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三种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与堆积作用分析

河流侵蚀与堆积作用分析河流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地貌现象之一,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也对地球的地貌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是河流形成和演变的重要过程,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河流水流对地表的物质破坏和搬运过程。
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冲刷侵蚀、溶蚀侵蚀和磨蚀侵蚀。
冲刷侵蚀是指河流水流冲击地表,将地表松散物质冲刷走的过程。
溶蚀侵蚀是指河流水流中溶解的物质对地表岩石的溶解作用。
磨蚀侵蚀是指河流水流中携带的砂石颗粒对地表岩石的磨蚀作用。
这些侵蚀作用使得河流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河谷、峡谷等地貌。
其次,河流的堆积作用是指河流水流携带的物质在河道中沉积的过程。
河流的堆积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冲积堆积、冲击堆积和沉积堆积。
冲积堆积是指河流水流在河道中速度减小时,将携带的砂石颗粒沉积在河道中形成的沉积物。
冲击堆积是指河流水流冲击地表时,将地表松散物质冲击到河道中形成的沉积物。
沉积堆积是指河流水流在进入湖泊或海洋时,将携带的砂石颗粒沉积在湖泊或海洋底部形成的沉积物。
这些堆积作用使得河流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冲积平原、三角洲等地貌。
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不仅对地表地貌产生了影响,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河流的侵蚀作用可以改变河流周围的土地利用方式。
例如,河流的冲刷侵蚀会使得河岸坡度陡峭,不利于农田的耕种。
而河流的堆积作用会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适合农田的开垦。
此外,河流的侵蚀作用还可以改变水域的水质。
河流的溶蚀侵蚀会使得河水中的溶解物质增加,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
而河流的磨蚀侵蚀会使得河水中的悬浮物增加,使得水质变浑浊。
因此,河流的侵蚀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会不断改变河流的形态。
例如,河流的侵蚀作用会使得河谷不断加深,形成峡谷。
而河流的堆积作用会使得冲积平原不断扩大,形成新的湖泊或海洋。
河流袭夺形成的地貌特征

河流袭夺形成的地貌特征一、引言河流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自然力量之一,它们在地球表面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貌特征。
其中,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是最为显著的。
本文将主要探讨河流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特征。
二、河流侵蚀作用河流侵蚀作用是指水流通过撞击、冲击、磨蚀等方式对岩石和土壤进行剥蚀,从而改变了地表形态。
这种作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垂直侵蚀和横向侵蚀。
1. 垂直侵蚀垂直侵蚀是指水流通过撞击、冲击等方式对岩石进行剥离和破碎,从而使得河床不断下降。
这种作用在山区尤其明显,因为山区地势陡峭,水流冲刷力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垂直侵蚀会逐渐形成以下几种地貌特征:(1)V字谷:V字谷是指由于水流不断削减山谷底部而形成的一种狭长的、V形的沟谷。
这种地貌特征在山区尤其常见。
(2)峡谷:峡谷是指由于水流不断侵蚀而形成的一种深而窄的沟谷。
这种地貌特征在山区尤其常见,有时候会形成非常壮观的景象。
(3)峰林:峰林是指由于水流不断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尖锐、陡峭的山脉。
这种地貌特征在高山地区尤其常见。
2. 横向侵蚀横向侵蚀是指水流通过磨蚀和冲击等方式对岩石进行削减和移动,从而改变了河道宽度和深度。
这种作用在平原地区尤其明显,因为平原地区土壤松软,水流冲刷力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横向侵蚀会逐渐形成以下几种地貌特征:(1)河床平原:河床平原是指由于水流不断削减河岸而形成的一片平坦开阔的土地。
这种地貌特征在平原地区尤其常见。
(2)河漫滩:河漫滩是指由于水流不断冲击和沉积而形成的一片宽阔的土地。
这种地貌特征在平原地区尤其常见。
(3)冲积扇:冲积扇是指由于水流不断冲刷和沉积而形成的一片三角形的土地。
这种地貌特征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均可见到。
三、结论综上所述,河流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特征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为显著的是V字谷、峡谷、峰林、河床平原、河漫滩和冲积扇等。
这些特征不仅美丽壮观,而且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并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几大类型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几大类型按河流作用划分,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类。
河流侵蚀地貌主要包括河床侵蚀地貌、侵蚀阶地、谷坡等,河流堆积地貌主要包括河床堆积地貌、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大多数河口地貌。
按河流作用划分,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类。
河流侵蚀地貌主要包括河床侵蚀地貌、侵蚀阶地、谷坡等,河流堆积地貌主要包括河床堆积地貌、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大多数河口地貌。
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开展〕,多呈带状。
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或沿河开展,或沿海岸开展。
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河流
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流水流的作用。
河流水流是线状水流,从时间上分为常年性水流和暂时性水流;从水流构造上那么分为层流〔流动的水质点彼此平行,并保持恒定的速率和方向〕和紊流(流动的水质点呈不规那么运动,其速率和方向不断变化),以及环流〔水质点在横向上构成一个个环状向前的水流〕和旋涡流〔水质点围绕一个公共轴呈螺旋状水流〕。
无论哪种水流均能进展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
2021-02-22
流水作用一般可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主要是因为河流的冲刷作用形成的。
河流在上游的位置一般位于高山峡谷中。
由于地势陡峻,落差大,河道狭窄,所以水流速度快,河流对其以下的河床还有河床两侧侵蚀严重,结果就是谷底加深,河床两侧加宽。
多形成v型河谷,比如我国的长江三峡。
流水溶蚀地貌
流水溶蚀地貌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因为流水和岩石发生了化学反应,这种岩石就是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水再加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了碳酸氢钙,而碳酸氢钙是可溶于水的。
所以出现了石林、天坑、溶洞、地下暗河等著名的景观。
溶洞里面还有石钟乳和钟乳石,在灯光下看去,璀璨夺目。
冰川侵蚀地貌
分布在高山地区的冰川,由于气温差异或者地质条件的变化,冰川底部会发生滑动,整个冰川体下滑,刨蚀力量大,会形成冰斗、角峰、冰蚀洼地(若积水会形成湖泊,北美五大湖)等地貌。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

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由粗到细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 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形成河漫滩平原
河 连接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 人 海 处 水 下 坡 度 平 缓 , 河 水 流 速 减 慢 平坦,河网稠密, 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河道由分汊顶点向
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__
(4) 河流的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 ? _冲__积__平__原__、_河__口__三__角__洲_____ 其成因和特征如何 ?
_它_们__是__河__流_带__来__的__泥__沙__, _在_流__速__减__缓__的__情__况_下__以__及__海__潮_的__顶__托__下_泥__沙__沉__积__形_成__的__,______ _其_地__形__特__征_是__地__势__低__平__, _河_汉__纵横交错
侵蚀类型 下蚀
溯源侵蚀 侧蚀
概念
对河流的影响
垂直地面的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谷 向纵的方向发展
使河谷不断向 源头方向伸长
河谷展宽,谷坡后退, 河流向河谷向发展。
(2)对河流的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河谷的演变
①初期: 降水、冰 沟谷 雪融水汇聚
下蚀
沟谷流水 溯源侵蚀
沟谷加深和延长 地下水补给
(3)小岛 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 , 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与__北__岸_相__连______
为什么 ?____因_为__该__河__位__于_北__半__球__,_河__水__在_流__动__过__程_ 中 ,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 ___
向右偏转 ; 因而南岸侵蚀 , 北岸则泥沙堆积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归纳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最强大而普遍的作用。
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
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三峡地貌崇明岛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形成原因不同。
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知识点一:河流侵蚀地貌(重点)侵蚀类型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
这三种类型分别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溯源侵蚀:河流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
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
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下蚀:河流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V”字形,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河流的下蚀作用比较强烈。
侧蚀:河流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
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
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
据史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
因此,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这主要是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河流的侧蚀作用表现强烈,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
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貌黄土高原上有着这么多的沟谷,为什么它们却没有形成河谷呢?沟谷和河谷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
专题13 河流地貌的发育与观察(解析版)-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全面突破(自然地理)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时期 作用过程地貌类型侵 蚀 地貌 初期 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侧蚀为辅 沟谷不断加深,形成“V”形谷 发育期侧蚀为主,下蚀减弱,泥沙堆积河谷扩展,出现连续的河湾成熟期侧蚀和泥沙堆积为主,下蚀进一步减弱河谷横剖面呈槽形部位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 堆 积 地貌山口 泥沙堆积洪积—冲积平原 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平原★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二、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区聚落分布分布形态原因聚落形状举例高原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多呈带状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多呈带状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条带状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有肥沃的呈明显的条带状山区的山前和河流的(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2)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类型①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
①若水系为辐射状,该地形为山顶。
(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①含沙量大,则说明河流上游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①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该河流冬季气温在0★以下。
①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也出现两次汛期。
(4)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弯曲程度可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
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1.(2021·四川南充市·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流位于我国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区,为嘉陵江的支流,自汇水口向上依次出现“V型谷”、“U型谷”、瀑布地貌,其中“V型谷”河段河床紫色土和泥岩(岩性较软)发育;“U型谷”是类似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两岸陡直的谷地,该河段河床砂岩(岩性较硬)盖顶于泥岩(岩性较软)之上,形成“砂岩在上,泥岩在下”的岩层分布;瀑布高38m,丰水期水落高度可达30m以上,下方形成巨大的岩腔和深度超过3m的水潭,水潭周围堆积着大量的崩塌巨石。
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及形成

考点二、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及形成
河比(5到因、流较2。C分在(携重(如)a带的4上处,分泥 先图时因)沙 沉),,由颗和 积细A粒碎 (心到物石2的C分呈,在鹿颗)现山晗粒,由口同物颗大处学呈粒到堆还现小小积发由、的,现大比变一了到重化般该小小,颗处的的试粒堆变后分大积化沉析、物规积其由律原A。
冲积扇
针对训练: (2010全国1卷36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 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 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 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世界上 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 产的葡萄酿制而成。 (1)分析乙地形成鹅卵石堆积的原因。(6分)
课时p283 (2017·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 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完成 3~5题。
考点二、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及形成
名称:冲积扇。(2分) 过4程、:考河察流队从到山达上a处携时带,大发量现泥了沙如和下碎图石所(示2分的)地,貌观, 请当问河该流景流观出的山名口称时及(形2分成)过,程地?势(趋8分于) 平缓,流速 变慢(2分),泥沙沉积(2分),形成冲积扇。
课时p283 调水调沙,就是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 ,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 海。下图示意2002~2011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山东各河段泥沙 淤积变化过程。据此回答6、7题。
下图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游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累计冲 淤状况预测图(冲刷大于淤积为负值,冲刷小于淤积为 正值),读图完成1、2题。
溯源侵蚀——瀑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讲解人:王秋玲 2015 .12.13
观察实验思考问题:——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的位置以及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从河流的深度、宽度、和长度等角度考虑
继续观察实验——下蚀
说出河流下蚀的位置和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对比图片——侧蚀 从河流下游的宽度、深度上对比
让我一起寻找规律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对比自主学习任务单
作Hale Waihona Puke 形式概念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向河流源头 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 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 河岸的侵蚀
对地貌的影响
使河谷不断加深向源头方向伸 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 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 向横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