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镜检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疟原虫镜检技术操作规范

疟原虫镜检技术操作规范

疟原虫镜检技术操作规范疟原虫镜检是诊断疟疾、确定虫种及发现传染源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具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为了统一方法、规范程序、提高血检质量,特制定本操作规范一、血片制作(一)所需器材载玻片玻片3张(1张作载玻片,1张作推片,1张作采血后滴于玻片备血用)采血针采用一次性采血针。

玻片盒存放50或100片玻片的木质或塑料盒。

皮肤消毒液棉签或酒精棉球75%的酒精、安尔碘、碘伏等皮肤表面消毒剂。

记号笔用于玻片上书写血检病人基本信息。

(二)操作步骤1、载玻片基本信息登记取1张载玻片,首先用目测法将载玻片从右(磨砂处为右)到左等分成6格,接着用记号笔在第1、2格即(磨砂处)写下血检病人基本信息:编号、姓名、制片日期结果(镜检结束后补写)。

载玻片上信息应与血检登记表中的项目对应。

如图12、采血采血部位为手指末端或耳垂,婴儿可从拇趾或足跟取血。

用消毒剂消毒取血部位皮肤后,以一次性采血针迅速刺入取血部位1~2mm深,约挤出1-2滴血,滴于玻片上(以备涂制厚薄血膜用)。

3、涂制血膜厚血膜:用推片的一角,取血一小滴(约4微升),置于平置的载玻片上,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约4圈,涂成直径0.8~1厘米大小圆形厚血膜。

厚血膜的厚度以一个油镜视野内可见到5~10个白细胞为宜。

薄血膜:以推片一端的中部取血一小滴(约1微升),使血滴与载玻片接触,血液沿推片边缘向两侧展开,将推片与载玻片保持25-30度,均匀而迅速适当地用力向前推成舌形薄血膜。

薄血膜厚度应以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而不相互重叠为佳,(直观透过玻片能清晰看到报纸上的字)。

二、固定(一)所需器材1、甲醇2、器具玻璃棒、吸管(二)操作步骤薄血膜固定薄血膜晾干后,用玻璃棒沾取或用吸管吸取少量甲醇平铺于薄血膜上,起固定薄血膜作用,(注意不能固定厚血膜)。

三、染色〈一〉吉氏染染色法(一)所需器材1、吉氏染液(原液)2、器具染色用的盘子、染色缸、烧杯、吸管若干。

染色及冲洗用水蒸馏水、冷开水、自来水、pH7.2缓冲液。

血疟原虫检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血疟原虫检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血疟原虫(MP)厚血片检查法(手工法)标准操作规程1. 实验原理应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厚血片进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查找疟原虫。

2. 标本采集2.1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间日疟及三日疟患者应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恶性疟患者,应在发作后20h左右采血。

2.2标本种类:全血或末梢血2.3标本要求:厚血片的溶血要及时。

3. 标本储存:厚血片的放置期限在夏季不超过48h,冬季不超过62h。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

6. 操作步骤6.1 在洁净玻片上,滴患者血液2滴。

6.2 用推片角将血液由内向外转涂成直径约1cm、厚薄均匀的血膜,在室温中自然干燥。

6.3 在干燥的血膜上滴加蒸馏水数滴,完全覆盖血膜,溶血数分钟。

脱去血红蛋白的血膜呈浅灰色,倾去溶血液。

6.4 不必待干,进行瑞氏染色。

6.5 干后镜检。

7. 结果判断与分析:在油镜下观察20个视野或以上才能报告“未检出疟原虫”;发现虫体后还应在薄血片上进行分类鉴别。

8. 临床意义:本实验有利于提高疟原虫的阳性检出率。

9. 操作性能:快速简便、阳性检出率高、利于人群普查初筛10. 方法局限性10.1 易受溶血不完全的影响。

10.2 经验缺乏者易受其他杂物的影响。

10.3 存在主观判断的失误10.4 不易鉴别出疟原虫的种类。

11. 参考文献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1997,85-86 12. 注意事项12.1 染色后,水洗时不要先倒去染液,应让清水流进染液,使沉渣冲走。

12.2 注意区别易与疟原虫混淆的其他杂物。

血疟原虫(MP)薄血片检查法(手工法)标准操作规程1. 实验原理应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薄血片进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查找疟原虫,并鉴别其形态种类。

2. 标本采集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间日疟及三日疟患者应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恶性疟患者,应在发作后20h左右采血。

2.2 标本种类:全血或末梢血2.3 标本要求:薄血片的血膜厚度要适度均匀以利镜检。

疟原虫镜检技术操作规范

疟原虫镜检技术操作规范

疟原虫镜检技术操作规范疟原虫镜检是诊断疟疾、确定虫种及发现传染源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具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为了统一方法、规范程序、提高血检质量,特制定本操作规范。

一、血片制作(一)所需器材载玻片玻片3张(1张作载玻片,1张作推片,1张作采血后滴于玻片备血用)采血针采用一次性采血针。

玻片盒存放50或100片玻片的木质或塑料盒。

皮肤消毒液、棉签或酒精棉球75%的酒精、安尔碘、碘伏等皮肤表面消毒剂。

记号笔用于玻片上书写血检病人基本信息。

(二)操作步骤1、载玻片基本信息登记取1张载玻片,首先用目测法将载玻片从右(磨砂处为右)到左等分成6格,接着用记号笔在第1、2格即(磨砂处)写下血检病人基本信息:编号、姓名、制片日期结果(镜检结束后补写)。

载玻片上信息应与血检登记表中的项目对应。

如图12、采血采血部位为手指末端或耳垂,婴儿可从拇趾或足跟取血。

用消毒剂消毒取血部位皮肤后,以一次性采血针迅速刺入取血部位1~2mm 深,约挤出1-2滴血,滴于玻片上(以备涂制厚薄血膜用)。

3、涂制血膜用推片的左下角刮取玻片上的血液4~5μl,涂于载玻片的第三格(靠近磨砂侧),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2~4圈,涂成直径为0.8~1.2cm的圆形厚血膜;再用该角沾取血液1~1.5μl血置于载玻片的中心点即(第四格前缘中点);接着用干棉球或卫生纸擦净推片角上的血渍;最后用推片的下缘置载玻片的中心点(1~1.5μl血液处),当血液在载玻片与推片之间向两侧扩展至约2cm宽时,使两玻片保持25°~35°角,从右向左迅速推成舌状薄血膜,即(薄血膜涂在第4格前缘至第6格中部)。

如(图1)、(图2)疟原虫镜检涂制血膜方法示意图2薄血膜厚度应以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而不相互重叠为佳,(直观透过玻片能清晰看到报纸上的字);厚血膜的厚度以一个油镜视野内可见到5~10个白细胞为宜。

二、固定(一)所需器材1、甲醇2、器具玻璃棒、吸管(二)操作步骤薄血膜固定薄血膜晾干后,用玻璃棒沾取或用吸管吸取少量甲醇平铺于薄血膜上,起固定薄血膜作用,(注意不能固定厚血膜)。

疟原虫实验室镜检-课件(1)

疟原虫实验室镜检-课件(1)

53
2024/9/19
54
2024/9/19
55
2024/9/19
56
以下照片在一般发热病人血片中是观察不到的
2024/9/19
57
2024/9/19
58
2024/9/19
59
2024/9/19
60
2024/9/19
61
2024/9/19
62
2024/9/19
63
2024/9/19
2024/9/19
19
寄生的红细胞
染色后,寄生的红细胞溶解,轮 廓消失,但有时尚留下一“影子” 或小点。
2024/9/19
20
实图
2024/9/19
21
2024/9/19
22
2024/9/19
23
2024/9/19
24
2024/9/19
25
2024/9/19
26
2024/9/19
27
64
2024/9/19
65
2024/9/19
66
2024/9/19
67
混合感染
2024/9/19
68
2024/9/19
69
2024/9/19
70
2024/9/19
71
2024/9/19
72
谢谢!
2024/9/19
73
小于正常红细胞;裂殖子 较小,8~26个,通常8、 18个,排列不规则,疟 色素成团块状,黑褐色
2024/9/19
9
雌配子体(薄血膜)
间日疟
恶性疟
大于正常红细胞,圆形;核 小.致密,深红色,偏于一 侧,胞浆深蓝色;疟色素散 在

【2017年整理】厚、薄血膜法查疟原虫

【2017年整理】厚、薄血膜法查疟原虫

厚、薄血膜法查疟原虫基本原理: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经制片、染色后,显微镜下可以鉴别疟原虫的虫种和虫期。

试剂器材:75%酒精棉球、采血针、载玻片、甲醇、pH7.0~7.2 PBS缓冲液、姬氏染液(或瑞氏染液)、显微镜等。

操作方法:(1)采血:①采血时间在普查时,一般无法考虑采血时间。

在临床上,对现症病人一般可随时采血,但为了提高检出率,就应当考虑采血的适当时间。

对典型发作的间日疟及三日疟患者,应选择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为好。

此时疟原虫发育至环状体乃至大滋养体,虫体大,疟色素已形成,受染红细胞也出现变化,有利于疟原虫的检出。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和裂殖体是在皮下、脂肪和内脏微血管中发育的,通常在外周血液中不易查到,配子体在环状体出现1周后方能见于外周血液,故在发作时采血。

②采血部位从患者耳垂或指尖(以左手无名指为宜)取血,婴儿通常从大姆趾第二趾骨腹面针刺采血。

③采血方法用75%乙醇棉球消毒取血部位皮肤,待干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采血部位,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待血液流出或轻轻挤出血滴,供制作涂片用,采血完毕用干棉球轻压伤口止血。

(2)制片:①薄血膜的制作取1滴血于1张洁净的载玻片上,选1张边缘平整、光滑的载玻片作推片,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夹持其两端,将推片的边缘中点与血滴接触,并与载玻片呈30o~45o夹角,待血滴沿推片边缘向两侧展开后,立即由右向左迅速推成薄血膜。

理想的薄血膜要求红细胞均匀地铺成一层,无裂痕,其末端凸出呈舌尖形。

注意:推片时用力和速度要均匀,不能中途停顿或重复推片,以免造成血膜断裂或厚薄不匀。

如取血量多,夹角宜小;取血量小,则夹角可大些。

②厚血膜的制作用推片的一角接触刺血点上的血滴,取血2滴,置载玻片上,并从里向外作旋转涂布,使成直径为0.8cm大小的圆形血膜,厚薄要均匀,然后平置桌上,待自然干燥。

③厚薄血膜同片制作用目测法将载玻片从右到左等分成6格,厚血膜涂在第3格中央,薄血膜涂在第4格前缘至第6格中部,第1、2格可用于贴标签,制作厚、薄血膜方法同上。

疟原虫检验技术(5)

疟原虫检验技术(5)

疟原虫检验技术梁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何曦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是诊断和鉴定疟原虫种别的主要方法,也是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部分,血涂片制作和染色的好坏足心影响检查的结果,必须把握好“三关”,即制片、染色和镜检。

一、玻片清洁玻片清洁。

清洁的玻片无油脂,无划痕,无灰尘,玻片上有油迹,使厚血膜容易脱落,薄血膜涂布不均匀。

在用手指持玻片时,只能夹持玻片的两侧边缘,不要接触玻片的表面,以避免手指上的油污染污玻片。

1.新的载玻片先用热肥皂水洗涤,再用清水冲洗,然后用软而洁净的毛巾擦干待用。

2.使用过的载玻片的清洁方法有两种:①5%的肥皂水煮沸法:将洗衣肥皂削成小片,加水配成约5%的肥皂水,煮沸后将玻片一张一张地平放进肥皂水内,微火煮约一刻钟,然后灭火待肥皂水稍冷后,用清洁干毛巾擦净后待用。

②清洁液浸泡法:清洁液配制如下:重铬酸钾 80g浓硫酸 100ml水(清净水)1000ml配制时须先将重铬酸钾研细放入水中,慢慢加温到全部溶解为止,然后缓缓加入浓硫酸,待溶液冷却后倒入有盖的大口玻璃缸内。

清洁玻片时,将待洗的玻片逐张放入清洁中浸泡一两天后,取出清水冲洗至完全没有黄色为止。

浸泡前最好用二甲笨除去镜油,清洁液颜色变为墨绿色后即失去清洁作用,不能再用。

二、制片1.薄血膜涂制:(1)先用75%酒精棉球将耳垂消毒,待酒精干后用采血针迅速刺入耳垂近下端边缘处。

(2)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以及右手的中指向相对的方向将耳垂轻轻挤压出血。

(3)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将它的左1/3的表面接触耳垂上的血滴(不要将玻片接触耳垂上的皮肤),使一小滴血在玻片上。

血量1-1.5mm3 .1/4.火柴头大小。

(4)将推片臵于血溶之前与血液相接触,待血液沿推片边缘展开后,将推片与载玻片保持30角度,用力均匀迅速将推片由右向左推出而制成薄血膜。

涂制得较好的薄血膜只有一层血球,血球的分布排列比较均匀,血膜的末端突出如舌状。

若取的血滴太大,则涂制的血膜太宽太厚;若推时用力不均匀,则易成梯田状,若用力太大,则血膜两端过厚,若涂片上有油污,则血膜成多孔状。

疟原虫镜检操作流程

疟原虫镜检操作流程

疟原虫镜检血片制作与染色操作流程
1.填写登记表在“疟疾发热病人血检登记本”上为患者编号并登记其相关信息。

2.清洁玻片
3.玻片编号
用目测法将玻片分成六等分,左侧第一和等二等份用于编号。

同一患者玻片上号码应与登记本上一致。

4.采血
5.涂制厚片
(1)血量: 4~5微升
(2)位臵:玻片第三等份中央的位臵
(3)血膜大小:0.8~1.0厘米
6.涂制薄血膜
(1)血量: 1~1.5微升
(2)位臵:玻片第四至第六等份的位臵。

涂制薄血膜的血应滴在玻片中央稍偏右的位臵
(3)血膜大小:2.0厘米(宽)×2.5厘米(长)
7.吉氏染色液配制
(1)2%的吉氏染色液配制方法98毫升蒸馏水加入2毫升吉氏原液,混匀后即为2%的吉氏染色液。

也可用1支试管,按1毫升蒸馏水加入1滴吉氏原液的比例稀释染液,混匀后用于染色。

(2)注意事项2%的吉氏染色液必须现配现用。

8.吉氏染色方法
(1)待厚血膜干燥
(2)甲醇固定薄血膜
(3)待甲醇挥发干净
(4)滴2%的吉氏染液覆盖厚薄血膜,染色30分钟。

(5)取出染好的血片,连同染液在清水中轻轻漂洗一遍,洗去表面吸附的杂质。

(6)放臵干燥处晾干。

血膜面朝上,注意不要放反了。

疟原虫检测血涂片镜检法

疟原虫检测血涂片镜检法

疟原⾍检测⾎涂⽚镜检法ICS11.020C62WS 中华⼈民共和国卫⽣⾏业标准WS/T 569—2017疟原⾍检测⾎涂⽚镜检法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blood films for malaria parasites2017-08-01发布2018-02-01实施前⾔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江苏省寄⽣⾍病防治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寄⽣⾍病预防控制所、云南省寄⽣⾍病防治所、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王善青、⾼琪、汤林华、杨恒林、郑彬、胡锡敏、王光泽、李⾬春、刘莹、欧阳范献。

疟原⾍检测⾎涂⽚镜检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镜检法检测疟原⾍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疟原⾍的显微镜检测。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件。

2.1疟原⾍Plasmodium spp疟原⾍是⼀类单细胞、寄⽣性的真核动物,是疟疾(malaria)的病原体。

寄⽣于⼈体的疟原⾍主要有恶性疟原⾍(Plasmodium falciparum)、间⽇疟原⾍(Plasmodium vivax)、三⽇疟原⾍(Plasmodium malariae)和卵形疟原⾍(Plasmodium ovale)等。

2.2⾎涂⽚ blood films将⾎液涂制于载玻⽚上制成的涂⽚。

供显微镜疟原⾍检查⽤的⾎涂⽚包括厚⾎膜涂⽚和薄⾎膜涂⽚两种。

3 仪器和器材3.1 ⽣物显微镜(100×油浸物镜、5×或10×⽬镜)。

3.2 计数器。

3.3 载玻⽚(⽆划痕⽆油污的洁净载玻⽚)。

3.4 推⽚。

3.5 ⾎⽚染⾊架。

3.6 ⾎⽚⼲燥架。

3.7 玻⽚盒。

3.8 染⾊盘和染⾊缸。

4 试剂和材料4.1 吉⽒染⾊原液。

4.2 pH7.2磷酸盐缓冲液(PBS)。

4.3 甲醇(分析纯)。

4.4 ⾹柏油或专⽤浸油(折射率≥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疟原虫镜检操作规程
1.标本采集
1.1标本采集前病人的准备:间日疟及三日疟患者应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恶性疟患者,应在发作后20小时左右采血。

1.2标本种类:全血或末梢血。

1.3标本要求:厚血片溶血要及时。

2.标本运送:室温运送。

3.标本拒收标准:被细菌污染。

4.操作步骤
4.1 薄血片法:
4.1.1在洁净玻片上,滴血液标本1滴,以常法推制成薄片。

4.1.2 血膜完全干燥后即可用瑞氏法染色,干后用油镜镜检。

4.2厚血片法:
4.2.1在洁净玻片上,滴血液标本2滴。

4.2.2用推片将血液由内向外转涂成直径约1cm、厚薄均匀的血膜,在室温中自然干燥。

4.2.3 在干燥的血膜上滴加蒸馏水数滴,完全覆盖血膜,溶血约5分钟后倾去溶血液。

4.2.4 不必待干,进行瑞氏染色,干后镜检。

5.结果判断
在油镜下观察,薄片须至少100个视野,厚血片至少20个视野,才能报告“未见疟原虫”;发现虫体后还应在薄血片上进行分类鉴别。

疟原虫胶体金法简易操作步骤
原理
基于双抗体夹心法工作原理,检测时,滴加5μL全血样本于试剂卡加样孔处,随之滴加4滴裂解液,裂解后的样本在毛细管效应下向上层析。

如样本中含有恶性疟原虫特异性乳酸脱氢酶(pflDH)和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anLDH),将于胶体金标记物panLDH单克隆抗体反应形成复合物,在层析作用下前移,被预先固定在硝酸纤维膜上检测区的pflDH/panLDH单克隆抗体捕获,在检测区内形成1条/2条红色反应线,此时为阳性结果,如样本中无pflDH/panLDH抗原,在检测区内无红色反应线,此时为阴性反应。

步骤
1.无菌采集患者EDTA-2K抗凝静脉血2ml。

1.沿锡箔袋切口,撕开锡箔纸,取出疟原虫抗原检测卡,用铅笔或水写笔编号
并做好登记。

2.吸取5μL全血样本垂直滴加于加样孔A区,同时滴加4滴裂解液于加样孔B
区。

3.15分钟内观察显示结果,超过30分钟无临床意义。

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