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1不能忘记的屈辱学习目标:⒈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⒉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⒊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⒋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
第一课时活动一:破碎的山河被掠走的中国国宝⒈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它的成长。
(播放短片)⒉我们的祖国曾经拥有世界上的版图,(展示地图)但是他们有些被强行租借,有的被列强强取豪夺,四散飘零。
仔细观察,从图中香港、澳门的名称中(放大此地图片名称),你发现了什么?⒊都是特别行政区。
⒋是的。
他们都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称为特别行政区呢?因为它们都曾被英国和葡萄牙所占领。
在的鸦片战争中,我们的国家更是受到了外来国家严重的侵略。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请大家互相讨论。
⒌学生互相讨论。
首先,让大家先要弄清楚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然后再互相集中其所带来的伤害。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补充完整自己的资料,如:分别有那些国家,进行划分,再在每个国家下方写出其所做出的侵略。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不同的形式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⒍在同学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
在此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更深入的讨论,比如:“我们的国家还有被强占或租借的地方”让学生知道,国土曾因为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被瓜分,中华民族饱受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
⒎在班级交流基础上,让一些学生阐述自己对此的看法。
活动二被掠走的中国国宝⒈师: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所瓜分,随着他们的铁蹄的践踏,许多珍贵的、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他们所掠夺,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件。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 3 文化采风》教学设计_38

人教社新课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文化采风》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类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感受文化的多元性;懂得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能力:能够借助资料,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不同国家、地区人们的生活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联系、发展地认识一个国家。
知识: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上的不同。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知道世界上不同国家在民族风情、生活习俗和礼仪上有许多不同。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从节日中感受人类文化的转播及其传承与发展,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对于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引导学生应持理解、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搜集世界各国的特色节日,民族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的文字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从书籍、长辈或者其他途径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节日、礼仪以及风俗人情,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流程:课时1活动一:节日知多少呈现研讨问题:国外著名的节日节日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表格进行交流研讨:你们知道哪些世界各地的节日?【设计意图:初步感受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节日。
】活动二:节日探秘1.[播放动画:多彩的节日——圣诞节、多彩的节日——感恩节、多彩的节日——开斋节、多彩的节日——狂欢节、多彩的节日——奔牛节]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节日习俗有着很大的不同,你能说说它们都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吗?请各组选择一个主题,结合课文和资料进行研讨。
[播放课件:想一想议一议] 小结: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节日习俗有着很大的不同。
节日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信仰、生活态度,反映了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反映了国家或民族的个性和精神,对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我们应持理解、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向文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
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生活体验”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
(播放申奥成功录象)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活动一: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
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
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他的两项比赛在预赛中即被淘汰。
其它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_1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分析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四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指导思想1、积极转变观念(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一单元走向文明1、科技代给我们什么?第一课时* 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第二课时* 科技是把双刃剑第二课时*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2、社会文明大家谈第一课时* 文明素养面面观第二课时* 生活中的一米线第三课时*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第一课时* 我们的休闲活动 * 我们社区新风尚第二课时* 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 * 阅读,也是一种休闲4、学会拒绝第一课时* 生活中的陷阱 * 吸毒一口,落入虎口第二课时* 不和烟酒交朋友第三课时* 小心网络陷阱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1、不能忘记的屈辱第一课时* 破碎的山河第二课时*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第三课时*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第一课时*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 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第二课时* 抗日烽火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第一课时* 黑暗中的探索 *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 五四爱国运动第二课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艰苦卓绝的28年第三课时* 历史的丰碑 * 天安门前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第一课时* 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第二课时* 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2、日益富强的祖国第一课时* 餐桌上的变化第二课时* 从无到有第三课时* 中国的第一3、告别贫困奔小康第一、二课时*走出紧缺的年代第三课时* 向小康迈进4、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第一课时* 中国产品到海外第二课时* 走出去,请进来第四单元漫游世界1、到周边去看看第一课时* 我们的左邻右舍第二课时* 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第三课时* 与邻居的交往2、环球旅行去第一课时* 神游埃及金字塔 * 探秘古玛雅第二课时* 追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 * 游览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时* 到维也纳听音乐第四课时* 漫步国际大都会——纽约3、文化采风第一课时* 多彩的节目第二课时* 礼仪中的文化第三课时* 世界风情画。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六上《品德与社会》知识点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六上《品德与社会》知识点第一单元走向文明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也是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1.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应当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分析和认识事物),这样才不会因愚昧无知,走入精神误区。
2.任意举出生活中的三种科技产品: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
3.举例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 (你怎样理解科技是一把“双刃创”?)答:一方面高科技如:医疗技术保障了人们的健康,电视、电脑、网络等等结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如电子垃圾、残留农药、废旧电池等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问题。
所以说科技是把双刃剑。
4.克隆就是(复制),1996 年科学家克隆的小羊叫(多利)。
5.我们应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
在中国曾经有一个邪教组织(法轮功),残害百姓。
2.社会文明大家谈1.举出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三种不文明的现象答: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说脏话等,这些看起来是一些事,却能折射出一个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2.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
保持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不仅仅是空间的概念,也体现了对他人(隐私和权利)的草重。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都有这样一直看不见的(“一米线”)。
3.例举生活中的“一米线”:银行取款台前,安检入口处,医院挂号取药处等。
例举心中的“一米线”:别人打电话时不靠近、不偷听;别人填写个人信息单时,不靠近、不偷看;别人交谈时不偷听……4.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如果社会中人人都讲文明,社会文明就会蔚然成风。
我们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做一个文明少年,不仅可以使自己成为最受欢迎的人,而且也是在参与社会文明建设。
5.为自己设计一个在公共场所的文明形象。
P12答:(1)出入公共场所,要衣着大方、整洁。
(2)在公共场合,说话要轻声细语,不要高声喧哗。
(3)给他人打电话,要注意礼貌用语。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德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提高社会素养。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我们爱你,中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单元共包含5课,分别是《美丽的祖国》、《可爱的家乡》、《我们尊敬的人》、《我们喜欢的节日》和《弘扬民族精神》。
内容涵盖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家乡的特色、尊敬的人物、传统节日以及民族精神等,旨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祖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精神,将热爱祖国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祖国的美好。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品德与社会六年级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分析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四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洋”字头是怎样甩掉的。阅读教材并讨论交流,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6、总结
活动四:关注科技中的“中国第一
1、“中国的第一”
(1)阅读教材70-71页,引导学生关注的思考我国在科技技术方面的“零”的突破。分组收集有关“第一”的数据、图片资料。
活动二:农业发展小探究
1、确立专题研究主题。如:粮食、蔬菜为何越来越丰富等
2、确立研究主题后,让学生分组调查、采访、查资料、阅读等方式进行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交流。
(1)观察65页图,谈谈了解的信息,体会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学生分组对粮食产品、蔬菜、水果、蛋等供应情况进行调查。完成调查表。
以演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三次对比。】
四、在“国事论坛”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养成道德行为
师:《辛丑条约》的签订是清政府屈服于列强而交出的卖身契,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同学们不要悲哀,受辱的历史过去了,中国人站立起来了!我国已经成为国际重大事务中的不可缺少的负责任的大国。
出示参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的图片:
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播放申奥成功录象)
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
(向世界证明了xx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
2、餐桌上的小调查。首先确定调查对象,了解对象的相应年代,如:爷爷奶奶等。其次设计调查提纲:如调查平日、节日的食物。再次进行调查活动、整理资料、完成调查报告,并提出问题。
3、小调查大讨论。先组织小组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有什么问题和感受。如:为什么50年代粮食那么紧张,而现在人口多了反而不紧张了。接着可同学的爷爷奶奶等老人做顾问,开展对话,从而了解那时人们吃不饱的原因。
活动一: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
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
(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他的两项比赛在预赛中即被淘汰。(教师随即访问:假如你就是刘长春或者就是看台上(遭人耻笑)的中国人,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说唱体验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
活动三:在历史剧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形成道德情感
师:当国际体育运动场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中国用自己的实力感动了世界,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已经崛起的民族。但同学们知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国家富强、昌盛的基础上。(哀怨地)这与相隔100年的屈辱史──《辛丑条约》的签定,简直天渊之别。《辛丑条约》的签定离我们太远,可能同学们对这件事情都不太了解,现在,让我们的同学给我们重现这一段受辱的历史吧。学生表演历史剧《辛丑条约》签定仪式。人物有身穿朝廷服,头带朱纱帽的以李鸿章为代表清政府官员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代表。准备各国条约11份,谈判桌一张等道具。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师:(指着课题):中国人──
(站立起来了!)
【设计意图:在
教材分析:
日益富强的祖国>>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的第二课。
本课是从了解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十时微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生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的情感。
亚太经合组织是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相互经济合作的一个组织,图为2001年10月21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身穿唐装聚集上海,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各国领导人身穿唐装体现了对我们中国人家的尊重,讨论主题是“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从这些字眼中,我们看到的是平等、合作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对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们开展“国事论坛”活动。
<<辛丑条约》签定仪式现在开始,此条约有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签定,条约共12款。附件19件,现在由英国代表宣读主要内容。(力求学生表现出11国奸诈苛刻,清政府的处处忍让,软弱无能。)
(1)清政府赔偿各国军费4亿5000万两白银,其中沙俄得1亿3000多万两,以海关和盐税作抵押;
把白银4亿5千两的赔款转嫁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天呀,在我们国家外面就派军队驻扎,在里面机遇驻兵管理,这到底是谁的家呀!外国军队驻扎在我们国家领土,那我们谈何主权,谈何人身自由,这简直是坐牢,中国人连一条狗都不如。
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已抛弃了我们老百姓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我们每个中国人带来了危害和灾难。
学生报道一下我国参与国际活动的一些情况,也发表个人观点,以体现论坛的自由与多彩:
1.我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国际大事行使否决权。
2.我国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
3.至今为止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建交。
4.我国中国加入WTO。
5.我国上海申博成功。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只有有实力、有影响的国家才能举办综合性博览会。
1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
“生活体验”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3)分组汇报调查情况。粮食类(介绍袁隆平的贡献)蔬菜水果类(介绍一年四季能买到的,出示种植基地的图片)
介绍肉、蛋、禽、水产品的丰富。
3、教师总结,介绍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有关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三:中国工业发展小探究
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
师:你能从中领略到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败带给我们是什么?
(羞耻。
耻辱。
气愤。
……)
【设计意图:我精心地通过播放申奥成功录象使学生喜悦的情感萌动,在已经萌动喜悦的情感中把学生带入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
活动二、在说唱体验中激起情感波澜,陶冶道德情感
(2)小组汇总,举办展出。
三、展望未来
1.师: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已经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时,人民生活和国家会怎样?2.学生展望未来。
(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学生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师:(播放孙楠歌曲《红旗飘飘》flash并与生齐唱)
师: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请用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赞扬伟大的祖国。
(我骄傲,我为奥运健儿勇于拼搏为祖国争光的行动而骄傲!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雅典奥运会获32块金牌,32次奏响的中国国歌,再一次肯定了我骄傲的中国心我们中国人可以挺直腰杆,在世界各族人面前大声的说"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还重要。)
教学目标:
1、体会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十时微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情感:
2、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教育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从吃饭看变化
1、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吃些什么?------是呀,民以食为天,人们每天都要吃饭,那么,从我们的餐桌上能否看到我们祖国的变化呢?我们一起做个小调查。
《辛丑条约》的签订吸干了中国的最后一滴血。
……)
【设计意图: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在课堂上创造历史剧表演的体验的条件,让学生强烈体验到旧中国国力衰败中国人不但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而且连人身安全也难以保证。通过再次强化了的情感体验,与刚才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促使他们道德情感转化和升华: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道德情感。这样的道德情感体验效果就大于空洞的、干瘪的灌输与说教。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读教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