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厦门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5.拓展:资本主义世与发展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也 与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扩张性密不可分;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同时, 逐渐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6.拓展:工业革命与西方国家的对外侵略扩张
总结 西方国家对外 侵略扩张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使世界 市场不断扩大; 但给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带 来沉重灾难, 并造成长期贫 穷落后局面。
在此期间,近代科学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
认知要点(写在书上): 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在多方面发生重大变化;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文化进一步走向繁荣。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 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A.租地农场的增多 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启蒙思想的传播
【C】
中考真题演练
8.(2022·山东日照)1870年,英格兰的剧院数量差不多有200家,
其中伦敦有44家、利物浦有9家、曼彻斯特3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
增长。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电力照明已经普及 B.城市化进展显著加快 C.贫富差距基本消除 D.工人生活条件迅速改善
蒸汽机车
早期汽车
动车 【C】
A.科技进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B.信息传递影响人们思想观念 C.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优化国家经济结构
中考真题演练
4 . ( 2022· 山 东 青 岛 ) 世 纪 之 交 的 美 国 进 入 了 “ 发 明 的 时 代 ” 。 1860年至1890年,美国国家专利局登记的专利证达44万件。美国的经 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工业产量超过英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在19世纪后半期里,美国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2倍。材料说明( )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提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阶段特征1.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2.思想上:自然科学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类创造出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果。

二、单元框架三、单元目标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科学技术背景,如: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内燃机的发明等,了解科学技术的创新促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重大成就以及政治经济影响;结合相关史料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3.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及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和文化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1.背景: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一)最显著成就(标志性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1.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发明了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建立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3.“电气时代”: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①奥托(德国):煤气内燃机;②戴姆勒(德国):汽油内燃机;③狄塞尔(德国):柴油内燃机。

2.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交通工具(1)汽车:①19 世纪 80 年代,本茨(德国)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②1913 年,福特(美国)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2)飞机:1903年,莱特兄弟(美国)发明飞机。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地前提条件;了解电力地广泛应用;认识内燃机地创制和使用;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原因。

2.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分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3.感悟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地影响。

二、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八课的内容,本课上承第一次工业革命,下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地经济侵略,与前后知识点紧密相连。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大发展地一大转折点,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私人垄断帝国主义阶段的开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汽时代的来临难点:分析革命的背景四、学情分析此阶段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工业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于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积累。

本节课需要培养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所以应注重带领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学生感悟人类社会变革的基础是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图片:爱迪生与电灯老师: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对电灯时代的来临充满信心?学生:人们普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接受程度提高了。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进入爱迪生与电灯的那个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会爆发?展示图片教师: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分析(形成性评价一)学生:政治前提、资本发展、市场、技术、劳动力分析(生成性问题:可能回答不全面,加强引导)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成就呢?1.电的广泛使用展示图片,学生可以有直观的感受教师: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展示贝尔的电话和马可尼的无线电通讯,它们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的成就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含答案)(1)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1.近代以来,大大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重要发明是()A.蒸汽机B.发电机C.汽车D.内燃机2.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①蒸汽机的产生②汽车的发明③飞机的研制④核能的利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力、化学、石油和汽车等工业,都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

从而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由此人类社会A.进入蒸汽时代B.产生现代工厂C.出现垄断组织D.迈进信息时代4.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A.B.C.D.5.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微笑着说:“是的。

不过,您是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他俩的对话与什么理论有关A.万有引力定律B.适者生存原理C.相对论D.生物进化论6.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是①制定《1787年宪法》②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④明治维新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③②④①7.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人人都得到了一小块份地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D.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8.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变化表导致表格中农业人口百分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蓬勃进行B.殖民帝国开始建立C.工业化进程的影响D.资产阶级革命成功9.某历史学家认为“19 世纪 80 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①火车机车②汽车③飞机④蒸汽轮船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0.日本是近代亚洲惟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他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它成功实施了()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天皇专制D.幕府将军的统治11.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卷及答案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近代以来,大大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重要发明是()A.蒸汽机B.发电机C.汽车D.内燃机2.如图为英,美等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据此推知A.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展迅速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英国的实力C.英美两国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垄断组织3.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A.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4.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A.B.C.D.5.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微笑着说:“是的。

不过,您是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他俩的对话与什么理论有关A.万有引力定律B.适者生存原理C.相对论D.生物进化论6.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发明内燃机C.改良蒸汽机D.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7.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乘坐8点的飞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

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乔治发这封电报的时间最早可能在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8.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是指牛顿A.提出万有引力定律B.创建微积分C.制成反射望远镜D.写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9.贝多芬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生活是这样美好,活他一千辈子吧!”这部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和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A.《向日葵》B.《人间喜剧》C.《英雄交响曲》D.《物种起源》10.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
汽车。
发动机
6.新兴工业:以内燃机为
的汽车、轮船、飞机、拖
括机等出现。
知识梳理基础达标能力提升中考链接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7.概况:1867年,瑞典化诺学贝家尔
发明了现代炸药。
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1884年,
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
业 和 民 用 中D 使 用 电 力 。 ” 文 中 “ 这 次 革 命 ” 指 的 是
A(.“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 命
知识梳理基础达标能力提升中考链接
2.(2022·重庆中考B卷)如图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部分新发明关联示意B 图,其中空白框中应为 A(.瓦特 ) B.爱迪生 C.本茨 D.诺贝尔
材料二 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爱迪生
知识梳理基础达标能力提升中考链接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 的、革命的力量。”如图显示了科技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 的关系。
知识梳理基础达标能力提升中考链接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瓦特、爱迪生等人成功的因素有哪 兴趣、反复实践、不怕失败、勤奋。
知识梳理基础达标能力提升中考链接
3.(2022·内江中考)19世纪,石油工业发展缓慢,石油主要用
作油灯燃料;20世纪初,情况骤变,尤其美国德州、加州发
现油田,导致石油开采B的淘金热。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
A发.发明电了机(
)B.内燃机
C.蒸汽机
D.珍妮机
知识梳理基础达标能力提升中考链接

2021厦门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

2021厦门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1.诺贝尔说:“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诺贝尔热爱科学,勤于专研,他的发明成果是()A.放映机和无烟炸药B.人造纤维和现代炸药C.煤气内燃机和飞梭D.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2.“江河的水往低处流、爬山和上楼梯觉得很累”。

这些日常现象都和那种理论有关( )A.德漠克里特的原子论B.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达尔文的进化论3.右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对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年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61~1873 3.3 5.0未统计 3.81874~1890 1.7 5.2 2.1 3.51891~1900 1.6 3.5 2.6 4.8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B.美、德后来居上,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C.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D.英、法两国基本没有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4.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A.B.C.D.5.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发明内燃机C.改良蒸汽机D.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6.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乘坐8点的飞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

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乔治发这封电报的时间最早可能在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7.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维新变革,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于()A.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B.牛顿的科学理论C.达尔文的进化论D.伏尔泰的启蒙思想8.有位著名的生物学家以充分的事实证明了物种的可能性,并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1.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其中“吸引了世界”是指()A.改良了蒸汽机B.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C.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2.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述了19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B.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C.工厂林立,且巨大在的烟囱冒着浓烟D.有钱的商人们坐着里轮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3.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下列发明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A.珍妮机B.蒸汽机车C.汽车D.电子计算机4.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①蒸汽机的产生②汽车的发明③飞机的研制④核能的利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右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对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年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61~1873 3.3 5.0未统计 3.81874~1890 1.7 5.2 2.1 3.51891~1900 1.6 3.5 2.6 4.8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B.美、德后来居上,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C.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D.英、法两国基本没有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6.一位19世纪的法国伟大批判现实主文作家曾说过:“拿破仑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材料中的“他”是A.巴尔扎克B.列夫托尔斯泰C.高尔基D.伏尔泰7.下列国家中,其科学家和发明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有()①英国②美国③德国④意大利⑤日本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8.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1999年12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把爱因斯坦评选为世纪伟人,《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迷的开启者。

”他能够当选“世纪伟人”的主要原因是A.发明耐用碳丝灯泡B.著有《物种起源》C.发现万有引力定律D.提出相对论2.在1750—1850年间欧洲的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

这主要是由于A.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3.如图为英,美等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据此推知A.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展迅速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英国的实力C.英美两国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垄断组织4.下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域市人口和农村人()A.新航路的开辟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工业革命的发展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5.右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对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B.美、德后来居上,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C.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D.英、法两国基本没有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6.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

与之相关的理论是( )A.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B.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的光学分析7.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发明内燃机C.改良蒸汽机D.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8.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是①制定《1787年宪法》②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④明治维新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③②④①9.下列世界文化名人与成就配搭正确的是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达尔文﹣﹣《人间喜剧》C.巴尔扎克﹣﹣《英雄交响曲》D.贝多芬﹣﹣《物种起源》10.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维新变革,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于()A.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B.牛顿的科学理论C.达尔文的进化论D.伏尔泰的启蒙思想11.日本是近代亚洲惟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他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它成功实施了()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天皇专制D.幕府将军的统治12.历史课上,九(1)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评选活动。

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把手中的那一票投给四位候选人中的任意一位。

投票结果如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总得票数是多少?A.12票B.22票C.28票D.32票13.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其中“吸引了世界”是指()A.改良了蒸汽机B.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C.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4.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下表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美、德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B.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C.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D.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15.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

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16.诺贝尔说:“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诺贝尔热爱科学,勤于专研,他的发明成果是()A.放映机和无烟炸药B.人造纤维和现代炸药C.煤气内燃机和飞梭D.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17.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蒸汽时代的到来C.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D.电气时代的到来18.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

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他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

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A.牛顿B.达尔文C.爱迪生D.爱因斯坦19.爱迪生将一项发明专利以四万美元价格卖给家公司后,赚到人生“第一桶金”,有了这笔资金,他才踏上了辉煌的发明、发家之路。

可见,爱迪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电气时代的到来B.发明专利的交易C.白炽灯泡的发明D.坚持不懈的努力20.有学者指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A.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D.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21.19世纪的法国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能反应这一时期法国社会图景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

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A.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23.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下列属于他的科学发现是()A.生物进化论B.相对论C.地圆说D.万有引力定律24.“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这里的“他”是()A.英国人牛顿B.英国人达尔文C.法国人居里D.德国人贝多芬25.有位著名的生物学家以充分的事实证明了物种的可能性,并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他是()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伏尔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为原子能的应用和对宇宙的认识奠定了基础,D符合题意,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的是爱迪生;著有《物种起源》的是达尔文;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牛顿,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在1750—1850年间欧洲的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生存创造了更多物质财富和良好条件,因此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剧增,故C符合题意;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属于客观原因,故AB不合题意;欧洲国家联合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故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1750—1850年间”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3.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注重科技发明和使用新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增大,成为新兴的工业强国,A项符合题意;一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B项不符合题意;CD项内容从图片中不能看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分析题干图片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图片的能力,通过对图片的解读,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4.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时间“1750年,1851年”和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可以看出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

故C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故A不符合题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在1689年,故B不符合题意;海外殖民地的扩大与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解析:A【解析】【详解】仔细观察表格可知,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发生巨大变化,德国超过英法,在欧洲发展最快,美国紧随其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美国、德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由此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故A 符合题意。

BC不能从框表中得出,D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历史影响。

6.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吸引其他一切物体,这种引力与两个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C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无关,A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无关,B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的光学分析”无关,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7.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爱迪生发明照明电灯,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使人类世界大放光明,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生活,所以说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故D符合题意;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发明内燃机、改良蒸汽机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8.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制定《1787年宪法》的时间是1787年;②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时间是1862年;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的时间是1861年;④明治维新的时间是1868年;因此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时间排序是不正确的,排除;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