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医疗技术与风险管理与持续改进1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为进一步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质量,落实患者安全目标,规范医务人员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1、建立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监管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建立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二、全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
1、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2、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
3、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严格执行诊疗技术操作规范,遵循诊疗常规。
4、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17项核心制度,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5、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不隐瞒和漏报。
三、医疗技术管理。
1、医疗技术服务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符合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保障安全、有效。
2、医疗技术管理符合规定,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入、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
3、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4、科研项目的医疗技术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规定审批。
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
5、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
四、主要专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检查标准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和行业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为了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并持续进行改进。
本文将介绍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方案,并提供举例,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实施。
一、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方案1. 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流程和程序,明确责任和权力。
例如,制定医疗操作规范、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和医患沟通制度等。
2. 建立质量与安全监测体系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监测是改进的基础。
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体系,定期收集、分析和报告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数据。
举例来说,医疗机构可以设立质量与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评估质量与安全数据,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建立内部反馈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内部反馈机制,鼓励医务人员报告医疗安全事件、近失事件和不良事件。
医疗机构可以建立匿名举报机制,保护医务人员的匿名权益,鼓励其主动报告潜在风险。
例如,通过电子举报系统,医务人员可以匿名举报潜在的医疗安全风险,例如医疗错误、病例管理不合理等。
4. 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与安全培训和教育。
例如,定期组织质量与安全培训课程,包括医疗风险管理、病例管理、患者安全等内容。
医疗机构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在线教育资源,提供远程培训和教育。
5. 引入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疗机构可以引入信息化系统,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医疗数据分析系统等,以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医疗机构可以利用智能算法对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患者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持续改进方案1. 基于持续改进循环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持续改进循环,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和行动,以持续改善医疗质量与安全。
例如,医疗机构可以制定每年的持续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和措施,并定期评估改进效果。
临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具体措施)

20XX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⅞王里及持续改进记录临床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具体措施)市人民医院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要求一、各科室成立以科室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成员。
二、每年度各科室要根据质控科质量管理要求,结合本科室质量薄弱环节制订本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e三、科室根据医院的质控科每季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重点内容。
四、各科室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自查一次,并填写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上(见附表1),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效果评价,由科室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五、每月质控科对各科室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并将“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内容及存在问题"结果在消息网上进行公示,要求各科质控成员下载打印“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内容及存在问题"汇总表,针对本科室存在问题在二周内督促相关人员,对存在问题进行改进,改进后记录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表"上(见附表2)。
六、每季行政查房后,各科室针对"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存在问题",二周内要进行持续改进并记录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表”上(见附表2)。
同时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表”通过OA发回质控科-一麦瑞芳收七、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情况进行总结(见附表3)。
八、科室建立资料盒:1、质控资料①-书籍①常规②诊疗规范③操作指南④病历书写规范等专业书籍。
2、质控资料②—各项制度医院、科室各项相关规章制度3、质控资料③—培训资料①各项培训资料②医务科、质控科每年下发文件③质控纪要等4、质控资料④-环节质量①职能科室监管一职能科室检查反馈资料(包括季度质控重点、行政查房反馈资料、日常检查反馈资料)、持续改进记录表;②科室监管-质控小组工作计划、每月质控自查资料。
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记录

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记录
医疗技术管理的持续改进记录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医疗技术部门中,记录和追踪医疗技术管理过程中的改进措施和结果的文件或记录。
这些记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改进目标和目的,记录改进的目标和目的,明确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2. 改进计划和策略,记录制定的改进计划和策略,包括改进的具体步骤、时间表和责任人。
3. 数据收集和分析,记录收集的相关数据,如设备故障率、维修时间、用户满意度等,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4. 问题识别和分析,记录发现的问题和障碍,并进行详细的问题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5. 改进措施和实施,记录制定的改进措施和实施情况,包括改进措施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间和责任人。
6. 效果评估和反馈,记录改进措施的效果评估结果,包括改进的成果、效果和影响,以及用户的反馈和满意度。
7. 持续改进计划,记录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制定的持续改进计划,以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管理水平。
通过持续改进记录的建立和维护,医疗机构或医疗技术部门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改进医疗技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培训课件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ppt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
某医院通过实施电子病历系统, 提高了病历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
性,减少了医疗差错。
案例二
某医疗机构采用临床路径管理, 规范了诊疗流程,提高了医疗服
务效率和质量。
案例三
某医疗机构通过开展多学科协作 ,优化了患者诊疗体验,提高了
患者满意度。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3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方 法与工具
PDCA循环
PDCA循环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 具,包括计划(Plan)、执行(Do) 、检查(Check)和行动(Act)四个 阶段。
PDCA循环有助于确保医疗质量管理 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提高医疗服务的 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医疗领域,PDCA循环可用于医疗 质量改进项目,通过制定计划、实施 计划、检查实施效果和采取行动来不 断优化医疗服务质量。
培训课件医疗质量管 理与持续改进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 录
• 医疗质量管理概述 •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与工具 •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与案例 • 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 培训总结与展望
01
医疗质量管理概述
医疗质量定义
医疗质量定义
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强调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 。
在医疗领域,全面质量管理注重医疗服务全过程的持续改进,包括医疗服务策划、 医疗服务提供、医疗服务控制和医疗服务改进等方面。
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增强医疗机构的竞争 力和社会影响力。
详细描述
电子病历系统可以记录患者的病史、诊断、治疗方案、检查结果等信息,并且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整合。通过 电子病历系统,医生可以更加方便地查看患者的病历信息,减少重复检查和诊断,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电子病历系统还能够降低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目录第一节总则 (2)第二节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2)一、院、科两级责任组织体系: (2)二、其他相关专业委员会 (3)第三节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3)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4)二、各级医务人员具备的基本条件 (4)第四节医疗环节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9)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风险预警机制 (9)二、临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9)三、医技科室工作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0)第五节终末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2)一、终末病历质控 (12)二、质量指标考核 (12)第六节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保证措施 (14)院长行政查房制度 (15)医务科下巡下视制度 (18)制定与更新医院临床诊疗工作指南/规范的相关规定与程序.・・.20第一节总则医疗质量是衡量医务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效果的主要指标。
医院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出发,各项工作的效果都应体现在质量上,因此,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一、医疗质量管理方针: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坚持质量第一、科学管理、标准管理、全面监控、奖惩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建立健全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制订完善各科诊疗工作质量标准,明确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和生命线,使职工能自觉地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起医院的良好信誉,逐步实现医疗全程优质服务,做到全面质量管理,规范管理并持续改进。
第二节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紧紧围绕质量这个核心,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把医院的管理纳入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正确办院轨道上来。
一、院、科两级责任组织体系:(一)院级:建立以院长为首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院长是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职责:1、负责全院医疗活动的质量监督和管理;2、负责制定和完善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诊疗操作质量标准、指标,对各种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进行规范;3、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临床、医技部门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4、负责培训质量方针、质量指标、质量管理的有关知识,开展对全院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教育工作;5、协助完善管理体系,按医疗质量标准规范医疗环节,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一、主要专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95分)
(一)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二)手术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
(三)门诊工作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四)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五)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六)感染性疾病科管理(13分)
(七)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八)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2分)
(九)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3分)
(十)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十一)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十二)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十三)病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十四)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十五)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2分)
二、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80分)。
4、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1内科系统督导检查表

43
*4.8.4.1按医院感染管理执行。查看科室定期分析、评价及整改措施 资料,
4.8.5.2有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与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的制度。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包 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 44 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中性静脉导管相关性血 行性感染率、导尿管相关的泌尿感染率、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 死亡率、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人工气 道脱出例数等。查看落实相关指标的措施及改进记录。
病案管 51 4.23.3.1医院有保护病案及信息安全的相关制度,有应急预案
二三 理与持 续改进
52
4.23.4.2有病历质量控制与评价组织。查看临床科室每月一次对病历 质量的检查、评价及考核情况。查看科室质控医师设置情况。
4.23.5.3有制度和程序保障“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填写、录入正 53 确、可靠。对人员进行培训,熟知“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定义
感染性 九 疾病管
理
45
4.9.2.3查看们、急诊预检分诊制度、首诊负责制及落实情况,查看 传染病患者诊治及疫情报告情况,协助有关部门控制传染病。
46
4.23.1.2制定病案管理、使用等方面制度、规范、流程文件,进行培 训与教育
47
4.23.2.1医师按规定为门诊、急诊、住院患者书写病历。每位医师知 晓有关病历书写的要求。
和履职要求。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80%。符合“危重
程度评分”的重症标准达20%。科室内每月一次有定期质量评价。
重症医
八
学管理 与持续
改进
4.8.3.2有落实实施重症患者分级查房与多科联合查房制度的措施。 患者的诊疗活动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协与负责。有多学 42 科协作支持机制,进行联合查房、病例讨论等形式,提供专科诊疗支 持。有符合转出标准患者及时转到相应科室的相关规定和执行流程, 无推诿现象。查看转入、转出登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沭阳县人民医院骨三科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
2014年上半年持续改进
2014年上半年我科在医疗技术方面狠抓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技术,降低手术风险及医疗技术损害。
上半年共完成脊柱手术147例,其中近100例为四级手术。
其中脊柱内镜诊疗技术通过二类技术验收,其中椎间孔镜技术已经开展40例,技术越来越成熟,手术时间也由一开始的时候3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多。
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为再有越级手术的现象。
手术申请单签发和审批程序逐步好转。
术前讨论内容较前丰富,有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但是仍有一些不足,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上半年仍有2例非计划重返住院患者和1例非计划再手术患者。
二、分析原因:
2例非计划重返住院患者均为钢板断裂,分析其原因有患者自身因素:如骨折未愈合前,早期、过度活动导致内固定松动、断裂;执行出院医嘱,未定期复查,错失补救的最佳时机;者年龄大、吸烟、贫血等自身因素;折粉碎较重。
也有手术原因如过分剥离软组织,破坏血运;折复位不佳,影响愈合;内固定选择欠妥。
1例非计划在手术患者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术后症状残留,分析原因为患者的过早下床活动、术中对髓核处理不干净。
术中止血不彻底,二次手术补救患者治愈。
三、整改措施
组织全科医生开科会,结合科室特点,讨论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要求:
(一)严格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制定与每位医师手术权限与资格、能力相符的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
将手术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手术医师。
列出本院开展的二、三、四级手术的目录。
(二)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订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并记录在病历中。
(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四)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
(五)按照要求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期督促患者复诊,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在患者出现并发症前及时干预。
(六)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术中严格遵循诊疗操作规范,骨折患者避免过多剥离骨膜,骨折粉碎患者同时给予植骨治疗。
(七)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
对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有风险评估、有预防“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八)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适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建立“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改进和控制体系。
骨三科
2014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