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合集下载

碘量法测定vc含量

碘量法测定vc含量


先使用铜盐与过量的KI进行反应生成CuI2
2 2CuSO4+4KI=CuI 2+2K2SO4

CuI2 不稳定随即分解为Cu2I2 和游离的碘
2CuI2=Cu2I2+ I2


生成的碘和维生素C反应 ,直到溶液里的VC被碘 全部氧化为止。 剩余的微量碘与淀粉指示剂生成蓝色。
四.试剂
(1)0.01 mol/L 硫酸铜(CuSO4 5H2O) (2)30% KI 溶液; (3)1%可溶性淀粉指示剂(m/V) (4)偏磷酸-醋酸溶液

天然的退烧剂
二、实验目的

学习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学习对蔬菜和食品中Vc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滴定”(titration)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 溶液——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滴加到待测 溶液中的过程。待“滴定”进行到化学反 应按计量关系完全作用为止,然后根据所 用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 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在弱酸性条件下 ,可被碘氧化为脱氢抗坏血 酸
可利用此性质滴定: 指示剂——淀粉溶液 (遇碘变蓝)
3. 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组成胶原蛋白的重要成份, 加速术后伤口愈合


增加免疫力,防感冒及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预防癌症
抗过敏
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降低有害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减少静脉中血栓的形成 天然的抗氧化剂
五 、实验操作步骤

1. 称取40g菜花(可分2-3次研磨),加少量石英 砂及少量偏磷酸-醋酸研成匀浆,加偏磷酸-醋酸定 容到100ml,颠倒混匀(两个组做一份); 2. 倒入4个10ml 离心管中,两两配平后,8000rpm 离心 5min(每组两个离心管); 3. 将上清倒入干净的三角瓶中,待用(此为样品 液);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单击添加副标题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2023
1,物理性质
2,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化学性质
一.维生素C简介
01
六碳多羟基酸性化合物
02
白色针状结晶
03
有酸味, 可溶于水
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
CONTENTS
2
预防癌症
3
抗过敏
1
增加免疫力,防感冒及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6
天然的退烧剂
5
天然的抗氧化剂
02
2
1
取50.0ml柠檬试样液加入10ml淀粉液,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取50.0ml橘子试样液加入10ml淀粉液,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维生素C滴定过程
取50.0ml胡萝卜试样液加入10ml淀粉液,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Vc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其滴定反应式: 通过消耗碘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
药品:I2 、 KI、Na2S2O3 、 K2Cr2O7 、淀粉、Hcl、果蔬(橙子、橘子、苹果、胡萝卜)
仪器:烧杯、容量瓶 (250mL)、量筒、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锥形瓶、玻璃棒、研钵、抽滤装置等
A
移液管移取25.00ml的标准K2Cr2O7溶液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固体KI1g和3g 浓盐酸,充分摇匀,放在暗处5min。
B
然后用50ml蒸馏水稀释,用Na2S2O3滴定到浅黄绿色,然后加入5ml淀粉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的体积。计算Na2S2O3溶液浓度,平行滴定三次。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维生素C制剂及果蔬中抗坏血酸含量的直接碘量法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 了解直接碘量法测定抗坏血酸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Vc)又称抗坏血酸,分子式为C6H8O6。

Vc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其滴定反应式为:C6H8O6+I2=C6H6O6+2HI。

用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饮料、蔬菜、水果等中的Vc含量。

由于Vc的还原性很强,较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考虑到I-在强酸性溶液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pH=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

三、主要试剂1. I2溶液(约0.05mol·L-1):称取3.3g I2和5g KI,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水,在通风橱中研磨。

待I2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棕色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充分摇匀,放暗处保存。

2. Na2S2O3标准溶液(约0.01mol·L-1)3. 淀粉溶液(0.2%)4. HAc(2mol·L-1)5. 固体Vc样品(维生素C片剂)6. K2Cr2O7标准溶液(约0.020mol·L-1)7. KIO3标准溶液(约0.002mol·L-1)8. 果蔬样品(如西红柿、橙子、草莓等)9. KI溶液(约25%)四、实验步骤1. I2溶液的标定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2S2O3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蒸馏水,5mL 0.2%淀粉溶液,然后用I2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蓝色, 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三份,计算I2溶液的浓度。

2. 维生素C片剂中Vc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约0.2g研碎了的维生素C药片,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10mL 2mol·L-1 HAc溶液和5mL 0.2%淀粉溶液,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稳定的浅蓝色,且在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I2溶液体积。

碘量法测维生素C含量

碘量法测维生素C含量


I2 溶液的标定用Na2S2O3标准溶液: 基本反应式:2S2O32-+I2=S4O62-+2I-


I2溶液(0.05mol/L): Na2S2O3标准溶液(0.01mol/L) 淀粉溶液(2g/L) HAc(1+1) 固体Vc样品(维生素片剂) 重铬酸钾(A.R) KI溶液(约200g/L)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
实验序号 记录项目 M药片质量/g V消耗I2体积/ml ω维C含量/% ω维C平均含量/% 1 2
I2标准溶液的浓度:
3



1. 配制I2标准溶液时,为什么要加过量KI?可否 将称得的I2和KI一起加水至一定体积? 2 .溶解样品时,为什么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 水? 3.加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碱性条件下可使反应向右进行完全,但因维生素 C还原性很强,在碱性溶液中尤其易被空气氧化, 在酸性介质中较为稳定,但是在强酸性溶液中I也易被氧化。 故反应应在稀酸(pH为3—4)(如稀乙酸、稀 硫酸或偏磷酸)溶液中进行,并在样品溶于稀酸 后,立即用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由于碘的挥发性和腐蚀性,不宜在分析天平上直 接称取,需采用间接配制法;用Na2S2O3标准溶 液标定I2 溶液。 标定Na2S2O3溶液: 6I-+Cr2O72-+14H+=2Cr3++3I2+7H2O 2S2O32-+I2=S4O62-+2I- n(K2C2O7): 6n(Na2S2O3)=1:6




I2微溶于水而易溶于KI溶液,但在稀的KI溶液中溶 解得很慢,所以配制I2溶液时不能过早加水稀释,应 先将I2和KI混合,用少量水充分研磨,溶解完全后 再加水稀释。 I与KI间存在如下平衡:I2+I- =I3- 游离I2容易挥发损失,这是影响碘溶液稳定性的原因 之一。因此溶液中应维持适当过量的I-离子 ,以减 少I2的挥发。空气能氧化I-离子,引起I2浓度增加: 4 I-+O2+4H+ =2I2+2H2O 此氧化作用缓慢,但能为光,热,及酸的作用而加 速,因此I2溶液应处于棕色瓶中置冷暗处保存。I2能 缓慢腐蚀橡胶和其他有机物,所以I应避免与这类物 质接触。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直接碘量法)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直接碘量法)

维生素C含量测定维生素C片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如:(直接/间接)碘量法;2,6-二氯靛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采用碘量法测含量,此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因制剂中常有还原性物质存在,对此法干扰明显,且由于碘具有挥发性,碘离子易被空气所氧化而使滴定产生误差。

常见的其他滴定法存在滴定终点难以准确判断,如2,6-二氯靛酚法:2,6-二氯靛酚是一种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红色,碱性介质中为蓝色,与维生素C反应后,生成无色的还原型酚亚胺,因此,在酸性条件下,用2,6-二氯靛酚滴定至溶液显玫瑰红色,即为终点;无需另加指示剂。

分光光度法运用维生素C的旋光性能进行含量测定,但操作费时,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是一个准确高效的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我们主要介绍的是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一.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体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参与人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用。

人体不能自身制造维生素C,所以人体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入维生素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维生素C。

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

维生素C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6H8O6。

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简写为:C6H8O6+I2= C6H6O6+2HI使用淀粉作为指示剂,用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饮料、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由于维生素C的还原性很强,较容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考虑到I - 在强酸性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pH为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

由于碘具有挥发性,碘离子易被空气所氧化而使滴定产生误差;又由于碘的挥发性和腐蚀性,使碘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比较麻烦。

维生素C药片中Vc含量的测定

维生素C药片中Vc含量的测定

维生素C 药片中含量的测定(碘量法)一、实验目的1、 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的原理及其操作。

2、 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3、 掌握维生素C 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碘量法碘量法是以I 2的氧化性和I -的还原性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用碘离子来还原,定量的析出碘单质,然后用2S 2O 3 标准溶液来滴定析出的I 2。

这种方法叫做间接碘量法。

本实验采用间接碘量法测碘的浓度。

以淀粉为指示剂,2S 2O 3 标准溶液来滴定析出的I 2,以蓝色消失为终点,即可算出碘的浓度。

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分子式C 6H 8O 6。

具有还原性,可被I 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 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其滴定反应式:(二)碘溶液的配制与标定OHOOHO CH OH CH 2OH +I 2OOOO C H OH CH 2OH +2HIHOAcI 2微溶于水而易溶于溶液,但在稀的溶液中溶解得很慢,所以配制I 2溶液时不能过早加水稀释,应先将I 2和混合,用少量水充分研磨,溶解完全后再加水稀释。

I 2 溶液的标定可以用2O 3或2S 2O 3标定,因为2O 3是剧毒物质,我们用2S 2O 3来标定。

(三)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S 2O 3一般含有少量杂质,在9-10间稳定,所以在2S 2O 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23,2S 2O 3见光易分解可用棕色瓶储于暗处,经一周后,用K 2C 2O 7做基准物间接碘量法标定2S 2O 3溶液的浓度。

根据K 2C 2O 7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消耗的体积,就可计算出溶液中2S 2O 3的浓度。

其过程为:K 2C 2O 7与先反应析出I 2:析出的I 2再用标准的2S 2O 3溶液滴定:从而求得2S 2O 3的浓度。

这个标定2S 2O 3的方法为间接碘量法。

碘量法的基本反应式:2S 2O 32-+I 24O 62-+2I - 标定2S 2O 3溶液时有:6I -+2O 72-+14H +=23++3I 2+7H 2O 2S 2O 32-+I 24O 62-+2I -2S 2O 3标定时有(K 2C 2O 7): n(2S 2O 3)=1:6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实验药品和试剂:I 2分析纯 溶液100g ·1 2S 2O 3·5H 2O 溶液 0.01701K 2C 2O 7溶液 淀粉指示剂5 g ·1 23 固体 溶液 6 1 冰醋酸 维生素C 药片 主要仪器:分析天平、天平、量筒、烧杯、酸式碱式滴定管、表面皿、容量瓶(250)、锥形瓶(250)、碘量瓶(250)、移液管(25)、洗瓶等常规分析仪器 四、实验步骤(一)、2S 2O 3 溶液的配制及标定1、配制0.10 2S 2O 3溶液500 称取132S 2O 3·5H 2O ,溶于500新煮沸的蒸馏水中,加入0.123,保存于棕色瓶中,放置一周后进行标定。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 与操作。
2.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的计算方法。
3.掌握容量仪器的正确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维生素C在醋酸酸性的条件下,可被 碘定量氧化。根据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 即可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每1ml碘滴 定液(0.5mol/L)相当于8.806mg的 C6H8O6)
2、化学反应式
OH
OH
H OH
CH3COOH
O
+ O
I2
HO
OH
H OH
+ HI
O
O
O
O
去氢抗坏血酸
3、 计算公式
维生素C标示量%= VTF1器材
1、仪器:称量瓶(1个)、100ml容量瓶 (2个)、50ml移液管(1支)、洗耳球(1 个)、棕色酸式滴定管(1个)、锥形瓶(3 个)、漏斗(2个)、100ml量筒(1个)、 10ml量杯(1个)、烧杯(3个)、研钵、滤纸。
2、设备:电子天平
3、试剂:碘滴定液(0.5mol\L) 淀粉指示液、稀醋酸、蒸馏水
4、样品:维生素C片
四、实验过程
(一)操作步骤 1.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
密称取适量(相当于维生素C 0.2g)置 50ml烧杯中。
2. 量取稀醋酸10ml置200ml烧杯中, 加新沸过冷水100ml。
加淀粉指示
滴定 液1ml
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
五、实验结果
1、 计算本品含维生素C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2、 计算相对偏差。 备注: 本品含维生素C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
五、注意事项
1. 使用减重法进行称样。 2. 使用滴定管前要进行试漏。 3. 滴定剩余的碘滴定液要放回回收瓶,禁 止直接放到水槽。

简述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

简述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

简述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原理: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碘敏感性,因此可以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是:
样品中的维生素C在某特定条件下,把碘溶液中的游离碘转变成有机碘,并产生相应的光学变化,这种光学变化的强度可用以就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实现对维生素C的测定。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将检测样品通过碘蒸馏技术,将其中的游离碘转变成有机碘,以及将维生素C的其他小分子溶出;
2.将维生素C添加一定浓度的甲萘基四胺,使其转变成碘分子;
3.将维生素C的蒸馏水与作为产生参照光的紫外线照射,观察紫外线光强度的变化,并用以评估有机碘的含量;
4.检测样品的浓度,并和参照光比较,从而确定维生素C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瓶中,加入煮沸过的冷却蒸馏水 50mL ,立即加入
10ml 2mol/L HAc,加入3ml淀粉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 呈现稳定的蓝色。记下消耗 I2 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
Vc含量。(平行三份)
五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1.
项目
m1/g
m1/g m(K2Cr2O7)/g
Na2S2O3 溶液的标定
编号 Ⅰ
实验十二 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
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2.了解直接碘量法测定Vc的原理及操作过程
二 、实验原理
抗坏血酸又称维生素C,分子式为 C6H8O6,由于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 ,能被氧化成二酮基:
O HO O OH C H OH CH 2OH + I2 HOAc O O O OH C H O CH 2OH + 2HI
3、用Na2S2O3标准溶液标定I2溶液 分别移取25.00mL Na2S2O3 溶液3份,分别依次加 入 50mL水, 2mL 淀粉溶液 , 用I2 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 不褪,记下I2溶液的体积,计算I2溶液的浓度。 4、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将准确称取好的维生素C片约0.2克置于250mL的锥
1、0.05 mol/L I2 溶液和0.1 mol/L的Na2S2O3 溶液的配制
用台天平称取Na2S2O3 · 5H2O约6.2克,溶于适量刚煮
沸并已冷却的水中,加入 Na2CO3 约 0.05 克后,稀释至 250mL,倒入细口瓶中,放置1-2周后标定。 在台天平上称取I2(预先磨细过)约3.2克,置于250 mL烧杯中,加6克KI,再加少量水,搅拌,待I2全部溶解



维生素C片/g
VI2 /mL
VC/% VC平均含量/% 相对平均偏差/%
六、思考题
1.果浆中加入醋酸的作用是什么? 2.配制I2溶液时加入KI的目的是什么? 3.以As2O3标定I2溶液时,为什么加入NaHCO3?
七、参考文献
[1] 陈荣三等.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4 [3] 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 •
维生素C的半反应式为: C6H8O6 ==== C6H6O6+2H++2e+0.18V
Eө ≈
1mo l维生素C与1mol I2定量反应,维生
素C的摩尔质量为176.12g/mol.该反应可以用
于测定药片,注射液及果蔬中VC的含量.由于
维生素C的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测定时加入HAc使溶液
3. As2O3基准物质 于105℃干燥2h 4. Na2S2O3标准溶液 0.01 mol/L
5. 淀粉溶液 5g/L
6. 醋酸 2 mol/L 7. NaHCO3 固体. 9. NaOH溶液 6 mol/L 10. 主要仪器: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 洗瓶等常规分析仪器
四、试验步骤
后,加水稀释至 250mL 。混合均匀。储藏在棕色细口瓶
中,放于暗处。
2、 Na2S2O3 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0.15-0.16克左右K2Cr2O7基准试剂三份,分
别置于250ml的锥型瓶中,加入10-20ml的蒸馏水使之溶解 。加2克KI,10ml 2mol/L的盐酸,充分混合溶解后,盖好 塞子以防止I2因挥发而损失。在暗处放置5分钟,然后加 50ml水稀释,用Na2S2O3 溶液滴定到溶液呈浅绿黄色时, 加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入Na2S2O3 溶液,直至兰色刚刚 消失而Cr3+绿色出现为止。记下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 ,计算Na2S2O3溶液的浓度。
呈弱酸性,减少维生素C的副反应。维生素C
在医药和化学上应用非常广泛。在分析化学中
常用在光度法和络合滴定法中作为还原剂,如
使Fe3+还原为Fe2+ ,Cu2+还原为Cu+,硒还原 为硒(Ⅲ)等。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1. I2溶液
1 c ( I 2 ) 0.10 2
mol/L
2. I2标准溶液 0.01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标定I2溶液
Ⅱ Ⅲ
V(Na2S2O3)/mL
C(Na2S2O3)/mol.L-1 平均C(Na2S2O3)/mol.L-1
相对平均偏差/%
V(Na2S2O3)/mL V(I2)/mL 平均C(I2) / mol.L-1 相对平均偏差/%
2.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编号 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