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博客使用调查分析_兼论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生博客使用调查分析_兼论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生博客使用调查分析_兼论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第19卷 第5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9 No.5 2010年5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May. 2010

162 文章编号:1008-8717(2010)05-0162-03

大学生博客使用调查分析

——兼论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徐晓红 周海英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本文透过对大学生博客使用行为和习惯的调查分析,揭示出大学生博客素养本质上亦即网络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高校应有效地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让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以促进其更好地利用网络媒介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社会。这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引起高度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博客使用行为和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博客是以网络为载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有效轻松地与他人交流,集个性化展示与对外沟通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博客的影响,已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我国博客的使用者主要是青少年,其中大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博客已经成为大学生与外界交流的主要工具,大学生开“博”遍布校园。大学生博客能得以健康发展,不仅有赖于对网络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环境,树立自律意识,注重传播质量,规范传播内容,培养良好博客素养。为此,我们就大学生使用博客的主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实施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一、大学生博客使用问卷调查分析

2008年11月中旬,我们对湖南吉首大学学生的博客使用行为和习惯等进行调查,历时半个月。调查采用半问卷填答方式,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博客使用行为和习惯等。被调查者为200名文理科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为69%。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如下:女生7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5%,男生6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5%;文科生88人,占被

调查总人数的63.8%,其中新闻专业48人占总人数的34.8%;理科生50人,占总人数的36.2%。(注:本调查所涉及的百分比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一)博客接触行为

大学生的博客接触行为是大学生了解博客的前提。信息社会使受众置身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介之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媒介接触。对于大学生博客的接触行为我们把被调查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博客拥有者10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2.5%;一类是没有开通博客者38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7.5%。本次调查着重于博客拥有者的媒介素养,下面所指的被调查人数是100名博客拥有者的人数。

受众接触博客的动机和目的是衡量受众能否有效地利用博客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人接触博客的目的和动机各不相同,调查中,我们设置了“您为什么开设博客”这一问题,以调查大学生接触博客的动机。100名博客拥有者有62人选择“记录生活和释放心情”为接触博客的主要原因,占被调查人数的62%,居首位。大多数大学生接触博客都有自己的明确目的,希望自己从博客中获得什么。他们在接触博客过程中能

收稿日期:2009-09-03

本文系湖南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09C802)“媒介素养与武陵民族走廊媒介生态系统和谐构建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徐晓红(1968—),女,苗族,湖南吉首市人,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从

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教学研究。

积极利用博客资源,处于主体地位,按照自己的意愿调节、控制自身接触网络的行为。但无意识地、盲目地、消极地接触博客在大学生中还有一定数量。调查中发现,“记录生活与释放心情”、“表达观点、意见”的中选率高于“学习与工作需要”、“发布新闻”、“备份文件”,这表明大学生在使用博客时,主要着眼于个人的需求即个人化的表现,体现较强的网络日志特点,认为博客是“表达自己感情的一个很好方式”。这种感性认知与娱乐休闲色彩比较浓重。

(二)对博客的理解领会

大学生对博客的理解与领会程度的深与浅是大学生参与博客的基础,只有真正地认识与了解博客这一媒介才能积极地参与传播。我国媒介素养研究学者蔡琪认为:“媒介认知能力包括两个层面:对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和对媒介社会的认知能力。前者主要是对媒介信息本身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包括内容和形式;后者主要是指对媒介信息的社会和文化生产语境的认识能力。”①调查问卷根据认知能力两个层面设计了一些问题。

1.对博客信息的认知

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提到“公共报刊向读者提供的最崇高的服务是鼓励他们形成独立的见解。”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琳琅满目的媒介信息充斥着人们的视听,有多少人能够超越表象,把握信息的本质与真实呢?在博客和其他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相比较是否能更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调查中,50%的大学生认为说不清。由此可见,在各类媒介竞争白热化的信息环境中,我们大学生对“博客”这一网络媒介认知还很模糊,在甄别、判断网络媒介信息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博客被许多人认为是“说实话的地方”,但是与《全球中文博客调查报告》对博客的信任度的调查相比,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博客的信任度更低,表示完全信任的比例仅为2%,比较信任的有48%,对其半信半疑的为39%,不太信任的为10%,有1%的完全不信任他人博客上的内容。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大学生作为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对网络包括博客在内的虚拟空间的信任度更低。当问到“您的博客是否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与社会的看法”时,认为完全真实及比较真实的比例达到了76%,只有2%的是完全虚假。由此发现,大学生博客拥有者一般都认为自己在博客上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和想法,但对其他人的博客内容又表现出了较强的怀疑。

博客所传播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受众。“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是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是信息的接受者,而在现代信息社会,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媒介信息的解读者。互联网的出现,更加推进了这一步伐。”②建筑在网络平台上的博客,以一种最具个人化的内容和最具公众性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使得博客空间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瞬间传递全球的公共领域,博客的个人性与公共性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兼容并存、互不可分”。调查发现,在“您认为博客反映与表达的内容更应该倾向于个人还是公共”这一问题时,54%的同学认为应该“两者兼顾”。而问及“在您接触到的博客中,最为常见的内容是什么”,选择“个人生活体验与情感故事”的达到66%。这说明大学生在使用博客过程中对博客的性质处于一种有认识没意识的状态,这对网络媒介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没有产生很大影响。

2.对媒介社会的认知

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提出了“拟态环境”,“即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③李普曼认为我们的身外世界广阔而纷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触、不可见、不可思议的”。脑海图景不是真实的外部世界的图像,而是媒介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世界。美籍华裔传播学者居延安认为“我们看不到世界的本身,看到的是被大众媒介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④因此,对媒介社会的认知最主要是对拟态环境的认知。对于博客这一类网络媒介所构建的媒介社会,大学生是怎么样看待的呢?调查发现,38%的同学对博客反映的社会现象与问题,有一些思考但认为仍是纸上谈兵。有23%的同学认为博客在反映社会现象与问题上,弥补了其它媒介的不足,能从更为独立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有关博客对社会的影响调查中,大学生认为博客对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为大众提供了一种虚拟的生活空间,丰富了人类的娱乐方式和汇集了各方消息、意见,促进了新闻自由与社会民主。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介社会有一定的理性认识,意识到网络媒介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同,网络媒介信息可以给予我们一定的启发与思考,对现实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许多大学生把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的生活空间和娱乐的方式,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说明一方面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网络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另一方面应看到有的大学生片面地利用网络媒介的娱乐功能,将其当作不可缺少的“玩具”并沉溺其中,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被网络所奴役。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仍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另外,草根博客的兴起是博客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我们普通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体现,对构建民主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

163

一题为“您知道什么是‘草根博客’吗?”发现6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什么是草根博客。对于媒介的认识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它的表面,应注重挖掘深层的文化底蕴。以上说明大学生对博客在内的网络媒介文化发展了解不足,这与他们在这一层面上的认识水平与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程度有关。

(三)对博客的运用能力

大学生的博客接触行为和对博客的理解领会,都是他们形成博客运用能力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网络时代里人们获取信息已非难事,但是能否有效地把握网络信息价值,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介,则取决于个人的运用能力。博客被称为“两分钟上手的发报台”,是一种简易的个人网页工具,与传统媒介相比,它更多的是充当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纯技术因素。个人不须经过任何专业技术门槛,即可轻松成为一名博客。在博客王国里,新闻信息传播不再是少数“把关人”的特权,非权力化的议程设置和信息交流活动使得人们主体意识空前独立,言论自由领域空前开阔。在这个虚拟空间,个人借助博客,可以将最个人化的东西与大众共享。人们也较少受到权利与资本的影响,以独立的思维和批判的意识审视世界,信息在此自由流动,观念在此自由碰撞,凭借信息及观念自由流动的力量即可达到对公共权力、公共事物等的参与、监督。可以说,博客让人们实现了个体→受众→公众的轻松转换,使人们对媒介的运用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那么,大学生对博客参与新闻发布和传播是怎样想的呢?调查显示,59%的同学认为博客可以如其他媒体一样发布与传播新闻,23%的同学选择不可以,18%的同学表示对这个问题说不清,不清楚博客可不可以发布与传播新闻。由此可见,对网络媒介的参与大学生意识还是比较好的,但是,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在博客上发布与传播新闻的实际运用则令人不容乐观。超过半数的同学(56%)没有运用过,仅有21%的同学曾经运用过,还有23%的同学表示今后自己愿意去尝试。相比其他传统媒体,大学生对博客等网络媒体的参与比较高,但实际运用能力较差。总的来看大学生网络媒介的制作与传播能力还是很有限。大学生的媒介发声意识和媒介运用意识尚待进一步加强,这将是媒介素养教育最为重要的一环。

二、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及其作用

(一)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 网络媒介素养培养主要包涵四个方面内容:第一,了解网络传媒的各种基础知识,学会一些如何使用网络传媒的技能;第二,学习并提高理解、选择、评估和质疑传媒的能力;第三,掌握创造信息和传播信息的知识与技能;第四,利用传媒形态发展自我,服务社会与他人。在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应让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及时走进课堂,在大学生中普遍开设这类课程,使课堂学习成为大学生接受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要统一或自编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培养目标,系统授课。还应设计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且课程安排要合理、科学、高效。使大学生通过学习能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提高创造传播信息的质量。

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之后,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已广泛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以其特有的优势(海量信息、快捷性、交互性等)更是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其最重要的信息渠道。“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思想和思维正处在变化时期,富有创新精神,善于思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较强的辨识能力,对信息的接受具有一定的盲目性。”⑤这就要求大学生加强自身网络媒介素养,提高对网络媒介的理性认识和对网络媒介信息的判断力,从而保证自我思想的健康发展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理应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发展。但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淡薄乃至错位,更多的是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没有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没有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应有的公民素质。大学生通过学习网络媒介素养知识,在参与、合作式交往中发展、完善自我,既能影响、督促网络媒体改善内容,又可以产制新意的、良性的信息,促进媒介社区环境健康运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促进文明社会的构建。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网络媒介素养的整体水平,促进社会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与生力军的大学生,是现代信息社会接触网络媒体的主流人群与排头兵,但眼下其网络媒介素养不足乃至欠缺的严峻现实,很难体现其自身应有的综合素质,这的确让高等教育界不可小视。欲改变大学生当前网络媒介素养名不符实的现状,必须在高校适时有效地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这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要求,我们高校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这一使命,及时列入议事日程,并切实认真实施。

(三)博客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分析

博客作为一种社会性软件,是一个“知识(下转167页)

164

上,学校采取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双导师制度、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开展课题研究、毕业教育等方式,实现了学校教育成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迅速强化、企业用人更加得力的“三赢”。

3.制定激励优惠政策、夯实基层就业基础

不断激励学生学铁人、到基层创业成长,是学校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一方面,学校通过设立铁人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塔里木石油奖学金等,吸引品学兼优的学生到油田、尤其是西北油田等艰苦地区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在先优模评选、入党、学费减免等方面,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倾斜性政策,鼓励学生们到艰苦行业、到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对于自愿到西北地区、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学校代其归还助学贷款;免费为其保管户口及档案;到基层工作两年后,如果想报考研究生,学校优先录取。近三年来,学校在这方面投入了170多万元资金,受惠学生达2000多人,其中99%的学生在基层就业。

多年来,大庆石油学院毕业生的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到基层去的毕业生超过80%,为国民经济特别是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6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我为祖国献石油——记大庆石油学院毕业生在铁人精神感召下投身基层的故事》为题进行了报道,《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黑龙江日报》、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台等媒体随后都做了深入报道。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学校将继续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人事部.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2006.

[2]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12月8日教育部通报(1).

[3]教育部.2006年教育事业统计快讯.2007年3月.

(上接164页)共享”到“思想共享”的平台,博客独特的优点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因为博客不仅进一步强化了互联网过去的通讯功能、资料功能、交流功能等教育意义,而且更加个性化、开放化、实时化、全球化。我们可以以博客的零技术、零壁垒的技术优势,以及博客在知识管理与高效交流互动上的特点,建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博客网站,让他们在“使用和满足”的热情下主动投入网络媒介素养的学习和探究中去。

当今媒介教育正从技能型向素养型转变,从媒介制作技能和方法的教育转向提高大众对于媒介传播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思辨反应能力等。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要实现大学生媒介认知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实践或观察中建立对网络媒介批判的准则,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进一步促进了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作为一种网络发展的新媒介,它又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研究者从博客的教育价值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理念出发,提出在媒介素养教育活动中应该辅以使用电子学习日志,来提高媒介素养教学开展的效果。利用博客来开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不仅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广泛地参与网络媒介产品制作,增加他们的切身体验,而且通过以团队的形式开展专题研究与互动交流,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能力的提升,改变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促进其主体意识的觉醒,成为一个积极的教学反思者。

注释:

①蔡骐.论媒介素养的建构与发展[J].国际新闻界,2001,(5):46。

②童清艳.超越传媒——揭开媒介影响受众的面纱[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216。

③[美]李普曼著,林姗译.舆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89。

④蔡帼芬,张开,刘笑盈.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12。

⑤今日-博客大巴.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索研究[EB/OL].http://today2100.blogbus.-com/c1660337/. 2008-06-13。

参考文献:

[1]陈羽.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及对策[J].新闻记者,2008,(6).

[2]鲍海波.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J].新闻记者,2004,(5).

[3]邱弋.媒介身份论:中国媒体的身份危机和重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167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怎样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形成规模。我国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开始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他们的课程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讲授。该课程除了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外,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其他高校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讲座、讨论、学术报告都可以,师资可以是专业的教学人才,也可以是从社会媒介或者校园媒介聘请的从业人员。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介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发现与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不同的取舍彰显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这样的分析,能够使

学生对大众媒介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高校还应面向所有学生设置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使大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提高创造传播信息的质量。 高校媒介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报纸出版和电视新闻制作。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这些学生可以参加高校报社和电视台组织的采访活动,在报社和电视台人员的指导下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电视素材,熟悉等工作程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经过特意选取、组合、安排的,体现的意图,传达某种声音,而非纯客观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实呈现。 记者团把这种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辐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 践活动,比如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让广 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媒介知识,媒介道德和媒介能力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当代大学生的上网率已接近100%,并且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网络应用行为,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相应的网络素养。文章以常州某高校为样本,进行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从小学到中学的学校教育中缺乏系统的媒介教育,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还处于一个自发状态,层次水平较低,个体差异较大。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网络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显著地改善了大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生活质量,但也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信仰危机、网络成瘾、网络低俗、网络犯罪等网络素养问题。本次的问卷调查是在参考专家学者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网络知识与技能、网络信息素养、网络道德与安全等方面,采取自编问卷的形式,在网站上发布了问卷调查。 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普遍性和频率高的群体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良好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群体,同时,也是网络使用普遍性和技能整体水平较高的群体。目前,在高校里不会上网的大学生肯定是“OUT”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使用网络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台式电脑、网吧等方式都能上网。网络日渐成了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在使用网络学生中,对网络“密不可分”和“相当需要”的学生占据大多数,而只有26.67%的学生对网络是持“无所谓”态度。高校大学生绝大部分为在校寄宿生,而且享有充裕的自主活动安排时间。调查中,有12.50%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内,37.50%的学生4-10小时,23.21%的学生10-15小时,15小时以上的学生有26.79%。 大学生是利用网络为个人服务能力强的群体。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利用网络为个人生活和发展服务的意识,能自主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社交、购物、娱乐等具体活动。这些网络活动深刻地改变了高校大学生传统的学习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显著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大学生善于利用各种网络软件工具为自身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同时网络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自主抉择的交往方式。 大学生网络接触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大学生网络接触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内容,一些学生不能自我控制上网时间,在行为和心理上有明显网络依赖倾向,存在过度使用网络、难以自拔的“网络成瘾”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51.79%的学生上网时间“总是”超过原先的计划时间,有23.21%的学生“经常”超过原先的计划时间,19.64%的学生“偶尔”会超过,只有5.36%“几乎不会”超过。。 大学生网络信息免疫力情况网络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全球性,使得各种正面负面、积极消极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充满着整个网络世界。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搜索和浏览网页获取有益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负面信息的冲击和考验。在调查中,有大部分学生偶尔会遇见过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有小部分的学生经常遇见,当然也有学生从来没有遇见过。大学生应具有信息敏感性,理性批判网络信息的能力,正确处理有害信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遇见网络色情图片、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时,选择“立刻关闭窗口”处理方法的学生占41.07%,选择“点开浏览”的学生占16.07%,选择“没有影响继续上网”的学生占33.93%,选择“其他”的学生有8.93%。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普遍不足,对网络虚假信息、欺骗信息的警惕性和辨别力不高,个别学生往往更加容易在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的网络信息中上当受骗。 大学生网络道德与网络侵权情况部分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为个人学习生活服务的同时,也存在道德责任、法律意识淡化和网络侵权行为。一些网民利用网络的无约束性、隐蔽性,随意不经思考地在QQ群、微博、博客、网页、贴吧、论坛等网络媒介上发表观点和看法,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摘要: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生力量的象征的90后,正处于信息爆炸、新兴媒介广泛运用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90后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研究分析90后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应用能力、新闻观等媒介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为整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对90后形成正确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闻观;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099-03 一、媒介素养及其内涵 1.媒介素养 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表明,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本文侧重于研究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中的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能力、新闻观等。 2.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源于20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随后逐渐成为一种公民通识教育,目前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建立比较成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2)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3)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4)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1]。 二、媒介素养状况与分析 为了能够获取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笔者在广州大学城校区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本调查采取了随机匿名一对一的投放形式,共发放了300份纸质版的调查问卷,回收了29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96.7%。 1.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 (1)媒介使用时长。调查显示大学生各种媒介的使用情况极其不均衡。首先,在使用频率上,手机、电脑这两种新媒体使用频率高,而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使用频率低。这说明手机、电脑是大学生接触的主要媒介,获取信息主要的来源。 图1 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与使用时长 90后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不同种类的媒介。媒介类型种类繁多,但是大学生更青睐于新媒介。新媒介以及时、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智能手机更是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认知现状分析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认知现状分析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定义来源于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是现代社会成员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各项工作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受多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不同因素和信息素养能力的各维度存在着差异。 首先,能否保护个人电脑安全是大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知识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多数大学生会为自己的电脑安装杀毒软件,定时清理上网痕迹。说明大学生能意识到木马病毒的威胁并作出行动,有基本的网络安全危机意识。在存放个人信息的选择上,选择U盘和个人电脑作为隐私信息的存放点的人占了大多数,而在移动端的网盘和手机也占了一部分。个人电脑和U盘作为硬盘,安全系数较高。而网盘则是较为便捷。这正与大多数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时选择快捷支付的现象和心理相似,大学生们会有考虑信息安全的想法,但是相比较于方便,还是会选择后者。这说明大学生有基本的信息安全判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但是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还不够。 其次,在个人信息的隐私保密方面的习惯,也能映射出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在问卷数据中我们发现,当大学生的账号信息被泄露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修改密码,更换个人信息等,这是他们面对信息被泄露的威胁时做出的较为有效的措施,

说明大学生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对上网痕迹的清理也能证明大学生对个人隐私的重视程度较高,在面对陌生邮件时删除或阅后删除的做法也表明大学生对垃圾邮件的警惕也有所提高。 再次,当人们迎来这一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数据的传输速度更快更便捷,信息数据传输量也与日俱增,传输过程便易出现安全隐患。保障人们在网络活动中对自己的信息和一些相关资料的保密的要求,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就显得越来越急切了。由问卷中第8和第9题的统计回答来看,当今大学生会网络信息的传输方式方面的知识过于匮乏,他们不知道信息流通中的信息加密手段,就无法知道他们的信息是否安全,同时也让商业黑客有机可乘。尤其是在校园网,明文传输的加密方式几乎很少有大学生知道。由此可知,大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传输方式的了解,并较少在平时接触到这类知识,因此,在这方面的信息安全素养,还更需普及与提高。 最后,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回答统计及分析得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认知现状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并且重视个人信息的安全,并能在发现问题后采取一定措施,但是不少大学生处于被动保护个人信息的状态,对网络技术知识的缺乏也使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个人信息被泄露,隐私被窃取等非法行为时防不胜防。能在平时保持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的人不多,大学生整体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有一定的基础,但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学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形成规模。我国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开始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他们的课程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等方而进行系统讲授。该课程除了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外,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其他高校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讲座、讨论、学术报告都可以,师资可以是专业的教学人才,也可以是从社会媒介或者校园媒介聘请的从业人员。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介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发现与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不同的取舍彰显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这样的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大众媒介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高校还应而向所有学生设置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使大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提高创造传播信息的质量。 高校媒介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报纸出版和电视新闻制作。目前, 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这些学生可以参加高校报社和电视台组织的采访活动,在报社和电视台人员的指导下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电视素材,熟悉编辑等工作程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经过特意选取、组合、安排的,体现编辑的意图,传达某种声音,而非纯客观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实呈现。 记者团把这种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辐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让广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研究 为了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进行深入的研究,课题组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相关调 查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用网的实际情况,准确分析其网络素养的现状。因此,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1所个大学的15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充分考虑了层次、学科、年级等因素,力求代表的普遍性,没有任何倾向。回收有效问卷1383份。 1 大学生网络平台的使用和能力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首先,网络平台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76.21%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而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已经达到80.91%。95.16%的大学生现在主要通过网络方式获取信息,而84.02%大学生每天都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可以看出,随着电脑、智能手机以及ipad等的普及,上网工具越来越便捷,同时校园网的开通,无线网络的覆盖,i-liaoning网的便捷使得上网越来越方便,网络越来越容易接触。网络改变了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传统手段,增加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利用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认识社会的最主要途径,大学生运用网络的能力得到肯定,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购物、交友、看电影、小说、听音乐、打游戏等基本功能。 2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分析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实证考察及查阅文献,了解到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他们的网络使用普及率较高,网络的接触频率也较高,网络已深深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既产生了许多正面效应,也带来了各种负面冲击。因此,了解大学生网络素养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生存能力,规避这些负面影响是迫在眉睫,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2.1大学生网络认知素养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调查显示45.91%大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可以休闲娱乐及放松身心。60.74%承认网络对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有7.01%的学生认为网络在生活中足可有可无的。整体比例显示网络已经深度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还是具有一定的理性,但是娱乐性倾向较重。课题组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网络对自己的较为直接的影响,但对其较为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充分。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不少学生的选择、分析、判断能力仍然存在问题。 2.2大学生网络伦理及道德素养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在课题组设置的相关问题中,对于“您认为在网络使用过程中有必要遵守网络道德吗?”的问题,60.23%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必要;对于“您了解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吗?”的问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 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虽然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但我们早已清晰的看到它旺盛的生命力。我们现在生活在e时代,网络已无处不在,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交友的重要工具。同时互联网对我们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个性心理等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代表着新经济体系,而作为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的大学生,尤其像我们专门学习网络知识的大学生,则无疑是新一代的代言人,我们正是这新事物的支持者,正参与其中,它伴随我们每时每刻,我们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推进者,也极有可能影响明天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去年7月发布的调查数据知,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我们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是否健康,则直接关系着网络文明乃至整个未来社会文明的进程。掌握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对加强高校管理和网络建设以及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都有着重大意义,为此,我们为了了解大学生上网的实际情况,于今年4月份,以我校的信息管理系中一部分学生为群体,进行了一次有关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问卷的活动。 二、调查时间:2011年4月10日至2011年4月20日 三、调查小组成员:张世辉学号:200903020113 四、调查内容及发现: 第一部分、研究课题、方法和目的 1、研究课题: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2、研究方法:网络问卷调查; 3、研究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现状;了解大学生对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 文化的态度;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学习查找、整理资料,社会 调查的方法及调查报告的写作。 第二部分、样本总量和构成(共进行调查问卷发放60份,回收60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 1、样本总量和样本的性别比例: 2、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研究 ——以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状况为例 摘要: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是指在大学生面对网络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在校大学生是了一个最活跃、最重要的网络群体,网络媒介素养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而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理论分析法、个例研究法、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跨学科等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网络成为大学生追求娱乐的重要平台,不少大学生倾向于虚拟的网上交流,能够认识到网络是不健全的,这是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状况。大学生面对网络谣言表现出来的态度较常见的有三种,新奇、怀疑、半信半疑,随着网络谣言的不断散布,大学生也能够被动地相信谣言。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经验缺乏、另一方面是自我价值的迷失。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媒介素养,对网络谣言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也存在着缺乏社会责任感、娱乐至上是非观念淡薄、偏听偏信、辨别能力差、对网络形成依赖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建设,改变大学生用网习惯,提升大学生社会经验,加强网络监管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谣言

目录 一、绪论 (4)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4) (二)文献综述 (5) (三)研究方法 (7) 二、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状况 (8) (一)网络成为大学生追求娱乐的重要平台 (8) (二)不少大学生倾向于虚拟的网上交流 (9) (三)能够认识到网络是不健全的 (10) 三、网络谣言与当代大学生 (11) (一)网络谣言形成的原因 (11) (二)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态度 (12) (三)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 (13) (四)大学生接受网络谣言的原因 (14) 四、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总体结论 (15) (一)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媒介素养 (1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三)对问题的解决思路 (19) 参考文献: (21)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正在影响着每一个人,大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社会中的任何一个群体。网络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着威胁,网络素养教育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构成,指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方法,即把握好网络素养的涵义、优化网络道德环境,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将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和课堂教育工作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问题对策 当今社会,传播系统圈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信息被人们从各种渠道进行传播,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媒介运用其巨大的优势,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自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全方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素养教育是网络迅速发展下出现的命题,但网络素养的发展却没有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网络素养问题已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构成 网络素养是指在整个网络社会中的受众在对网络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利用,客观理性地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的能力。网络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于网络的识别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对于网络的道德伦理进行正确有效的利用、拥有对网络的运用和分析能力,以及在网络当中有很强的创新性等。网络素养的概念是从媒介素养中衍生而来的,特定的环境是网络环境,特定的人群是网络受众,专指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受众的媒介素养。网络素养包含的内容相对来说更加具体,发展所指的目标更加明确。 网络素养的形成是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下诞生的,其内涵也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从内涵上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技术方面和文化意识方面。从技术的层面出发思考,网络素养包括的内容是对网络的最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对网络运用的操作能力。从文化意识的角度出发考虑,网络素养更加注重对网络信息的理解和批判能力,还有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中的伦理道德和如何利用网络媒介进行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对于网络的认识能力包括将网络的理论和技术双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对于网络媒介使用者,应该充分发挥其技术性优势,对于网络中庞大的信息系统地进行处理和利用。网络虽然有很多正面的作用,但也还充斥着许多负面的内容,网络的受众不能够一股脑地全部接受,需要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在网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调查问卷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问卷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相信在您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能够进一步认知我们的网络环境。 个人情况了解: 1、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2、您的年龄段: A 80后 B 90后 3、您的专业类别: A经济类 B管理类 C文学类 D历史类 E教育类 F哲学类G艺术学 H法学 4、您上网的方式: A. PC(个人计算机) B.手机 C.公共计算机(电子阅览室、网吧) 5、您每天上网的时候大约多久 A. 每天少于半小时甚至不上网 B. 每天上网半小时以上三小时以下 C. 每天上网三小时以上六小时以下 D. 每天上网六小时以上 对网络的认识: 6、你觉得上网最需要的能力是 A .明辨力 B. 自制力 C. 批判意识 D. 平衡能力 E.语言 能力 7、你上网时因为 A. 学习紧张,压力过大,上网聊聊天,玩玩游戏等,缓解压力 B. 学习生活太过单调,网络内容多,上网丰富生活 C. 学习需要,上网寻找一些资料帮助学习 D. 生活中朋友太少,无聊空虚,到网络上交朋结友 E. 家庭生活不快乐不和谐,缺少关爱,寄托网络

9、你喜欢浏览哪类网络新闻 A. 娱乐 B. 时事政治经济 C. 体育 D. 科教 E.时尚 10、你认为现在的网络媒介对于我们来说: A 非常重要 B有些帮助 C 可有可无 D害多利少 E有害无利 11、是否有浏览过国外新闻网站 A.从无 B.偶尔 C.经常 D.根本都没想到过 12、你对网络上出现的不文明行为持怎样的态度 A.无法接受 B.可以理解 C.无所谓 D.坚决反对 E.其他 13、假如连续三天不能上网,你觉得 A.无多大影响 B. 有一点想念 C. 浑身不舒服 D.空虚 E.其他 14、觉得自己对网络掌握水平如何 A.不好(只会聊Q,简单的浏览网页) B.一般(可以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发邮件,下载东西) C.还可以(对大多数软件运用非常熟练,如会自行安装杀毒软件) D.精通(对电脑运用自如,甚至可以自行开发一些小软件) 15、有无参加过电脑网络大赛(网络知识、网络创意、页面设计、个人网站及投资理财软件设计) A.从无 B.一次 C. 多次 D. 参加过并获奖 A. 电视 B.报纸 C. 网络 D. 书籍、杂志 E. 说不清 18、对于一则重大新闻信息,你是否会思考它的潜在信息和社会意义 A 常常 B偶尔 C很少 D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19、黑客入侵电脑造成电脑瘫痪,你对这事的态度是

有关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研究浅析

有关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研究浅析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这种“新”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媒介环境之新。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媒介的主要群体,他们对社会事件、公共 事件有着更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但他们对社会真实现状的了解和判断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他人思想言论的影响,特别是受一些网络媒介固有特点的影响,在利用网络媒介参与公共 事件时常常不能明辨是非,而是情绪化地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造成某些事件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引导大学 生正确利用网络媒介带来的传播力,是思想引导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1.从媒介获取、甄别信息的能力亟需提升 新媒体使人们越来越处于海量信息的包围中,信息格局逐渐由信息短缺转变为信息过剩。随着现代生活特别是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远距离的信息传递愈 发成为必要,媒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此时媒介也就变成了人们的“耳朵”和“眼睛”。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报纸版面或者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媒介的信 息承载量得到极大的提升。为此,人们需要培育并具备媒介素养,以满足自身对基本信息的获知需求。 网络媒介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自媒体的兴起。从传播主体来看,自媒体传播者不再限于专业化媒介机构,更多的草根平民也开始获得话语权。从文明进步的意义来说,普通人能 够获得自媒体中的话语权,体现了鼓励言论自由、推动传播权利平等的重大进程。但是,也由此引发了难以对自媒体中传播主体进行有效约束的问题。自媒体对传播者要求的低门槛 导致了传播主体素质的参差不齐,加之身份验证手段尚未完善,很难继续采取事后问责的管理方式,这一特点就反映出自媒体中把关机制的缺位。完善这种把关机制就技术层面而言 也是比较困难的。网络媒体巨大的信息承载量和传播主体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的特点,使得自媒体的信息呈现出真假并存、泥沙俱下的现象,这就要求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在使用网 络媒介时增强是非观,提高辨识甄别的能力。 网络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递还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浅阅读”的兴起和对影像资料的偏好。面对海量信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浏览”信息而非“阅读”信息,喜欢直观 的影像资料甚于间接的文字资料。相比于文字资料,影像资料是“表现”式的符号而非“再现”式的符号,受众无需再在头脑中进行深加工即可直接理解所表现的内容。但实际上, 经由媒体呈现出来的影像资料,即使眼见也未必为实,或者说即使是事实也未必是事实的全部,因为制作者常常通过影像的剪辑和编排,以实现某种服务于制作者自身目的的逻辑。

大学生网络素养问卷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素养 毛概第八组合作团队: 刘慧云薛瑞宋爽黄春祝杰王欢韦雪兰张业娟黄枝县祖力胡马尔

一、调查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网络无处不在,如今已深入到各家各户,尤在大学生中广为使用。因而,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就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还有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正确的指导。这样,网络才能为我们所充分利用,为人类带来便捷,为社会创造财富。 二、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了解与评价以及利用情况,通过分析调查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与指导。 三、调查方法 采取网上宣传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 四、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由毛概第八组所有同学向QQ好友、人人网及身边的同学宣传邀请填写问卷。有效答卷共362份,收到12条评论,有请求“回填问卷”的,有肯定此问卷价值意义的。无论如何,他们的回馈和看法是宝贵的,不仅促进交流,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够体会到这次调查的意义所在。 五、问卷形式 大学生网络使用素养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们为了解大学生网络素质基本情况,做了这份问卷。本次调查是以匿名形式进行,调查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您可以放心填写。答案无正误之分,希望您能如实反映您的情况。 由衷地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一:基本信息 A1.您的性别:() 1.男 2.女 A2.您的年级:() 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 A3.您的专业:() 1.文科类 2.理工类 3.艺体类 A4.您所住的地方属于:() 1.农村 2.城镇 3.城市 二:网络素养情况 B1.您一般通过哪种方式获取信息(多选)() 1.电视,报纸,广播 2.上网 3.课堂 4.图书馆 5.人际交流 6.其它 B2.您认为当今社会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是() 1.电视,报纸,广播 2.上网 3.课堂 4.图书馆 5.人际交流 6.其它 B3.关于网络对于信息传播和知识获取的重要性,您的看法是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力与影响力日益增强,大学生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本文通过各方面的调查与整理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了客观、全面的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益的解决方法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问题;对策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和反应的能力。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媒介素养的解释各不相同,美国学者霍布斯曾说过,媒介素养是个有一千个名字的孩子:美国学者称其为媒介素养、欧洲则称为媒介教育,香港学者认为传媒教育是一个更加专业的称呼。称呼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在关于媒介素养的解释中,其核心内容大家还是普遍接受的,包括批判、认识、利用媒介,获取并传播信息的能力。也就是一种公众使用、分析、评估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 上个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在英国发起,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教育就像是一款适销对路的商品,在全球开始广泛的“销售”。首先是弥漫到了欧美,而我国在上世纪末才开始媒介素养方面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与实

践探索方面都远远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电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等媒体已经将我们的整个现代社会的生活包围起来,几乎可以无限制的满足人们的所有的感官需要,使媒介传播信对社会产生全面的影响,各种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思维的利器,在悄无声息之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思维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兴力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公民十分重要的基本素养之一,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催促着德育工作者尽快的寻求提高大学生媒介素质的新办法与新途径。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问题 作为信息时代现代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媒介在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商品,各大媒介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竞相争夺其中带来的巨大利润。以互联网这种新兴的媒介为例,有调查数据显示,现如今有百分之七十的网名的年纪集中在15-24岁,而这个岁数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信息时代,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媒介,大学生作为此种媒介消费的主力军,成为了其争夺的对象。那么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这场争夺战的大学生们,其自身的媒介素养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媒介社会功能认识不清 虽然相对于其它一般大众,大学生对媒介有更加准确、清

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研究

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研究 摘要:现如今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科技日新月异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因此,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从一些调查数据中看出,大学生出现了一些网络偏激行为,有时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造成了影响。可见,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也大有帮助。文章主要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 网络素养是网络素质与道德规范的统称,包括人对网络的认知、判断以及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大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网络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介有自己清楚的认识,具备基本素养。但是,有些大学生在网络素养上还有很大的欠缺。大学生网络素养不足,必然会直接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出现。相关的研究人员可以从网络素养所体现出的特点以及大学生在认知和利用网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细致调查分析,在了解大学生基本网络素养现状的前提下,找到突破口,建设科学有效的改善机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

1.1 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人处世方式以及基本的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给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上看,大学生由于对互联网的利用方式不科学,甚至思辨能力受到了影响,大学生的网络犯罪问题层出不穷。网络孤独症、成瘾症以及其他类型的不良问题出现在大学生身上。很多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不强,侵犯他人隐私或者是抄袭他人成果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因此,采取措施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让他们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依赖危机”的研究 互联网是一种跨区域、跨国界的存在。在网络社会中,每个人的身份都可以是虚拟存在的,很多人隐藏了自身的真实身份来与他人沟通、交流。因此,符号交流成为互联网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对一个陌生的对象倾吐真心,无疑这是一种减压的方式,但是却存在着被诈骗或者是侵犯的危险。另外,网络上的交流方式不断增多,比如人们比较常见的微博、QQ、微信等,使得整个网络的可控性逐渐降低,而且现如今也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很多人将个人的观点发表出去被误认为是一种官方的信息,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还没有发展到成熟的水平。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不

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调查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调查调查报 告

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调查报告 信息学院 班级:12电气1班 大学生校园文明素养现状调查 摘要:校园文明,在于点点滴滴,在于一举一动,在于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我们的调查活动,旨在了解大家对校园文明的认识与看法,更进一步地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让同学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享受一个良好的文明校园氛围。 关键字: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文明素养,氛围 前言: 。如今,大学生文明素质已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无数灿烂的优秀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我们大学又被是看作了文明的象征,因

此身处大学的我们责无旁贷的成为文明素质的先行者和传播者。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状况,我们特意在我们学校范围内做了此次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现象观察,参考资料方式结合进行。网上问卷发放对象为湛江师范学院在校学生,网上问卷克服了其地域和随机性上的不足,由网民随机参与,因此也符合随机性。本次网络问卷共回收到71份,被调查学生男女比例达3:4,范围阔及全校,因此在问卷发放和回收方面也基本上达到调研的要求。以本次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形成此份调查报告。 正文: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与她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文明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公共化,也就越需要一个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良好的文明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有力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调查问卷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是滇池学院的学生,正在进行一项调查研究。我们想通过这次调查掌握一些关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的信息。此问卷不记姓名,请大家选出符合你们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的选项,谢谢参与!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所学的专业: A、自然科学类 B、人文社科类 4、你的家庭所在地 A、城市 B、农村 5、你的网龄 A、未上网 B、1年以内 C、1-2 D、3、3年以上 6、有无个人电脑 A、有 B、没有 7你有参加过网络知识的培训吗? A、有 B、没有 8、是否主动选择媒介内容 B、A非常主动B看情况C比较被动 9、你对媒介素养这一概念了解吗? C、A、几乎不了解B、稍微知道一点 10、你在网上的身份 A、完全真实 B、大部分真实 C、偶尔真实 D、从不真实 11、你认为网民可以参与网上各种新闻事件讨论,可以随意发表各种信息吗? A、可以,网民有言论自由 B、不可以,网民的言论受到限制, 12、你同意“网络是自由的,不应该用法律规则来约束它”这一观点吗? A、同意 B、不同意 C、不清楚 13、你了解网络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吗? A清楚、B、了解C、不太清楚 14、大众媒介影响到自己的哪些方面? A、没什么影响 B、知识结构方面 C、观点思维方面 D、人际交流方面 E、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 F、几乎方方面面 15、你接触网络媒体的动机通常是: A、学习、获取知识 B、休闲娱乐 C、了解资讯 D、人际交往的需要 E、消磨时间

16、您选择某一媒介的最主要标准是?(最多选三项) A、信息量大 B、时效性强 C、可信度高 D、娱乐性强 E、使用方便 F、合乎品味 G、成本 17、你对媒介所提供的内容的真实性怀疑吗? A经常B偶尔C不确定D不相信E选择性相信 18、你平均每天接触媒介(如上网、看报、看电视、听广播等)的时间是? A、1小时以下 B、1~3小时 C、3~5小时 D、5小时以上 19你认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好坏评判因素有哪些? A.媒介本身、B个人意识 C媒介道德 D素养教育 20、你认为自己利用网络搜索所需内容的能力 A、较熟练 B、一般 C、很差 21、网络时代,既让草根一族有机会走向台前,但也催生了“凤姐”“小月月”等现象,对此你的看法是? A、媒介的发展利大于弊,但还应注意个人素质的培养 B、媒介的发展利大于弊,先充分享受它的好处,再静观其变 C、媒介的发展弊大于利,但作为一种趋势,难以阻挡 D、媒介的发展弊大于利,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限制、取缔 22、您在学校曾修过相关媒介素养课程或是类似活动讲座吗? A、有上过相关课程 B、参加过讲座或活动 C、听说过,没有参与过 D、没有听说过 问卷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

摘要 大众传媒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及符号化的冷酷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 关键词:大众媒体社会生活政治观念知识宣传青少年 绪论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而很多的是信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家庭、同辈群体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但它们带有地域性;而大众传媒面向的是社会公众,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巨大的。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 大众传媒定义: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发展历史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当新闻传播工具出现后,新闻传播才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新闻传播工具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 2大众传媒的分类 大众传媒的分类方式有好多种,下列举了我们日常最常见的分类方式:1,按表现形式分类,按其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等。印刷媒体包括报纸、杂志、说明书、挂历等。电子媒体包括电视、广播、电动广告牌、电话等。 2,按功能分类,按其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两用媒体。视觉媒体包括报纸、杂志、邮递、海报、传单、招贴、日历、户外广告、橱窗布置、实物和交通等媒体形式。听觉媒体包括无线电广播、有线广播、宣传车、录音和电话等媒体形式。视听两用媒体主要包括电视、电影、戏剧、小品及其他表演形式。 3,按影响范围分类,按广告媒体影响范围的大小进行分类,可分为国际性广告媒体、全国性广告媒体和地方性广告媒体。世界性媒体如卫星电路传播、面向全球的刊物等。全国性媒体如国家电视台、全国性报刊等,地方性媒体如省、市电视台、报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 4,按接受类型分类,按广告媒体所接触的视、听、读者的不同,可分为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大众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专业性媒体包括专业报刊、杂志、专业性说明书等。 在众多的分类方式之中,纵然看似不同,实则貌离神合,因为传媒究其作用即为传播文化和信息,究其载体则为文字,视频,音乐,声音,图片等等,无不出其左右,现代传媒假以利用现代的例如,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来影响着我们和我们的世界。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列出调查对象、内容及其调查方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利弊,然后分析了对大学生的上网情况及对网络的认知,进而分析其原因及影响。通过调查提出几点关于消除弊端的建议,最后加以总结。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学习影响对策 一、调查背景 近几年随着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 网络中心、数字图书馆等信息化机构在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促进在校大学生有效学习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园网给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有用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然而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高成本投入与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是否成比例?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教育功能? 大量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聊天与游戏基本上成了目前在校大学生上网的主旋律。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网络中心、电子阅览室、计算中心等信息化部门已融入普通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可以在多种场所方便的接触网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致使高校中网络强大的教育功能被其娱乐应用给掩盖了。高校中网络设施倘若仅仅用以为大学生们提供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这必

将远远的偏离教育信息化的初衷。那么,导致大学生“玩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大学生自身比较浮躁还是我们教育本身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在校大学生是一支不断壮大的网名群体,而且他们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研究他们在网络学习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提高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技能的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时间:2010年10月12—16日 调查地点:中国矿大南湖校区 调查对象:矿大在校大学生(不分年级),其中男生占52%,女生占48%。调查内容上网时间、上网费用、上网目的、因上网缺课现象、上网对学习影响、对网络交际的认识等。 调查方法:①问卷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进行。发出调查表20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75% 经核查, 收回答卷的有效问卷为100份。 ②访查法。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的交流和了解,进一步结合数据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三、调查的目的、意义 为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加强大学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为师生提供更多网络教学交互平台,引导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对中国矿大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参与等网络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