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Vc,分子式C6H8O6。
Vc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其滴定反应式:C6H8O6+I2= C6H6O6+2HI用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饮料,蔬菜,水果等的V含量。
I2微溶于水而易溶于KI溶液,但在稀的KI溶液中溶解得很慢,所以配制I2溶液时不能过早加水稀释,应先将I2和KI混合,用少量水充分研磨,溶解完全后再加水稀释。
I与KI间存在如下平衡:I2+I-=I3-游离I2容易挥发损失,这是影响碘溶液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因此溶液中应维持适当过量的I-离子,以减少I2的挥发。
空气能氧化I-离子,引起I2浓度增加:4 I-+O2+4H+=2I2+2H2O此氧化作用缓慢,但能为光,热,及酸的作用而加速,因此I2溶液应处于棕色瓶中置冷暗处保存。
I2能缓慢腐蚀橡胶和其他有机物,所以I应避免与这类物质接触。
I2溶液的标定用Na2S2O3标定。
而Na2S2O3一般含有少量杂质,在PH=9-10间稳定,所以在Na2S2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2CO3,Na2S2O3见光易分解可用棕色瓶储于暗处。
碘量法的基本反应式:2S2O32-+I2=S4O62-+2I-由于Vc的还原性很强,较容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考虑到I2在强酸性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PH为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
三、试剂配制I2溶液:6.6g I2和18.5g KI,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水,在通风橱中研磨。
待I2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棕色试剂瓶,加水稀释至250ML,摇匀,放置暗处保存。
Na2S2O3溶液(0.1mol·dm-3)的配制:称取26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或无水硫代硫酸钠16g),加入1000ml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后,加入约0.2g 的Na2CO3 ,(浓度为0.02%)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取上层清液标定。
直接碘量法测定药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药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11化学曾凯平11218022一实验目的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注意事项。
2. 通过维生素C的测定了解直接碘量法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分子式C6H4O6。
由于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其反应式为:碱性条件下可使反应向右进行完全,但因维生素C还原性很强,在碱性溶液中尤其易被空气氧化,在酸性介质中较为稳定,故反应应在稀酸(如稀乙酸、稀硫酸或偏磷酸)溶液中进行,并在样品溶于稀酸后,立即用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由于碘的挥发性和腐蚀性,不宜在分析天平上直接称取,需采用间接配制法;通常用基准As2O3对I2溶液进行标定。
As2O3不溶于水,溶于NaOH:As2O3+6NaOH═2Na3AsO3+3H2O由于滴定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进行,需加H2SO4中和过量的NaOH,并加入NaHCO3使溶液的pH=8。
I2与亚砷酸之间的反应为:AsO32-+I2+H2O═AsO43-+2I-+2H+三器皿和试剂酸式滴定管;NaHCO3、KI、I2(以上为AR),As2O3(于105 C 干燥至恒重),6mol·L-1NaOH,0.5mol·L-1H2SO4,10%HAc,1%淀粉溶液,维生素C片剂。
四实验步骤1. 0.1mol·L-1I2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10.8gKI,溶于10mL蒸馏水中,再用表面皿称取I2约6.5g,溶于上述KI溶液,加1滴浓盐酸,加水稀释至300mL,摇匀,用玻璃漏斗过滤,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暗处。
2.0.1mol·L-1I2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基准As2O30.15g,加6mol·L-1NaOH溶液10mL,微热使溶解,加水20mL,加甲基橙指示剂1滴,加0.5mol·L-1H2SO4试液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粉红,再加NaHCO32g、水30mL、淀粉指示剂2mL,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半分钟内不褪色,计算I2的浓度。
碘量法测定vc含量

先使用铜盐与过量的KI进行反应生成CuI2
2 2CuSO4+4KI=CuI 2+2K2SO4
CuI2 不稳定随即分解为Cu2I2 和游离的碘
2CuI2=Cu2I2+ I2
生成的碘和维生素C反应 ,直到溶液里的VC被碘 全部氧化为止。 剩余的微量碘与淀粉指示剂生成蓝色。
四.试剂
(1)0.01 mol/L 硫酸铜(CuSO4 5H2O) (2)30% KI 溶液; (3)1%可溶性淀粉指示剂(m/V) (4)偏磷酸-醋酸溶液
天然的退烧剂
二、实验目的
学习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学习对蔬菜和食品中Vc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滴定”(titration)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 溶液——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滴加到待测 溶液中的过程。待“滴定”进行到化学反 应按计量关系完全作用为止,然后根据所 用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 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在弱酸性条件下 ,可被碘氧化为脱氢抗坏血 酸
可利用此性质滴定: 指示剂——淀粉溶液 (遇碘变蓝)
3. 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组成胶原蛋白的重要成份, 加速术后伤口愈合
增加免疫力,防感冒及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预防癌症
抗过敏
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降低有害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减少静脉中血栓的形成 天然的抗氧化剂
五 、实验操作步骤
1. 称取40g菜花(可分2-3次研磨),加少量石英 砂及少量偏磷酸-醋酸研成匀浆,加偏磷酸-醋酸定 容到100ml,颠倒混匀(两个组做一份); 2. 倒入4个10ml 离心管中,两两配平后,8000rpm 离心 5min(每组两个离心管); 3. 将上清倒入干净的三角瓶中,待用(此为样品 液);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2023
1,物理性质
2,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化学性质
一.维生素C简介
01
六碳多羟基酸性化合物
02
白色针状结晶
03
有酸味, 可溶于水
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
CONTENTS
2
预防癌症
3
抗过敏
1
增加免疫力,防感冒及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6
天然的退烧剂
5
天然的抗氧化剂
02
2
1
取50.0ml柠檬试样液加入10ml淀粉液,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取50.0ml橘子试样液加入10ml淀粉液,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维生素C滴定过程
取50.0ml胡萝卜试样液加入10ml淀粉液,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Vc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其滴定反应式: 通过消耗碘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
药品:I2 、 KI、Na2S2O3 、 K2Cr2O7 、淀粉、Hcl、果蔬(橙子、橘子、苹果、胡萝卜)
仪器:烧杯、容量瓶 (250mL)、量筒、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锥形瓶、玻璃棒、研钵、抽滤装置等
A
移液管移取25.00ml的标准K2Cr2O7溶液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固体KI1g和3g 浓盐酸,充分摇匀,放在暗处5min。
B
然后用50ml蒸馏水稀释,用Na2S2O3滴定到浅黄绿色,然后加入5ml淀粉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的体积。计算Na2S2O3溶液浓度,平行滴定三次。
碘量法测维生素C含量

I2 溶液的标定用Na2S2O3标准溶液: 基本反应式:2S2O32-+I2=S4O62-+2I-
I2溶液(0.05mol/L): Na2S2O3标准溶液(0.01mol/L) 淀粉溶液(2g/L) HAc(1+1) 固体Vc样品(维生素片剂) 重铬酸钾(A.R) KI溶液(约200g/L)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
实验序号 记录项目 M药片质量/g V消耗I2体积/ml ω维C含量/% ω维C平均含量/% 1 2
I2标准溶液的浓度:
3
1. 配制I2标准溶液时,为什么要加过量KI?可否 将称得的I2和KI一起加水至一定体积? 2 .溶解样品时,为什么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 水? 3.加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碱性条件下可使反应向右进行完全,但因维生素 C还原性很强,在碱性溶液中尤其易被空气氧化, 在酸性介质中较为稳定,但是在强酸性溶液中I也易被氧化。 故反应应在稀酸(pH为3—4)(如稀乙酸、稀 硫酸或偏磷酸)溶液中进行,并在样品溶于稀酸 后,立即用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由于碘的挥发性和腐蚀性,不宜在分析天平上直 接称取,需采用间接配制法;用Na2S2O3标准溶 液标定I2 溶液。 标定Na2S2O3溶液: 6I-+Cr2O72-+14H+=2Cr3++3I2+7H2O 2S2O32-+I2=S4O62-+2I- n(K2C2O7): 6n(Na2S2O3)=1:6
I2微溶于水而易溶于KI溶液,但在稀的KI溶液中溶 解得很慢,所以配制I2溶液时不能过早加水稀释,应 先将I2和KI混合,用少量水充分研磨,溶解完全后 再加水稀释。 I与KI间存在如下平衡:I2+I- =I3- 游离I2容易挥发损失,这是影响碘溶液稳定性的原因 之一。因此溶液中应维持适当过量的I-离子 ,以减 少I2的挥发。空气能氧化I-离子,引起I2浓度增加: 4 I-+O2+4H+ =2I2+2H2O 此氧化作用缓慢,但能为光,热,及酸的作用而加 速,因此I2溶液应处于棕色瓶中置冷暗处保存。I2能 缓慢腐蚀橡胶和其他有机物,所以I应避免与这类物 质接触。
简述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

简述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原理: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碘敏感性,因此可以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是:
样品中的维生素C在某特定条件下,把碘溶液中的游离碘转变成有机碘,并产生相应的光学变化,这种光学变化的强度可用以就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实现对维生素C的测定。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将检测样品通过碘蒸馏技术,将其中的游离碘转变成有机碘,以及将维生素C的其他小分子溶出;
2.将维生素C添加一定浓度的甲萘基四胺,使其转变成碘分子;
3.将维生素C的蒸馏水与作为产生参照光的紫外线照射,观察紫外线光强度的变化,并用以评估有机碘的含量;
4.检测样品的浓度,并和参照光比较,从而确定维生素C的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它在许多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并且对人体有益。
维生素C含量测定是基于一种叫做碘量法的化学方法。
该方法利用碘酸钾溶液与维生素C反应的化学性质,通过了解反应后剩余的碘酸钾的含量来测定维生素C含量。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过程如下:
准备样品:将要测定的样品加入到3%的浓磷酸中,并将其加热到约80℃,然后再冷却。
制备碘酸钾溶液:将20克的碘酸钾加入到1000毫升的蒸馏水中,并充分搅拌,以制备出0.1N的碘酸钾溶液。
测定过程:将取出的样品加入到定容瓶中,加入足够的蒸馏水,直至瓶子充满为止。
然后取出1毫升的样品溶液,并将其加入到滴定瓶中。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此时,溶液会变成淡蓝色。
准备滴定剂:将制备好的碘酸钾溶液滴加到另一个滴定瓶中,并加入适量的酒精。
通过滴加,将滴定剂加入到样品溶液中,直至溶液变成深蓝色。
读取数据:记录滴定剂滴入样品溶液的次数,并且根据已知的滴定剂浓度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利用碘量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以及药品的维生素C含量。
然而,由于该测量方法需要使用化学试剂和复杂的实验过程,所以在实践中不太实用。
为了更加方便测量维生素C的含量,也出现了其他测量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光谱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测量维生素C的含量,都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他们摄入的营养成分,以及制定更加健康的膳食计划。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原理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原理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可有趣儿啦。
咱先得知道维生素C这小宝贝儿,它在咱们身体里可起着超级重要的作用呢。
在化学世界里,它也有自己独特的脾气。
维生素C有很强的还原性,就像一个小小的还原剂精灵。
那碘量法是咋回事呢?碘啊,它在这个测定里就像一个小侦探。
碘单质有氧化性,这氧化性就像是碘的超能力。
当我们把含有维生素C的样品和碘溶液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像一场小小的化学大战开始了。
维生素C这个还原性的小战士,就会和碘这个有氧化性的家伙打起来。
因为维生素C的还原性,它会把碘给还原了。
反应方程式就像是它们战斗的记录,维生素C和碘反应,会让碘变成碘离子。
这个过程啊,就好像是维生素C把碘的氧化性这个“超能力”给夺走了,碘从那个有氧化性的碘单质变成了比较“低调”的碘离子。
在这个反应里,碘单质和维生素C的反应是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进行的。
就好比是两个人打架,有一定的规则,一个维生素C分子能和一定数量的碘分子反应。
这就给我们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提供了线索。
那我们怎么知道有多少碘和维生素C反应了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淀粉这个小助手啦。
淀粉可神奇了,它就像一个小信号员。
当有碘单质存在的时候,淀粉就会和碘单质结合,然后溶液就会变成蓝色,就像变魔术一样。
但是呢,当所有的碘单质都被维生素C还原成碘离子的时候,这个蓝色就消失了。
我们就可以通过看这个蓝色什么时候消失,来知道有多少碘参与了和维生素C的反应。
比如说,我们先配好已知浓度的碘溶液,然后把含有维生素C的样品加进去。
慢慢的,碘就会和维生素C反应。
我们可以一直滴加碘溶液,直到溶液出现蓝色并且持续一小会儿不消失。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根据加入的碘溶液的量来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啦。
因为我们知道碘溶液的浓度,也知道加入了多少碘溶液,再根据碘和维生素C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就能算出样品里维生素C的含量了。
这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有趣的化学游戏。
维生素C、碘和淀粉它们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1.维生素C1.英文名称:Vitamin C2.其他名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3.定义: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
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2.人体正常需求1.成人及孕早期妇女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mg/d;2.中、晚期孕妇及乳母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30mg/d。
注意:每个人对于VC的需求量个体化差异是很大的。
有的人补充少量既可满足,有的人可以达到每天10克甚至更高。
3.猕猴桃猕猴桃是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的果实。
因其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被誉为“水果之王”。
其维生素C的含量达100毫克(每百克果肉中)以上,有的品种高达300毫克以上,是柑桔的5--10倍,苹果等水果的15--30倍,科学家发现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阻断强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减少胃癌食道癌的发生,而一个猕猴桃基本可以满足人体一天所需的维生素C。
➢实验目的1.学会从水果中提取维生素C的方法2.了解碘量法的原理3.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4.学习使用直接碘量法测定猕猴桃中维生素C 含量➢实验原理1.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分子式是C6H8O2,在医药上和化学上应用非常广泛。
在分析化学中常作为还原剂用于光度法和配位滴定法等,入把Fe3+,Cu2+还原成Cu+,,Au(Ⅲ)还原为金属Au等。
因此了解它的分析方法十分重要。
2.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还原性的烯二醇基,能被I2定量氧化为二酮基,反应式如下:C6H8O2+I2=C6H6O6+2HI由于反应速率较快,可以直接用I2标准溶液滴定。
通过消耗I2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可以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的含量。
2.由于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极易被氧化而变成黄色,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更甚,测定时加入HAc使溶液呈弱酸性,减少维生素C 副反应,且不影响滴定速度。
3.由于I2的挥发性及对天平的腐蚀性,不宜在分析天平上称重,故经常先配制一个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再进行标定。
配制I2溶液时加入过量KI(I2与KI形成KI3使溶解度增加,挥发性大大降低)。
溶液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暗处,避免见光而使浓度发生改变,还应避免与橡皮等有机物接触。
4.I2可以用已标定好的Na2S2O3标准溶液来标定I2溶液浓度:22322322C Na S O V Na S OC I2V I⨯=()()()()5.淀粉指示剂要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淀粉吸附大量I3-后,过早的形成蓝色化合物,被反应中形成的大量CuI沉淀吸附,由于较多的I2被淀粉的胶粒包住,影响其与Na2S2O3的反应,使终点拖长,且吸附后颜色变为深灰色,终点不好观察。
所以用Na2S2O3溶液滴定I2时应该在大部分的I2已被还原,溶液呈现淡黄色时才加入淀粉溶液。
6.Na2S2O3中一般含有S、NaCl等杂质,不能直接配制为标准溶液。
Na2S2O3在中性和弱碱性的溶液中较稳定,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
7.配制Na2S2O3溶液时需用新煮沸并且冷却了的蒸馏水,煮沸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以及杀死微生物,热溶液会使分解Na2S2O。
光能促进Na2S2O3分解,所以Na2S2O3溶液应该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并且尽可能的避免与空气接触。
8.Na2S2O3的标定选择K2Cr2O7,反应条件是:(1)控制合适的酸度。
溶液的酸度越高反应的速率就会越快,但是酸度太大是,碘离子容易被空气氧化,且Na2S2O3溶液分解,所以酸度应该以0.2—0.4mol/L为宜。
(2)K2Cr2O7与KI的反应速率较慢,所以应将溶液放在带塞的锥形瓶中,并且应该放在暗处一定时间,使二者充分反应。
(3)KI溶液中不能有碘单质以及碘酸钾。
如果KI的溶液显黄色,或是酸化后加淀粉显蓝色,就应该用Na2S2O3溶液将其滴定至无色后使用。
(4)滴定前须将溶液稀释,稀释既可以降低酸度使得 I离子被空气的氧化速率减慢又可使Na2S2O3溶液的分解速率减小,而且稀释后Cr3+的绿色减弱,便于观察终点。
10.标定的原理:2Na2S2O3+I2=Na2S4O6+2NaICr2O7- + 6I- + 14H+ = 2Cr- + 7H2O + 3I2➢实验仪器分析天平、电子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20ml)、容量瓶、细口瓶、锥形瓶、烧杯、滴管、洗耳球、玻璃棒、洗瓶➢实验试剂I2/KI 17mol/L HAc 6mol/L HCl 0.3%淀粉溶液 K2Cr2O7基准物质 0.3mol/L Na2S2O3➢实验步骤一.溶液的配制1.称取约1.2g的K2Cr2O7基准物质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后转入25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线,定容摇匀。
2.量取100ml 0.3mol/L的Na2S2O3溶液加水稀释至300ml于细口瓶中摇匀。
放置在没有光照的地方保存。
3.量取0.5mol/L浓碘水5ml加水稀释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摇匀后放在阴暗处。
4.量取20ml 17mol/L冰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70ml置于细口瓶中。
二.溶液的标定1. 移取20.00ml的标准K2Cr2O7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3ml6mol/L HCl,5ml KI(足量),盖上表面皿,摇匀后阴暗处放置5min使反应完全,加入50ml的水稀释,以Na2S2O3溶液滴定至黄绿色,加入1ml的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现亮绿色为终点(此过程中须慢加)。
记下Na2S2O3溶液的体积,平行滴定三次。
2. 移取Na2S2O3溶液20ml三份于锥形瓶中,各加入50ml的水,1ml的淀粉溶液,用I2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体积,计算浓度三.材料的处理1.猕猴桃去皮2.称取猕猴桃100g,分为三份,每份用台秤称量质量并记下读数。
将三份猕猴桃分别放入榨汁机中,进行粉碎,并向榨汁机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和乙酸溶液,开始榨汁。
先用2mol/L醋酸冲洗再用大约等体积的蒸馏水冲洗,将溶液转入锥形瓶,并用蒸馏水冲洗榨汁机。
四. 滴定组织样液1.移取20ml猕猴桃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
向猕猴桃溶液中加入2ml淀粉溶液2.用浓度为0.02mol/L的碘溶液进行滴定。
速度不能太快,边滴定边晃动,使碘溶液与滴定溶液充分混合。
3.随时注意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防止碘溶液过量。
至锥形瓶中溶液呈蓝色,且在30s内不褪色为止,及时记录未读数。
4.平行测定三组,并计算两次所用碘溶液量的平均值。
五.计算所测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含量➢理论计算根据查得资料可知,100g猕猴桃中有100mg维生素CNa2S2O3溶液的标定:C(Na2S2O3)=227223()20.00()61000294.2250.00K Cr ONa S OmV⨯⨯⨯⨯I2溶液的标定:C(Na2S2O3) = 223223()Na S OIV2VNa S OC⨯2()()猕猴桃中VC含量的测定:C(VC)=22()()()I IVCC VVm(VC) =22()()()VC()MI IVCC V VV猕猴桃果浆体积()取样➢实验流程准确称取K2Cr2O7基准物质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后,转移至25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线,定容,摇匀取30ml 0.1mol/L的Na2S2O3溶液,加水稀释到250ml,置于细口瓶中,反复摇匀。
放置于阴暗处。
量取5ml 0.5mol/L的I2/KI 溶液加水稀释到250ml,置于细口瓶中,摇匀,置于无光处保存。
移液管取20.00ml的标准K2Cr2O7溶液于250ml的烧杯中,加入3ml 6mol/L HCl,5mlKI盖上表面皿,放置5min,使反应完全。
加入50ml的水稀释,以Na2S2O3溶液滴定至黄绿色,加入1ml的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现亮绿色为终点。
平行滴定三次移取三份Na2S2O3溶液20ml,分别于锥形瓶中,各加入50ml的水,1ml的淀粉溶液,用I2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滴定三次取猕猴桃组织液,加入HAc,淀粉溶液,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滴定三次。
➢实验数据表1 Na2S2O3溶液的标定1 2 3V(K2Cr2O7)/ml 20.00 20.00 20.00 V(Na2S2O3)/ml 18.12 18.14 18.12 C(Na2S2O3)/mol.L-1 0.1109 0.1108 0.1109 C(平均)/mol.L-1 0.1109di 0 -0.0001 0dr(%) 0 -9⨯10-2 0注:C(Na2S2O3)=227223()20.00() 61000294.2250.00K Cr ONa S OmV⨯⨯⨯⨯mol/L表2 I2溶液的标定1 2 3V(Na2S2O3)/ml 20.00 20.00 20.00 V(I2)/ml 17.01 16.99 17.02 C(I2)/ml 0.06520 0.06527 0.06516 C(平均)mol/L 0.06521di -0.00001 0.00006 -0.00005 dr(%) -2⨯10-2 9⨯10-2 8⨯10-2注:C(Na2S2O3) =223223 ()Na S OIV2VNa S OC⨯2()()表3 猕猴桃中VC 含量的测定123m (样品)/g 29.1 29.4 29.0 V (I 2)/ml10.62 10.80 10.28 C (I 2)/mol/L0.06521 ω(VC)/% 0.41910.4218 0.4071ω(平均)/% 0.4160 di 0.0031 0.0058 -0.0089 dr(%)7.6⨯10-31.4⨯10-2-2.1⨯10-2注: C (VC )=22()()()I I VC C V Vm (VC) =22()()VC ()1000M 100%I I VC C V m ⨯⨯()M (VC )=176.1g/mol➢ 参考资料• 基础化学实验上册 徐家宁 门瑞芝 张寒琦 编 •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王开富 周立群 主编 • 百度百科维生素C /view/19636.htm 猕猴桃 /view/13960.htm➢原始数据1.称量K2Cr2O7的质量为1.232g2.实验中所使用的I2溶液浓度经计算约为0.3mol/L,故用I2溶液约为8.3ml3.称量10gKI固体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4.所使用HAc浓度为17mol/L经稀释至200ml,浓度为2mol/L5.实验中使用的Na2S2O3溶液为0.3mol/L,因此用大量筒量取100ml Na2S2O3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