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概论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概论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概论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神话学史上有哪些主要的学派请说明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隐喻学派色诺芬尼神话是“古人的寓言”历史学派攸痕麦拉斯神话实际上是历史的“传奇描述”语言学派格林兄弟、缪勒神话是语言的疾病人类学派爱德华·泰勒、安德鲁·郎、詹姆斯·弗雷泽万物有灵观心理学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神话是一种“具有原型意义的叙述程式”;“神话就是原型”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神话是一种文化现象结构学派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直接体现了心灵结构2.神话有哪些种类自然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自然万物神话社会生活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族源神话3.民间故事的特点是什么贴近生活、泛指性、类型化4.民间故事的主要价值是什么娱乐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资料价值5.传说有什么社会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文化资料价值、文学借鉴价值6.简述四大爱情传说与一些节日习俗的联系..牛郎织女传说与“乞巧节”孟姜女传说与寒衣节梁祝传说与双蝶节白蛇传与端午节7.民歌有什么功能抒情娱乐功能、教育规范功能、实用功能、文化资料价值8.史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一;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第二;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第三;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第四;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二、判断是非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民间文学”与“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而民间文艺学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使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2.“类型”与“AT 分类法”安蒂·阿尔奈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中提出“类型”概念;即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后来;斯蒂·汤普森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古诗类型分析法;被合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 分类法”..3.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是什么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主要有四点:第一;作者的差异..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第二;民间文学是口传的文艺;主要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品是朴素的变异的;作家文学以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播的手段;风格较典雅;有书面化特点;而且作品出版后即固定不变;第三;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或者说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体现民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特长;而作家文学是“一般所谓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或慰藉物”;即使很同情和理解民众;与民众自己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第四;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作家文学虽然也有社会功利性;也可以间接地作用于社会生活;而是要通过培育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来实现其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4.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从文学的演进过程上讲;民间文学本是作家文学的源头或母体..一方面;许多优秀作家都善于对民家文学的素材进行加工和再创作;有效地增强了民间文学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对民间文学的改作;有些是成功的;使民间文学的艺术性或思想性得以提高;但也有一些改作使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5.自然崇拜与万物有灵观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二者对神话创作的作用是怎样的所谓自然崇拜;指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科学不发达的社会团体中;人们由于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不能科学地认识自然现象;而产生的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原始崇拜;所谓万物有灵观;指原始人或科学不发达的社会群体所持有的对灵魂或精灵的信仰..大多数学者不同意万物有灵观是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的观点;而是认为人类最原始的信仰是自然崇拜;然后再产生对灵魂或精灵的崇拜..后来神灵崇拜在各地的宗教信仰中占了主导位置;但自然崇拜在不同社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活着;并且二者常常混合在一起;到现代社会依然如此..6.传说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二者的联系在于:首先;传说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了民众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地情感和评价..其次;历史题材传说的讲述对象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或事件;而且常常有“遗迹”可循..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第二;历史观不同..第三;取材角度不同..第四;历史一般是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发生变异..7.传说与神话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主要有三点:第一;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第二;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第三;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与神话的区别是:第一;二者的故事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第二;神话与传说都有超现实的幻想;但神话的幻想符合原始思维的逻辑;虽在今天看来荒诞不经;但是在神话存活的原始部族的生活里和信仰里;是具有神圣性和真实性的..8.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区别是什么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角是人;传说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是都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而故事的内容都是泛指化的..9.什么是民间故事的类型、异文和母题所谓类型;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传统故事;可以把它作为完整的叙事作品来讲述;其意义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故事..所谓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10.创始史诗与英雄史诗的区别是什么创始史诗又称作“原始性”史诗或神话史诗;主要讲述一个民族在远古时期所想象的创世过程以及本民族的历史大事..创世史诗的主要情节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自然万物的创造;人类自身的创造与文化发明;民族历史大事..英雄史诗是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故事内容一般是讲述英雄如何率领本民族的民众抗击侵略、保卫国家并征服分散部落、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11.民间小戏与地方大戏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二者的区别在于:民间小戏内容主要反映农民的日常生活;情节单纯;多为单场独幕..戏中一般有两个或三个角色;两个角色的由小生、小旦或小旦、小丑演出;称“两小”戏;三个角色的由小生、小旦、小丑演出;称“三小”戏..小戏的语言多用方言土语;曲调多为民间小曲、乡村唱腔;地方大戏主要反映社会上层和市民生活;以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篇幅长;结构也较复杂;大戏的角色较多;行当分工细致;由生、旦、净、末、丑等;大戏的语言常用文言韵白;唱曲多用宫调连曲、成套板腔..二者的联系在于:从根源上讲;大戏也是由小戏发展而来;并且仍在不断从民间小戏汲取养料;借鉴小戏的素材、剧目、唱腔、曲调、语言等;小戏也常受大戏的影响;汲取大戏的长处来丰富、提高自身的水准;有些小戏进入城市后转化为大戏..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民间民间是相对于官方而言的;指的是民众的日常生活..2.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指民俗学工作者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3.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4.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所谓口头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5.民间文学的群体性所谓群体性;指民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6.采风采风就是指用一天到几天的时间到民间去采集民间文学作品的一种时间很短的调查活动..7.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所谓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沉积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8.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所谓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9.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所谓表演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民间文学使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第二;在沿袭某种程度的固定模式的基础上;民间文学的“演述”及其文本会受到语境的影响..第三;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其意义往往并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而是有更为丰富的或不同于其蚊子表层意义的内涵及功能..10.歌谣周刊歌谣周刊于1922年12月17日创刊;先由刘半农、沈尹默任编辑;后由周作人、常惠任编辑;收录范围除歌谣外;还收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方言、习俗等资料;并发表相关研究文章..11.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及中国谚语集成;简称“三套集成”..12.全面搜集全面搜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搜集的品种要全面..其次;调查采集的对象不仅是语言形式的作品本身;还包括与作品有关的风土人情、方言土语、流传范围和影响、讲述者情况;以及与作品配合的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的内容..13.忠实记录所谓忠实记录;就是以忠实的态度尽可能多地记录下民间文学发生的原貌..14.神话神话是以原始思维为基础的关于神的行为的故事..15.自然崇拜所谓自然崇拜;指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科学不发达的社会团体中;人们由于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不能科学地认识自然现象;而产生的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原始崇拜..16.万物有灵观所谓万物有灵观;指原始人或科学不发达的社会群体所持有的对灵魂或精灵的信仰..17.自然神话自然神话是关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神话..18.天地开辟神话天地开辟神话就是原始人所想象的关于客观生活环境如何形成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万物的创造等内容..19.民族族源神话民族族源神话是各民族讲述自己的民族或部落的始祖、来源以及民族迁徙的神话..20.传说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21.人物传说人物传说是指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人物的事迹和遭遇;用生动奇异的情节刻画和渲染人物形象的故事..22.史事传说史事传说是以历史事件为叙述中心的传说..23.传奇性所谓传奇性;指故事情节在总体上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基础上;又通过夸张、巧合、超现实的想象等虚构手段;构造奇情异事;使故事曲折离奇;高峰迭起;引人入胜..24.箭垛式人物箭垛式人物就是指许多具有同样特征的情节都被安放到一个着名的具有这种特征的典型人物上;像很多箭射到一个目标上;使之成为聚集着很多箭;并不断有新的箭射来的垛子..25.四大爱情传说四大爱情传说指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白蛇传传说和梁祝传说..26.牛郎织女传说参见教材P12727.孟姜女传说参见教材P12828.梁祝传说参见教材P12829.白蛇传参见教材P12930.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事作品;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31.童话童话又叫“幻想故事”;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以前者为主..32.生活故事生活故事是以民众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情节与表现手法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故事..33.寓言寓言是民众以生动简约的情节讽喻某种深刻精警的事理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34.民间歌谣民间歌谣是民众创作的可以歌唱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文作品..35.劳动歌劳动歌是民众为指挥、配合、协助体力劳动而唱的歌..36.仪式歌仪式歌是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作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37.法术歌法术歌是在巫术或祭神仪式上唱诵的被民间认为具有超自然魔力的歌诀..38.礼俗歌礼俗歌是在婚礼、祝寿、待客、送葬等隆重场合唱诵的表示祝福、礼节等意义的歌谣..39.时政歌时政歌是民众从自己的观察和切身感受出发;以歌谣形式对所处时代的政治局势、政治事件、政治任务、社会风气等所作的评价和议论..40.儿歌儿歌又叫童谣;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41.山歌山歌指在山野间劳动、集会、社交等活动中所唱的形式较为自由、音调高亢悠长的歌谣..42.花儿花儿是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部分地区;由回、汉、东乡、撒拉、土、保安、藏等族民众用汉语歌唱;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43.爬山歌爬山歌是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和晋陕北部的一种山歌;当地叫“爬山调”或“山曲”..44.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地区流传的山歌;又称顺天游..这种山歌形式自由;韵律优美;曲调高亢活泼;便于表达内心情感;深受陕北民众喜爱..45.打歌打歌又称“踏歌”、“跳歌”;是西南地区白族、彝族、苗族等民族中流传的一种民歌..46.民间叙事长诗民间叙事长诗又称长篇叙事诗或故事歌;是民众创作和传唱的一种篇幅较长的叙事性歌谣..47.民间抒情长诗民间抒情长诗就是民众创作并传唱的一种用于抒发情感的较长篇幅的歌谣..48.阿诗玛阿诗玛是在云南彝族支系撒尼人中间流传的一部优秀长篇叙事诗..该长诗在撒尼人中脍炙人口;撒尼男女多以阿黑、阿诗玛自居..这部长诗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阿诗玛、阿黑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们执着追求自由、不为富贵所动、不屈服于强势压迫的反抗精神有积极的思想意义..49.哭嫁歌哭嫁歌是一些地方的姑娘在出嫁时所唱的告别娘家亲人并倾述自己即将成为别人家媳妇的悲怨之情的民歌..50.谚语谚语是民众口头流传的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教育作用的通俗而精辟的定型化语句..51.谜语谜语是由谜面与谜底两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52.物迷物谜就是以固体形象的事物为谜底的谜语..53.事迷事谜是以人的行为、动物的活动或运动中的自然现象为谜底的谜语..54.字谜字谜就是以汉字为谜底的谜语..55.歇后语歇后语;又叫俏皮话;是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俗语形式;它轻松活泼;幽默俏皮;在民间的社交场合广泛使用;表达着民众旷达乐观的胸怀;有着强烈的喜剧性交际效果..56.谐音歇后语谐音歇后语是歇后语较为特殊的一类;是后一部分在意思上能解释前一部分;同时利用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作者的真意..57.喻义歇后语喻意歇后语就是不利用谐音关系来表示说话者意思的歇后语;这类歇后语在数量上占多数..58.民间说唱民间说唱;俗称“曲艺”;是以口头叙事为基础、以说唱艺术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民间文学形式..59.评书评书是由一位艺人以散文叙事语言为主要表述方式向众人讲说故事的说唱艺术..60.袍打书袍打书;又称“大件袍打书”、“袍带书”、“长枪书”;讲述历史上以攻伐征战事迹闻名民间的帝王、将领平定天下、抗击外寇的金戈铁马类的故事;如三国、杨家将、岳飞传、隋唐演义、列国志等..61.短打书短打书;又称“小件短打书”、“侠义公案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雷、拜山供寨等内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如水浒、三侠五义等..62.神魔书神魔书;或称“灵怪书”;讲述以神仙、妖怪、魔法等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故事;如聊斋、西游记、济公传等..63.世情书世情书;讲述现实生活特别是市民生活中的人情世态、悲欢离合等内容;如啼笑姻缘等..64.墨刻儿墨刻儿又称“墨书”;先有文人创作的话本小说;在此基础上加工、再创作而成口头形式的评述..65.道儿活道儿活又称“路子书”、“条书”;指纯靠艺人口传或依据艺人留下的底本来说书..66.快书、快板快书、快板;是用竹板、铜板或骨板等伴奏;词句合辙押韵、节奏较快的一种叙事性说唱形式..67.山东快书山东快书源于鲁西南一带;传说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传统上主要讲述英雄武松的故事;曲目名为武松转;从武松大闹东岳庙开始;到蜈蚣岭遇见松江为止;共12个段子..68.数来宝数来宝流行于北方;由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拍打作为节奏;内容以见景生情、即兴编演见长;常见句式是“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隔句押韵;可两句、四句或六句换韵..69.相声相声是以具有显着谐谑效果的说学逗唱等言语技艺来描绘、讽刺社会生活、世俗百态的一种说唱艺术..70.“一头沉”“一头沉”指相声的对话一逗哏的角色为主;以捧哏的为辅;内容和表演的分量偏重于逗哏的一方..71.“子母哏”“子母哏”指甲乙双方以争辩的方式展开内容;角色的分量也偏重于逗哏方;但角色双方的差距不很显着..72.“包袱”“包袱”就是相声里精心组织的笑料..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创作者设计好一个具有幽默效果的相对完整的叙事单元;就像铺设了一个包袱皮;然后不露声色的往里面放种种可笑的东西;包好系紧;条件成熟时再突然抖开;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73.“肉里噱”“肉里噱”指构成相声基本内容和框架的“包袱”..74.“外插花”“外插花”指在相声骨干内容的基础上生发和插入的“包袱”..75.“现挂”“现挂”是构成“外插花”的一种主要方式;指相声演员在表演时见景生情;临时抓哏;现场“挂”上的“包袱”;这种“包袱”称为“挂口”..76.“三翻四抖”“三翻四抖”即有三步铺垫;第四步抖落..77.民间小戏民间小戏是流传在村镇间的一种有农民在闲暇时间创作、演出和观赏的小型戏曲;如东北二人转、贵州的花灯戏、长江流域的花鼓戏、北方的秧歌戏等..78.秧歌戏秧歌本是农民插秧时的一种歌唱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表演性游艺活动;在北方尤盛..79.道情戏道情戏是在道情说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小戏..80.花鼓戏花鼓戏是在中国南部地区流传广泛的一种民间小戏;有时用以统称各种小戏;其特点是演唱时有人帮腔;用花鼓、锣等乐器伴奏..81.采茶戏采茶戏主要流传于江西和两广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它最早源于茶农的采茶歌;又配以舞蹈;后来吸收地方戏曲成分;用以演出生活故事;成为带有浓郁歌舞色彩的小戏;表演时用茶灯、扇子、花篮等做道具..82.花灯戏花灯戏是主要流传于中国西南地区;在形成、发展与形式方面与闹灯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种小戏..83.木偶戏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传统道具戏的一种..木偶戏是通过艺人操纵木制偶人并口唱曲词来表演的道具戏..84.皮影戏皮影戏就是用兽皮或纸板剪成人像;用灯光映在帷幕上表演故事的戏曲..85.面具戏面具戏是带着面具歌舞并表演故事的戏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这就是它的双重属性..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对此;主要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着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2.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近年来;民间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注重它的民俗文化属性;研究方法也是更加注重采用民俗学的常规方法..3.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同作家文学相比;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更具有多样性..归结起来民间文学主要有三大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首先;实用价值..第一;民间文学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也是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第二;民间文学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第三;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文学概论(1)考试重点

文学概论(1)考试重点

文学概论1、名词解释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理论的性质: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解答: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两个分支关系密切,指导和制约着其他分支;与其他分支相比,文学理论侧重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的四要素,认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构成;文学理论的任务:本质论、发展论对应“文学是活动”,创作论、构成论、接受论对应“四要素”。

(3)文学理论的的品格(特点):实践性和综合性。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七大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文学心理学中,有德国学者立普斯的“移情”说、瑞士心理学家布洛的“心理距离”说;文学社会学中,有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即“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强调鉴赏作品要了解作者和时代。

4、怎样理解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生活活动(劳动)→人属于自然又超越自然→人的感觉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感觉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

(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亦即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创造和欣赏)的对象化(作品、评论)。

5、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兰塞姆)6、文学活动的发生:几种假说: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无意识欲望升华说、多因说)。

7、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于劳动:(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劳动锻炼人的大脑与肢体,使人从一般动物界中分离出来)(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其他文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形式的艺术性表达,诉诸于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

2.文学的特征
(1)艺术性:文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2)虚构性:文学创作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独立的世界。

(3)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

(4)普遍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5)多元性:文学包括多种文体和流派,以及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二、文学的分类
1.根据叙事方式的分类
(1)史诗:叙述英雄事迹和民族历史,常以韵文形式进行。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1、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2、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3、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4、文学的超越性就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与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5、文学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超越性的特点。

二、解释基本概念:文学的倾向性;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间接性1、文学的倾向性:就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首先,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就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

其次,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2、文学的形象性:形象性就是指文学创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首先,形象性就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其次,文学形象就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文学的间接性:就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中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它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中介,通过读者的想象与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文学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人的观念领域的反应,同时又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以及与其她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革,所以,文学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与实践性。

(1)认识性。

认识性就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与精神世界的特性。

首先, 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可以通过文学认识丰富的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可以通过文学参悟生活的真谛。

第三,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可以通过文学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

高二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高二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1、艺术产生: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

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

但决定艺术生产的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他的精神生产性质。

马克思对艺术生产有两方面含义的阐述: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

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生产方式。

2、寓教于乐: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

3、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4、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作家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的气质、人格、人生观、审美趣味、艺术才华、语言敏感等个体素质在艺术表现中形成的独特性。

5、诗可以观:诗歌可以反映社会的的盛衰、民风的好坏。

6、创作冲动: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

7、二度创作:是指阅读者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在心里层面展开的再创造活动。

8、文学消费:是指购买并阅读文学作品以满足精神需求的社会过程。

9、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10、文学批评:也叫文学评论,是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阐释、评价。

换而言之,文学批评就是在鉴赏的基础上产生的带有评论性质的活动。

11、文学经典:是指在文学史上具有独创性,蕴含社会与历史意义,凝聚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典范作品。

12、潜在的文学作品:未经阅读者的文学作品作为“物”客观存在,仅具有潜在的审美意义,未被阅读之前,它的价值还处在睡眠状态,只有经过阅读、欣赏,潜在的文学作品的意义才被唤醒,成为活的文学作品。

13、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状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14、艺术直觉:是指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15、艺术变形:是作家有意将描写对象用于不同于生活常态的变异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过程。

1、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答:间接性:又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符号而间接的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精神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最新资料推荐------------------------------------------------------文学概论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六小题,每题五分) 1、艺术生产(P14)①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

②艺术生产指实际的艺术创造过程。

③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的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2、艺术交往论(P16)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

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3、隐含的读者(P35)根据接受美学的见解,一部作品完成之后,为读者接受之先,便已隐含着读者。

这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也就是说,是作家获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4、话语蕴藉 (P68) 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 / 19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性。

5、文本与作品(P65、 P179)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指人们可以对其进行理解和解释的符号或符号链。

这种从语言或话语而不是从作家的角度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突出了文本的符号特性;文本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接受才能实现为作品。

6、陌生化(P202)以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一种陌生化眼光、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

7、艺术真实(P153)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艺术性创造,在其构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出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第一大点: 文学理论1. 文学定义和特点a.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b. 文学的特点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2. 文学分类与流派a. 文学的分类方式和标准b. 主要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3. 文学审美理论a. 审美的概念和特征b. 主要审美理论的介绍和比较4. 文学批评方法a. 文本批评和作品批评的关系b. 传统和现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5. 文学与社会文化a. 文学反映社会文化的作用b. 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分析第二大点: 文学史1. 古代文学史a. 古代文学发展的特点和重要作品b.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介绍2. 近代文学史a. 近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背景b. 近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 现代文学史a. 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主要特点b. 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介绍4. 当代文学史a. 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作品特点b. 当代文学的反思和创新5. 文学与时代精神a. 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b. 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第三大点: 文学作品分析1. 文学作品与艺术形式a. 不同艺术形式对文学作品的影响b.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分析2.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a. 文学作品的结构组成和层次分析b.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3.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a. 文学作品的主题提炼和分析b. 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评析4. 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审美a. 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b. 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5. 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a. 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b. 文学作品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分析第四大点: 中国文学概览1. 古代中国文学a. 古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和瑰宝b. 古代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2. 近现代中国文学a.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崛起和发展b.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诗歌与韵文a. 中国诗歌的特点和形式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4. 散文与小说a. 中国散文的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品5. 戏曲与戏剧a. 中国戏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第五大点: 国外文学概览1. 古代西方文学a.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发展和特点b.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2. 欧洲文学a.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特点和作品b. 欧洲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美国文学a. 美国文学的发展和主题特点b. 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4. 亚非拉文学a.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发展轨迹b.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5.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鉴a. 跨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b. 文学互鉴的案例分析和启示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1、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2、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3、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4、文学的超越性就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与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5、文学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超越性的特点。

二、解释基本概念:文学的倾向性;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间接性1、文学的倾向性:就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首先,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就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

其次,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2、文学的形象性:形象性就是指文学创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首先,形象性就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其次,文学形象就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文学的间接性:就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中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它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中介,通过读者的想象与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文学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人的观念领域的反应,同时又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以及与其她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革,所以,文学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与实践性。

(1)认识性。

认识性就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与精神世界的特性。

首先, 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可以通过文学认识丰富的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可以通过文学参悟生活的真谛。

第三,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可以通过文学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

(2)倾向性。

倾向性就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首先,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就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

其次,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倾向性应当从场面与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3)实践性。

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首先,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

其次,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第三,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通过改变人的精神与观念间接实现。

3、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审美属性,具体表现为情感性、形象性与超越性。

(1)情感性。

情感性就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首先,情感性就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其次,情理交融就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2)形象性。

形象性就是指文学创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首先,形象性就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其次,文学形象就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超越性。

文学的超越性就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与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首先体现为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

其次体现为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

第三体现为对人自我的超越。

具有认识性、倾向性与实践性。

4、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文学与其她艺术的区别在于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韵律性。

(1)间接性。

间接性就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2)精神性。

精神性就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的特性。

(3)韵律性。

韵律性就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与声韵美的特性。

5、谈谈您对文学性质的理解。

在人类活动的构成中,文学就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经济基础之上、并未经济基础服务的观念性上层建筑,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性、倾向性与实践性。

与其她意识形态区别,文学属于艺术领域,就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意识形态,具有情感性、形象性与超越性。

而文学与其她艺术的区别,则在于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韵律性。

第二章课后习题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就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①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就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作为实践活动,文学创作探索伦理问题,其核心就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并激发人的丰富情感。

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饱含真情实感的形象“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呈现美的境界,体现为“文体升华”。

总而言之,真善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②真善美就是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它们相互融通,属于人类三个根本的精神世界:认识、伦理与世界。

③“真”就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就是与“善”“美”共生共存的审美化的真实;“善”就是高尚的品格与利她的取向,求真就是尚善的基础,没有真,善就流于无历史内容的虚伪的“爱的呓语”;真与善的表现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在追求真与善的同时,还要完成美的创造;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善”就是其价值结构的核心,不就是善的就不可能就是“美”的,并且“善”与“美”的存在与呈现都要以“真”为根据与基础。

④因此,真善美及其统一便构成了文学创造审美追求的价值追求。

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①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A、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与感悟;艺术真实就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B、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

艺术真实就是主观的真实、诗意的真实。

②A、一切现实中存在的与历史上出现过的事物与现象,都就是生活真实,包括一些假象。

生活真实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则就是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内蕴(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其创造的假定性的情境之中。

因而,艺术真实就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体现着主体对生活的能动性认识与把握。

B、就揭示与表现客体世界内蕴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就是相通的;但就是科学活动讲求客观性。

文学创造的认知则具有浓厚的主观性(主体性),即追求建立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的真实。

与讲求实证性、精确性的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就是作家“诗艺”性创造的产物,因而极富情感的感染力与心灵的震撼力。

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就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鲁迅语)①艺术概括就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与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②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所提供感性形态的假定性情境,就是与社会生活的个别性、偶然性相联系的;而它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蕴,特别就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又就是与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必然性相联系的;④艺术概括所发掘与表现的普遍性能创造巨大的艺术效应;⑤艺术概括就是以对特殊的即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与描述为途径的,即从个别到一般;同时作家还要对这些事物加以提炼、加工与改造,即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⑥这一内在矛盾在文学创造中就是通过艺术概括的手段达到对立统一的,换句话说,艺术概括就是创造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

鲁迅的这段创作谈道出了艺术概括的基本内涵。

6、为什么说人文关怀就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您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①人文关怀就是一种崇尚与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人的一切精神创造都就是从人的需要出发的价值活动,体现着人的尺度与目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就成为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因而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人文关怀从来就就是也应该就是文学创造的永恒主题,必然成为其尚“善”的价值取向的核心,即终极价值追求。

②“真”就是“善”的价值根据,“善”就是“真”的价值取向,作家就是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与描述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

两者您中有我,我中有您,或者换一种说法:“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就是“真”与“善”两个价值取向的交汇;文学作为审美创造的自由空间,作家完全有权利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历史理性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文学的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真善美固然需要历史理性的支撑,然而作家各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历史理性又就是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巨大的意蕴空间,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完全有权利依据自己的艺术个性让人文精神在特定的历史视点上展现;单一历史视点的强调,不仅违背艺术规律,有时还会导致对人文精神的伤害;文学就是人文领域,理应多一点向真向善向美的人文情怀的倾注,烧夷弹非艺术非审美视点的理性主义的偏执。

7、谈谈审美理想的含义与作用。

①审美理想也称美的理想,就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与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与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

审美理想的形成深受文化传统、社会语境与阶级身份的影响,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与阶级特征;审美理想又与个体的秉性、经历与修养密切相关,因此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②审美理想的特征:审美理想就是以理念形式存在的鉴赏的原形与最高典范;就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合;就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③作用或功能:审美理想就是作家进行审美评价的最高标准。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一切,美或丑,崇高或卑下,悲或喜,都需要审美理想的观照,也不管就是否自觉,作家创作总离不开审美理想的引导与调节;审美理想对生活的这种观照与评价功能特别体现在作家对生活丑的艺术表现中,只有在审美理想的照耀与穿透下,才能否定丑的同时确证美。

8、阐释“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①“内容形式化”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与游行呈现,作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话语,把在艺术构思中产生的“作品的轮廓”外化或物化为艺术文本“形式内容化”体现了形式生成作用。

内容因此而深化或升华而产生审美新质,作家可以利用语言手段,让文学语言偏离习惯性语言,从而更新人们的经验而获得一种新鲜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