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参数及特点总结
遥感常用卫星基本参数

目录SPOT (1)卫星简介 (1)卫星参数 (3)LANDSAT (4)卫星简介 (4)Landsat-5 (4)Landsat-7 (5)Landsat-8 (6)ALOS (8)卫星简介 (8)卫星参数 (9)Quickbird (11)卫星简介 (11)卫星参数 (11)CBERS (12)卫星简介 (12)传感器参数 (13)IKONOS (14)卫星简介 (14)卫星参数 (15)高分一号 (17)卫星简介 (17)卫星参数 (18)海洋二号 (19)卫星简介 (19)卫星参数 (20)风云三号 (22)卫星简介 (22)卫星参数 (23)SPOT卫星简介SPOT是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研制的地球观测卫星系统。
SPOT卫星系统包括一系列卫星及用于卫星控制、数据处理和分发的地面系统。
自1986年2月起,SPOT系列卫星陆续发射,到目前为止,共发射了5颗SPOT卫星。
SPOT 系列卫星有着相同的卫星轨道和相似的传感器,均采用电荷耦合器件线阵(CCD)的推帚式光电扫描仪,并可以在左右27°范围内侧视观测。
由于SPOT-1 / 2 / 4 / 5 / 6卫星具有侧视观测能力,且卫星数据空间分辨率适中,因此在资源调查、农业、林业、土地管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SPOT-1 / 2 / 4 / 5 / 6卫星及其传感器的基本信息如下表所示。
满足多尺度要求SPOT卫星影像可以提供分辨率和覆盖面积的最佳组合。
单幅SPOTScene在20米至2.5米的分辨率下可覆盖3600平方公里,定位精度最优可达10 m。
精确的大覆盖影像是满足1:10万到1:1万比例尺应用的理想工具,同时即可满足大区域又可用于局部范围的应用。
满足时间和位置要求的全球覆盖自1986年以来,SPOT卫星已建立了一个全球的数以百万计的存档影像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为多时相分析的近期和历史提供了大量存档数据。
常见的遥感卫星的介绍及具体参数

常见的遥感卫星的介绍及具体参数遥感卫星是指通过从地球轨道上的卫星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卫星。
它们通过感知地球表面的辐射能并将其转换为可见或可测量的数据,从而提供了关于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遥感卫星及其具体参数:1.陆地卫星:- 名称:陆地卫星(Landsat)- 参数: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合作运行,最新一代是Landsat 8-分辨率:光学传感器的分辨率为30米,热红外波段分辨率为100米。
- 波段:Landsat 8有11个波段,从可见光、近红外到热红外。
-重要性:陆地卫星提供了大范围的空间覆盖,并用于土地利用、环境监测、植被研究等领域。
2.气象卫星:-名称:气象卫星(GOES)-参数: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运营,最新一代是GOES-16-分辨率:可见光波段的分辨率为0.5公里,红外波段的分辨率为2公里。
-波段:GOES-16有16个波段,包括可见光、红外和闪电探测器。
-重要性:气象卫星提供了全球气象观测,用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自然灾害监测等。
3.海洋卫星:- 名称:海洋卫星(Jason)-参数:是由法国航天局(CNES)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的卫星测高项目。
-分辨率:测量海洋表面高度的精度为2.5厘米。
-波段:主要使用雷达测量海洋表面高度。
-重要性:海洋卫星用于研究海洋循环、海洋动力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等。
4.极地卫星:-名称:极地卫星(GRACE)-参数:由德国航天局(DLR)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运行。
-分辨率:提供的重力场数据的精度为微加仑级别。
-波段:使用微波测量卫星之间的距离变化,推测地球的重力场。
-重要性:极地卫星用于研究地球的重力场变化,包括冰川消融、地壳运动和海洋环流等。
5.火星卫星:- 名称:火星卫星(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参数: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运行。
国际上主要遥感传感器参数

国际上主要遥感传感器参数1、法国SPOT卫星法国SPOT-4卫星轨道参数:轨道高度:832公里轨道倾角:98.721o轨道周期:101.469分/圈重复周期:369圈/26天降交点时间:上午10:30分扫描带宽度:60 公里两侧侧视:+/-27o 扫描带宽:950公里波谱范围:多光谱XI B1 0.50 – 0.59um20米分辨率B2 0.61 – 0.68umB3 0.78 – 0.89umSWIR 1.58 – 1.75um全色P10米B2 0.61 – 0.68umSPOT是世界上首先具有立体成像能力的遥感卫星,其侧视功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很大的应用潜力,但SPOT系统前几颗卫星设计的不同轨迹立体观察存在着未曾想到的问题,由垂直观察转向侧视时,反光镜旋转引起卫星姿态的变化和不稳定,造成立体对的精度很不稳定。
2、ERS卫星ERS-1、ERS-2 欧空局分别于1991年和1995年发射。
携带有多种有效载荷,包括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风向散射计等装置),由于ERS-1(2)采用了先进的微波遥感技术来获取全天候与全天时的图象,比起传统的光学遥感图象有着独特的优点。
卫星参数:椭圆形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780公里半长轴:7153.135公里轨道倾角:98.52o飞行周期:100.465分钟每天运行轨道数:14 -1/3降交点的当地太阳时:10:30空间分辨率:方位方向<30米距离方向<26.3米幅宽:100公里3、日本JERS-1卫星JERS-1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于1992年发射。
用于国土调查、农林渔业、环境保护、灾害监测。
负载全天候、高分辨率的主动微波成像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高分辨率的多光谱辐射仪——光学传感器(OPS)。
卫星参数:太阳同步轨道赤道上空高度:568.023公里半长轴:6946.165公里轨道倾角:97.662o周期:96.146分钟轨道重复周期:44天经过降交点的当地时间:10:30-11:00空间分辨率:方位方向18米距离方向18米幅宽:75公里4、RADARSAT-2RADARSAT-2具有3米高分辨率成像能力,多种极化方式使用户选择更为灵活,根据指令进行左右视切换获取图像缩短了卫星的重访周期,增加了立体数据的获取能力。
常见遥感卫星基本参数

常见遥感卫星基本参数前言:遥感传感器是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由于设计和获取数据的特点不同,传感器的种类也就繁多,就其基本结构原理来看,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大体上可分为如下一些类型:(1)摄影类型的传感器;(2)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3)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4)非图像类型的传感器。
无论哪种类型遥感传感器,它们都由如下图所示的基本部分组成:1、收集器:收集地物辐射来的能量。
具体的元件如透镜组、反射镜组、天线等。
2、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
具体的无器件如感光胶片、光电管、光敏和热敏探测元件、共振腔谐振器等。
3、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
如显影、定影、信号放大、变换、校正和编码等。
具体的处理器类型有摄影处理装置和电子处理装置。
4、输出器:输出获取的数据。
输出器类型有扫描晒像仪、阴极射线管、电视显像管、磁带记录仪、XY彩色喷笔记录仪等等。
虽然不同卫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构造的精细度又是不同的,的,所以不同的卫星具有不同的分辨率。
一、CBERS中巴资源卫星CBERS-1 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年10月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的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卫星参数: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778公里,倾角:98.5o 重复周期:26天平均降交点地方时为上午10:30 相邻轨道间隔时间为 4 天扫描带宽度:185公里星上搭载了CCD传感器、IRMSS红外扫描仪、广角成像仪,由于提供了从20米-256米分辨率的11个波段不同幅宽的遥感数据,成为资源卫星系列中有特色的一员。
红外多光谱扫描仪:波段数: 4波谱范围:B6:0.50 –1.10(um)B7:1.55 –1.75(um)B8:2.08 – 2.35(um)B9:10.4 – 12.5(um)覆盖宽度:119.50公里空间分辨率:B6 – B8:77.8米B9:156米 CCD相机:波段数: 5波谱范围:B1:0.45 – 0.52(um)B2:0.52 – 0.59(um)B3:0.63 – 0.69(um)B4:0.77 –0.89(um)B5:0.51 – 0.73(um)覆盖宽度:113公里空间分辨率:19.5米(天底点)侧视能力:-32 士32广角成像仪:波段数:2波谱范围:B10:0.63 – 0.69(um)B11:0.77 –0.89(um)覆盖宽度:890公里空间分辨率:256米CBERS-1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发射成功后,截止到2001年10月14日为止,它在太空中己运行2年,围绕地球旋转10475圈,向地面发送了大量的遥感图像数据,已存档218201景0级数据产品。
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

遥感卫星资料汇总2009年10月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遥感卫星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
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
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
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
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地面站,地面站发出指令以控制卫星运行和工作。
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1968年,美国阿波罗-8宇宙飞行器发送回了第一个地球影像,从此,人类开始以全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
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各主要航天大国相继研制出各种以对地观测为目的的遥感卫星,并逐步向商用化转移。
随着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和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正在进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海量数据的新阶段及应用研究的新领域。
1.美国资源卫星美国于1961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型极轨气象卫星,1972年发射了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后改名为“陆地卫星”1号(LANDSAT-1)。
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前期,又相继发射“陆地卫星”2、3、4、5号。
90年代,美国又分别发射了第三代资源卫星(陆地-6,7)。
陆地-6卫星是1993年发射的,因未能进入轨道而失败。
由于克林顿政府的支持,1999年发射了陆地-7卫星,以保持地球图像、全球变化的长期连续监测。
该卫星装备了一台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该设备增加了一个15m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热红外信道的空间分辨率也提高了一倍,达到60m。
美国资源卫星每景影像对应的实际地面面积均为185km185km,16天即可覆盖全球一次。
“陆地卫星”能提供周期性相对廉价的遥感数据,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常见遥感卫星的基本参数大全

常见遥感卫星的基本参数大全1. BERS-1 中巴资源卫星CBERS-1 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年10月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的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
卫星参数: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778公里,倾角:98.5o 重复周期:26天,平均降交点地方时为上午10:30 相邻轨道间隔时间为 4 天扫描带宽度:185公里星上搭载了CCD传感器、IRMSS红外扫描仪、广角成像仪,由于提供了从20米-256米分辨率的11个波段不同幅宽的遥感数据,成为资源卫星系列中有特色的一员。
红外多光谱扫描仪:波段数: 4波谱范围:B6:0.50 –1.10(um)B7:1.55 –1.75(um)B8:2.08 – 2.35(um)B9:10.4 – 12.5(um)覆盖宽度:119.50公里空间分辨率:B6 – B8:77.8米B9:156米 CCD相机:波段数: 5波谱范围: B1:0.45 –0.52(um)B2:0.52 – 0.59(um)B3:0.63 – 0.69(um)B4:0.77 – 0.89(um)B5:0.51 – 0.73(um)覆盖宽度:113公里空间分辨率:19.5米(天底点)侧视能力:-32 士32广角成像仪:波段数: 2波谱范围:B10:0.63 – 0.69(um)B11:0.77 – 0.89(um)覆盖宽度:890公里空间分辨率:256米CBERS- 1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发射成功后,截止到2001年10月14日为止,它在太空中己运行2年,围绕地球旋转10475圈,向地面发送了大量的遥感图像数据,已存档218201景0级数据产品。
CBERS-1卫星的设计寿命是2年,但据航天专家测定CBERS-1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正常。
有效载荷除巴西研制的宽视场成像仪于2000年5月9日因电源系统故障失效外,其余均工作正常,而且目前星上的所有设备均工作在主份状态,备份设备还未启用,星上燃料绰绰有余。
介绍常用的资源遥感卫星及其数据

M: 0.61 0.68 µm B1: 0.50 0.59 µm B2: 0.61 0.68 µm B3: 0.78 0.89 µm B4: 1.58 1.75 µm
P: 0.50 0.73 µm B1: 0.50 0.59 µm B2: 0.61 0.68 µm B3: 0.78 0.89 µm
植被成像装置
距离方向18米 幅宽:75公里
5、 RADARSAT-1
RADARSAT卫星是加拿大于95年11月4日发射的,它具有7种模式、25 种波束,不同入射角,因而具有多种分辨率、不同幅宽和多种信息特 征。适用于全球环境和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监测等。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晨昏) 轨道高度:796公里 倾角:98.6o 运行周期:100.7分钟 重复周期:24天 每天轨道数:14 卫星过境的当地时间约为早6点晚6点。 重量:2750kg 工作模式 波束位置 入射角(度) 标称分辨率(米) 标称轴宽(公里) 精细模式(5个波束位置) F1- F5 37---48 10 50x50 标准模式(7个波束位置) S1- S7 20---49 30 100x100 宽模式 (3个波束位置) W1-W3 20---45 30 150x150 窄幅ScanSAR (2个波束位置) SN1 20---40 30 300x300 SN2 31---46 30 300x300 宽幅ScanSAR SW1 20---49 100 500x500 超高入射角模式(6个波束位置) H1-H6 49---59 25 75x75 超低入射角模式 L1 10---23 35 170x170 总结如下: RADARSAT: 波段 模式(μm) 标准模式(Standard Beam,简 称S) 宽模式(Wide Beam,简称W) 地面分辨率 约30米 约30米
10种常见的遥感卫星数据简介

10种常见的遥感卫星数据简介10种常见的遥感卫星数据简介1、Landset卫星第一颗陆地卫星是美国于1972年7月23日发射的Landset卫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发射的真正的地球观测卫星。
迄今Landsat已经发射了6颗卫星。
Landsat-4和Landsat-5进入高约705km的近图形太阳同步轨道,每一圈运行的时间约为99分钟,每16天覆盖全球一次,第17天返回到同一地点的上空,星上除了带有与前三颗基本相同的多波段扫描仪(MSS)外,还带有一台专题成像仪(TM),它可在包括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在内的7个波段工作,MSS的IFOV 为80米,TM的IFOV除6波段为120米以外,其它都为30米。
MSS、TM的数据是以景为单元构成的,每景约相当地面上185×170km2 的面积,各景的位置根据卫星轨道所确定的轨道号和由中心纬度所确定的行号进行确定Landsat的数据通常用计算机兼容磁带(CCT)提供给用户。
Landsat的数据现在被世界上十几个的地面站所接收,主要应用于陆地的资源探测,环境监测,它是世界上现在利用最为广泛的地球观测数据。
2、SPOT卫星SPOT卫星是法国研制发射的地球观测卫星,第一颗SPOT卫星于1986年2月发射成功。
1990年2月发射了第2号星,第3号星已于1994年发射。
SPOT采用高度为830公里,轨道倾角为98.7度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通过赤道时刻为地方时上午10:30。
回归天数为26天。
但由于采用倾斜观测,所以实际上4-5天就可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观测。
SPOT携带两台相同的高分辨率遥感器HRV,采用CCD的电子式扫描,具有多光谱和全色波段两种模式。
由于HRV 装有可变指向反射镜,能在偏离星下点±27°(最大可达30°)范围内观测任何区域,所以通过斜视观测平均二天半就可以对同一地区进行高频率的观测,缩短了重复观测的时间。
此外,通过用不同的观测角观测同一地区,可以得到立体视觉效果,能进行高精度的高程测量与立体制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访周期( 1-2天 PS0/1:3-5m
)
PS2:2-4m
RGB+NIR
60-200km 2/ 景
微纳卫星群; 高频观测(季 度/月/周)
国外光学卫星数据源 -4
数据源
发射时间 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
幅宽
EOS(Terra)-
ASTER/MISR/MODIS
1999/12/18
EOS(Aqua)
数据源
发射时间
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 幅宽
特点
JiLin-1
吉林一号
2015/10/7
全色: 0.72m 重访周期( 3.5 天)
多光谱: 2.88m
PAN+RGB
11.6km
DMC-3
北京二号
2015/7/11
全色: 1m 重访周期( 1天) 多光谱:4m
PAN+RGB+NIR 23.4km
高分系列卫星系列数据
数据源 发射时间 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
幅宽
特点
GF1
2013/4/26
回归周期( 41天) 重访周期( 4天)
PMS:2m+8m WFV :16m
GF2
2014/8/19
回归周期( 69天) 重访周期( 5天)
PMS:1m+4m
GF4
2015/12/29
重访周期: 20s
TH01/02/03
天绘一号
01星:2010/8/24 02星:2012/5/6 03星:2015/10/26
回归周期( 58天) 重访周期( 1天)
全色: 2m 多光谱: 10m 三线阵全色: 5m
PAN+RGB+NIR 60km
亚米星
1m星;三星组 网服务能力更 强
满足资源调查 与立体测绘的 需求;三 星组
与高程精度最高 可达 5m );双 星组网服务能力 更强
环境系列卫星-2
数据源 发射时间 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 幅宽
特点
HJ-1A 2008/9/6 HJ-1B 2008/9/6
回归周期( 31天) 多光谱 :30m 高 重访周期( 4天) 光谱 :100m
多光谱RGB+NIR、 360km、 高光谱0.45~0.95 700km、 (110-128 个谱段) 50km
12km
2013/11/22
重访周期(2天) 全色1m/多光谱4m PAN+RGB+NIR 12km
2014/4/30
重访周期( 2-3天 )
全色1m/多光谱4m
PAN+RGB+NIR
20km
亚米星 (地面 站融合处理后 分辨率可达 0.75m ) 与 Deimos-2 配 合,双子星
1米星
2013- 至今
资源系列卫星-3
数据源 发射时间 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
幅宽
ZY02C 2011/12/22
回归周期( 55天) 重访周期( 3天)
PMS:5m+10m HRC:2.36
PAN+RGB+NIR
PMS:60km HRC:27km
ZY3-01 2012/1/9
回归周期( 59天) 重访周期( 5天)
ScanSAR : 回归周期(16天) 100m/30m StripMAP
:15m/3m SpotLIGHT :1m
X波段
ScanSAR : 100km StripMAP:30km SpotLIGHT : 5/10km
高精度;运行灵 活;可满足灾害 响应到国防安全 应用需求
ScanSAR : 200km StripMAP: 40km/30km SpotLIGHT :10km
V NIR:50m M WIR :400m
PAN+RGB+NIR
PAN+RGB+NIR
PAN+RGB+NIR +M WIR
PMS:60km (两台相机组合) WFV :800km (四台相机组合)
2米星;16米 星
45km (两台相机组合)
亚米星(星下 点空间分辨率 可达0.8米)
400km
我国第一颗地 球同步卫星; 面阵凝视方式 成像
NOAA POES 2009/2/6
AVHRR/3
1.1km
5个光谱波段
2600km
Landsat 8
2013/2/11
全色15m/多光谱 回归周期( 16天)
30m/TIR100m
11 个光谱波段
185km
陆地资源卫 星遥感监测 ; 中等分辨 率
雷达数据系列
数据源
发射时 间
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波谱
MODIS
2002/5/4
MODIS: 250m/500m/1km ASTER:
MODIS:36个光谱 波段 ASTER:14
MODIS: 2330km ASTER :
15m/30m/90m
个光谱 波段 MISR 60km
-
MISR:
:4个光谱波 段
MISR:
250m/275m
360km
特点
全球尺度观 测
NAD:2.1m MUX:5.8m DLC:3.6m
PAN+RGB+NIR 51km
ZY3-02 2016/5/30
回归周期( 59天) 重访周期( 5天)
NAD:2.1m MUX:5.8m DLC:2.5m
PAN+RGB+NIR 51km
特点
2m 星+5m 星
满足资源调查 与立体测绘的 需求;定位精 度高,支持立 体成像 (水平
回归周期( 31天) 多光谱 :30m 红外多光谱 重访周期( 4天) : 150m/300m
多光谱 RGB+NIR 、 红外多光谱(近、 中、远红外)
360km 、 700km 、 720km
可实现对生态环 境与灾害的 大范 围、全天候、全 天时的动态监测
国产商业卫星——吉林系列-1、北京系列-3、天绘系列-3
4星组网;高频 微波遥感监测; 可满足灾害响应 到国防安全应用 需求
网服务能力更强
国外卫星—光学卫星 3+1光学微纳卫星群
数据源
Deimos-2
(西班牙)
DubaiSat-2
(阿联酋)
KazEOSat-1
(哈萨克斯坦)
Planet Labs
(美国)
发射时间 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 幅宽
特点
2014/6/19
重访周期( 1-2天 )
全色1m/多光谱4m
PAN+RGB+NIR
幅宽
特点
TerraSAR-X 2007/6/15 TanDEM-X 2010/6/21
ScanSAR : 16m 回归周期( 11 天) StripMAP :3m
SpotLIGHT :1m
X波段
COSMOSkyM/8 2008/10/24 20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