子可以在溶液中自组装成纳米级的结构,从而赋予材料超疏水性。
另一种方法是模板法。
通过使用具有特定微观结构的模板,如纳米级的多孔材料或光刻技术制备的模板,可以将软物质加工成具有超疏水性能的表面。
软物质的超疏水性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纺织行业,具有超疏水性能的织物可以实现防水、防污的效果。
想象一下,在下雨天穿着一件超疏水的外套,雨水会像珠子一样滚落,而不会浸湿衣物,同时也能避免污渍轻易附着在上面。
在建筑领域,超疏水材料可以用于外墙涂料,不仅能够防止雨水的侵蚀,还能减少灰尘和污染物的附着,保持建筑物的外观清洁。
在交通运输方面,超疏水表面可以应用于汽车挡风玻璃和后视镜,提高雨天的视野清晰度,保障行车安全。
超疏水表面

氧化锌(ZnO)是一种具有直接带隙宽禁带Eg=3.37eV的半导体
材料,结构为纤锌矿结构,具有较大的激子束缚能。一维ZnO以其
独特的光电和催化性质在光电子器件、气体及生物传感器、高效催 化剂、太阳能电池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超疏水性的研
究对于将ZnO用于各种器件来说则非常重要。由于在光滑表面上,
超疏水表面
姓名
自然界中的两个为什么?
水黾为什么能练就 “水上飞”?
荷叶为什么“出淤 泥而不染”?
超疏水表面
我们先来认识“超疏水表面”。
以液体水为例,通常将与水接触角小于90°的固体表
面称为亲水表面,大于90°称为疏水表面;特别地,与水 接触角大于150°的表面称为超疏水表面。具有超疏水的 特殊浸润性表面是近年的研究热点。
刻 蚀 法
沉 积 法
模 板 法
溶 胶 凝 胶 法
相 分 离 法
静 电 纺 丝 法
纳 米 颗 粒 法
化 学 腐 蚀
激 光 刻 蚀
等 离 子 体 刻 蚀
光 刻 技 术
平 版 印 刷 术
物 理 气 相 沉 积
水 热 生 长 法
化 学 气 相 沉 积
电 化 学 方 法
层 层 组 装 技 术
超疏水表面技术存在的问题
另一种则是通过对具有高表面能基底材料如金属、金属氧化物、
无机材料等表面进行粗糙化,然后修饰低表面能的物质(如氟硅
烷)。这种方式丰富了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拓宽了超疏水表面的 应用范围。
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
不管哪种途径,构建表面粗糙结构是制备超疏水最为关键的一 步,目前用于超疏水表面制作的粗糙化技术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超疏水氧化锌薄膜
超亲水表面的构筑及应用进展

2022 年第51 卷第 4 期石油化工PETROCHEMICAL TECHNOLOGY·492·
超亲水表面的构筑及应用进展王崧合(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207)
[摘要]超亲水表面(水接触角小于10°)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这类表面在油水分离、自清洁、防雾等领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在超亲水表面设计、制备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超亲水表面;油水分离;水处理;自清洁[文章编号]1000-8144(2022)04-0492-06 [中图分类号]TQ 028.4 [文献标志码]A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uperhydrophilic surfaces
Wang Songhe(Sinopec Ningbo New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Ningbo Zhejiang 315207,China)
[Abstract]Superhydrophilic surface(water contact angle less than 10°)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research areas. This kind of surface show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oil-water separation,self-cleaning,anti-fog and other application fields. The article reviews recent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design,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uperhydrophilic surfaces,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development.[Keywords]superhydrophilic surface;oil-water separation;water treatment;self-clean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摘要:在材料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超疏水表面一直是材料研究的重点,并在军事、工业、民用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
而润湿性是决定材料疏水性的关键所在,如何降低润湿性是提高材料疏水性的主要手段。
本文简单介绍了表面润湿性的基本理论,综述了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其相关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超疏水表面;润湿性;微/纳米结构1.引言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有着特殊的表面结构,而其中植物叶片的表面结构因其特殊的性质引起了人们极高的兴趣。
而在植物叶片中,荷叶叶片上表面的特殊性质又极为明显,荷叶的表面不均匀且大量地分布着平均直径在5~9微米的乳突,而乳突又是由许多的平均直径在121.1~127.5纳米的纳米分支结构组成。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在荷叶的下一层表面中还存在着纳米级的蜡晶。
通过蜡晶结构与乳突组成的微纳结构,成功地减少了叶面与液体的接触面积。
与此同时,通过微纳结构,荷叶也减少了与脏污的接触,便于脏污被带走,这就是荷叶叶片所表现出的自清洁性。
而溯其根本,自清洁性又是超疏水性的一个表现。
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动植物的表面有超疏水的性质,例如在水面自由移动的水蛭。
为了这些动植物的研究,是人们对于超疏水表面的认识更加深入,这对于制备功能材料具有很好的意义。
润湿性是影响超疏水性质的关键,是指某种液体在一个平面上的延展,覆盖的能力。
假设有一液面铺展在一平面上,气、液、固三种物质接触于同一点处。
气-液界面的切线与固-液接触面的夹角为θ,称θ为接触角。
为了方便判定,通常以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θ的大小来判断润湿性,并区分亲疏水表面。
当θ大于150?时,该表面被称为超疏水表面;当θ大于90°时,被称为疏水表面;当θ小于90°时,被称为亲水表面;当θ小于10°时,被称为超亲水表面。
其中,90°作为亲水与疏水的分界。
假设有一理想的平滑均匀平面,没有任何粗糙介质,则表面接触角θ满足杨氏方程:图1两种粗糙表面的润湿模型:Wenzel模型和Cassie模型近年来,由于超疏水表面在日常生活中及工业生产等方面有极高的价值,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相关应用研究日益增多,本文主要综述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与其相关应用。
2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表面的粗糙程度和表面能。
目前常见的制备方法有刻蚀法、模版法、气相沉积法、电纺法、溶胶-凝胶法、机械拉伸、相分离法等等。
但以这种方法分类并不能准确而直观的表明其制备方法的本质依据。
根据润湿性的影响因素,制备方法可大致分三类:赋予低表面能物质表面适当的粗糙结构,对粗糙表面进行表面改性以降低表面能和降低表面能同时增加粗糙程度。
2.1赋予低表面能物质粗糙结构赋予低表面能物质粗糙结构大致而言,就是在低表面能物质表面构造微观结构,这种方法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具有可控性强、稳定性好的性质。
刻蚀技术是目前通过增加表面粗糙程度来制备超疏水材料的一种较为广泛的方法,一般为使用化学手段或物理手段刻蚀出不同深度、不同形状的微观结构表面。
比较常见的刻蚀手段有激光、等离子、化学等。
刘莹[1]等通过使用不同能量等级和时间的纳秒级KrF准分子激光在PVDF表面上构造粗糙结构,发现通过对激光密度与脉冲个数的调整,可在10s内使接触角达到150°,并同时发现能量密度越高,制备时间越短,但其稳定性也相应下降。
目前,模版法是一种有较大希望突破成本问题的制备方法。
这种方法先制备有一定空穴结构的模版,再将作为原料以液体形态浇铸在模版上,并借此形成有表面结构的超疏水材料。
使用多孔氧化铝为模版,5%PMMA三氯甲烷溶液为聚合物溶液,以在常温下放置后用NaOH溶液除去模版为制备方法制成,通过比较在光滑玻璃板制得的PMMA光滑板与模版法制得的PMMA纳米柱膜发现模版处理后可以使表面接触角由80°提升至152?[2]。
将PDMS预聚体和固化剂以1:10进行混合后浇铸在不同的固定在玻璃板上的金相砂纸并进行真空烘箱抽气处理,以此得到超疏水表面,当使用砂纸磨料范围为7-5微米或5-2.5微米时,接触角可达150?以上。
2.2对粗糙表面进行改性以降低表面能除了构建表面微观结构以外,对基底表面进行低表面材料修饰也是制备超疏水表面重要的途径之一。
比如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法等。
这种方法制备的超疏水表面物质更加稳定,但表面微观结构相对赋予低表面能物质粗糙结构不易控制。
气相沉积法包括多种制备方法,其中有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Lau[3]等在用气相沉积法沉积了一层聚四氟乙烯膜于碳纳米管阵列薄膜的表面上,生成的表面表现出了良好的疏水性。
电化学法是利用电解池或者原电池的原理在基底上沉积某化合物,从而得到超疏水涂层。
胡安民[4]等以除油酸洗处理后的纯铜作为基材和阴极,以纯镍板作为阳极,在其上电镀了一层镍薄膜,接触角相比纯镍平面有了较大的提升。
而在使用了化学镀镀液进行化学镀后接触角可达152.3°。
2.3降低表面能的同时增加粗糙程度为了进一步改进材料表面的润湿性,很多研究者将构建表面微结构和低表面能修饰相结合,制备了表面润湿性极佳的固体表面。
这种方法兼顾了表面稳定性与微观结构的易控性,也是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采取的手段,但其也同时有制备相对较为复杂的劣势。
利用化学刻蚀法并进行氟化处理以制备由多层不同等级微突结构构成的粗糙结构。
该方法是以一定配比的乙醇与氯硅烷作为原料制成刻蚀溶液然后将经过打磨冲洗干燥后的黄铜片放入其中。
浸泡30 min后取出并冲洗干燥,再进行氟化处理,得到具有超疏水性质的黄铜表面。
经测验,接触角可达144°。
同时,他们还用近似的方法在铝合金上制备超疏水表面,经过测验,通过化学刻蚀与表面氟化修饰后接触角可达156?,成功制得超疏水表面。
刘斌[5]等利用软模版与紫外光固化技术制备超疏水表面,其制备方法如下:以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软模版材料,预聚物(聚氨酯丙烯酸酯)、交联剂(二聚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单体稀释剂(丙烯酸异冰片基酯)和引发剂(2,2-甲氧基-2-乙酰苯)作为紫外光固化体系。
将PDMS的预聚剂与交联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静置后浇铸在荷叶表面后固化剥离以得到紫外光固化材料的软模版。
然后,将一定比例可光预聚物材料铺展并用软膜压印以得到聚合仿荷叶表面,所得的表面具有极佳的超疏水性质。
3超疏水表面的应用超疏水材料在对于强氧化性,强酸性强碱性材料的防护上有着极大的使用空间城市建筑防治酸雨、污染物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城市建筑污染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颗粒进行附着与雨雪的覆盖而酸雨污染也主要是由雨滴中的硝酸根与硫酸根导致的。
而其在防水、防雪和防雾等方面也有着相应的应用价值。
以复制模塑法制造具有表面微结构的PMDS材料,其接触角大于150°,表现出极为优异的抗粘附性,在使用血小板进行细胞粘附行为研究后发现,具有超疏水性质的PMDS表面可以有效防止血小板堆积而导致变形,该材料的物理特性使得它在生物工程中的组织工程上具有极高的价值[6]。
张友法[7]等在不同铜片表面上进行分别进行喷砂、氧化、喷砂并氧化后再进行氟化处理后发现,三种方法都可有效改变铜表面浸润性,其中经过了喷砂并氧化处理的氟化铜表面的接触角达到了161?。
并且他们经过实际测验后发现,经过处理的铜表面可降低对水滴的热量传递,减缓霜晶的形成,提高抗霜能力。
4总结与展望本文大致介绍并总结了超疏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做了大致介绍与归类,并且对其各自的的优缺点做了一定的叙述。
与此同时详细介绍了其中几种制备手段,并对其目前的应用做了一定的介绍。
超疏水材料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程了,但在超疏水材料正式使用前还有许多不可跨越的障碍。
比如制备方法多数繁琐切价格高昂,不利于实际的生产生活,而目前已经投入市场的材料也存在着结构强度低,易老化,实际使用寿命短,而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材料易污染和磨损,其疏水性会有极其明显的下降。
尽管超疏水材料有着上述的种种缺陷,但超疏水材料仍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其在建筑房屋防水,船舶建造,纺织,管道运输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 刘莹, 蒋毅坚. 准分子激光快速制备超疏水性聚偏氟乙烯材料[J]. 中国激光, 2011, 38(1):159-164.[2] 金美花, 廖明义, 翟锦,等. 软模板印刷法制备超疏水性聚苯乙烯膜[J]. 化学学报, 2008, 66(1):145-148.[3] Kenneth K. S. Lau,,?, José Bico,?, Kenneth B. K. Teo,§, et al. Superhydrophobic Carbon Nanotube Forests[J]. Nano Letters, 2003, 3(12):1701-1705.[4] 田菲菲, 胡安民, 李明,等.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超疏水镍薄膜[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51(2):163-167.[5] 刘斌, 傅叶勍, 阮维青,等. 利用软模板和紫外光固化技术制备超疏水表面[J]. 高分子学报, 2008, 1(2):155-160.[6] 周明, 郑傲然, 杨加宏. 复制模塑法制备超疏水表面及其应用[J]. 物理化学学报, 2007, 23(8):1296-1300.[7] 张友法, 余新泉, 周荃卉,等. 超疏水低粘着铜表面制备及其防覆冰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 26(5):1457-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