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9: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含量的原理、方法和计算。
2.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并会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减小误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维生素C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从而走出对维生素C的一些认识误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碘标准溶液滴定维生素C的的实验原理以及酸性的滴定环境。
2.教学难点:酸式滴定管的使用(关于酸式滴定管使用的知识点多而且零碎)。
[教学过程] [教师]1934年4月3日年,美国教授查尔斯•葛兰•金首先分离出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从此人类逐渐远离败血症的折磨,所以在医药上常把维生素C叫做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维生素C,无色晶体,是一种水溶性的六碳多羟基内酯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尤为丰富。
除了这些,同学们知道还有哪些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学生](回答)······[教师]大家说得很好,那么你们知道维生素C对人体有哪些作用吗?[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看来大家课前都做足了功课。
现在老师来总结一下:维生素C在人体内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并且有解毒作用,另外参与多种氧化还原反应、羟化反应,还有防止贫血、可改善过敏体质以及刺激免疫系统的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因此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对饮食健康、医疗保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维生素含量的测定。
(板书“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根据我刚才对维生素C的一些介绍,对于本次的实验的方法,大家有没有一些想法?[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其实,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大体可以分为滴定法、光度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而滴定法又有2,6一二氯靛酚法和电位滴定法等,光度分析法又有2,4一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和钼蓝比色法等,至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又有HYPERSIL—C8色谱柱法和VenusilXBP—C18柱法等。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2023
1,物理性质
2,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化学性质
一.维生素C简介
01
六碳多羟基酸性化合物
02
白色针状结晶
03
有酸味, 可溶于水
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
CONTENTS
2
预防癌症
3
抗过敏
1
增加免疫力,防感冒及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6
天然的退烧剂
5
天然的抗氧化剂
02
2
1
取50.0ml柠檬试样液加入10ml淀粉液,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取50.0ml橘子试样液加入10ml淀粉液,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维生素C滴定过程
取50.0ml胡萝卜试样液加入10ml淀粉液,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Vc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其滴定反应式: 通过消耗碘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
药品:I2 、 KI、Na2S2O3 、 K2Cr2O7 、淀粉、Hcl、果蔬(橙子、橘子、苹果、胡萝卜)
仪器:烧杯、容量瓶 (250mL)、量筒、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锥形瓶、玻璃棒、研钵、抽滤装置等
A
移液管移取25.00ml的标准K2Cr2O7溶液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固体KI1g和3g 浓盐酸,充分摇匀,放在暗处5min。
B
然后用50ml蒸馏水稀释,用Na2S2O3滴定到浅黄绿色,然后加入5ml淀粉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的体积。计算Na2S2O3溶液浓度,平行滴定三次。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维生素C制剂及果蔬中抗坏血酸含量的直接碘量法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 了解直接碘量法测定抗坏血酸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Vc)又称抗坏血酸,分子式为C6H8O6。
Vc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其滴定反应式为:C6H8O6+I2=C6H6O6+2HI。
用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饮料、蔬菜、水果等中的Vc含量。
由于Vc的还原性很强,较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考虑到I-在强酸性溶液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pH=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
三、主要试剂1. I2溶液(约0.05mol·L-1):称取3.3g I2和5g KI,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水,在通风橱中研磨。
待I2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棕色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充分摇匀,放暗处保存。
2. Na2S2O3标准溶液(约0.01mol·L-1)3. 淀粉溶液(0.2%)4. HAc(2mol·L-1)5. 固体Vc样品(维生素C片剂)6. K2Cr2O7标准溶液(约0.020mol·L-1)7. KIO3标准溶液(约0.002mol·L-1)8. 果蔬样品(如西红柿、橙子、草莓等)9. KI溶液(约25%)四、实验步骤1. I2溶液的标定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2S2O3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蒸馏水,5mL 0.2%淀粉溶液,然后用I2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蓝色, 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三份,计算I2溶液的浓度。
2. 维生素C片剂中Vc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约0.2g研碎了的维生素C药片,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10mL 2mol·L-1 HAc溶液和5mL 0.2%淀粉溶液,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稳定的浅蓝色,且在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I2溶液体积。
抗坏血酸药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抗坏血酸药品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注意事项;2.通过维生素C 的测定了解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的过程;3.掌握碘量法测定抗坏血酸药品中维生素C 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用品 1.仪器全自动分析天平;台秤;碘量瓶;玻璃棒;洗瓶;试剂瓶;烧杯;酸式滴定管;量筒;胶头滴管;容量瓶;移液管;洗耳球。
2.试剂分析纯O H O S 23225Na ⋅,分析纯2I ;7221-r mol 017.0O C K L ⋅标准溶液;)s (KI 、KI 溶液100-1L g ⋅,使用前配制;淀粉指示剂1-g 5L ⋅;)(s a 32CO N ;l HC 溶液1-mol 6L ⋅;败坏血酸片。
三、实验原理抗坏血酸又名维生素C ,分子式686O H C 。
由于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2I 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其反应式为:碱性条件下可使反应向右进行完全,但因维生素C 还原性很强,在碱性溶液中尤其易被空气氧化,在酸性介质中较为稳定,故反应应在稀酸(如稀乙酸、稀硫酸或偏磷酸)溶液中进行,并在样品溶于稀酸后,立即用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根据滴定消耗的2I 标准溶液的体积,便可计算出抗坏血酸药品中维生素C 的含量。
计算公式:%100m %100m m 68622⨯=⨯=药品药品维生素O H C I I C M V C W2I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由于通常使用的市售2I 试剂纯度不高,故需先配成近似浓度,然后在进行标定。
2I 微溶于水而易溶于KI 溶液中,但在稀的KI 溶液中溶解得很慢,故配制2I 溶液时应先在较浓的KI 溶液中进行,待溶解完全后再稀释到所需浓度。
2I 溶液可以用32s O A 为基准物对I 2溶液进行标定,但32s O A (俗称砒霜)有剧毒,故用322a O S N 标准溶液进行标定。
322a O S N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固体试剂O H O S N 23225a ⋅通常含有一些杂质,且易风化和潮解,因此,322a O S N 标准溶液采用标定法配制。
碘量法测维生素C含量

I2 溶液的标定用Na2S2O3标准溶液: 基本反应式:2S2O32-+I2=S4O62-+2I-
I2溶液(0.05mol/L): Na2S2O3标准溶液(0.01mol/L) 淀粉溶液(2g/L) HAc(1+1) 固体Vc样品(维生素片剂) 重铬酸钾(A.R) KI溶液(约200g/L)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
实验序号 记录项目 M药片质量/g V消耗I2体积/ml ω维C含量/% ω维C平均含量/% 1 2
I2标准溶液的浓度:
3
1. 配制I2标准溶液时,为什么要加过量KI?可否 将称得的I2和KI一起加水至一定体积? 2 .溶解样品时,为什么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 水? 3.加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碱性条件下可使反应向右进行完全,但因维生素 C还原性很强,在碱性溶液中尤其易被空气氧化, 在酸性介质中较为稳定,但是在强酸性溶液中I也易被氧化。 故反应应在稀酸(pH为3—4)(如稀乙酸、稀 硫酸或偏磷酸)溶液中进行,并在样品溶于稀酸 后,立即用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由于碘的挥发性和腐蚀性,不宜在分析天平上直 接称取,需采用间接配制法;用Na2S2O3标准溶 液标定I2 溶液。 标定Na2S2O3溶液: 6I-+Cr2O72-+14H+=2Cr3++3I2+7H2O 2S2O32-+I2=S4O62-+2I- n(K2C2O7): 6n(Na2S2O3)=1:6
I2微溶于水而易溶于KI溶液,但在稀的KI溶液中溶 解得很慢,所以配制I2溶液时不能过早加水稀释,应 先将I2和KI混合,用少量水充分研磨,溶解完全后 再加水稀释。 I与KI间存在如下平衡:I2+I- =I3- 游离I2容易挥发损失,这是影响碘溶液稳定性的原因 之一。因此溶液中应维持适当过量的I-离子 ,以减 少I2的挥发。空气能氧化I-离子,引起I2浓度增加: 4 I-+O2+4H+ =2I2+2H2O 此氧化作用缓慢,但能为光,热,及酸的作用而加 速,因此I2溶液应处于棕色瓶中置冷暗处保存。I2能 缓慢腐蚀橡胶和其他有机物,所以I应避免与这类物 质接触。
简述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

简述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原理: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碘敏感性,因此可以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是:
样品中的维生素C在某特定条件下,把碘溶液中的游离碘转变成有机碘,并产生相应的光学变化,这种光学变化的强度可用以就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实现对维生素C的测定。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将检测样品通过碘蒸馏技术,将其中的游离碘转变成有机碘,以及将维生素C的其他小分子溶出;
2.将维生素C添加一定浓度的甲萘基四胺,使其转变成碘分子;
3.将维生素C的蒸馏水与作为产生参照光的紫外线照射,观察紫外线光强度的变化,并用以评估有机碘的含量;
4.检测样品的浓度,并和参照光比较,从而确定维生素C的含量。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直接碘量法)

维⽣素C的含量测定(直接碘量法)维⽣素C含量测定维⽣素C⽚含量的测定⽅法很多,各种⽅法各有其特点,如:(直接/间接)碘量法;2,6-⼆氯靛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效液相⾊谱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部采⽤碘量法测含量,此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因制剂中常有还原性物质存在,对此法⼲扰明显,且由于碘具有挥发性,碘离⼦易被空⽓所氧化⽽使滴定产⽣误差。
常见的其他滴定法存在滴定终点难以准确判断,如2,6-⼆氯靛酚法:2,6-⼆氯靛酚是⼀种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红⾊,碱性介质中为蓝⾊,与维⽣素C反应后,⽣成⽆⾊的还原型酚亚胺,因此,在酸性条件下,⽤2,6-⼆氯靛酚滴定⾄溶液显玫瑰红⾊,即为终点;⽆需另加指⽰剂。
分光光度法运⽤维⽣素C的旋光性能进⾏含量测定,但操作费时,⽽⾼效液相⾊谱法是⽬前发展较为迅速的⼀种⽅法,灵敏度⾼,选择性好,是⼀个准确⾼效的测定维⽣素C含量的⽅法。
我们主要介绍的是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实验原理维⽣素C是⼈体重要的维⽣素之⼀,它影响胶元蛋⽩的形成,参与⼈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
⼈体不能⾃⾝制造维⽣素C,所以⼈体必须不断地从⾷物中摄⼊维⽣素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个⽉左右的维⽣素C。
缺乏时会产⽣坏⾎病,故⼜称抗坏⾎酸。
维⽣素C属⽔溶性维⽣素,分⼦式C6H8O6。
分⼦中的烯⼆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酮基,因⽽可⽤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简写为:C6H8O6+I2= C6H6O6+2HI使⽤淀粉作为指⽰剂,⽤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注射液、饮料、蔬菜、⽔果中维⽣素C的含量。
由于维⽣素C的还原性很强,较容易被溶液和空⽓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以减少副反应的发⽣。
考虑到I - 在强酸性中也易被氧化,故⼀般选在pH为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滴定。
由于碘具有挥发性,碘离⼦易被空⽓所氧化⽽使滴定产⽣误差;⼜由于碘的挥发性和腐蚀性,使碘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及标定⽐较⿇烦。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它在许多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并且对人体有益。
维生素C含量测定是基于一种叫做碘量法的化学方法。
该方法利用碘酸钾溶液与维生素C反应的化学性质,通过了解反应后剩余的碘酸钾的含量来测定维生素C含量。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过程如下:
准备样品:将要测定的样品加入到3%的浓磷酸中,并将其加热到约80℃,然后再冷却。
制备碘酸钾溶液:将20克的碘酸钾加入到1000毫升的蒸馏水中,并充分搅拌,以制备出0.1N的碘酸钾溶液。
测定过程:将取出的样品加入到定容瓶中,加入足够的蒸馏水,直至瓶子充满为止。
然后取出1毫升的样品溶液,并将其加入到滴定瓶中。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此时,溶液会变成淡蓝色。
准备滴定剂:将制备好的碘酸钾溶液滴加到另一个滴定瓶中,并加入适量的酒精。
通过滴加,将滴定剂加入到样品溶液中,直至溶液变成深蓝色。
读取数据:记录滴定剂滴入样品溶液的次数,并且根据已知的滴定剂浓度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利用碘量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以及药品的维生素C含量。
然而,由于该测量方法需要使用化学试剂和复杂的实验过程,所以在实践中不太实用。
为了更加方便测量维生素C的含量,也出现了其他测量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光谱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测量维生素C的含量,都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他们摄入的营养成分,以及制定更加健康的膳食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四、思考
实验目的
1、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及条件; 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及条件; 2、熟悉淀粉指示剂的应用。 熟悉淀粉指示剂的应用。
返回
实验原理
1、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分子式为C6H8O6,通常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分子式为C 用于防治坏血病及各种慢性传染病的辅助治疗。 用于防治坏血病及各种慢性传染病的辅助治疗。 市售维生素C药片含淀粉等添加剂。由于维生素C 市售维生素C药片含淀粉等添加剂。由于维生素C 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能被I 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能被I2 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 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 反应式如下: 2、反应取Na 溶液25.00ml3 25.00ml3份于 用移液管移取Na2S2O3溶液25.00ml3份于 250ml锥形瓶中 加蒸馏水50.00ml 锥形瓶中→ 50.00ml和淀粉 2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50.00ml和淀粉 2ml→摇匀 摇匀→ 2ml→摇匀→用I2滴定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计算I 溶液的浓度。 →计算I2溶液的浓度。
实验步骤
(2)维生素C(药片)含量的测定 维生素C 药片) 片药片→固定质量法称量→ 取2片药片→固定质量法称量→加蒸 馏水100ml溶解→ HAC10ml和淀粉 100ml溶解 和淀粉2ml→ 馏水100ml溶解→加HAC10ml和淀粉2ml→ 滴定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摇匀→ 摇匀→用I2滴定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平 行测定3 计算维生素C含量。 行测定3次,计算维生素C含量。
返回
思考题
1、果浆中加入醋酸的作用是什么? 果浆中加入醋酸的作用是什么? KI的目的是什么 2、配制I2溶液时加入KI的目的是什么? 配制I 溶液时加入KI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