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合集下载

以小见大的手法

以小见大的手法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写作文时,同样可以通过“一滴水”来表达思想情感,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重大而深刻的主题,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切入点小,角度新,素材易于选取,结构易于驾驭,描写易于深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应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呢?方法一:用小细节放大人物形象。

即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某一方面的细微之处,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有一次在急诊室看医生急救病人,病人已经昏迷了,氧气罩也没用了。

医生使劲地用一个类似皮球的东西往病人体内压氧气。

应该是呼吸系统有毛病。

两个医生轮流压,像打仗似的。

渐渐的,病人清醒了,但仍说不出话来,医生只好不断发问,让他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

大概问了十几个问题才碰上一个点头的答案。

他是在路上发病的,一个亲人也没有,送他来的是陌生人。

后来发现他可以写字———虽然眼睛一直闭着。

医生问他的病史,问他是不是服过某些药,问他现在的感觉,忽然,一个医生惊喜地叫了一声:“写下去,写下去,再写!你写得真好——哎,你的字好漂亮。

”病人果真一直写了下去。

虽然那病人从生死边缘被抢救回来后手颤抖不已——但还有人赞美他的字!也许是颜体,也许是柳体,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活着的人写的字,可贵的是此刻他的字是“被赞美的字”。

那个医生救人的技能来自书本,但他赞美病人的语言却来自智慧和爱心,后者足以使急救室像殿堂一样神圣肃穆起来。

作者抓住一位医生在抢救病人时鼓励其写字讲述病情这个很小的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把医生的善良、细心、尽职等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难以忘怀。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魅力所在。

方法二:用小题材表现重大主题。

即用日常生活中普通事例,来反映爱国、改革等重大主题。

请看:认识一个广东高要人,姓章,三个儿子分别叫长江、黄河、珠江。

拿江河取名的不少,如范长江、潘长江,都是不小的腕儿,但同出一门,一口气将中国三大水系一网打尽,摆起一统江湖之势,就少见了。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课件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课件

情感共鸣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往往 能够触及读者的情感和心 灵,引发共鸣,增强文章 的感染力。
引人入胜
通过讲述具体的故事或事 例,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局限:容易流于表面,缺乏深度
过于感性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容易 陷入过于感性的描述,缺 乏深入的分析和理性的思 考。
缺乏全面性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往往 只关注个别事例或细节, 难以全面反映整体情况。
案例三:《卖火柴的小女孩》
总结词
通过童话故事揭示社会现实
详细描述
通过讲述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点
以具体、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 大主题,引发读者对大主题的思 考和感悟。
“以小见大”与“以大见小”的到大主题或思想的阐述。
以大见小
从大的角度或主题入手,通过细节或具体的事例来阐述小的 方面。
“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选择恰当的小事物或细节
选择与大主题或思想相关的小事物或 细节,能够更好地体现主题。
深度不足
由于过于注重具体的事例 或细节,文章可能缺乏深 度和内涵,难以给读者留 下深刻印象。
04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 ”的写作手法?
选择恰当的小事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事
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小事,能够更好 地反映出大问题。
通过小事来展现大的主题或观点,让 读者从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意义。
举例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作者通过描绘孔乙己这个落魄书生的悲惨 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无情,以及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无奈和 悲哀。
新闻报道中的“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手法的讲解

以小见大手法的讲解

以小见大手法的讲解
“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它通过对细节、小事物或局部的深入描写,来展现更大的主题、情境或情感。

以下是更详细的讲解:
1. 定义与特点:
“以小见大”手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小事、小细节来展现大事、大主题。

它着重于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的切入点,然后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这种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2. 应用与实例:
在诗歌中,“以小见大”可以通过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唤起读者的大的境界感。

例如,描写柳叶初开、花覆千官的景象,可以传达出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氛围和百官上朝的盛况。

在散文或者小说中,可以通过小事件、小人物来反映社会大问题或者人性的面貌。

例如,通过描述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来展现一个时
代的风貌或者社会的变迁。

3. 效果与意义: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可以使中心突出,感受文章内容丰富性;也可以使中心突出,感受文章内容丰富性;还可以使事件平凡,人物亲切,读来就好象发生在身边,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此外,这种手法还可以带来平凡中显伟大,细节中定成败,细微中见变化的效果,事件简单,却含义深刻,引人深思。

以小见大的手法

以小见大的手法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写作文时,同样可以通过“一滴水”来表达思想情感,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重大而深刻的主题,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切入点小,角度新,素材易于选取,结构易于驾驭,描写易于深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应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呢?方法一:用小细节放大人物形象。

即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某一方面的细微之处,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 有一次在急诊室看医生急救病人,病人已经昏迷了,氧气罩也没用了。

医生使劲地用一个类似皮球的东西往病人体内压氧气。

应该是呼吸系统有毛病。

两个医生轮流压,像打仗似的。

渐渐的,病人清醒了,但仍说不出话来,医生只好不断发问,让他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

大概问了十几个问题才碰上一个点头的答案。

他是在路上发病的,一个亲人也没有,送他来的是陌生人。

后来发现他可以写字———虽然眼睛一直闭着。

医生问他的病史,问他是不是服过某些药,问他现在的感觉,忽然,一个医生惊喜地叫了一声:“写下去,写下去,再写!你写得真好——哎,你的字好漂亮。

”病人果真一直写了下去。

虽然那病人从生死边缘被抢救回来后手颤抖不已——但还有人赞美他的字!也许是颜体,也许是柳体,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活着的人写的字,可贵的是此刻他的字是“被赞美的字”。

那个医生救人的技能来自书本,但他赞美病人的语言却来自智慧和爱心,后者足以使急救室像殿堂一样神圣肃穆起来。

作者抓住一位医生在抢救病人时鼓励其写字讲述病情这个很小的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把医生的善良、细心、尽职等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难以忘怀。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魅力所在。

方法二:用小题材表现重大主题。

即用日常生活中普通事例,来反映爱国、改革等重大主题。

请看: 认识一个广东高要人,姓章,三个儿子分别叫长江、黄河、珠江。

拿江河取名的不少,如范长江、潘长江,都是不小的腕儿,但同出一门,一口气将中国三大水系一网打尽,摆起一统江湖之势,就少见了。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以小见大”,即从一个小事物或细节出发,触发出更大的思考和共鸣。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在看似微小的事物中看到更深刻的内涵和启发。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在初中作文中使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一、以小见大的切入点:
1. 个人经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展开写作,可以是一次感人的故事,或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

2. 观察细节:观察身边事物中的一些细微之处,比如一朵花的绽放、一只小鸟的飞翔、一片树叶的凋落等等,从中发现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启发。

3. 文学作品:可以选取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或故事中的一些片段或细节,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阐述。

2. 点线面结合:可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分析,引出更大的主题或问题,通过点线面的结合来展开整篇文章的写作。

3. 讲故事: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来展开文章的内容,通过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冲突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三、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1. 描写细节:在文章中充分描写小事物的细节,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个场景或情节,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2. 比喻借喻:可以使用一些比喻和借喻来对小事物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从而引申到更大的层面,让读者在比喻和借喻中获得更深的启发和感悟。

3. 抒情思辨:在文章中可以借助抒情和思辨的手法,通过对小事物的描写和感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以小见大”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富有魅力的写作手法。

它能让我们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性。

那到底什么是“以小见大”,又该如何在作文中巧妙运用呢?“以小见大”,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件小事情、一个小细节、一个小人物或者一个小场景,来反映出大主题、大道理、大社会现象。

这种写作手法就像是用一把小小的钥匙,打开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比如说,我们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不一定要描述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母亲在寒冷的冬日为你披上一件外套,这个小小的举动,却能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与深沉。

又比如写友情,不一定是朋友在你遇到巨大困难时的鼎力相助,也许只是在你心情低落时,朋友默默地陪在你身边,递给你一颗糖,就能展现出真挚友情的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实现“以小见大”呢?首先,要善于观察。

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我们留意的小细节。

比如,在公园里,看到一位老人独自坐在长椅上,目光中透露出孤独和思念,这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这些细微之处,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捕捉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

其次,要深入思考。

观察到小事物后,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思考这个小事物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看到路边一朵被人践踏的小花,我们可以想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进而联想到人类在面对挫折时应有的态度。

然后,在选材上要精挑细选。

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小素材。

这些素材要能够与我们想要表达的大主题紧密相连。

比如,写环保主题,我们可以选取一个小学生在公园里主动捡起垃圾的事例,通过这个小小的行为,反映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环保行动中的责任。

在写作过程中,细节描写至关重要。

通过细腻的描写,把小事物的特点、形态、动作等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比如,写母亲为你做饭的场景,细致地描述母亲切菜的动作、脸上的表情、锅里冒出的热气,这些细节能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爱。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在写作中,以小见大的手法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思想,更有效地传达想法,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可以从简单的情况出发,通过对个别事件及细节的深入分析,清楚地描述出更大的景象。

关于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有三个主要的要点:首先,作者需要充分的思考与研究,以便从多样的角度、多种观点来分析问题,在此过程中,作者需要不断地深入挖掘,发掘更多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而对话题更进一步地开展。

第二,作者需要把握写作技巧,从而使文章更加简洁精练,比如使用典型例子、图表等,以使读者可以更快地理解文章大意;第三,要确保文章架构完整,把握文章叙述的线索,以及文章的主题和结论,不断地回顾、检验文章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也广泛应用于新闻写作中。

新闻写作与其他文学写作存在着明显区别,它旨在向读者传播理想、意识和思想,以及直接影响读者的思想。

新闻相比于其他种类的文章,更强调新颖性,因此写作者应以具体、小的事件为起点,用它来说明更大的意义,唤起读者对更大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厘清问题背景,唤起公众关注的作用。

另一方面,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也可以应用到文学写作中。

文学作品在作者营造逼真情境、架设完美框架之外,更强调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文学写作中,作者可以从日常生活
中的小事入手,结合小事的叙述,分析这些小事背后的更深层的意义,以营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让整个文学作品更生动、更具感染力。

总之,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方式,能够更有效地传达想法,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多方面更深入地研究话题,从而更清晰地表现出更大的景象。

以小见大的叙事结构

以小见大的叙事结构

以小见大的叙事结构
以小见大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它通过展现微小细节或小事件来反映大主题或大事件。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从微观角度揭示宏观现象,强调个体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具体实例来解释抽象概念。

在以小见大的叙事结构中,作者通常会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如一个小人物、一个小事件或一个小物品,来展开整个故事或主题。

通过聚焦这个小的切入点,作者可以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逐渐展开更广泛的主题和背景。

这种叙事结构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得作品更加真实、生动和具体。

通过关注个体和细节,作品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投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主题和事件。

同时,以小见大的叙事结构还可以使得作品更加紧凑和有张力,因为作者需要将整个故事或主题浓缩到一个小的切入点中,并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其意义和价值。

例如,《一千零一夜》这个故事集就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叙事结构。

每个故事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但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故事集的大主题,即通过讲述各种奇幻、冒险和爱情故事来反映中世纪阿拉伯社会的各个方面。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每个小故事都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与整个故事集的大主题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第一步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以小见大?
(提问)某某同学,你对这四个字有什么了解?
很好!首先从字面意思上看,以小见大是一个四字成语:以者,用也;见者,表现也。

顾名思义,它的解释就是用小的表现大的。

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道理,通过部分可以看出整体,那么作为一种写作手法,我们又要怎么去定义它呢?
以小见大法,也称小中见大法,即文章作品中,通过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写作方法。

我们要抓住关键字来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字就是小事件细节和重大主题,分别是小和大的指代。

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特点呢?
从材料上来讲:在于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以小见大”的基本点在于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都是小的选取对象。

从写法上来讲: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关键在于立意要高,要大,但要注意的是要在尽可能微小之处来体现立意的高大。

从表达效果上来讲: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提问)那么有哪些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呢?某某同学,你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参考答案:鲁迅的很多作品都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比如《药》就是通过写夏瑜的命运来写整个社会的悲惨命运。


很好!其实这种写法在文章中比较常见。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几个运用了“以小见大”手法的比较典型的例子:
说到“以小见大”的文章,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就是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一件小事》是“以小见大”手法运用的一个典范,描写的是鲁迅出外搭乘人力车,人力车夫在本不用负责的情况下搀扶起被撞倒的老妇人,并将其送至警署的这么一件小事。

这篇文章在选材上十分简单,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极其平凡的小事,但从这么一件小事里却折射出了一个“下等人”的高尚的人格力量,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但却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巴金老人的《小狗包弟》,这篇文章选自《随想录》,作者通过描写一条小狗的故事来反映文革的现实,连一条小狗都不能逃过劫难,体现了在“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

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而且都运用得非常成功,对小材料的细节描写激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使得文章真实而且感人,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那么以上两篇文章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使用“以小见大”手法的好处?
(提问)同学们先来谈谈吧,某某同学,你是怎么看的?还有人补充吗?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1、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
(比如《一件小事》中作者只描写了一位人力车夫的故事,却能将其延伸到整个下层人民甚至整个社会,作者可以极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能产生丰富的联想;(比如从《小狗包弟》
中读者直接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作者对包弟的歉疚和忏悔,但读者可以思考这份忏悔是否只是对包弟,忏悔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等,读者想象的空间很大)
3、从平凡中体现出不平凡,达到深化主题的效果。

(两篇文章都是从平凡小事
中着笔,但体现出的主题都是十分厚重的,这就是以小见大的效果。


(问题)那么在写作中,我们要怎样利用“以小见大”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效果呢?
我们知道,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那么什么样的“小”能为我们写作所用?生活中所有的小事都能吗?
(提问)某某同学,你怎么看?
没错,以小见大的“小”在选取上有一定的原则:
1、“小”指一事一物、一情一景;生活中所有的小事意象等都能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2、选择的小材料与大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

以小见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现出大主题,无关主题的小事无需考虑。

3、选择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可能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与主题相关的小事都要选取,这就需要我们判断准确,
4、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在运用小材料的过程中,不能空发议论,要注意细节描写。

所以:以小见大的“小”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而是小中寓大,高度提炼的产物。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首先是“以小见大”的定义,再举例加以理解,明确了这种手法的好处,最后分析了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种手法。

同学们要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联系实际,挖掘出材料的闪光点,也可以自己在写作中多尝试一下“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来加深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