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精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合集下载

2024年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2024年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D.扩大了唐朝疆域
8 9 10 11 12 13 14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3.贞观年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僧为求取佛经西行4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
区,最终到达天竺。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记载了他游历过
的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此书是( A )
A.《大唐西域记》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5.小丽对某个朝代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梳理,部分内容如下。由此判 断,该朝代是( D )
政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经济——曲辕犁、筒车、唐三彩 对外——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A.商朝
B.秦朝
C.西晋
D.唐朝
123456 7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牡丹亭》
8 9 10 11 12 13 14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4.盛唐诗人王维曾写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 C )
A.政治制度
B.经济状况
C.对外关系
D.社会风气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材料二 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 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 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 在 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 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 繁;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 化圈的影响。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1)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1)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遣唐使( )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 )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 )概况: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次都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

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次东渡,终于在年抵达日本。

( )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唐与新罗的关系.概况: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知识点玄奘西行.时间:贞观初年。

.概况( )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贡献(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某班历史老师以“唐朝对外关系”为主题,让学生搜集材料,李媛搜集到下面两幅图中的古钱币,从中得出的结论,存在史实性错误的是( ).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钱币上都有汉字知识点唐与新罗的关系.唐朝时期,对外贸易繁荣,其中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日本物产.天竺物产.大食物产.新罗物产知识点玄奘西行.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

这艘船再现的是(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D.班超经营西域2.1998年,唐招提寺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

唐招提寺是友好交往的见证( )A.唐朝与阿拉伯B.唐朝与日本C.唐朝与新罗D.唐朝与天竺3.唐朝时印度被称为( )A.大秦B.天竺C.波斯D.大食4.我国古代一位传奇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

他回国后,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位传奇僧人是( )A.张骞B.玄奘C.鉴真D.班超5.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二《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讲述了唐僧历经艰险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

那些神奇的故事大都是虚构的,但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却确有其事。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他为加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1)鉴真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2)玄奘何时西行到天竺取经?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意义?1.下面是小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次数较多B.规模较大C.影响深远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2.《大国海图人物志:惊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为了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

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介绍的内容( )A.讲授佛经B.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等科技知识C.传播中国的绘画等文化知识D.口述成《大唐西域记》3.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4.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B.钱币上都有汉字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D.开元通宝受和同开珎的影响5.1 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点整理 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点整理 含答案

二、鉴真东渡 4.概况: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__。 5.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__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 法、建筑、绘画等, 为______________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6.概况:贞观初年,高僧________西行前往________取经。10 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
二、
4. 玄奘 天竺 佛教
7. 大唐西域记 山川风物
中外交流史
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________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7.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____________》,记载了他
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___________及社会风俗,是研究__________的珍贵文献。
答案:
一、
1.日本
2. 遣唐使
3. 制度
日本社会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知识点整理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________的交流非常频繁。 2.概况: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___”。 3.作用:他们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 传回日本,对________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实践操作题: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检验他们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应用能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隋唐史》、《唐朝史》等相关的史书,以深入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视频资源:《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的纪录片,以直观地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给予学生的时间太少,导致部分小组没有充分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下次我应该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成果。
此外,我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过于严格,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我应该更加注重营造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误。
最后,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个别关注不够。下次我应该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板书设计
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重要性: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是唐朝繁荣与开放的重要体现。
②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情况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学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知识竞赛、撰写历史论文等活动,以提高对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历史解释:通过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培养学生的History解释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泼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表达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开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三、讲授新课(一〕遣唐使(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

隋唐时期曰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

“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曰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

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期中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期中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中复习资料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1. 玄奘西行:学生将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
2. 鉴真东渡:学生将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3. 遣唐使:学生将了解遣唐使的背景、组成、任务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4.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学生将了解唐朝与周边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3. 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时空观念: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历史知识,我们需要分析所教年级的学生层次、知识储备、能力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5. 唐朝的对外贸易:唐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将佛经带回中国?
2.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努力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通过遣唐使,唐朝与周边国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交流?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具体知识点如下:
1. 玄奘西行: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多年到达印度,学习佛法,并将所学的佛经带回中国,对中印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五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辽阔
2.下面是马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次数较多
B.规模较大
C.影响深远
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3.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是有着典型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

下列最能说明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六次东渡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七下西洋
4.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这副对联描述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隋炀帝巡游江都
★6.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
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开元通宝受和同开珎的影响
7.1 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

这位佛学大师可能是( )
A.僧一行
B.鉴真
C.玄奘
D.戒贤
8.中印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时期,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9.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二、材料分析题
10.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2)鉴真(图2)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他对日本有何贡献?
(3)图1、图2反映的唐朝历史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影响,对此,你有何感想?
11.“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唐朝缔结友谊桥梁】
材料一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

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材料二日本晁卿(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根据玄奘的口述,他的弟子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和日本、天竺之间的交往史实有哪些。

(3)以上材料中的史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当代再创和谐外交】
材料四2016年8月24日,出席第八次中日韩三国外长会的中国外长表示,希望三国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加强合作,为地区和平发展以及彼此关系的改善做出努力。

(4)唐朝文化曾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联系材料四,你认为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什么态度?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B
2.D
3.B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反映了中日
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4.A 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鉴真和尚;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5.B
6.D 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图中的两枚钱币可以看出唐朝钱币对日本钱币的影响巨大,故选D项。

7.C
8.D 唐朝时期,人们称今伊朗为波斯;玄奘游学的那烂陀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佛教在张骞通
西域后传入我国。

所以A、B、C三项说法都不正确。

9.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唐朝开元年间繁华富庶的景象,A项排除。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朋友之间的离别
之情,B项排除。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写的
是爱祖国、爱家乡、忧国忧民的思想,D项排除。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出自李白的《哭晁卿衡》,是李白得闻日本友人晁衡回国航海途中沉船并误传已溺死后而写下的一首哀悼诗作,C项符合题意。

二、材料分析题
10.参考答案(1)玄奘。

坚持不懈,有顽强的毅力和为了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精神。

(2)唐朝。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各国先进文化。

(意思相同即可)
11.参考答案(1)印度。

《大唐西域记》。

(2)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3)都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重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
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