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河城市形态案例研究

合集下载

北京与巴黎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的比较和研究

北京与巴黎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的比较和研究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法国的首都和世界著名大都会之一.巴黎在现代化 的进程中很好地保留了城市原有的空间形态,是公认的保护较好的城市之一。与巴黎 具有相似的城市性质、历史以及城市空间特征的北京.在近来的建设高潮中.在城市 设计与空问的营造上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表现了人们对城市发展及空间形态设计的 日益关注,但在具体的方式和手法上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将北京与巴黎这两个 城市进行比较.不但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北京;巴黎;总体布局;轴线;
城市轮廓线;街道格局 Keywords: Be巧ing;Paris;whole Amngement;
Axes:COntour Line:Street Pattem
引言
北京和巴黎,作为代表东西方文化的两座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具有相似的历史 背景和城市性质。两者均为国家的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 的文化.巴黎是沉淀西方文化最深厚的城市.北京是蕴涵东方文化最富饶的地方。
巴黎市分成了20个区.以城岛为中 心,顺时针方向旋转排列;北京则是基本 以中轴线和宣武门大街为界.分为东城、 西城、崇文、宣武四区。
2总体布局比较
2.1旧城布局 作为东西方两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北
京和巴黎在旧城布局上也有很多相似之 处。其范围均由历史上形成的最外圈城墙 确定(原先的城墙已改成了环路).市中心 布置王宫和重要的宗教建筑(北京为故宫: 巴黎为城岛上的圣母院和塞纳河右岸的卢 浮宫),并采用了轴线构图(尽管轴线的表 现方式及形成历史各有千秋),旧城区周围 布置有大片的绿化环境(北京的颐和园、圆 明园:巴黎的布洛涅和班森诺公园)。
巴黎为城岛上的圣母院和塞纳河右岸的卢并采用了轴线构图尽管轴线的表现方式及形成历史各有千秋旧城区周围布置有大片的绿化环境北京的颐和园圆万方数据国外城市规划20049no569王小舟孙颖22新旧城关系北京和巴黎都是历史悠久的历史名城

典型高密度街区案例的形态学分析——以法国国家图书馆东南为例

典型高密度街区案例的形态学分析——以法国国家图书馆东南为例

西提岛法国国家图书馆基地街区设计背景战后法国城市的重建过程中,巴黎是典型的代表和特殊的案例。

巴黎城市不仅在向外蔓延和扩张,密集的城市中心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加密。

塞纳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巴黎城市建设真正的动脉。

巴黎和塞纳河的关系随着时间发展的变化体现了塞纳河这条空间纽带的重要性,曾经从城市中驱逐出境的水又找回了它的地位。

区位分析基地位于巴黎十三区最东部,塞纳河左岸。

法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其西北。

巴黎十三区是一个以意大利广场为中心放射性路网的片区;同时也是巴黎最大的华人区之一。

调研地块位置:巴黎⼗十三区法国国家图书馆东南街区。

法国国家图书馆东南部街区⾪隶属于法国⼗十三区,⼗十三区是巴黎主要的唐⼈人街之⼀一,位于塞纳河左岸。

功能定位:地块南部是⾼高等教育机构。

周围则有⽂文化娱乐⽤用地(以出版社、杂志社为主)以及部分配套商业。

形成了以法国国家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巴黎中⼼心、巴黎第七⼤大学为引导的休闲⽂文化教育地区。

基地图底关系⽰示意图基地⽤用地性质⽰示意图地块的交通⼗十分发达,东侧为临塞纳河的Quai Panhard et Levassor 主干道,⻄西侧则是著名的Avenue de France。

基地内部路⺴⽹网呈⽅方格⺴⽹网状分布,能够便捷地到达各处。

同时⻄西侧、南侧各有铁路经过;⽕火⻋车站在⻄西北⾓角,南侧还有⽴立交桥。

街景地图整体鸟瞰-图片来自Google Earth空间布局分析滨河景观的渗透中心绿地 此地块的布局形式是传统的网格状街坊布局。

建筑密度较大,在地块的中心位置设计师建立了一个开敞的绿地。

由周围的住宅、商业、学校、出版社等等围合而成。

基地南侧的布局比较平均,建筑尺度类似;中间面粉厂改建的巴黎七大主教学楼和绿地部分较为开敞;北侧同南侧,密度较大。

基地的西北部是法国国家图书馆。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一个由四个L型建筑围合而成的体量。

Rue EmileDurkheim道路的两侧建筑应。

肌理分析采取了方块建筑穿插街道的欧洲经典肌理布局方式。

谈城市跨河桥梁的景观突围

谈城市跨河桥梁的景观突围

·园林·绿化·环保·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3-0217-04谈城市跨河桥梁的景观突围收稿日期:2012-09-11作者简介:沈俊(1976-),男,硕士,讲师沈俊(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分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在湖州城市桥梁景观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从功能、形态、空间诸景观要点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以期推进城市跨河桥梁景观的一体化,促成城市跨河桥梁环境活力的再建。

关键词:城市,桥梁,景观中图分类号:U442.5文献标识码:A伴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我国许多滨水城市根据规划建设面临的矛盾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确立了新一轮总体规划,城市跨越河流扩建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跨河交通方面,从轮渡到隧道到桥梁,跨河交通方式越来越多,技术使桥梁跨越宽度增大,增强了城市跨河地区两岸的空间联系。

在以机动车快速通行为主要目的的交通组织下,桥梁空间尺度愈发巨大,功能面临单一,形态逐渐趋同。

如何突破城市桥梁条块状布局的单调形态,综合组织桥梁、建筑、广场、道路、绿化等多种城市景观要素,如何在追求桥梁实体与空间品质的同时,考虑步行者的便捷和体验,激发公众个体间的社会交往,完善城市的步行系统等问题,都需要城市经营者、设计者进行深入研究,对桥梁与河流、道路、建筑物等形态的关系进行重新梳理,以期获得更好的城市桥梁功能。

1湖州跨河桥梁景观现状的调研湖州市位于浙江省的北部,濒临太湖,城市水系发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

本文涉及调研的城市桥梁,不以快速穿越为单一目的,形式也不受限于机动车的通行组织,更多的形态、功能趋向于考虑步行者的体验,意在重新挖掘城市桥梁景观的多重特性。

湖州中心城区的桥梁主要以跨越市河为代表。

本文选取月河桥、临湖桥、骆驼桥、潮音桥、仪凤桥、潘公桥、新大通桥、月河步行桥8座桥梁为调研对象;城区外围的桥梁主要以跨龙溪港、旄儿港、菜花径、新塘港为代表,选取龙溪大桥、青铜大桥、城北大桥、日月大桥、凤凰大桥、苕溪东路桥、华丰桥、长岛公园步行桥8座桥梁为调研对象。

长沙城市跨江发展对策研究

长沙城市跨江发展对策研究
第3 4卷 第 3 期 2 0 1 3年 6月
衡 阳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e n g y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o . 3 Vo 1 . 3 4
J u n e .2 01 3
目前 , 长沙 市 以 “ 一江两岸” 为 载体 . 以过 江 交 通、 轨 道 交 通 以 及 城 市 重 要 功 能 区 等 的 建 设 为 重
“ 两型社 会 ”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验 区 的先 导 区将 成 为 长 沙湘 江西岸 新 的城 市 发 展核 心 , 城 区拓 展 面 积将
桥( 七桥) 、 湘 府路 湘江大桥 ( 八桥) 、 一 环线、 二 环
线、 三环线 ( 长沙绕城高速) 。预 计 到今 年 年 底 , 南 湖路 湘江 隧道 和地 铁 2号 线过 江隧道 这两 项重 大过 江交 通工 程都 将 完工 。届 时 , 三 环 内过 江 通 道数 量 将从 现在 的 8条变 成 1 0条 , 车道数将 达 5 0条 ; 二环
口约 4 1 0万 , 城 区面积 1 9 3 8 k m , 望 城并 入 长 沙 城 区后建 成 区面积 约为 3 4 2 k m 。 湘江 是长沙 最 重要 的河 流 , 境 内长 度 约 7 5 k m, 自南 向北贯穿 长沙城 区 , 将城 市划分 为以商 业经济 为 主 的河 东和 以文化 教 育为 主 的河 西两 大 部分 。随 着 2 0 0 1 年市政 府 驻地 迁 至 河 西 。 河 西 经 济 的快 速 飞 跃 逐 步平衡 长 沙 两 岸 的 发 展进 程 , “ 沿 江建 设 、 跨 江 发
以内 , 几 乎每 隔约 3公里 就有 一个 过江通 道 , 为 两岸 的 密切交 流提 供可 能 , 为市 民的 行 购 物带来 便捷 。

从渡过到穿过,黄河天堑变通途

从渡过到穿过,黄河天堑变通途

〇1911年的黄河铁桥。

 图/张继平The Yellow River railway bridge in 1911打算搬家,就是雇从跨河到拥河黄河每一次泛滥,总会给沿岸的百姓带来沉重灾难。

所以,筑堤建坝治理“黄灾”是近现代济南的重要任务。

不过,早年因为战争频仍、民生凋敝,起先修的黄河大坝很多都是秸石埽坝,堤身单薄,且年久失修,十分残破。

1946年2月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拉开了人民治黄的帷幕。

一位1955年参加工作的济南“老黄河”回忆:“那时候黄河下游没有水库,来水直接下泄,无法控制。

1958年黄河暴发大洪水,洪水全部漫滩偎堤,不少坝岸漫顶,险情处处可见,直接威胁济南市的安全,十几万人上堤抢修子埝,附近的土挖完了,老百姓从家里扛来可用之物进行抢险啊。

”1950年至1985年,黄河下游进行了三次大修堤,花园口站达到22000立方米/秒的洪水设防标准;险工、控导等河道整治工程,由原来的土坝,逐渐整修加固为石坝;黄河干、支流修建了多座水库,使黄河水得到有效控制和调节。

这条“黄龙”终于变得温顺起来。

“治河”还要“跨河”,如何跨过这条天堑,也是近代济南人苦苦求索的事情。

1912年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建成,开启了济南以大型桥梁跨越黄河的新里程。

1949年以后,各种桥梁飞架南北,成为连接济南市区与北部的纽带。

济南与黄河的联系不断紧密,但是,与长江两岸的城市跨江而建相反,黄河一直游离在济南城市建设之外。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率攀升,城市也在快速扩张。

对于济南来说,夹身于泰山和黄河之间,济南一直以来都是沿东西向发展,整个城市像一根“油条”,伸展不开。

看国内其它城市,上海跨过黄浦〇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

A modern city is emerging to bolster up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〇济南“拥河发展”迎来新机遇。

图/张仁玉Jinan ushers in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ing with the River”.〇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推动济南迈向“黄河时代”。

对跨滨江路立体交叉型式的研究

对跨滨江路立体交叉型式的研究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6 — 0 3 作者简介 : 刘驰 ( 1 9 8 5 一) , 男, 上海人 , 工程 师 , 从 事道路设 计 工作 。
通道 匕
3 立 交 形 态 分 析
( 1 ) 越江工程 、 滨 江路 道 路 等 级 : 城 市 快速 路 。 针 对 快 速 路 一快 速 路 交 叉 的 情 况 ,应 采 用 枢
纽互 通 立 交 。作 为枢 纽 立 交 , 要保 证 各 方 向交 通 流 向不受 交 叉 影 响 , 即不 允 许 出现平 面 交 叉 。市 区枢 纽 型互 通 式 立 交 常用 型式 如 图 1 、 图 2所 示 。 常 用 枢 纽 互 通 型 式 解 决 互 通 问题 的 方 案 都 不
航 要 求 高 的 江河 其 桥 下 净 空 高 度 较 高 ,这 种 情 况 使 得 线 路 在 越 江 时 ,要 求 桥 梁 以 较 高 的高 度 上 跨
过 江河 , 往 往 难 以 和平 行 江 河 的滨 江路 平 面交 叉 ,
而不得不上跨滨 江路。还有一种情况是城市江河 往往 防洪标准较 高 ,桥梁必 须跨 越沿河岸边较 高 的 防洪 堤 或 防汛 墙 ,也使 得 桥 梁 无 法 与 滨 江 路 平 面交 叉 , 而 不 得 不 采 取 立 体 交 叉 的 型式 。另 外 , 滨 江 路 规 划 线 位 通 常 离 江 岸较 近 ,越 江 的道 路 也 往 往 是 重 要 的道 路 , 交通量较大 , 也 不 希 望 和 滨 江 路 平 面交 叉 ,因 为那 样 可 能会 使 车 辆 大 量 拥 堵 在 桥 梁 主线 , 发 生 事 故 处理 较 困难 。 城 市 滨 江 路 也 常 常 是 城 市 中重 要 的道 路 , 对 于 这样 的滨 江路 , 越 江 工程 上跨 滨 江路 时 , 还 要 求 和 滨 江 路 能 够 互 相 通 达 。 国 内外 已 经 建 成 的 城 市 立 体 交 叉 型 式 很 多 。 这 些 型 式 的 立 交 用 在 滨 江 路 交 叉 时 有 两 个 问题 : 一 是 占地 大 、 建 筑 拆 迁多、 造价高; 二 是 需 要 在 越 江 桥 梁 的 江 面 部 分 就进 行 分叉 , 增 加 了 水 中 桥 墩 实 施 的 困难 , 这 可 能 会 带 来 一 些 问 题 。如 影 响 行 洪 安 全 , 影 响 桥 梁 在 水 面 部 分 的立 面 效 果 ,车 流 拥 堵 在 桥 梁 的 主

城市沿河道路设计分析

城市沿河道路设计分析

城市沿河道路设计分析摘要:市政道路在满足人们的便利出行和交通运输的前提下,还需具备与城市的美融为一体及美观的特点。

因此,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实现各种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及功能。

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道路的特点及设计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市政道路;横断面;交叉口前言市政道路所覆盖的面积比较广泛,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城市的各种市政设施进行有机的结合。

比如供水、供气管道,在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全面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根据不同类别的道路功能及整体配合和统一性,对市政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实现各类道路的有机结合及协调。

目前的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是道路的通行能力、环保需求、可扩性,为以后的快速交通提供保障。

一、市政沿河道路的特点分析沿河道路与其它的市政道路不大相同,沿河道路由于受河道的制约,从而导致转换方向单一,但其相对于其它市政道路的景观性、娱乐性更高一些。

沿河道路一般是通过T形平交或立交实现方向的转换,具有不对称性、不均衡性。

(一)与跨河道路主要为立体交叉从路网整体情况来看,沿河道路必将与跨河道路存在交叉。

由于沿河,特别是所沿河道为等级航道时,由于交叉点距跨河桥梁较近,受桥梁净空影响,立体交叉将是主要的合理选择。

(二)景观性、娱乐性要求较高河网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的稀缺资源,同时又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活力之源。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已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既是陆地的边沿,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

城市滨水区不仅是联结城市陆地和水体的中间地带,而且是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中观环境;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

它是城市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形象的景观节点,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大伦敦规划分析)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大伦敦规划分析)
• 第一代新城中的人口密度较低,规模不大,人口规模大多在6万人以下。 • 实例:哈罗新城
2)第二代新城建设
• 城镇开发法的颁布使得疏解大城市人口的方式开始向对已有城镇的改造与扩建倾斜。 50年代时确立了苏格兰的坎波诺尔德新城,61-66年间确立了利文斯通、朗科恩、欧文 等7座新城。
• 第二代新城人口密度和规模有所提高,规划人口在10万人左右。
背景:
1980年代以前,伦敦的工业增长逐年下降,经济处于衰退阶段,人口不断减少,由1939 年的800万下降到1985年的680万,城市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来自各方面的压 力。然而,近十多年来,伦敦正经历着显著的变化,经济、人口出现强劲增长,城市愈发繁 荣,现在的人口已经回升到740万。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两个:第一,像纽约、东京一 样,伦敦作为一个世界城市正以其高质量的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设施,特别是贸易和金融设 施,吸引着全球的投资,许多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落户伦敦这样的世界城市;第二,伦敦正 以成功的经济、一个世界城市所能提供的各种就业、文化、教育等条件,吸引着大量的国外 移民,越来越多的学生、刚刚达到就业年龄的年轻人来到伦敦,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世界各地 多达305种语言,这使伦敦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Βιβλιοθήκη 战略:总体发展战略:
1. 三类不同地区的开发策略: 要成功地实施更紧凑的开发策略,有必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将商业和住宅开 发、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以及地方社区活力的提升结合在一起。由于伦敦面对的挑战是 全方位的和跨越各区自治区边界的,本次规划高度重视五个大的次区域的发展策略,包 括西伦敦、北伦敦、中心伦敦、南伦敦和东伦敦(含泰晤士河口地区)的发展策略。在 这个全面的规划框架之中,规划确定了一些特别发展地区,包括机遇性增长 (OpportunityAreas)、强化开发地区(Areas for Intensification)和复兴地区 (Areas for Regener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河城市形态案例研究跨河城市形态案例研究现状河道参数•河道长度:14km•河道宽度(控制宽度):500-700m•水面宽度:180-230m•堤岸线两侧高差:5-6m•堤岸内有防洪要求,只能做构筑物•现状河道断面1:两侧低密度高层建筑为主•现状河道断面2:两侧以多层建筑为主岸线单调,天际线控制无韵律感建筑离河心线较远,未形成连续界面城市跨河发展模式•定义:城市先在河流的一侧岸地建设,待条件成熟再跨越河流到对岸发展。

如上海、维也纳。

•特征:1.最常见的跨河发展模式;2.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所跨河流由窄到宽;3.跨河发展的原因多为城市扩大带来的用地短缺;4.跨越发展前都经历了岸线-腹地的城市发展过程;5.城市跨河形态从不均衡到均衡大多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跨河时间早的城市先在呈现均衡形态,反之则否。

•定义:分自然演进以及规划指引两种。

前者城市发展早期就跨河发展,长期演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双岸布局形态,如纽伦堡;后者则由规划设计决定建城之初即跨越河流,如纽约、堪培拉。

•自然演进类特征:1.因古代的技术水平低下,此类城市在少数;2.跨越河流较小;3.两岸形态均衡;•规划指引类特征:1.往往是首都或重要城市,规划构想是政治意图的表现;2.对河流的航运要求不高,更多考虑的是其形态对城市的作用;3.现代规划偏于理性和技术,更容易实现;4.两岸城区同时建设,形态易于和谐统一。

•定义:城市由河流中央的岛屿起源,然后向四周发展,城市跨越河流并占据两侧用地发展,如巴黎。

•特征:1.少见的跨河发展模式;2.因为河心岛用地紧缺,城市跨河发展较早;3.岛屿的存在缩短了河道的宽度,利于跨越;4.岛上保留着城市最早的历史元素,如巴黎圣母院;5.以河心岛屿作为城市最初选址的做法与中国风水观念相背,因此在我国无此类城市。

•定义:城市两岸城区早期独立发展,各部分没有紧密联系,后通过行政建制改革或其他原因,独立的部分被组合成一个整体。

如武汉、布达佩斯。

•特征:1.组合前两岸独立发展,并具有一定的特点;2.多数此类跨河城市跨越的河流较宽,如长江1.3公里宽;3.此类城市是由于行政建制改革形成的,所以没有漫长的自然演变过程;4.由于所跨河流较宽,对经济技术要求高,因此这类城市近代才实现跨河;5.两岸城市合而为一,利于实现城市的集聚效应,但原有独立的城市体系及中心区需要通过规划调控进行职能分异。

案例研究跨越河流泰晤士河新、旧多瑙河塞纳河新、旧淀川黄浦江余姚江、甬江、奉化江长江曹娥江跨河时间1世纪中叶由北至南跨河20世纪初公元2、3世纪——20世纪90年代19世纪60-70年代——上世纪80年代跨河原因用地扩张用地扩张用地扩张用地扩张政府决策殖民扩张——用地扩张两岸现状形态比较均衡非均衡均衡均衡非均衡均衡均衡非均衡城市跨河发展模式协同发展跨越发展协同发展、中心向外跨越发展跨越发展中心向外、独立组合独立组合跨越发展河流通航情况密集密集密集一般密集密集密集一般平均河宽(含两侧控制带)250700-800150新淀川800、旧淀川1505003001500400-600平均水面宽度230新多瑙河270、旧多瑙河160120新淀川460、旧淀川854202501200180-230沿河道路体系混合型混合型双梳型新淀川两侧为双梳型,旧淀川两侧为混合型混合型混合型混合型双梳型两侧功能行政、金融、文化、交通、公园、居住商业、文化、商务办公、体育、公园商业、文化、办公、科研、公园、居住新淀川两侧主要以居住功能为主,此外少量的商务、工业功能;旧淀川两侧中之岛段以行政、商务商业为主,北段以居住、体育、公园为主。

以金融商务、商业、会展为主三江交汇口江侧功能以商业、商务、公园为主,交汇口外围以居住、工业、仓储为主武昌、汉口段以商业、居住、公园为主,汉阳段以工业、商业、居住为主以居住、商务、行政、城中村为主两侧建筑类型多层、高层混合旧城方向多层为主、新城方向集中高层形成节点两侧多层新淀川两侧低层、多层、少量高层,旧淀川两侧多层、高层多层次多层、高层、超高层组合高层、多层混合多层次多层、高层组合低层、多层、少量高层,未形成层次关系驳岸类型核心岸线硬质驳岸,大部分河段自然驳岸硬质驳岸、自然驳岸硬质驳岸硬质驳岸、自然驳岸硬质驳岸硬质驳岸硬质驳岸、自然驳岸自然驳岸滩地利用方式自然滩涂未专门利用新、旧多瑙河中,为调节洪水人工筑造最大宽度250米的多瑙岛,提供各类水上、陆上运动的休闲场所,并成为著名的多瑙岛音乐节的承办场地。

无新淀川两侧滩涂主要以公共体育场所为主,或保持为原状湿地;旧淀川滩涂集中在中之岛以北河段,主要以公园和公共体育场为主无滩地外延都做硬质驳岸处理后开放为公园汉口段3.5公里长滩地设计布置公共公园,其余滩地除少量布置体育场地和小码头外保持自然状态生态自然滩涂,部分建成湿地公园重点项目金丝雀码头联合国城德方斯中之岛外滩、陆家嘴CBD——————距离与视觉效果研究分析D/H 与视觉效果研究观点D/H对空间的感受对象感觉0.5能接近,有狭窄感被封闭(包围)的感觉‘对岸竖向景物只能看到一半,有封闭恐怖感1高度和宽度之间均衡高度和空间较协调,强调了封闭感,对岸竖向景物能看全1.52离开了,有广阔感对面建筑物容易看清,2.5以上时容易产生广场恐怖症的感觉3一般占有整个视野,虽然构成景观的一部分,但看起来有独立性,以其说围成了一个立体不如说形成场地的边界,立面上的细节看不清了4减少了封闭性与周围景物成为整体围成庭院、广场的D/H 上限6封闭性的下限8封闭性消失了,有一片汪洋之感良好广场的D/H舒适的D/H63°45°34°27°18°14°9°8°视距D/H 空间开放感两岸整体感<100m <1包围感很强内聚感很强100-1200m 1月8日开放感较强内聚感较强,无排斥感>1200m>8开放感很强排斥感很强跨河城市空间感受分析国内外城市跨河交通设施比较(以相似河流宽度为基准)城市跨越河流河宽(m)桥梁(座)隧道(座)桥/隧总数(座)平均间距(km/座)巴黎塞纳河120356410.3天津海河10015015 1.1布拉格伏尔塔瓦河200170170.8广州珠江25013114 2.8伦敦泰晤士河250282300.6宁波甬江、余姚江、奉化江25011213 1.5科隆莱茵河400808 1.3太原汾河300707 1.9华沙维斯瓦河500606 2.1上海黄埔江50066122首尔汉江100020222 1.9武汉长江1200404 6.7纽约哈迪逊河1300184159 1.1杭州钱塘江120030310.3伦敦维也纳巴黎大阪上海宁波武汉上虞河流:泰晤士河城市跨河发展模式:协同发展河道宽度:250m沿河道路体系:混合型桥梁数量:研究河段长度13km,共有桥梁12座两侧功能:行政、商业金融、文化、交通、公园、居住两岸建筑类型:多层高层混合,形成多个节点驳岸类型:核心岸线硬质驳岸,大部分河段自然驳岸行政中心商业文化中心商务金融中心伦敦老城是伦敦的政治、商务、文化中心。

空间形态:建筑越靠近岸边,高度越低。

核心区中央绿轴直通水边,与开敞的滨水绿地一起形成绿廊。

天际线:以相近的建筑形体,中心高两侧低的高度控制,塑造富于整体感,起伏有度的优雅端庄的天际线形象。

重点项目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西印度码头的中心,它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通过1991年开通的DLR轻轨和2000年开通的Jubilee地铁延线与伦敦市中心及其他地区相连。

伦敦市机场距此只有几英里,乘公共汽车便可方便到达。

内港式的岸线处理和主次分明的轴线形态处理手法使其成为伦敦城的新亮点。

河流:新、旧多瑙河城市跨河发展模式:跨越发展河道宽度:700-800m,水面宽度新多瑙河270m、旧160m 沿河道路体系:混合型桥梁数量:研究河段长度10km,共有桥梁12座两侧功能:商业、文化、商务办公、体育、公园两岸建筑类型:旧城方向多层为主、新城方向集中高层形成节点驳岸类型:硬质驳岸、自然驳岸河西多层区:连续的沿河界面(18-24m)河东高点区:醒目的地标节点(150m)•动静水道分离,休憩水面与交通水面相互不干扰•生态岛屿兼公共开放空间的作法•与老城呼应的低密度连续建筑界面塑造•重要跨河桥梁处设置形式新颖的地标建筑节点,暗示城市发展方向借鉴意义维也纳旧城维也纳联合国城新、旧多瑙河中,为调节洪水人工筑造最大宽度250米的多瑙岛,提供各类水上、陆上运动的休闲场所,并成为著名的多瑙岛音乐节的承办场地。

河流:塞纳河城市跨河发展模式:协同发展、中心向外河道宽度:150m沿河道路体系:双梳型桥梁数量:研究河段长度12km,共有桥梁31座两侧功能:商业、文化、商务办公、体育、公园两岸建筑类型:沿岸两侧行道树形成绿墙,多层建筑位于绿墙后形成连续界面,偶尔有开敞空间垂直河道形成轴线驳岸类型:核心区硬质驳岸、外围自然驳岸河流:新、旧淀川(宽为新,细为旧)城市跨河发展模式:跨越发展河道宽度:新800m,、旧150m,水面宽度新46m、旧85m沿河道路体系:新为双梳型,旧为混合型桥梁数量:新淀川为主要通航河道,选择研究河段12km,共有桥梁14座,;旧淀川为次要通航河道,选择研究河段14km,共有桥梁31座两侧功能:新淀川两侧主要以居住功能为主,此外少量的商务、工业功能;旧淀川两侧中之岛段以商务商业为主,北段以居住、体育、公园为主。

两岸建筑类型:新淀川两侧低层、多层、少量高层,旧淀川两侧多层、高层驳岸类型:硬质驳岸、自然驳岸大阪中之岛中之岛被自东向西流经大阪市中部的堂岛川和土佐堀川夹在其中,是大阪市行政、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这里除市行政大楼、银行、报社外,还集中了公园、美术馆、图书馆、公会堂等各种文化设施。

中之岛公园是大阪最早建成的公园。

河流:黄浦江城市跨河发展模式:跨越发展河道宽度:500m,水面宽度420m沿河道路体系:混合型桥梁数量:研究河段14km,共有桥梁两座,隧道5条。

桥梁间距3km,隧道间距0.7-3km两侧功能:以商务、商业、会展为主驳岸类型:硬质驳岸河流:余姚江、甬江、奉化江城市跨河发展模式:中心向外、独立组合河道宽度:300m,水面宽度250m沿河道路体系:混合型桥梁数量:研究河段14km,共有桥梁12座,其中铁路桥1座、车行桥11座,车行桥间距0.35-1.8km两侧功能:三江交汇口江侧功能以商业、商务、公园为主,交汇口外围以居住、工业、仓储为主驳岸类型:硬质驳岸河流:长江城市跨河发展模式:独立组合河道宽度:1500m,水面宽度1200m沿河道路体系:混合型桥梁数量:研究河段14km,共有桥梁2座、隧道一条,桥梁间距6.7km,桥梁+隧道间距3.2km两侧功能:武昌、汉口段以商业、居住、公园为主,汉阳段以工业、商业、居住为主驳岸类型:硬质驳岸、自然驳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