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期末重点一、什么是文学我们一般而言的“文学”,是现代审美意义上的“纯文学”。

但文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的创作和观念从来都是开放性的,我们对于文学的认识也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纯文学”只是一种历史的建构。

二、什么是文学理论(一)古典文学理论1.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主流形式有文论、诗论(诗话)、词论(词话)曲论(曲话)和散文、小说(含戏剧)评点等,另外,也大量杂糅于诸子著述、注疏、书牍、序跋、史籍、小说逸闻、碑文铭刻、文人札记和诗文之中。

2.西方古典文学理论西方古典文学理论的基本形式是诗学与修辞学,二者皆诞生于古希腊雅典时期。

但从古罗马共和晚期以降,诗学与修辞学的发展合流,诗学被普遍当作修辞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

西方古典文学理论的发展线索相对比较清晰,其理论基础基本上是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奠定的。

(二)现代文学理论1.现代文学理论的诞生现代文学理论的诞生经历了古典“诗学”——近代“文学批评”——现代“文学理论”的历程。

2.我国的文学理论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创制,是“西学东渐”的结果。

我国文学理论的受到欧美、苏俄和日本的影响。

就其命名来看,有文学概论、文艺学和文学理论三种称谓。

(三)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它有其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1.文学研究的对象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1)文学作品与文学创作(2)文学作品的接受与批评(3)文学生产与消费2.文学理论的性质(1)实践性(2)人文性(3)科学性3.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1)文学哲学(2)文学社会学(3)文学心理学(4)文学语言学(5)文学价值学(6)文学信息学(7)文学文化学三、艺术生产在世界文学理论的历史上,马克思第一次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基础,提出和论述了艺术生产范畴及其丰富内涵。

1.揭示了文学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

(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

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

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

(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发展和文学作品风格的学科,其内容涉及文学的定义、分类、发展规律、创作技巧等方面。

以下是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1.文学的定义: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和想象力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它具有表现和传达人类普遍情感和意义的功能,能够触动读者的感情和思维。

2.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按内容分类(史诗、戏剧、小说、散文、诗歌等)、按表现手法分类(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等。

3.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演进规律,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启蒙运动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文学流派。

4.文学作品的要素和风格:文学作品包括情节、人物、语言等要素,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在这些要素的安排和表现上有所不同。

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构思方式、叙事手法、语言运用等来理解其风格特征。

5.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情感和文化的表达,在其中可以找到对人类生活、社会问题、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人类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6.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可以设定不同的角度和标准,来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

了解不同的批评方法,可以帮助解析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7.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8.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世界文学中有许多经典作品,对于文学概论的学习和理解非常重要。

例如《唐诗三百首》、莎士比亚戏剧集、《圣经》、《童年的故事》、《战争与和平》等都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文学作品。

以上是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理解,可以建立起对文学发展规律、文学作品解读、阅读方法等方面的扎实基础,提高对文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文学理论要以文学整体为对象,通过讨论文学的存在根据、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回答“什么是文学”的问题。

学习文学理论,重要的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知识点】①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②文学的审美性和虚构性;③文学是“人学”;④艺术真实。

【重点、难点提示】①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对人们理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种文学观的特点。

②多种文学观念的并存显示了文学本体研究的复杂性。

什么是文学的回答,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文学理论见仁见智。

各种文学观的形成都不可避免地要受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和文学本身在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有关。

③各种文学观都涉及到了文学的审美性,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审美活动有关。

随着文学的发展、成熟和独立,中外文学理论逐渐形成了狭义的即审美的文学观。

④以审美为价值取向,形成“文学是‘人学’”的特点。

⑤文学是一种虚构的意识形态。

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属性。

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

⑥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

文学真实性的三个不同的测度。

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知识点】①文学形象的涵义;②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语象、形象和意象;③文学形象的三个特点。

【重点、难点提示】①文学的形象感是在感受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依靠想象和联想形成的。

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②文学形象可以分为三种,即语象、形象和意象。

语象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描摹型的形象是通过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的某种物像;意象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文学形象。

③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1.文学在中国古代有哪些含义?书本P2文章和博学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一切语言性符号2.文学的侠义书本P4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3.文学的广义。

书本P5一切语言性符号4.谈谈文学的现代含义书本P6三大点5.试论述文学的特征。

书本P8-11三点6.文学的四要素。

书本P12宇宙、作品、艺术家、观众7.简述六种文学观念。

书本P12-26有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与言论和文化论等六种8.试论文学属性。

书本P26-31三大点9.文学理论的定义。

书本P34两方面界定10.怎样理解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书本P35普遍适用性与零散性之间的矛盾,两方面11.简述文学理论的学习途径书本P35-36五种1.什么是文学文本?它有哪些特征?书本P39-42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语言表意系统,包括诗歌文本、小说文本、散文文本、报告文学文本、剧本文本等形态。

基本特征有五点,不一一列出来了2.简述中西方文学文本层面观书本P42-45中国文学文本层面观:(1)言、象、意三层面说(2)粗、精两层面说西方文学文本层面观:(1)古典两层面说(2)英伽登的文学文本四层面说3.简述英伽登的文学层面观书本P44-454.结合具体实例谈文学文本层面书本P45-49(1)语言层,可以汪曾祺的《受戒》为例(2)形象层,亦可用《受戒》为例(3)意蕴层,可用戴复古的《江村晚眺》为例(4)余意层,可以王维《终南别业》为例(5)衍意层,可用黛玉读《西厢记》为例5.什么是再现型文本?请结合实例谈其特征书本P50-53再现型文本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具有客观性、理智性、细节逼真性等特点。

实例可采用西方的巴尔扎克《高老头》或中国刘鹗的《老残游记》6.什么是表现型文本?结合具体实例谈其特征。

书本P54-58实例如西方雨果之《巴黎圣母院》或中方郁达夫之《沉沦》7.什么是象征型文本?结合具体实例谈其特征。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fùxí)要点导言(dǎoyán)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yánjiū)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性质(xìngzhì):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研究方法:哲学(zhéxué)、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价值学、信息论、文化学第一章唯物史观:1、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构成。

2、人类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内部存在的两大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力。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认识,必须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找原因。

意识形态: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防止脱离社会历史条件去研究文学艺术的片面性。

2、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3、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才能充分尊重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艺术掌握: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

2、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

3、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马克思主义人论:1、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

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

3、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在其现实性意义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zhǔyào)文学理论主张是什么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shíjiàn)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guīlǜ)来构造”的科学命题。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文学定义、文学发展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等。

下面给出了文学概论复习的要点。

一、文学的定义1.文学的广义和狭义定义:广义上指所有以语言为媒介创造的艺术作品,狭义上指具有一定立意和形式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文体的艺术作品。

2.文学的功能:审美功能(艺术性)、表达功能(思想性)、传播功能(社会性)。

3.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文学是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也是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源泉和表现手段。

二、文学发展史1.古代文学:古代史诗、古代散文、古代戏剧等。

2.中世纪文学:鲁宾逊漂流记、亚瑟王传说等。

3.文艺复兴文学: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等。

4.新古典主义文学:莫利埃尔的喜剧、英国浪漫主义的诗歌等。

5.浪漫主义文学:雨果的长诗、拜伦的戏剧等。

6.现实主义文学:弗洛贝尔的小说、东尼·莫里森的小说等。

7.自然主义文学:巴尔扎克的小说、毛姆的小说等。

8.象征主义文学:波德莱尔的诗歌、王小波的小说等。

9.超现实主义文学:安德烈·布列东的小说、萨特的戏剧等。

10.后现代主义文学:乔伊斯的小说、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小说等。

三、文学流派1.古典主义:以希腊罗马文化为取向,崇尚秩序与理性,追求平衡和谐。

2.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幻想和想象力,鄙视现实,崇尚超越。

3.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和客观,揭示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

4.自然主义: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强调人类的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5.象征主义:追求意象、暗示和隐喻,关注人类内心世界。

6.超现实主义:追求完全自由的创作方式,突破现实的束缚,表现非理性和离奇。

7.后现代主义:拒绝大故事、大理论,追求碎片化、多重视角和多样性。

四、文学批评1.传统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重视作者的意图、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美学价值。

2.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本的结构和符号的含义,关注作品中的系统和符号编码。

中国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问答试从学科的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总的来说,文学理论具有包容性、实践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这三个特性可以从它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的三个角度加以说明。

其一、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领域,它研究的客体是文学活动,而文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本身又从属于社会生活这个大系统,对文学活动中复杂关系的探讨与阐释,需要借助多重视角、多种方法、多个形态。

其二、文学理论研究的客体是文学活动,而文学活动这一客体的不同方面、侧面、层次、因素、阶段、关系,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目前为止,任何一家的文学理论都没有囊括全部对象。

这样使得文学理论显得庞杂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其三、文学理论是文学活动中实践的总结,文学活动中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永远是运动的、变化的,所以文学理论要密切联系文学实践,反过来还要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

对文学活动的归纳与总结,总要依据一定的哲学、政治、道德、伦理、宗教观念,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什么样的文学实践进入其理论视野、用什么观点去阐释它、提倡什么艺术趣味、欣赏哪类作品,这些都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解释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问答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答: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文学的理解具有科学性、发展性的特点。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吸收了人类文化的精髓,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文学现象,把文学作为人的生活活动的一个子系统,全面论述它与人的其它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

(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

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

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

(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B.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C.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简洁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

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2)形象与理性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3)情感与认识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

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我爱这土地》》7.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

话语,根据法国思想家福柯的研究,可以看作上述语言与言语结合而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8.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9.蕴藉: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常用概念,强调汉语文学的语言与意义应当蕴蓄深厚、余味深长。

10.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长信宫词》“暂将团扇共徘徊”(“小”中蓄“大”)含混(也称为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藉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换而言之,读者阅读文本时可能感到其中含蕴着多重不同的意义。

《江汉》“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一”中生“多”)}通过话语蕴藉和文学的联系,可以提出如下文学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1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本: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言)①文学言语层面 (象)②文学形象层面(意)③文学意蕴层面(一)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1.文学言语具有内指性(文学言语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文学言语突出了语言的表现功能,蕴涵了作者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西风颂》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陌生化,指文学言语打破日常的语法规范,甚至还不易为人所理解,但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

《凤凰涅盘》;(二)文学的形象层面:是指读者在文学言语的感染下,经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所构成的一个艺术世界。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假定与真实的统一3.个别与一般的统一4.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三)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学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文学意蕴层的不同层次:1.历史内容层(再现客体层)2.哲学意味3.审美意蕴层12.文学典型文学典型的含义: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在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在叙事作品中,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特征”的概念是由希尔特提出来的,“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

就内涵而言,“特征”具有两种属性:1.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2.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名词解释)特征化:是指在创作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的两个层次理解:(1)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例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

(2)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应和形成总特征。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果,或者说是文学作品的总体审美效果。

(1)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这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

林黛玉。

;(2)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1.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

《西厢记》莺莺2.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

阿Q3.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

1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什么是典型环境典型环境: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社会现实关系的总情势:一是现实关系的真实情况,二是时代的脉搏和动向。

…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2.增添或烘托某种意境和气氛,奠定基调3.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4.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5.揭示主题,深化主旨(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恩格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关系:1.典型性格实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2.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3.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14.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2)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两个因素: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

(3)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形象上和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4)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由于意象本质上是以表达哲理为目的的“表意之象”,所以它的创作思维过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

如艾略特所说的那样要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

而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是受抽象思维“意”的制约的。

(5)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如果说意象创造时的思维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话,那么意象鉴赏时的思维则是由具体到抽象,即从对具体形象的揣摩、思考达到对哲理观念的领悟。

审美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15.审美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通过一则故事直示一种哲理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

显着特征:有故事有情节,哪怕稀薄淡化了的故事情节。

常见于叙事性作品,以叙事诗、小说和戏剧的形式,通过有情节的整体形象系统来实现某种观念的表达。

尤奈斯库《秃头歌女》—符号式意象: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

分类:抽象型(找不出适当的自然物体概念来描述它的形态,只有借助于某些抽象的概念、术语去表达它)具象型(一般是由自然物体的变形、夸张和拼接组成的),《死水》16.叙事的构成“叙述”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一个是讲述故事的语言组织,还有一个就是叙述行为。

(1)叙述内容: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

(2)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

同一个生活事件是这样“说”,还是那样“说”,其效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3)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身。

'17.叙述内容(一)故事叙事就是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故事。

(1)事件事件是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作品中的事件由若干层次构成。

两大类别(根据事件在故事进展中的作用):第一类事件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另一类事件的作用是塑造形象。

《西厢记·惊艳》这两类事件在故事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推动情节的世界,故事的连续性就会破坏;缺少了塑造形象的事件,故事的生动性和意义内蕴都会受到损失。

在具体分析事件时还应注意到,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可以同时兼具几种作用。

!(2)情节(故事的逻辑,加入情感)情节不仅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要求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