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心血管疾病临床观察论文
课题研究论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123038 临床医学论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为87.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给予老年心血管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从其疾病特点出发给予不同层次的护理,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xx年来,社会水平不断提升,物质生活质量也日益丰富,与此同时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逐渐提升,老年患者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有了充分的重视[1]。
本次试验对我院收治的14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针对性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女例数分别为80例和60例;年龄范围在58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5±3.6)岁;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有21例,高中36例,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有83例。
将其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有效护理,具体如下:①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为保证患者正常的作息规律,护理人员需告知其详细的作息时间,并要做到起居有时;在正常生活中药劳逸结合,不要劳累过度;在饮食方面应选择低盐类食物;对体态偏胖的患者告知其在饮食上选择低脂、低热量食物,少食肉类食物;并严格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晚餐少食,注意营养搭配,选择高蛋白的食物。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分析老年心血管病是指发生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这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首先是高龄。
老年心血管病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越大,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越高。
高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易出现症状严重、复发率高的情况。
其次是合并疾病多。
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逐渐衰退,易出现合并疾病。
常见的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这些合并疾病与老年心血管病互相影响、相互加重,使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
第三是临床症状不典型。
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和代谢功能相对较差,因此老年心血管病的症状常常不典型,易被忽视。
老年患者对心血管病的典型症状如胸闷、气短、心悸等可能不敏感,而呈现出不明原因的全身疲乏、反应迟钝等非特异性症状。
最后是治疗困难。
老年人的药物耐受性差,往往需要调整剂量或选择不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容易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治疗时需要更加慎重。
针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需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手术干预。
药物治疗方面,中老年人常规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
生活方式干预方面,老年患者需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如控制饮食摄入,限制盐分、脂肪和糖的摄入,增加蔬果、粗粮和蛋白质的摄入。
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适量锻炼等也对改善心血管状况有益。
对于某些严重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
手术干预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减少心肌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具有症状不典型、合并疾病多、治疗困难等临床特点。
心脑血管疾病探究论文

心脑血管疾病探究论文【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心理护理;合理膳食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居各类疾病之首,由于致病是因血液的病变所引起,故对人体的损害是隐秘的、逐渐的、全身性的,因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称为“沉默的疾病”,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笔者从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季节养生等方面提出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1心理平衡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矛盾,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宽容的心、快乐的心,保持平衡的心态,是长寿的关键是健康人生的保证。
”身动心不动,事忙心不忙”是中老年人的处世原则。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因急躁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容易并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
因此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病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切勿让情绪起伏太大。
2合理膳食以素食为主,高脂肪、高胆固醇摄入过多是心脑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摄入过量脂肪会在心脑血管壁内沉积,形成粥样斑块。
心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是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血脂异常时,脂质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心脑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观察结果显示:血脂中胆固醇每上升1%,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就增高2%~3%。
相反,调节血脂水平后,5年内能使冠心病发生率下降34%。
故血脂异常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调节血脂是防病的重点。
以素食为主的合理膳食是保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必备条件之一。
3适当运动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
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以走路、慢跑、游泳等适合于中老年人的锻炼方式为主,是防止衰老的重要措施。
中老年患者晨练不宜过早,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在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健身锻炼能使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血流加速,进而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3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与预防措施探讨

3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与预防措施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心血管疾病是指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的各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正逐渐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反应性明显降低,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老年心血管疾病成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面临的重要挑战。
深入研究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探讨各种药物和手术治疗的适用范围和效果,对于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延长老年人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呈现增长趋势。
目前对于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为提高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其寿命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诊疗方案,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1.3 研究意义老年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逐渐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常常伴随着其他慢性疾病和生活方式不良,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
通过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防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水平。
研究意义在于促进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减少治疗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降低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护理学论文(全文)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护理学论文一、提升语言艺术,掌握沟通技巧沟通技巧也是需要我们尤为关注的,这也是使病人中意,让治疗工作更加顺利所不可或缺的。
在沟通过程当中,应当尽量注意语言的亲切得体,给患者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
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病人的自尊心,在回答和询问过程当中,用语应当包含同情和关怀,用礼貌而热情贴心的话语拉近与病人的关系,反之,生冷、硬、粗俗的话收到的则是完全相反的结果。
自然坦诚的和病人交谈,不装腔作势,不模凌两可,言语的通俗易懂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交谈和沟通效果。
其次,对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各种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也都可以有效的促进和病人之间的沟通,面部的微笑可以让病人感觉到亲切,握手和轻轻拍肩等动作同样可以使得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怀,以此减轻病人在患病期间的孤独感,配合治疗。
充分考虑到病人的需要,将服务进行于病人开口之前,给病人以更为贴心的感觉,这些都是护士在工作当中所需要关注的要点和努力的方向。
二、生活护理是关键伴随着临床护理技术的不断提升,生活护理则应当成为护理过程中的所需要尤为关注的地方,也是整个护理的关键所在。
根据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特点,在饮食当中应当符合低脂低盐的治疗性饮食要求,部分老年人对此持反对态度,尤其是对于已经习惯吃较咸食物的农村病人尤为反对。
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病人的病情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述,让他们了解低脂低盐饮食的重要性,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早日康复。
另外,由于年龄原因,老年人都存在味觉减退和牙齿松动等情况。
所以,在老年人的饮食提供上,应当尽量保证食物的柔软,为老年人提供易消化和咀嚼且饱含纤维的多样化食物。
同时还应根据老人情况适当的使用缓泻剂,达到防止便秘和促进粪便软化排出的目的,针对心梗病人还应当对其加强嘱咐,让他们排便不宜用力,幸免对病情的加重。
在强化生活临床护理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对病人用药之后的各种反应做出紧密观察和记录,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对中年和老年患者来说有较多的区别,因此,我们应当根据老年人的肾功能减退等等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严格操纵剂量,仔细观察变化,重视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从而实现辅助其早日康复的目的。
3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与预防措施探讨

3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与预防措施探讨【摘要】老年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3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价、心血管疾病康复训练方案以及老年心血管患者的饮食调理等内容。
通过综合分析临床治疗与预防措施的效果,得出了老年心血管患者管理的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研究将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预防措施、药物治疗、康复训练、饮食调理、管理建议、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显著提高,其中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成为了医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如何有效地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预防其发生和恶化,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3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为临床医生和老年患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老年心血管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
1.2 研究目的老年心血管患者是一类特殊的患者群体,他们在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通过对3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的治疗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浅析

临床经验961 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两大类疾病的总称,它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
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症状,在时间长短、程度轻重上不尽相同,因此可表现为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和心源性猝死等多种形式。
脑血管病则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为脑中风。
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
2 致病原因心脑血管疾病的大规模流行,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
现代人劳累过度,心理压力过大.平时又不注意合理安排饮食,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较少参加必需的运动,久而久之,在体内种下恶果[3]。
另外,抽烟、过量饮酒、肥胖,这些也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诱因。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
一旦得上这类疾病,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病人自己也常常因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畅,反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唯有预防才是最好的方法。
早一日预防,早一点安心。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最主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才能延长人类的寿命。
3 时间节律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在24h内的时间节律是外部环境和内在生理功能周期变化的结果,了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浅析赵 斌泰安市中心医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摘 要】目前,中老年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症状应该有所了解。
掌握病因,预防发病,及时或定期对身体进行健康检查是应该提倡的,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
谈谈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论文

谈谈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中图分类号】r 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183- 01心血管疾病,也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我国是老年人口大国,随着老年人的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其会发生各种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疾病占首位,而血压升高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今人们生活的质量日益提高,很多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心血管疾病蔓延到中年人甚至青年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全面了解熟悉心血管病特点,对提高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多角度综述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引起临床重视.近年来本人一直从事心血管病诊治,现将个人所得简单介绍如下。
1 心血管系统的老年性改变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2)心室顺应性减弱。
(3)心脏瓣膜钙化。
虽然近20年来由于阿斯匹林等使用以及中草药制剂在改善微循环方面带来很大的治疗效果,血粘情况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讲诸多老年病仍有增无减。
2 老年患者常常多种疾病并存老年人的发病特点之一是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如果全身情况尚可、平时注重保健的则能处于代偿或相对稳定状态,对目前健康尚未构成威胁。
一旦伤风感冒发热或其他情况发病,则心血管疾病随即发病,互相产生不良影响。
尤其是糖尿病、肺部疾病、高脂血证等多种疾病并存时,心血管系统的退变明显加重,而且临床表现复杂,给诊治带来一定难度。
合并存在其他慢性疾病,除主要的心、肺、脑疾病以外,常合并肝、肾功能减退、消化道疾病、青光眼、白内障、前列腺增生等给治疗带来很大麻烦,严重影响预后。
3 心脏疾病种类很多,临床分类至关重要对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病因,高血压疾病首居第一,血压升高是导致冠心病的唯一危险因素,大多数医生在诊治过程中,首先会考虑冠心病,但必须指出的是老年心脏病并非都是冠心病,而且老年也可患年轻人的常见病,甚至患一些罕见病,在治疗过程中很难得到早期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所得的心血管疾病已慢慢走向中年人甚至是青年人之中,这值得我们引起高度重视。
文章总结了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治疗
心血管疾病,我们也称之为循环系统疾病,它是指涉及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其可分为慢性心血管疾病及急性心血管疾病[1]。
其在患者体内的各个器官中比较常见,大部分是因动脉粥样硬化或是细胞本身在各个阶段的退化而引起的[2]。
老年人身体内的各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慢慢衰退,导致各种慢性的非传染疾病逐渐发生,其产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近些年来,心血管疾病还在慢慢向中年人蔓延。
1 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改变及其发病特点
1.1 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改变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发病部位四周的血管阻力明显增加;心室的顺应性减弱;心脏的瓣膜发生钙化。
近些年来,利用阿斯匹林等药物以及中草药制剂来将患者微循环进行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3],同时也将患者的血粘情况改善了,但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并未减少。
1.2 中老年人的发病特点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其体内各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慢慢衰退,一旦有伤风、感冒、发热等症状出
现,心血管疾病就会立即发病,并发多种病症。
若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注意保养,其还可保持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也威胁不了患者健康。
但若患者患有糖尿病、肺部疾病或是高脂血症等病症,心血管系统的退变就会非常明显,病症也会加重,临床症状非常复杂,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2 心血管疾病的基本分类及其临床特征
2.1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根据对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症状进行分析,发现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当中,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居多。
患者的血压升高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冠心病的产生。
根据众多医生以往的治疗经验来看,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首先考虑的是冠心病的出现。
但是随着病症的变化,很多中老年所患心脏病并不都是冠心病,其也可能是患上年轻人所患常见病或是一些比较罕见的病症。
因此,在治疗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时首先要及时对其病症进行诊断。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现医疗设备不断改善,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可借助很多现代的诊疗方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2.2 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与青年人相比,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病程较长、发病速度缓慢、症状表现不明显、临床特征不典型等。
特别是患有无痛性心肌缺血或是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未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并发更多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合并有无痛性心肌梗死,其很容易因为诊断不及时而丧失最佳的治疗
时机。
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察,护理人员要对提高警惕,对于患者在早期时的一些症状进行详细地记录,以在患者发病时能够得到及时地抢救,提高患者生存机率,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信誉度及知名度。
3 治疗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所要注意的问题
3.1 中老年人的临床恢复特征中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在其发生急性病变后,其组织受损恢复及其器官功能恢复因其年龄问题其恢复速度都会比较缓慢,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在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因其心血管的基础条件比较差,其功能的恢复状况通常都不太令人满意。
且患者的泵衰竭比较常见,对于患者中期或远期的预后也不太好。
如果患者出现身体状况不佳、消化不良、售价下降、排痰或排便不畅、肺炎、静脉血栓或是肺栓塞等情况,结合患者的并发症会使患者的病情更加恶化。
若患者出现身体严重失水、缺氧严重或是痰血瘀阻等情况则会诱发肺栓塞,严重的还可能会造成患者猝死。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并发症的产生及术后的护理。
3.2 中老年人的用药情况据统计,人在40岁以前其器官功能为100%,60岁以后下降约70%,而在90岁时会下降到40%[4]。
可见,人体器官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下降,因此,在对中老年人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注意所用药物的各类及剂量。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应加强其综合调理,包括在饮食、生活及心理等方面要进行指导。
有些中老人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其可能兼患7、8种疾病,
此时就要对其病症进行综合分析,结合老年人的吸收及排泄状况给予其适当的药物及治疗。
否则就可能会产生治标不治本的情况,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3.3 中老年人的预后情况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比较差,因此,对于中老年人的病症分析及诊治要进行最基本的判断。
介于中老年人其预期寿命较低、身体各器官功能不断衰退、发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以及并发症产生概率大且容易反复发作的特征[5],在临床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当中,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不能单纯地检查其心血管方面疾病,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医疗知识及诊断技能,借助现代医疗器械,对于患者出现的其他临床症状也都要进行检查及分析,以及时预测患者产生其他病症的可能性,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4 结语
医院对于患者要负责到底,尤其是在这个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状态下,医务人员必须要增强其专业知识,提高其医疗水平,对于患者的疾病要有极强的预测能力,能够对患者身体的全面状况进行了解,同时还要注意提高防范意识,在遇到一些重大疾病时,要及时与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家属的治疗意向,最终达成共识,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武文波,赵莉,邵玉薇,闫胜敏.80岁以上高龄住院者心律失常状况评价[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03).
[2] 郑易,岑镇波,胡海雷.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1(06).
[3] 孙安民,李素琴.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变学改变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06).
[4] 王丽华,陈海莲,张晓薇.老年人713例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特征及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1(04).
[5] 任晓兰,段霄燕.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