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基本粒子关系

基本粒子关系强子就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可以分为介子和重子,目前粒子物理的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重子则有三个夸克(或者反夸克)组成,重子可以再分为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和超子(因为质量超过核子的质量而得名)。
电子和中微子等属于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目前粒子物理认为轻子,夸克等没有结构,是点粒子。
电子质子等粒子带有电荷,带电粒子之间可以发生电磁相互作用,而电磁作用场的量子是光子,即带电粒子之间通过交换光子而发生相互作用。
夸克带有颜色(或者色荷),夸克之间,夸克和胶子之间,胶子之间,可以发生色相互作用,而色相互作用场的量子是胶子。
光子和胶子都是传递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目前认为它们也没有结构,是个点粒子。
第一类:纯单个粒子,中微子,电子,大统一粒子,夸克。
第二类:由两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如π介子,W、Z玻色子。
第三类:由三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如:中子,质子及其它强子。
第一类粒子中的大统一粒子不能游离态存在,它们必须二个并存,构成了π介子,和W玻色子。
(特别注意的是,这一点与传统理论完全不同,为什么要这样猜想呢?你如果接着往下看就明白了。
)第一类中的夸克也不能单独存在,它们必须三个并存在,构成了质子与中子等强子|评论1. 强子和轻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两个基本类别①强子:由夸克组成的粒子。
两个夸克组成的强子叫介子;三个夸克组成的强子叫重子。
所以,不管是介子还是重子,都是强子。
与之对应的是轻子。
②轻子:目前已知的的轻子有三代,包括电子及电子中微子、缪子及缪子中微子、tau子及tau子中微子。
轻子之所以叫轻子,主要是因为轻子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现其有内部结构,认为轻子是点粒子。
2. 胶子是传递强相互作用的传播子。
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即强子是有夸克组成,夸克和夸克之间形成的介子或者重子就是靠夸克间的胶子相互传递从而耦合在一起的。
3. 根据色禁闭理论,单独的夸克是不存在的,而胶子是传播子,严格意义上将,比较两者的大小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单独的夸克不存在,存在的夸克都以介子或强子而存在。
粒子物理学实验的科学意义

粒子物理学实验的科学意义粒子物理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物理学科,研究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通过对基本粒子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研究物质的本质和宇宙的起源。
而粒子物理学实验则是研究这些基本粒子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关系,探索新的物理学领域。
理解物质的本质粒子物理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物质的本质,追求将大自然的奥秘慢慢揭开。
而通过粒子物理学实验中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已经得知,物质的本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各种物质的基本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等,以及它们组成的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了解这些基本粒子的性质、相互作用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揭开宇宙之谜粒子物理学实验也可以为揭示宇宙之谜做出贡献。
科学家们发现,虽然宇宙浩瀚无垠,但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许多微观粒子组成的。
这些基本粒子与另一种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更大的粒子,这种情况在可观测的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
对于宇宙的形成和演化,我们目前还只掌握了部分知识,并且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但是,通过粒子物理学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宇宙中基本粒子的性质、相互作用等信息,理解宇宙大爆炸后的宇宙演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探索新的物理学领域粒子物理学实验的另一个科学意义是为探索新的物理学领域提供新的工具和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粒子物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例如,现代科技的进步让我们能够研究一些极其微小的物质,如夸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这都是过去无法进行的研究。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能加速器被建造,人类开始能够模拟极端条件下的物理现象。
这些都为我们探索新的物理学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手段。
总结粒子物理学实验是探索自然规律和宇宙本质的重要工具,关注此领域的研究对人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基本粒子的组成和相互作用

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基本粒子的组成和相互作用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领域。
在粒子物理学中,标准模型是描述基本粒子的一个理论框架,它包含了构成物质的基础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基本粒子的组成标准模型认为,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基本粒子来描述。
基本粒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它们可以分为两类:费米子和玻色子。
1. 费米子费米子是一类具有半整数自旋的基本粒子。
在标准模型中,费米子被分为两类:夸克和轻子。
夸克是构成强子(如质子、中子等)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分为六种:上夸克、下夸克、顶夸克、底夸克、粲夸克和奇夸克。
夸克具有电荷和颜色等量子数,它们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形成强子。
轻子是费米子的另一类,它们包括了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τ子以及它们各自的中微子。
轻子除了电子具有电荷外,其他轻子都是带有中微子的,它们通过弱相互作用来相互结合。
2. 玻色子玻色子是具有整数自旋的基本粒子。
标准模型中描述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每一种相互作用都有对应的介质粒子。
强相互作用通过八种胶玻色子(色荷相互作用介质)来传递。
弱相互作用通过W玻色子和Z玻色子(中微子相互作用介质)来传递。
电磁相互作用通过光子来传递。
引力相互作用由引力子来传递。
二、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标准模型中的基本粒子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
1. 强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是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胶子的交换来传递。
强相互作用在原子核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夸克能够结合成为强子。
2. 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是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W玻色子和Z玻色子的交换来传递。
弱相互作用包括了β衰变和中微子的产生和衰变等现象。
3. 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是电荷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光子的交换来传递。
电磁相互作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相互作用,它决定了物质的电荷、电磁波的传播等现象。
4. 引力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是质量以及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引力子的交换来传递。
基本粒子简介new

上夸克u、下夸克d、奇异夸克s 重子都是由三种夸克组成,反重子都是由三 种反夸克组成。 介子都是由一种夸克和一种反夸克组成。
2、夸克的色
三套不同性质的夸克:红、蓝、绿 后来又增加了三味夸克:
粲夸克c、底夸克b、顶夸克t
六味、三色 夸克
四 、胶子
夸克间强相互作用的媒介。 1979年,丁肇中发现胶子存在的实验证据。 1. 夸克禁闭:所有夸克都是在它们的束缚态中被发 现的,也就是说夸克被禁闭在它们的束缚态。 2. 渐近自由:夸克间的距离越近,强作用力越弱。 当夸克间彼此非常接近时,强作用力是如此之弱, 以至它们的行为完全就像自由粒子。物理学家们将 这种现象称为“渐近自由”。
• 轻子(共12种)
分类
正反 自旋 电荷量 重子数 轻子数 B 粒子 e 寿命 10-6s
稳定
电子 e e μ子
轻 子
τ子
中 微 子
1/2 e e
-1 +1 -1 +1 -1 +1
0 0 0
2.2
0 -1 +1
<2.3
稳定
说明
中微子系中性粒子,质量为零,只参与弱相互作用。
•大统一理论
试图将强、电、弱三种相互作用统一起来。
1983年,鲁比亚实验组在高能质子—反质子 对撞试验中发现了W +、W -和 Z0 粒子。为60年 代提出的弱电统一理论提供了实验上的支持。
轻子是“基本粒子”,没有任何实验结果 显示轻子有内部结构。
强子????
三、强子的夸克模型(1964年)
强子由夸克组成,夸克是自旋为1/2的费米子。 每个夸克都有相应的反夸克,电荷是e/3的整数倍。
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和暗物质

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和暗物质粒子物理学是研究微观世界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标准模型是最为重要的理论框架之一,它被广泛认为是描绘粒子物理学现象的基础。
同时,伴随着暗物质的发现,物理学家们也在探索新的理论框架,以更好地解释它们在宇宙中的作用。
一、标准模型标准模型是一个理论框架,描述了包括夸克、轻子、玻色子和自旋对称性在内的大部分现有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通过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标准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包括希格斯粒子、夸克和轻子质量、中微子震荡等粒子物理学现象。
标准模型中的物质粒子分为两类:夸克和轻子。
夸克是构成基本粒子中的最基本构建块,它们由六种不同的品味组成:上、下、奇、魅、顶和底。
轻子是电子、μ子和τ子三种带电粒子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种中性粒子,即中微子。
它们的质量为不同的能量等级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使得它们能在不同的粒子物理学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这些物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弱相互作用是相对较弱的,电磁相互作用是较强的,而强相互作用则是最强的。
希格斯粒子是标准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标准模型在1990年代初预测的一种粒子。
通过希格斯场的存在,希格斯粒子给了粒子质量,并解释了为什么夸克和轻子具有不同的质量。
在2012年,过去的预测被希格斯粒子的观测证实了。
而这也使得抵消希格斯粒子对实验的期望迈出了一步。
二、暗物质暗物质是一种物质形式,其存在在宇宙中是通过引力对物体进行影响而被推导出来的。
在展开对宇宙学现象的探究中,暗物质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得到了根本颠覆,因为发现它所产生出来的重力作用无法通过标准模型中的任何现有基本粒子来解释。
随着宇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从多种角度考虑了暗物质的特性。
由于暗物质不与电磁波有相互作用,所以目前尚未能够直接探测到。
但是,在红移和大规模结构的观测中,它的存在却可以得到间接证明,使得暗物质的研究成为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粒子物理学及其应用-精选文档

Π 介子理论认为: 核子之间存在一种核力场,强相互作用 是通过交换介子传递的。 汤川由相对论波动方程出发,给出了两 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公式:
mr e V r g2 r
31 m 9 . 109534 10 kg e
电子带负电荷
e 1 . 60217733 49 10 c
19
⑵ 正电子的发现 1928年,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了正电 子的存在; 1932年安德森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正 电子。 正电子的质量与电子相等。 正电子带与电子等量的正电荷。
三、夸克
1、强相互作用和强子 核子(中子和质子)间存在着很强的吸 引力——强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的特 点是: 15 ① 短程力(力程为 10 m ) 很强(约为电磁力强度的100倍) 2 3 很快(作用时间约 10 s ) ② 与电荷无关 ③ 具有饱和性
1935年日本物理学家汤川为了解释强相互 作用的传递方式,提出了π介子理论。
4、夸克的颜色 夸克具有不同的颜色——红、黄、蓝 (不是实际的颜色,仅是借用),颜色 实际上是一种量子数,三种颜色代表夸 克的三种状态。 5、 c、b、t夸克的发现(略)
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弱相互作用 微观粒子间除了存在电磁作用和强作用 外,还存在着一种弱相互作用。 关于பைடு நூலகம்相互作用的研究: 1934年费米提出β衰变理论;1956年 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 不守恒理论;1958年费曼等人提出了弱 作用V-A理论;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提 出弱电统一理论,进一步揭示弱相互作 用的本质。
2、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比较
基本粒子模型

基本粒子模型一、引言基本粒子模型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描述了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基本粒子模型。
二、基本粒子1. 原子核中的粒子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它们都是最基本的带电粒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2. 原子外层电子原子外层电子是原子核外部围绕着旋转的带负电荷的粒子。
3. 基本粒子模型中其他的粒子除了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以及原子外层电子,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基本粒子,如光量(光)、W玻色玻色(W+、W-)、Z玻色玻色(Z0)等等。
三、强相互作用1. 介绍强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是一种使质量很小但却非常稳定的夸克和胶粘体结合在一起形成重离奇夸克和重离奇胶团(即介于两个或更多夸克之间的胶子)的力。
这种力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抵抗电磁力和引力。
2. 强相互作用中的夸克和胶子在强相互作用中,夸克和胶子是最基本的粒子。
夸克分为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魅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等6种。
胶子是一种介于两个或更多夸克之间的粒子。
四、弱相互作用1. 介绍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是一种非常微小但却具有重要影响的相互作用力,它能使质子和中子发生变化,并且能使原子核发生衰变。
2. 弱相互作用中的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中,W玻色玻色(W+、W-)和Z玻色玻色(Z0)是最基本的粒子。
五、电磁相互作用1. 介绍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是一种使带电粒子之间产生吸引或排斥力的力。
这种力对于物质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2. 电磁相互作用中的粒子在电磁相互作用中,光量(光)是最基本的粒子。
六、引力相互作用1. 介绍引力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是一种使物体之间产生吸引力的力。
它是一种非常微弱但却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力。
2. 引力相互作用中的粒子在引力相互作用中,没有特定的粒子被认为是最基本的。
七、总结基本粒子模型描述了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强、弱、电磁和引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描述了这些粒子之间如何相互影响。
粒子物理学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粒子物理学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粒子物理学中,基本粒子被认为是构成一切物质和力的基本单位。
这些基本粒子根据其性质和相互作用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1. 引言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粒子物理学的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基本粒子的分类和性质,然后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基本粒子的分类和性质基本粒子可以分为两类:费米子和玻色子。
费米子遵循费米-狄拉克统计,具有半整数自旋,而玻色子则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具有整数自旋。
2.1 费米子费米子包括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例如:夸克和轻子。
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粒子,它们具有电荷。
轻子包括了电子、中微子等,它们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
2.2 玻色子玻色子包括了传递力的基本粒子,例如:光子和强力子。
光子是电磁力的传播者,它们携带能量和动量,没有质量。
强力子则传递强力相互作用,将夸克和胶子束缚在一起。
3. 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基本粒子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决定了宇宙中物质和力的行为。
3.1 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由电荷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光子是电磁力的传播者。
它负责电荷粒子之间的吸引和排斥,决定了原子的结构和化学反应。
3.2 强力相互作用强力相互作用由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强力子是强力的传播者。
它保持着夸克之间的束缚,构成了质子和中子等粒子。
3.3 弱力相互作用弱力相互作用涉及到轻子和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弱力子是弱力的传播者。
它参与了放射性衰变等核反应过程。
3.4 引力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是所有物质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负责宏观物体的相互吸引。
然而,在粒子物理学中,引力相互作用的描述需要进一步融入量子力学的框架,这是当前的研究方向之一。
4. 结论在本文中,我们以粒子物理学为背景,讨论了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基本粒子根据其自旋性质可以被分类为费米子和玻色子,它们之间通过不同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物质和力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4 Nobel Prize-- RUBBIA and VAN DER MEER the discovery of the field particles W and Z, communicators of weak interaction.
电磁作用QED与弱作用力的统一(标准模型)
标准模型 (Standard Model) SUW(2)×UY(1)~ 100 GeV 结合了已知的物理结果和理论,给 出了新的预言!! Higgs 机制 粒子谱: 3代轻子(6个轻子)及其反粒子 3代夸克(6个夸克)及其反粒子 光子 (传递电磁作用) W+、W-,Z0(传递弱作用) ( 标准模型预言并被发现!!)
德布卢意
引力场中的时空
薛 定 谔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Sin-Itiro Tomonaga ,Julian Schwinger & Richard Feynman 1947, 量子电动力学, quantum electrodynamics(QED),用量子场描述电磁相互作用
C.N. Yang & Robert Mills:1954,提出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 变换不变性,对称性(现代量子场论的基础)
夸克之间通过交换胶子产生的色荷力发生强相互作用。
1964年前,已知有u、d、s夸克, 1974 (Nov.) Burton Richter & Samuel Ting 发现charm夸克 1977 Leon Lederman 发现bottom夸克 1979 PETRA 发现胶子存在的证据 1995 FermiLab发现top夸克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强作用力QCD) 夸克禁闭(Quark Confinement):
夸克禁闭是指夸克和胶子不能单独存在,而必须以某种色中性 的组合态存在,如强子或者介子。
色荷作用力非常强,当试图分开一对夸克时,要加很大 的能量,这些能量使得胶子重新生成新的夸克对,与原来 的夸克重新组成色中性粒子。目前还不能定量解释!
inverse square law
nuclei particles
inverse square law
short range
short range
photon
± 0
gluon
graviton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电磁作用QED与弱作用力)
(1)电磁作用通过交换光子(g)完成(U(1)):
电磁作用是电子、质子构成原子,原子构成物质的原因。
Julian Schwinger:1957,建议电磁作用与弱作用的统一
Murray Gell-Mann & George Zweig:1964 ,提出组成强子和介子的基本粒子夸克 Steven Weinberg & Abdus Salam:1967,电弱统一理论,标准模型诞生 Harald Fritzsch & Murray Gell-Mann: 1973,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 (QCD)
George Gamow:
1946年,提出 Big Bang 理论(大爆炸理论)
Big Bang: 整个宇宙,包括所有的物质、能量以及时间、空间,是从 一个具有无穷大或者近似无穷大的物质密度、温度以及压强 的状态爆发而形成的。
Arno Penzias、Robert Wilson: 1965年,背景微波辐射,实验上给与强有力 的支持。 Stephen Hawking、Roger Penrose、George Ellis:1968-1970, 从理论上证明,广义相对论方程的解一定有关于时空边界的奇点!
原子核
质子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基本粒子)
已知的基本粒子
(费米子) 轻子、夸克
(玻色子)
力的传播子
强子
介子
3代???
自旋(spin): 粒子的内禀角动量,以 h 为单位, h =h/(2p); h为Planck常数; 电荷:以质子电量为单位; 质量:以电子伏特(eV)为单位, 1MeV = 106 eV 1GeV = 109 eV
质子、中子等强子形成
引力塌缩形成星系
除引力外其他作用力统一
原子核形成
150亿年后的今天
宇宙学与粒子物理的结合! S. W来自inberg 弱作用与电磁作用不同 构成物质的原子形成
Big Bang 证据
Cosmic expansion (Redshift) (光谱红移) Age of cosmic objects less than ~ 12-13 billion yr Sun ~ 4.7 billion yr Universal Ratio H:He ~ 3:1 Snapshot at t ~ 3 min Strong constraint on matter density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微波背景辐射) Snapshot at t ~ 380,000 yrs,atom formation • What caused inflation? 问题: • Vacuum energy? • How did the initial symmetry break? • Hierarchy of interactions? • Mass of particles? • Where has the antimatter gone?
引力作用比其他几种作用力弱很多,所以在验证其他作用力时可以 不考虑引力的影响!
物理学家:(1)寻找一个量子场论来解释引力,即寻找引力场的量子化形式! (2)实验上发现引力子!!!
电磁作用QED与弱作用力的统一(标准模型)
1979 Nobel Prize-- GLASHOW, SALAM and WEINBERG the theory of the unified weak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基本粒子)
常见的介子
常见的强子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问题:这些基本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他们之间怎样作用?
Galileo Galilei:1564 - 1642 ,“在实验基础上按逻辑推理得出一个客观结论”。 伽利略的发现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 就之一。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爱因斯坦); Isaac Newton: 1642 – 1727,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三定律,引力用作形式; Thomas Young: 1773 – 1829,光的双缝实验,光的干涉理论; Michael Faraday: 1791 - 1867 ,电磁实验; James Clerk Maxwell: 1873,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光的统一 (第一次成功的理论统一!!!!) Max Planck:1900,量子力学诞生! Albert Einstein:1905,狭义相对论,质能关系 E=mc2
可能的答案:宇宙大爆炸理论 (Big Bang)
宇宙起源
Arthur Eddington: 指出在广义相对论中,暗含着在时间上有一个起点 Albert Einstein:
宇宙受引力塌缩,解决办法: (加入宇宙常数)宇宙静态模型 抹去时间起点
为什么有起点?上帝?!!!! Einstein 认为自己学术生涯中最大的败笔!!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强作用力QCD) 强作用力通过交换胶子(gluon)完成(SU(3)) :
是将夸克组成强子和介子的作用力
色荷:夸克和胶子都具有色荷,即带有颜色。但是强子和介子却不带颜色, 即在组成强子和介子时对夸克的颜色是有选择的,需要组成色中性的粒子。 介子:(红—反红) (绿—反绿) (蓝—反蓝) 强子:(红—绿—蓝)
Big Bang
380,000 yrs 10-10 ... 1 sec atoms particles
10-32 sec
“big bang”
~10-34 sec:
inflation
< 10-43 sec:
Planck era
Big Bang
膨 胀 冷 却
大统一能标
After Big Bang
所有基本作用力统一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基本粒子) 问题:
(1)物质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 有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基本粒子)吗? (2)支配物质世界的物理规律是什么? (物质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中国古代:金、木、水、火、土五行说。
物质构成:
Thales of Miletus : 624-547 B.C. 水是最基本的物质。 Empedocles: 484-424 B.C. 土、气、火、水 Democritus :460 - 370 B.C. 原子 近代: Wilhelm Röntgen:1895,X射线 Joseph Thompson:1898, 电子(e) Ernest Rutherford :1919,发现质子,给出正确的原子结构 Albert Einstein: 1905,解释光电效应,光是粒子, 1923,Arthur Compton实验证明光有粒子性质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Albert Einstein:1912,广义相对论诞生 Niels Bohr:1913, 用量子理论解释氢原子能级结构 Louis de Broglie:1924,物质都有波的特性 Wolfgang Pauli:1925,电子不相容原理 Erwin Schroedinger:1926,给出量子力学波动方程, Max Born: 给出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 Einstein 反对,认为上帝不掷骰子 Paul Dirac:1928,结合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描述电子 Hideki Yukawa:1934,提出相互作用通过交换粒子完成 现代相互作用理论的开端!!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基本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