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基本粒子关系

基本粒子关系强子就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可以分为介子和重子,目前粒子物理的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重子则有三个夸克(或者反夸克)组成,重子可以再分为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和超子(因为质量超过核子的质量而得名)。
电子和中微子等属于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目前粒子物理认为轻子,夸克等没有结构,是点粒子。
电子质子等粒子带有电荷,带电粒子之间可以发生电磁相互作用,而电磁作用场的量子是光子,即带电粒子之间通过交换光子而发生相互作用。
夸克带有颜色(或者色荷),夸克之间,夸克和胶子之间,胶子之间,可以发生色相互作用,而色相互作用场的量子是胶子。
光子和胶子都是传递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目前认为它们也没有结构,是个点粒子。
第一类:纯单个粒子,中微子,电子,大统一粒子,夸克。
第二类:由两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如π介子,W、Z玻色子。
第三类:由三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如:中子,质子及其它强子。
第一类粒子中的大统一粒子不能游离态存在,它们必须二个并存,构成了π介子,和W玻色子。
(特别注意的是,这一点与传统理论完全不同,为什么要这样猜想呢?你如果接着往下看就明白了。
)第一类中的夸克也不能单独存在,它们必须三个并存在,构成了质子与中子等强子|评论1. 强子和轻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两个基本类别①强子:由夸克组成的粒子。
两个夸克组成的强子叫介子;三个夸克组成的强子叫重子。
所以,不管是介子还是重子,都是强子。
与之对应的是轻子。
②轻子:目前已知的的轻子有三代,包括电子及电子中微子、缪子及缪子中微子、tau子及tau子中微子。
轻子之所以叫轻子,主要是因为轻子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现其有内部结构,认为轻子是点粒子。
2. 胶子是传递强相互作用的传播子。
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即强子是有夸克组成,夸克和夸克之间形成的介子或者重子就是靠夸克间的胶子相互传递从而耦合在一起的。
3. 根据色禁闭理论,单独的夸克是不存在的,而胶子是传播子,严格意义上将,比较两者的大小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单独的夸克不存在,存在的夸克都以介子或强子而存在。
《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笔记

《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阅读笔记目录一、数学与物理的交织 (3)1.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1.1.1 实数解法 (5)1.1.2 复数解法 (6)1.2 规范场论的基本概念 (7)1.2.1 矢量场的概念 (9)1.2.2 规范变换的作用 (10)二、从一元二次方程到量子力学 (11)2.1 量子力学的诞生 (13)2.1.1 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14)2.1.2 量子力学的提出 (15)2.2 一元二次方程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16)2.2.1 能级与波函数 (16)2.2.2 薛定谔方程的求解 (18)三、从经典物理到相对论 (19)3.1 相对论的提出与发展 (20)3.1.1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20)3.1.2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21)3.1.3 广义相对论的提出 (23)3.2 一元二次方程在相对论中的应用 (23)3.2.1 质能方程 (25)3.2.2 时间膨胀与长度收缩 (25)四、从相对论到量子场论 (26)4.1 量子场论的发展 (27)4.1.1 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 (28)4.1.2 条件随机场和量子色动力学的发展 (29)4.2 一元二次方程在量子场论中的应用 (31)4.2.1 超定性原理 (32)4.2.2 粒子与反粒子的相互作用 (33)五、规范场论的现代应用 (35)5.1 规范场论在粒子物理学中的应用 (36)5.1.1 标准模型中的规范场论 (37)5.1.2 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 (39)5.2 规范场论在天体物理学中的应用 (39)5.2.1 黑洞与霍金辐射 (40)5.2.2 宇宙弦理论 (42)六、总结与展望 (43)6.1 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的演变 (44)6.2 数学与物理的相互影响与促进 (45)6.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47)一、数学与物理的交织在《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作者以一种生动、通俗的方式讲述了物理学家如何从一元二次方程出发,逐步发展到规范场论这一抽象的数学理论。
第九章 基本粒子

µ µ
− +
= e − + vµ + ve = e + + vµ + ve
µ子俘获 子俘获
原子核对和µ 的俘获截然不同。在吸收物质中, 原子核对和 -的俘获截然不同。在吸收物质中, µ+子被 原子核排斥,经自发衰变而消失; 原子核排斥,经自发衰变而消失; µ-子在能量逐渐消失而速 度变慢后被原子俘获,进入Bohr轨道,绕核运动。由于它的 轨道, 度变慢后被原子俘获,进入 轨道 绕核运动。 质量较电子大,处于低轨道,跃迁时会发射X射线 射线。 质量较电子大,处于低轨道,跃迁时会发射 射线。 【注意】μ-虽被原子核俘获,但与核的作用仍为弱相互作用7 注意】 虽被原子核俘获,
(4)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反粒子。反粒子的质量、寿 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反粒子。反粒子的质量、 自旋三项与粒子是相同的,只是电荷相反。 命、自旋三项与粒子是相同的,只是电荷相反。大多数 中性粒子的反粒子就是其本身,但电子和μ 中性粒子的反粒子就是其本身,但电子和μ子的中微子 以及K 子和它们的反粒子不是相同的粒子。 以及K0子和它们的反粒子不是相同的粒子。
π π
− +
= µ = µ
− +
+ vµ + vµ
(2) π-介子同原子核的作用 ) 8 观察π 径迹的末端时发现存在星裂现象,说明π 观察π-径迹的末端时发现存在星裂现象,说明π- 与乳胶
原子物理学 zsw2622@
中的原子核间存在强作用。 中的原子核间存在强作用。汤川秀树认为核力也应同电磁力一 样是通过媒介发生作用的,核力间的媒介是介子, 样是通过媒介发生作用的,核力间的媒介是介子,并提出了一 套理论, 与实验测定值相仿。 套理论,并估算出 mπ = 200 me ,与实验测定值相仿。 (3) π0介子 ) 核力可以存在于带电体之间,也可存在于非带电体之间。 核力可以存在于带电体之间,也可存在于非带电体之间。 1950年有人用 年有人用175~340MeV的重子打击 和C,发现能量在 的重子打击Be和 , 年有人用 的重子打击 175MeV附近时能观察到较弱的γ射线;而当能量为340MeV 附近时能观察到较弱的γ射线;而当能量为 附近时能观察到较弱的 左右时,产生的γ射线急剧增加。 左右时,产生的γ射线急剧增加。 前者可以用质子的韧致辐射解释,后者却不能。 前者可以用质子的韧致辐射解释,后者却不能。在韧致辐 射中, 射线中的光子强度(数量)随能量的增加而降低, 射中, γ射线中的光子强度(数量)随能量的增加而降低, 现在是光子强度随光子能量的增加而增加, 现在是光子强度随光子能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必定有另一粒 子被衰变成γ光子。 子被衰变成γ光子。 9 π 0 → γ +γ
与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间的关系

与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间的关系引言: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一组基本粒子组成。
这些基本粒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决定了原子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质子、中子和电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原子中的作用。
一、质子:质子是原子核中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
它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电荷为正电荷。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原子序数,也就是元素的特征之一。
质子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相互吸引,使得它们能够稳定地存在于原子核中。
二、中子:中子是原子核中不带电荷的基本粒子。
它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没有电荷。
中子的存在对于原子的稳定性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中子与质子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相互吸引,维持着原子核的稳定结构。
三、电子:电子是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围绕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运动。
它的质量约为9.11×10^-31千克,电荷为负电荷。
电子的数量与质子数量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现电中性。
电子通过电磁相互作用力与原子核中的质子保持着稳定的轨道运动。
四、质子和中子的相互作用:质子和中子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相互吸引,维持着原子核的稳定结构。
强相互作用力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能够克服质子之间的电荷排斥力,使得原子核能够存在并保持相对稳定。
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和同位素的形成。
五、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电子围绕着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运动,通过电磁相互作用力与原子核中的质子保持着稳定的轨道运动。
电子的轨道结构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
电子的能级和轨道分布使得原子能够形成化学键,并参与化学反应。
六、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质子、中子和电子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力和电磁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维持着原子的稳定结构和性质。
强相互作用力使得质子和中子能够形成稳定的原子核,而电磁相互作用力使得电子能够围绕原子核运动。
这些相互作用力的平衡使得原子能够存在并表现出各种化学和物理性质。
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实验方法

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实验方法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粒子。
在粒子物理学领域内,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物质?它是由哪些基本粒子组成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将介绍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实验方法。
一、基础知识1. 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基本粒子分为两类:费米子和玻色子。
费米子包括电子、质子、中子等,它们遵循费米统计;玻色子包括光子、夸克等,它们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2. 相互作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物质的构成和性质非常重要。
相互作用包括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由光子传递,它是粒子物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弱相互作用由W、Z玻色子传递,它是放射性衰变等现象的重要原因;强相互作用由胶子传递,它造成了核力和强子的存在。
3. 能量和质量在粒子物理学中,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
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能量-质量公式E=mc²,质量是在能量作用下实现的。
二、实验方法1. 加速器加速器是粒子物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实验设备。
它可以将带电粒子加速到很高的能量,并撞击到物质中,使粒子相互作用,研究其产生的反应。
目前加速器有几种,如线性加速器、环形加速器、同步辐射光源等。
2. 探测器探测器是粒子物理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检测粒子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探测器种类繁多,如磁谱仪、计数器、电离室、气体探测器等。
探测器可以检测粒子的轨迹、动量、质量、电荷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解析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模式非常重要。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粒子物理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粒子物理学实验数据量很大,处理数据的时间和精度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处理包括对数据进行筛选、分析、模拟等,使用计算机来处理大量的数据,需要高质量的算法和程序设计。
结语:粒子物理学是一个非常精彩而且有潜力的学科,它致力于探索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
粒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粒子

粒子物理学中的基本粒子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粒子物理学中,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观测和理论研究,揭示了世界上存在的基本粒子体系,这些基本粒子构成了我们所熟悉的物质世界。
一、基本粒子的分类根据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方式,基本粒子可以分为两类:费米子和玻色子。
1. 费米子费米子是一类具有半整数自旋的粒子,符合费米-狄拉克统计。
其中最为著名的费米子是电子,也是构成原子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粒子之一。
费米子还包括质子、中子、以及一些与弱相互作用有关的粒子,如中微子等。
2. 玻色子玻色子是一类具有整数自旋的粒子,符合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玻色子在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光子是一种玻色子,它传播光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基本粒子的发现20世纪初,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开始逐渐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在此过程中,基本粒子的发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原子核最早被发现的基本粒子之一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包括质子和中子。
质子是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构成了原子核的主要部分。
中子是电中性的基本粒子,与质子一起组成原子核,稳定原子的存在。
2. 电子电子是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由约瑟夫·汤姆逊于1897年发现。
电子的发现证实了物质是由更基本的粒子构成的,并且具有电性质。
3. 其他基本粒子除了质子、中子和电子,进一步的实验与研究揭示了更多的基本粒子。
例如,带电荷的粒子还包括正电子、正负电子对等。
此外,中微子等无电荷的基本粒子也被发现。
三、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基本粒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了我们所观察到的物质世界。
主要的相互作用方式包括: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以及弱相互作用。
1. 强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是维持原子核稳定的重要相互作用。
它通过交换胶子产生,胶子是玻色子的一种。
强相互作用还导致了在粒子加速器实验中观察到的高能粒子碰撞产生的新粒子。
2. 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是由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熟知的物质。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这两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影响。
首先,让我们从弱相互作用开始。
弱相互作用是一种力量非常微弱的相互作用,它负责质子和中子的衰变以及一些核反应。
与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相比,弱相互作用的程度要弱很多,但它在宇宙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弱相互作用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远程作用效应。
与电磁相互作用不同,弱相互作用可以在相对较长的距离上产生作用。
这使得它能够影响到很多微小的粒子,从而决定了一些基本粒子的性质。
另一个弱相互作用的特点是其不守恒性。
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中,质量、电荷和角动量都是守恒的。
然而,在弱相互作用中,守恒规律并不适用。
这种不守恒性导致了一些基本粒子的衰变,例如质子衰变成中子和电子。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强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是一种力量非常强大的相互作用,它保持了原子核的稳定。
与弱相互作用不同,强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非常有限,仅限于质子和中子之间以及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的特点之一是其非常短程的作用效应,只有在非常接近的距离上才能产生作用。
这使得强相互作用只对原子核内部的粒子产生影响,并且在原子核之外就几乎没有作用。
另一个强相互作用的特点是它的守恒性。
与弱相互作用不同,强相互作用保持了质量、电荷和角动量的守恒。
这使得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保持稳定,并决定了原子核的结构和稳定性。
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在物理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共同构成了标准模型的基础,解释了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方式。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总结起来,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弱相互作用具有远程作用和不守恒性的特点,而强相互作用则具有短程作用和守恒性的特点。
两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基本粒子的性质和宇宙的演化。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本质和宇宙的奥秘。
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学院物理工程学院专业物理学学号11111111111111姓名xxxxxxxxx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1粒子理论下的4种基本相互作用 (1)1.1两种长程力——引力和电磁力 (1)1.2两种短程力——弱核力和强核力 (2)2统一理论的思想基础 (2)3粒子理论下的统一 (2)4爱因斯坦对统一理论的构思 (3)展望 (4)参考文献 (4)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摘要:人们发现微观粒子之间仅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力,它们是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宇宙间所有现象都可以用这四种作用力来解释。
进一步研究四种作用力之间联系与统一,寻找能统一说明四种相互作用力的理论——大统一理论。
本文从两种不同的角度—粒子理论和场理论,浅析对大统一理论的认识,进而认识自然规律的统一性。
关键词:大统一理论;自然力;物质粒子;传递力拉子;四种基本力引言:早在20世纪2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致力于寻找一种统一的理论来解释所有相互作用,也可以说是解释一切物理现象,因为他认为自然科学中“统一”的概念或许是一个最基本的法则。
甚至可说在爱因斯坦的哲学中,“统一”的概念根深蒂固,他深信“自然界应当满足简单性原则”。
从30年代提出相对论后不久,爱因斯坦就着手研究“大统一理论”,试图通过“弱作用,磁场,强作用”的统一思维来简单的解释宇宙,进一步将当时已发现的四种相互作用统一到一个理论框架下,从而找到这四种相互作用产生的根源。
这一工作一直到他1955年逝世为止,并几乎耗尽了他后半生的精力,而且统一思维与当时物理学界的主流思想不符,以致于一些科学史学家断言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大失误。
17世纪,牛顿在研究宇宙行星运动规律时,把行星绕太阳、月球绕地球、太阳系绕银河的运动,以及地球对其上面物体间的吸引统称为一种力的作用,称为万有引力,并得到万有引力定律。
正是由于这种力的作用,使得宇宙间各天体组成了和谐的大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4.2.1、 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 一切物质归根结底都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
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基本的相互作用。
实践证明,基本的相互作用有四种:
1、引力作用 在宏观上,特别是对于天体,引力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对于基本粒子来说,比起其他相互作用来,引力作用极其微弱,可不予以考虑。
2、弱相互作用 强度远小于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存在于除光子外所有粒子之间的一种短程用用。
3、电磁相互作用 直接存在于带电的粒子之间。
4、强相互作用 存在于夸克之间。
介子或重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夸克间强相互作用的间接表现,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核力属强相互作用。
这四种的基本相互作用,按由强到弱排列,它们的相对强度为
强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引力相互作用
1 210- 1410- 3910-
正像电和磁是电磁相互分用的两个不同的表现方面一样,科学家们认为,电磁和弱相互作用两者是电-弱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表现方面。
近年来,电弱统一的理论获得了成功。
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 相互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呢?在电学部分,我们知道,带电粒子是通过电磁场传递力的。
电磁场的传播就是电磁波,其量子是光子。
所以,带电粒子是通过交换光子发生相互作用的。
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又称媒介子。
光子是一切带电粒子间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子。
轻子之间不存在强相互作用。
轻子或重子之间都存在弱相互作用。
弱相
互作用的媒介子又称为中间玻尔色子或弱介子。
理论预言有 +W 、-W 、
和30Z 种弱介子。
它们的质量都很大,自旋都等于1,在本世纪80年代,这三种媒介子先后被实验所证实。
夸克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的媒介子称为胶子。
胶子的静质量为0,电荷为0,自旋等于1,但带有色荷。
夸克或胶子都没有被分离出来而直接观测到。
为什么没有单个的夸克出现呢?理论上认为,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夸克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加大,以致巨大的撞击能量未分离开夸克,而产生了两个或三个夸克组成的强子。
这个理论又称为夸克的禁闭理论。
按照这个理论,单个夸克是不能从强子中分离出来的。
§4、3 其他
4.3.1、、黑洞
黑洞是指光子无法脱离其引力,因而接收不到从它射出的光子,所以称为黑洞。
可以认为光子具有质量
2c hv
m =。
设星体是一个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匀球。
则质量为m 的光子在星球表面所受到的引力为
222c R hv M G R Mm G f ⋅⋅=⋅=
光子以光速c 作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R c a 2
=。
当引力大于
向心力时,光子不会外溢,即f>ma 有:
R c c hv R c hv M G 2
222⋅>⋅⋅
从上式可得
c R c Gm R =<
2 可以认为
2c Gm R c =就是黑洞的临界半径(从广义相对论所得结论为
22c Gm
R c =)。
对于太阳,可结算它演变成黑洞时的临界半径的数量级为m 310。
假定我们所在的宇宙就是一个黑洞,即我们不可能把光反射到我们的宇宙之外。
所以即使在宇宙之外还存在空间,还存在天体的话(这完全是一种假设),那么外面的天体看我们的宇宙就是一个“大黑洞。
试从这一假定估算我们宇宙的半径。
解 设宇宙质量为M ,半径为R ,则
P R M ⋅=334π
由于黑洞的临界半径为 2c Gm
R c =。
所以 m Gp c R c 26212
10)3(==π。
4.3.2、引力红移
引力红移是指由于引力作用,我们观察星体的光比星体表面发射的光波变长。
因此可见光波长最长的光是红光,也即光谱向红端移动,称为引力红移。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等效性原理,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是等价的。
光子能量以及光子—地球系统的势能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即光子的能量如引力势能为常数,而光子的能量E=hv ,引力势能为
mgz 。
其中2c hv
m = ,所以当高度改变 z ∆ ,频率就会改变v ∆
z c
hv z mg v h ∆⋅=∆=∆-2 即 2c z
g v v
∆-=∆
这说明频率v 发生了红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