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试题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新闻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新闻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把()性、()性、()性统一起来,是一个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2、对一件文艺作品而言,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之中,第一位的是性。
3、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为()性服务的。
()性是艺术性、观赏性的灵魂。
4、简述文艺作品“三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1、思想艺术观赏2、思想3、思想思想4、(1)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起来,是一个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2)“三性”统一,第一位的是思想性。
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为思想性服务的。
思想性是艺术性、观赏性的灵魂。
(3)艺术性、观赏性同样重要。
如果没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作品的思想性就难以发挥作用,思想性就难以体现,也难以产生影响。
(4)只讲思想性,不讲艺术性、观赏性,作品会让人看不下去;只强调艺术性,不讲究观赏性,作品会让人看不明白。
(5)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是相统一的,密不可分的。
只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作品才是完整的,才能成为精品,才有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题目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来反映和报道新闻。
2、简述对“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认识。
参考答案1、客观事实客观事实2、(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
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
(2)新闻工作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搞好调查研究。
有事实才能写新闻,没有事实就不能写新闻;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描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
2019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广播电视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广播电视综合知识》复习资料政治理论知识(1)什么是哲学?答: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人们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思维活动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也就是何者为本原;②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或精神能否反映物质。
(可认识则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说到底就是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4)物质现象包括:客观世界、实际情况、工作环境等等。
意识现象包括:主观世界、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等。
(5)什么是物质?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是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关于物质的科学定义是怎样的?答: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是在性原则;②肯定了物质的可知性;③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7)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8)物质运动: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实践目的服务。
(9)“一元论”答: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其根本要求是:坚持实事求是。
)(10)什么是意识?答:意识是人所持有的精神活动,它包括感性、理性的认识形式和情感、意识等复杂的心里形式。
(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11)意识的起源:①无机物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②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③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12)关于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2019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考试《广播电视业务》最后冲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共5页word资料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广播电视业务模拟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谈话节目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以及()A.节目的前期策划 B.谈话现场的氛围C.主持人驾驭现场的能力 D.熟悉采访对象2.深度报道是()A.一种新闻体裁 B.一种报道方式C.一种评论形式 D.一种短评形式3.广播电视采访所面对的现场有两种,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和()A.新闻事件结束的地方 B.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C.新闻人物出现的现场 D.采访中变换的地方4.民间的谚语、民谣等在新闻评论中经常作为()论据来使用。
A.总结性论据 B.事实性论据C.理论性论据 D.规律性论据5.最为常见的广播消息结构形式是()A.倒金字塔结构 B.时序结构C.引导结构 D.逻辑结构6.无论哪篇消息,绝不能缺少的部分是()A.导语 B.主体 C.背景 D.结尾7.述评写作的特点之一是即事明理,所以讲道理要()A.实事求是 B.观点鲜明C.缘事而发,注重分析 D.有丰富的理论依据8.常被作为表现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的景别方式是()A.近景 B.特写 C.中景 D.全景9.在广播中,音响包括:()①节目音乐②实况音乐③实况语言④实况音响⑤音响效果A.①④ B.①③ C.③⑤ D.④⑤10.在新闻六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是()A.何时 B.何人 C.何事 D.何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影像的基本特征包括()A.再现性 B.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C.感性的符号形式 D.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E.非限定性显示空间2.下列有关新闻采访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是新闻报道的起点 B.新闻工作的基础活动C.是为获得社会实证材料 D.一种消息体裁E.一种调查研究活动3.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包括()A.真实性原则 B.目的性原则C.典型性原则 D.个性化原则E.兴趣性原则4.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为()A.引导的作用 B.维护的作用C.解释的作用 D.表态的作用E.深化的作用5.新闻线索的特点包括()A.内容新鲜,信息准确 B.比较简单,完整性差C.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D.只是信号,有待证实E.反映现象,变动性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2.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什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3.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四、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对所给新闻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制定出采访计划、列出采访提纲。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广播电视节目按内容性质或功能划分,包括()。
( ) A.综合节目 B.特别节目 C.新闻性节目 D.专题节目 E.教育性节目 2、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 3、电视新闻中画面、声音与文字的关系是什么?( ) 4、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5、谈话节目的特点及要求是什么?(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6、电视的传播符号及特点是什么?()7、舆论监督类节目的报道原则是什么?()8、请简述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9、《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0、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是什么?()11、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就不能有倾向性。
()12、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阶级性的。
()13、对新闻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人的好奇心B.人的耳目喉舌C.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D.人类交流新情况的意愿14、“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徐宝璜B.李大钊C.陆定一D.范长江15、近代新闻事业诞生于()。
()A.16世纪初B.17世纪初C.18世纪初D.19世纪初16、新闻事业最主要的功能是()。
()A.传递新闻信息B.引导社会舆论C.提供文化娱乐D.刊播商业广告17、()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
()A.时代华纳B.维亚康姆C.贝塔斯曼D.新闻集团18、我国对外宣传工作要坚持的方针不包括()。
广播电视记者资格考试(电视台招聘考试题库)

广播电视记者资格考试(电视台招聘考试题库) 一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
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
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明快的形式。
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2、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
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
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
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
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
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
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
4、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的一种通讯。
它也介绍祖国风光、地方物产、人情风俗等,因此也叫风貌通讯。
其特点是:(1)题材广泛。
它涉及面较广,题材范围比其它通讯更大,通过这些广泛题材的报道,反映出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
(2)要有新闻性,事实要有新意,不能写成众所周知的旧闻或历史知识。
5、新闻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
采用这种方法写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6、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广电编辑记者招聘考试试题

广电编辑记者招聘考试试题
1. 请简要介绍广电编辑记者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
广电编辑记者负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采编和编辑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收集、整理和编辑新闻素材,撰写新闻稿件,参与新闻节目的策划和制作,采访报道新闻事件,配音、配乐和剪辑等工作。
岗位要求包括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审美能力,良好的文字表达和撰写能力,熟悉广播电视新闻制作流程和技术,善于采访和采编,具备基本的音频和视频编辑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抗压能力。
2. 根据新闻价值判断,下列哪则新闻更具有报道价值?为什么?
A. 某城市一架小型飞机在机场失事,造成3人死亡。
B. 前国家领导人访问某中东国家,推动双边关系发展。
C. 一名中学生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D. 外国全球科技公司在某城市投资建立研发中心。
根据新闻价值判断,以上四则新闻中,B. 前国家领导人访问
某中东国家,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更具有报道价值。
这是因为该新闻涉及国家领导人的外交交往活动,对双边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备较高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力。
而其他新闻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报道价值,但相对于前者,其影响面和国家关注度较低。
2019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资料

【试题】 + 【笔记】 + 【考试大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构成电视新闻画面的裸体要素不包括() A、主体 B、前景 C、空白 D、线条2、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是()A、新闻价值B、新闻政策C、新闻宣传思想D、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3为获得和传播体验性信息,补充仅靠视觉所不能获得的信息内容,记者在新闻现场可以采取()角色定位。
A、记录者B、行动者C、目击者D、参与者4、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不包括() A、线性传播 B、具体形像 C、受众广泛 D、可选择性5、怎样的题材不适合做广播现场报道()A、场面宏大且分B、新闻事实具有较强的新闻性C、音响典型D、正在发生的6、在消息写作上,所谓的“三重复”现象指() A、导语、主体、背景的重复B、导语、主体、结尾的重复C、标题、导语、主体的重复D、标题、导语、背景的重复7、摄像机在高于被摄物水平线的位置拍摄,出来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A、深远、辽阔B、崇高、庄严C、亲切、熟悉、自然D、庄重稳定、端正静穆8下列各项都是电视影像的要素,其中()又被称为镜头语言 A、光线 B、蒙太奇 C、画面构图 D、景别9“摆事实、讲道理”是以下哪种论证方式?()A、对比说理 B、据事说理 C、论辨说理 D、算帐说理10、编后语旨在补充和深化报道或文稿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它是()A、编辑部评论B、编者评论C、个人评论D、最权威性评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近年来,人物专题的报道对象越来越广泛,呈现出()特点A、均衡B、丰富C、典型D、多元E、精英2、广播的传播优势包括()A、传播迅速,信息量大B、听众广泛,覆盖面广C、声情并茂,参与性强D、线性传播,便于收听E、长于再现,重构时空3、新闻评论的特点包括() A、新闻性 B、导向性C、思想性 D、群众性E、伦理性4、下列节目中,属于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是()A、《新闻三十分》B、《实话实说》C、《焦点访谈》D、《现在播报》E、《新闻调查》5、开展舆论监督要遵循的原则是()A坚持建设性监督 B坚持科学监督 C坚持群众监督 D坚持依法监督 E坚持大胆监督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四、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针对下面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消息(荣辱两分明)(2006年5月5日),分析这则电视消息的特色。
编辑记者招聘考试简答、论述题目及参考答案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招聘考试简答、论述题目及参考答案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答: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答: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2 )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 (4 )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
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答:(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
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 )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
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3 )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
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 (4) 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