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细则(20110318印发)

合集下载

MSA中文手册

MSA中文手册

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目录第一章通用测量系统指南 (1)第一章一第一节 (2)引言、目的和术语 (2)测量数据的质量 (2)目的 (3)术语 (3)术语总结 (4)真值 (9)第一章—第二节 (10)测量过程 (10)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11)变差来源 (13)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 (15)对决策的影响 (15)对产品决策的影响 (16)对过程决策的影响 (17)新过程的接受 (18)过程设定/控制(漏斗实验) (20)第一章—第三节 (22)测量战略和策划 (22)复杂性 (22)确定测量过程的目的 (22)测量寿命周期 (23)测量过程设计选择的准则 (23)研究不同测量过程方法 (24)开发和设计概念以及建议 (24)第一章—第四节 (25)测量资源的开发 (25)基准协调 (26)先决条件和假设 (26)量具来源选择过程 (27)详细的工程概念 (27)预防性维护的考虑 (27)规范 (28)评估报价 (28)可交付的文件 (29)在供应商处的资格 (30)装运 (31)在顾客处的资格 (31)文件交付 (31)测量系统开发检查表的建议要素 (33)第一章—第五节 (37)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 (37)定义及潜在的变差源 (38)测量过程变差 (45)位置变差 (45)宽度变差 (49)测量系统变差 (53)注释 (55)第一章—第六节 (57)测量不确定度 (57)总则 (57)测量的不确定度和MSA(测量系统分析) (57)测量的溯源性 (58)ISO表述测量中不确定度的指南 (58)第一章—第七节 (59)测量问题分析 (59)第二章测量系统评定的通用概念 (61)第二章—第一节 (62)引言 (62)第二章—第二节 (63)选择/制定试验程序 (63)第二章—第三节 (65)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 (65)第二章—第四节 (68)结果分析 (68)第三章- 简单测量推荐的实践 (69)第三章- 第一节 (70)试验程序示例 (70)第三章- 第二节 (71)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指南 (71)确定稳定性的指南 (71)确定偏倚的指南- 独立样本法 (73)确定偏倚的指南- 控制图样本法 (76)确定线性的指南 (78)确定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指南 (84)极差法 (85)均值极差法 (86)均值图 (89)极差图 (90)链图 (91)散点图 (92)振荡图 (93)误差图 (93)归一化直方图 (94)比较图 (96)数值的计算 (97)数据结果的分析 (101)方差分析法(ANOV A) (103)随机化及和统计独立性 (103)第三章- 第三节 (109)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 (109)风险分析法 (109)解析法 (119)第四章- 复杂测量系统实践 (126)第四章- 第一节 (127)复杂的或非重复的测量系统的实践 (127)第四章- 第二节 (129)稳定性研究 (129)S1:单个零件,每个循环单一测量 (129)S2:n≥3个零件,每循环单一测量 (130)S3:从稳定过程中大量取样 (132)S4:分割样本(通用),每循环单一样本 (133)S5:试验台 (133)第四章- 第三节 (135)变异性研究 (135)V1:标准GRR研究 (135)V2:p≥2台仪器的多重读数 (135)V3:平分样本(m=2) (136)V4:分割样本(通用), (136)V5:与V1一样用于稳定化的零件 (137)V6:时间序列分析 (137)V7:线性分析 (138)V8:特性(性能)随时间的衰变 (138)V9—V2:同时用于多重读数和P≥3台仪器 (138)第五章- 其他测量概念 (139)第五章- 第一节 (140)量化过度的零件内变差的影响 (140)第五章- 第二节 (141)均值极差法-附加处理 (141)第五章–第三节 (148)量具性能曲线 (148)第五章–第四节 (154)通过多次读数减少变差 (154)第五章–第五节 (156)GRR的合并标准偏差法 (156)附录 (164)附录A (165)附录B (170)GRR对能力指数Cp的影响 (170)公式 (170)分析 (170)图形分析 (170)附录C (173)d2*表 (173)附录D (174)量具R(重复性)的研究 (174)附录E (175)使用误差修正术语替代PV计算 (175)附录F (176)P.I.S.M.O.E.A误差模型 (176)术语 (179)样表 (184)M.S.A手册用户反馈过程 (187)序号题目页码1控制原理和驱动兴趣点 (15)2偏倚研究数据 (75)3偏倚研究–偏倚研究的分析 (76)4偏倚研究- 偏听偏信倚的稳定性研究分析 (78)5线性研究数据 (81)6线性研究- 中间结果 (92)7量具研究(极差法) (85)8方差(ANOV A)表 (106)9方差分析%变差和贡献 (106)10ANOV A法和均值极差法的比较 (107)11ANOV A法报告 (107)12计数型研究数据表 (111)13测量系统示例 (127)14基于测量系统形式的方法 (128)15合并标准偏差分析数据表 (160)16方差分量的估算 (165)17 5.15σ分布 (166)18方差分析(ANOV A) (167)19ANOV A结果列表(零件a&b) (168)20观测和实际Cp的对比 (172)序号题目页码1长度测量溯源链的示例 (8)2测量系统变异性–因果图 (14)3不同标准之间的关系 (40)4分辨力 (41)5过程分布的分组数量(ndc)对控制和分析活动的影响 (42)6过程控制图 (44)7测量过程变差的特性 (45)8偏倚和重复性的关系 (56)9稳定性的控制图分析 (72)10偏倚研究–偏倚研究直方图 (75)11线性研究–作图分析 (82)12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收集表 (88)13均值图–“层叠的” (89)14均值图–“不层叠的” (90)15极差图–“层叠的” (91)16极差图–“不层叠的” (91)17零件链图 (92)18散点图 (92)19振荡图 (93)20误差图 (94)21归一化直方图 (95)22均值- 基准值图 (96)23比较图 (96)24完整的GR&R数据收集表 (99)25GR&R报告 (100)26交互作用 (105)27残留图 (105)28过程举例 (110)29灰色区域与测量系统有联系 (110)30具有Pp=Ppk=1.33的过程 (116)31绘制在正态概率纸上的计数型量具性能曲线 (124)32计数型量具性能曲线 (125)33(33 a & b)测量评价控制图 ......................................................................................... 144&145 34(34 a & b)评价测量过程的控制图法的计算 ............................................................. 146&147 35无误差的量具性能曲线. (151)36量具性能曲线–示例 (152)37绘制在正态概率纸上的量具性能曲线 (153)38(38a, b & c)合成标准偏差研究图形分析...............................................................159,162,163 39观测的与实际的Cp(基于过程) . (171)40观测Cp与实际Cp(基于公差) (172)第一章通用测量系统指南第一章- 第一节引言、目的和术语测量数据的使用比以前更频繁、更广泛。

统计数据报送及质量检查审核评估制度范本(2篇)

统计数据报送及质量检查审核评估制度范本(2篇)

统计数据报送及质量检查审核评估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统计数据报送及质量检查审核评估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提供可信的统计数据支持。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涉及统计数据的报送、质量检查和审核评估。

三、报送要求1. 报送周期:统计数据的报送周期为每月,截止日期为当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2. 报送内容:报送的统计数据应包括相关指标的具体数值和描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报送方式:统计数据的报送方式可以采用电子邮件、在线平台或者专用报送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四、质量检查1. 质量检查内容: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合法性等方面,对数据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核对。

2. 质量检查方法:质量检查可以采用抽样检查、对比分析、逻辑检查和现场核实等方法,确保数据的质量可靠。

3. 质量检查责任:质量检查由专门的质量检查部门负责,确保检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审核评估1. 审核评估标准:审核评估主要基于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规性等方面,对数据进行审核和评估。

2. 审核评估程序:审核评估采用逐级审核和评估,由专门的审核评估委员会进行,确保审核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 审核评估报告:审核评估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呈现,包括评估结论、问题反馈和改进措施等内容,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六、返工和改进1. 返工要求:如果统计数据的质量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返工,对问题进行修正和改进。

2. 改进措施:返工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问题不再重复出现,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七、责任与义务1.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积极参与统计数据的报送、质量检查和审核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检查部门和审核评估委员会应根据工作职责,对数据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审核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3. 报送部门应接受质量检查和审核评估的结果,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数据的质量得到改善。

MSA手册

MSA手册

内部资料严禁翻印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第三版1990年2月第一版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2002年3月第三版©1990©1995©2002版权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第三版1990年2月第一版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2002年3月第三版©1990©1995©2002版权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本参考手册是在美国质量协会(ASQ)及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主持下,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供方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可的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组编写,负责第三版的工作组成员是David Benham(戴姆勒克莱斯勒)、Michael Down (通用)、Peter Cvetkovski(福特),以及Gregory Gruska(第三代公司)、Tripp Martin(FM 公司)、以及Steve Stahley(SRS技术服务)。

过去,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各有其用于保证供方产品一致性的指南和格式。

这些指南的差异导致了对供方资源的额外要求。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特别工作组被特许将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参考手册、程序、报告格式有及技术术语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此,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同意在1990年编写并以通过AIAG分发MSA手册。

第一版发行后,供方反应良好,并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这些建议都已纳入第二版和第三版。

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批准并承认的本手册是QS-9000的补充参考文件。

本手册对测量系统分析进行了介绍,它并不限制与特殊生产过程或特殊商品相适应的分析方法的发展。

尽管这些指南非覆盖测量系统通常出现的情况,但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

这些问题应直接向顾客的供方质量质量保证(SQA)部门提出。

(整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细则.

(整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细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细则1.适用范围本细则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数据(以下简称规划数据)的质量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评价方法等。

本细则适用于汇交到部的市(地)级、县级和乡(镇)规划数据的质量检查和评价。

2.引用标准和规范《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6-2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8-2010)《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3号,以下简称《通知》)3.提交资料规划数据质量检查应提交的资料包括纸质报送公文和电子成果数据等,按市(地)级、县级和乡(镇)规划数据分级提交,具体要求见《通知》附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以下简称“汇交要求”),及市(地)级、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6~1028-2010,以下简称《标准》)。

4.质量检查内容和方法规划数据质量的检查内容、检查代码、检查对象和检查方式详见表1。

检查代码采用4位数字码进行编码,其中第1位数字码表示检查分类,第2位数字码表示检查项目,第3、4位数字码表示检查内容。

表1 规划数据质量检查内容表注:对检查方式为“人机交互”的规划数据检查内容,以对应层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1025-2010)的有关要求作为检查标准。

5.质量评价规划数据质量检查发现的错误按照检查内容划分Ⅰ级错误、Ⅱ级错误、Ⅲ级错误三类。

错误级别与检查内容的对应关系详见表2。

采用百分制评价规划数据质量水平,80分(含80分)以上为合格。

国土资源部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1

国土资源部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1

国土资源部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2010年12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公告
2012年第7 号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法治化的意见》(国土资发〔2011〕186号),现将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国土资源部单独发布或者牵头发布的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予以公布。

凡未列入本目录的国土资源部规范性文件,原则上不再作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的依据。

二〇一二年三月五日。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数据成果质量检查细则V1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数据成果质量检查细则V11

5.2.5 汇总表格检查 .................................................................................................................... 16
5.2.5.1
表内数据逻辑一致性 ................................................................................................................ 16
一、对《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的补充 说明
1.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数据的数据结构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 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7-2008)附录 A 的规定执行。 基本农田图斑图层“基本农田图斑编号”字段长度由 18 位 改为 20 位。 2.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的层要素的约束条件修改为 O(可选),地方汇 交国家的县级数据库中不提交。 3.坡度图 表 9 坡度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删除“田坎扣除系数”字段。 4.地类图斑 表 10 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增加“地类备注”字段,序 号为“14”,字段名称为“地类备注”,字段代码为“DLBZ”, 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约束条件为“O”,备 注为“条件可选”。批而未用土地填写“P”。 增加“耕地坡度级”字段,序号为“15”,字段名称为“耕 地坡度级”,字段代码为“GDPDJ”,字段类型为“Char”,字 段长度为“2”,值域为“见表 35”,约束条件为“O”,备注 为“耕地必选”。 原序号为 14-23 的字段序号依次顺序递加。
6............................................................................................... 18

浙江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质量检查规则

浙江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质量检查规则

浙江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规则(修订版)1范围本规范规定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的质量元素、质检内容及检查方法等。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浙江省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质量检查和评价。

2引用标准和规范本细则引用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部分条文。

本规程出版时,若所列标准版本有修订,则使用本细则的各方应注意引用条文的更新。

《浙江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浙江省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电子数据要求》《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期转换及审定办法》《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指南》《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指南》3提交资料分别提交基期转换成果和乡(镇)规划成果,资料包括规划文本数据、规划表格数据、规划图形数据、图像文件、电子数据说明以及其他资料,具体要求依据《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电子数据要求》。

4质检内容本次数据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成果完整性等一般性检查、基数转换过程合理性检查、规划指标布局验证、表格数据、部标成果检查以及其他检查。

具体见下表:2 / 323 / 324 / 325 / 325检查方法本规则规定需要质检的数据包括矢量数据、汇总表格数据、原数据,其他数据只做完整性检查。

5.1常规检查5.1.1成果完整性检查5.1.1.1目录及文件规范性检查对象:数据库成果、规划文本数据、规划表格数据、规划图形数据、图像文件、电子数据说明以及其他资料检查方式:自动检查内容:(1)检查成果数据是否符合《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及审定办法(修订版)》及《浙江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要求;(2)检查成果数据是否满足《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电子数据要求》对目录和文件的命名要求;(3)检查提交成果数据是否存在丢漏。

5.1.1.2数据有效性检查对象:数据库成果检查方式:自动检查内容:(1)检查成果数据是否能使用相关软件正常打开;(2)是否能导入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软件。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细则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细则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3.17•【文号】国土资厅发[2011]21号•【施行日期】2011.03.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细则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为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质量,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数据汇交检查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3号)的有关要求,现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细则》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七日附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细则1.适用范围本细则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数据(以下简称规划数据)的质量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评价方法等。

本细则适用于汇交到部的市(地)级、县级和乡(镇)规划数据的质量检查和评价。

2.引用标准和规范《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6-2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8-2010)《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3号,以下简称《通知》)3.提交资料规划数据质量检查应提交的资料包括纸质报送公文和电子成果数据等,按市(地)级、县级和乡(镇)规划数据分级提交,具体要求见《通知》附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以下简称“汇交要求”),及市(地)级、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6~1028-2010,以下简称《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细则
1.适用范围
本细则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数据(以下简称规划数据)的质量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评价方法等。

本细则适用于汇交到部的市(地)级、县级和乡(镇)规划数据的质量检查和评价。

2.引用标准和规范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6-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8-2010)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3号,以下简称《通知》)
3.提交资料
规划数据质量检查应提交的资料包括纸质报送公文和电子成果数据等,按市(地)级、县级和乡(镇)规划数据分级提交,具体要求见《通知》附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以下简称“汇交要求”),及市(地)级、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6~1028-2010,以下简称《标准》)。

4.质量检查内容和方法
规划数据质量的检查内容、检查代码、检查对象和检查方式详见表1。

检查代码采用4位数字码进行编码,其中第1位数字码表示检查分类,第2位数字码表示检查项目,第3、4位数字码表示检查内容。

表1 规划数据质量检查内容表
注:对检查方式为“人机交互”的规划数据检查内容,以对应层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1025-2010)的有关要求作为检查标准。

5.质量评价
规划数据质量检查发现的错误按照检查内容划分Ⅰ级错误、Ⅱ级错误、Ⅲ级错误三类。

错误级别与检查内容的对应关系详见表2。

采用百分制评价规划数据质量水平,80分(含80分)以上为合格。

采用错误扣分法计算规划数据质量得分。

同样的检查内容可能检查发现多个错误,全部计入错误个数统计。

每个Ⅲ级错误扣0.1分,每个Ⅱ级错误扣1分,出现1个Ⅰ级错误即视为数据不合格。

表2 规划数据质量检查错误分级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