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论

1 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论
1 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论

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论

什么就是学习

?广义与狭义之分。

?关于广义学习,希尔加德(,而这种行为的变化就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暂时状态(如疲劳、药物反应等)来解释的。

?加涅则认为:“学习就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成长的过程。”

?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潘菽认为就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与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邵瑞珍等认为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可以定义为:“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共同之处:

?学习一定要有变化发生

?由于学习所导致的变化就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导致的变化不就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学习导致的变化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

?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

?学习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学习就是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出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马戏团的狗熊表演投篮;

?婴儿生下来会吃奶;

?杜鹃鸟将蛋产在其她鸟的巢中,由其它鸟代其孵化;

?学生甲参加军训以后觉得当兵真辛苦,以后不能报名参军;

?孩子每天叫爸爸;

?某运动员赛前吃了兴奋剂跑出好成绩;

?学生丙在9岁时跳过1米,11岁时跳过1、1米;

S(刺激) O(中间结构) R(反应)或可观察的事件导致O的内部变化这种变化导致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学生学习的特点

?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

?组织计划性

?有效性

?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性

?学生表现好坏取决于她们就是否因做好事而受到教师的奖励(如好分数、表扬、荣誉与奖励等)。

?学生表现好坏取决于她们就是否因做坏事而受到教师的惩罚(如差的分数与责备等)。

?学生好坏取决于受教师赏罚的程度。

?学习,特别就是历史、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习,主要就是—种获得与吸收的过程。

?如果学生真要学习,就得记住所学的东西。

?真正的教学指的就是练习与实践;记得最牢的知识就是经常得到复习的知识。

?学习一种新的技能的最好方法就是由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

?容易与学生乐意学习的东西不会有多大价值,只有经过刻苦学习获得的东西才有大的价值。

?如果学生不想学习就不要强迫她学习,因为“强扭的瓜不甜”。使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使学生确实感到兴趣。

?为了学好一门学科,学生首先必须掌握这门学科的关键性原理。

日常对学习的片面理解

?只有给予奖惩,学习才发生

?学习就就是获得与吸收事实材料,获得愈多,学得愈多

?凡就是认真教过与学过的东西都能永久保持

?掌握最好的就就是练习得最多的

?教等于讲述,学等于接受讲述

?学习活动必定就是乏味的,就是一件苦差事

?一切学习都应该就是有趣的

关于学习过程的几种主要观点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

?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

?威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型

学习的分类

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

?心智的以思维能力为主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

?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西方的学习分类法:

?加涅的分类法

?从学习的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

?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奥苏伯尔的分类法

?学习方式:接受、发现

?新旧知识的关系:机械、意义

?布卢姆的分类:

?认知领域

?情意领域

?心因动作领域

?前苏联的分类法学习机制:反射与认知

知识分类的新进展

?陈述性知识:“就是什么”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怎么做”的知识

学习理论主要解答:

个体如何在后天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

关于个体机能形成的学习理论

关于个体学习客观经验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主要解答的问题与基本派别

主要解答的问题:

<1>学习的结果:学习要使有机体形成什么 <2>学习的过程: 为了实现学习的结果,有机体进行什么样的加工活动

<3>学习的规律与条件:为了顺利进行学习的加工活动形成特定的结果 所需要的条件

学习理论基本派别

<1>联结派学习理论

<2>认知派学习理论

联结派学习理论主要观点:

●关于学习结果:学习就是使有机体形成了联结

●关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联系的过程

●学习规律与条件: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尤其就是外在的动力性条件,忽略了有机体内部条件尤其就是信息性条件

联结派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与学说:

?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

? 巴甫洛夫、华生的替代-联结说

天赋论

经验论

认知论 联结论 外部活动 内化论

?格思里的邻近-联结说

?斯金纳的强化-联结说

?班杜拉的观察-联结说

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

瞧课件

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

●关于学习结果:学习就是使有机体形成反映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

●关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就是积极主动进行的复杂的信息加工活动过程

●学习规律与条件: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主动性、内部动机与内部认知性条

件包括过去经验、智力等

认知派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与学说

●格式塔的认知-完形说

●托尔曼的认知-符号说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

●建构主义的认知-建构说

认知派学习理论发展过程

瞧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作业

延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商洛函授站第三学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年级2014级 专业本护 班级 姓名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作业 一、选择题 1.靛基质.试验阳性说明细菌分解培养基中的() A靛基质B、色氨酸C、胱氨酸D、吲哚 2.手术敷料、手术衣和器械等灭菌,一般应采用(B) A干烤灭菌法B、高压蒸汽灭菌法C、煮沸D、紫外线 3.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 A灭菌B、无菌C、防腐D、消毒 4.引起沙眼的病原体是(B) A.肺炎衣原体B.沙眼衣原体C.支原体D.立克次体 5.以内外毒素、菌毛致病的细菌是(B) A.大肠杆菌B.痢疾杆菌C.变形杆菌D.伤寒杆菌 6.肥达氏反应主要协助诊断(B) A.食物中毒B.伤寒与付伤寒C.败血症D.猩红热 7.结核杆菌的致病物质是(C) A.内毒素B.外毒素C.菌体本身成分D.侵袭性酶 8.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B)A菌血症B、败血症C、脓毒血症D、毒血症 9.疑为肠热症病人常需抽血做细菌学检查,什么时期采血最好(A) A、发病第1周 B、发病第2周 C、发病第3周 D、发病第4周 10.下列哪种细菌在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D) A、脆弱类杆菌 B、产黑色素类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产气荚膜杆梭菌11.下列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 A.真菌B.衣原体C.细菌D.病毒 12.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B) A、煮沸法 B、高压蒸气灭菌法 C、巴氏消毒法 D、流通蒸气法 13.紫外线杀菌最强波长为(C) A、200nm B、300nm C、265—266nm D、200---300nm 14.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B) A、菌毛 B、芽胞 C、鞭毛 D、荚膜 15在细菌群体生长繁殖中,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是在(B) A、迟缓期 B、对数增殖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16.下列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B) A、热原质B、靛基质C、细菌素D、抗生素

生命科学概论选修课复习题

细胞: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形式。 遗传:生物特征之一,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变化 基因组:生物所具有的携带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总和 生物多样性:生命形式存在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细胞学说: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产生;单个细胞可以使独立的生命单位,许多细胞又可以共同形成生物整体 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为一环状DNA 真核细胞:含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的细胞 染色体: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同化作用: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异化作用:生物的分解代谢。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自养生物:可以不依赖任何有生命的物质而独立生活的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分解自养生物合成的有机质获得能量的生物 酶: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 光合作用: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生物进化: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基因库: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物种: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达尔文主义:以自然选择为手段解释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与多样性的生物进化理论。 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合称。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又称茎叶体植物 被子植物: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 世代交替:植物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二倍体世代),和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单倍体世代)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的现象叫世代交替。 年轮:鱼类等生长过程中在鳞片、耳石、鳃盖骨和脊椎骨等上面所形成的特殊排列的年周期环状轮圈,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所产生的一个层,它出现在横断面上好像一个(或几个)轮,围绕着过去产生的同样的一些轮 环境:环境既包括以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 生态学: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 种群: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生态因子: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 生态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附件1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A nimal bioloy)课程编码:***-*****1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数:60 课内实验时数:24 学分:2.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动物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科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等,并通过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表示“了解”;表示“理解”或“熟悉”;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绪论 第一节动物学概论的发展简史 动物学概论的有关概念;研究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动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 重点:学习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及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难点:

分支学科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简述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思考题:如何才能学好动物学概论?第二节动物分类系统 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生物界的划分△;动物分类系统;动物进化路线○;动物学领域主要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重点:动物分类系统 难点: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启发式作业:主要的动物分类系统有哪些?思考题: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功能;动物细胞的类型;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凋亡△;细胞修复△;细胞再生○。 重点:动物细胞的结构难点: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演示法作业: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哪些?第二节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化 动物细胞的周期;动物细胞的分化;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G 1期的特点○;S 期的特点○;G 2的特点○;动物细胞分化的特点。 重点:动物细胞的周期难点:动物细胞的分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动物细胞的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第三节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动物的组织;动物的器官;动物的系统;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动物体的结缔组织类型○;动物体的肌肉组织类型○;动物体的神经组织传导方式和传导原理△。 重点:组织、器官、系统的定义、组成难点: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最新温医医学微生物学作业答案

条件致病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寄居部位的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等)可以致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细菌L型:是指在某情况下,(如受溶菌酶或青霉素作用),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可遭破坏,或其合成受到抑制,当菌细胞壁受损后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称L型细菌。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 前病毒:是一种细胞内病毒DNA,它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或已整合在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可随细胞的传代而垂直传播。 顿挫感染:是指有些宿主细胞不能全部提供病毒复制所需的必要因子,致使所复制的病毒为不完整的、无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或亚颗粒。这种感染过程称顿挫感染,又称流产性感染。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或短期内先后感染同一动物或组织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增殖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垂直传播:病原体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从宿主的亲代传到子代的感染称垂直传播。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包涵体:是指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胞浆或胞核内嗜酸性或嗜碱性染色、大小不同的、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结构。它属于细胞病变的范畴,并有助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正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叫转化。 接合:是指两个细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DNA转入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接合。如R质粒的转移。 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 医院感染:只要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或者在入院时已经发生的直接与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中和试验:是指病毒在活体内或细胞培养中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可用来检查患病后或人工免疫后机体血清中抗体的增长情况,也可用来鉴定病毒或研究其抗原结构。中和抗体特异性高,维持时间较长,因此流行病学常用此法。 SPA: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绝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SPA可与除IgG3外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二者结合后,IgG的Fab段仍然可以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实验室常利用SPA这种特性进行协同凝集试验,广泛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的检测。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简称抗O试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风湿热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比正常人显著增高,大多在250单位左右;活动性风湿热患者一般超过400单位。其原理为:用已知抗原(毒素)+未知血清(抗体)+红细胞。 破伤风抗毒素:目前所用的TA 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多次免疫马所获得的马血清纯化制剂,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与紧急预防(注射前需皮试)。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生科)动物生物学

(生物科技行业)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生科)动物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2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207313 学时:34 学分:1 开课对象:生物科学系本科生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译名:BasicalbiologyexperimentA2 一、教学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校生物类壹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壹个科学、合理的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动物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以动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壹个既和理论课有壹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在突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先导的基础上,以进化上有重要地位门

类的代表动物(实验动物)为材料,贯穿生物学原理,由简单到综合,由基础性到提高层次的实验,构成包括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自选性和设计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本课程总共34学时,1学分。 实验壹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和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能够规范和较熟练地使用和维护。 2、学习掌握涂片法制作动物细胞显微玻片标本,动物组织平铺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制 作方法。 3、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掌握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及其结构和机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1、双筒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和维护方法。 2、制备口腔粘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3、制备和观察蛙的肠系膜平铺片、蝗虫的肌肉组织分离片、血涂片。 4、利用显微镜观察动物4类组织玻片标本。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双筒光学显微镜,无菌牙签,解剖器材,玻片,注射器,染色缸,蛙,蝗虫 7%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0.1M碘液或0.1%亚甲基蓝,1%硝酸银,甲醇,姬母萨染液。 实验二原生动物系列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原生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1.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G+ 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1~2层 肽聚糖含量 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4、G-菌的外膜 {脂蛋白、脂多糖(LPS )→【脂质A ,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LPS 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 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中学生物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贵州师范大学2015 - 2016学年度 《生物学学科教学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复习 一、问答题 1.小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答: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索养,使他们能够在生物科学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更加富有成果地更加有效地生活。 岗位要求:①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 ②理解-11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③理解牛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与特征 ④掌握学牛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⑤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⑥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⑦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3. 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分为? 答: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4.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学大纲的区别? 答:相同点: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是“编教材、教学、评佔和命题”的依据 不同点:1?生物课程标准主要描述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生物教学大纲则强调具体的学习内容。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 高中阶段共同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生物教学大纲则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屮的要求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生物教学大纲主要侧重 知识方面的要求4.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5.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岀了教师的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而不是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5.初中生物标准选取了几个主题?主线? 答:主线是人与生物圈,10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繁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6.我国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答:1.前言部分:简要地阐明了生物学的特点和价值,生物学课程的地位, 作用和价值观以及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木理念和课程设计的思路。 2?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休目标

实验动物学理论考试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何谓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2、3R的含义及拼写? 3、何谓动物福利,动物的五大自由? 4、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什么? 6、我国实验动物法规建设如何? 第二章复习题 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分类 近交系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亚系、重组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的定义和命名 封闭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杂交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第三章思考题 1、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的概念。 2、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的名称。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痘、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和症状表现。 第四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有哪些。 4、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5、常用的实验动物饲料消毒灭菌方法 第五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的环境、外环境和内环境的概念? 2、以R=(A+B+C)×D+E说明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3、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国标中对实验动物小鼠动物实验屏障设施的温度、湿度、噪声有哪些要求? 第六章复习题 1、屏障设施的概念? 2、屏障设施运行的四要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常用的小型独立实验动物设备有哪些? 4、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你如何应用清洁级小鼠在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进行动物试验? 第七章复习题 各种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复习题 1、免疫缺陷动物 2、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3、克隆动物(cloning animal) 1、何谓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 1、脓毒血症: 2、衣原体: 3、抗原漂移: 4、医院感染: 5、机会致病寄生虫: 6、菌血症: 7、巴氏消毒法: 8、抗原转换: 、立克次体: 10、保虫宿主: 11、菌群失调: 12、灭菌: 13、干扰素: 14、性传播细菌: 15、带虫免疫: 二、填空题 1、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合成性代谢产物有、、。 2、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无菌操作。 3、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与病原菌本身的毒力、侵入的和密切相关。 4、寄生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除了经口和皮肤外,还有: 、、和自身感染。 5、细菌的毒力由和组成。 6、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必须在内生存,对抗生素。 7、真菌所致疾病主要有、、、和几种

形式。 8、能诱导干扰素产生的物质主要是和。 9、对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以最为常见,泌尿道感染多数与的使用有关。 10、链球菌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是;与葡萄球菌感染易于局限化有关物质是。 11、革兰染色步骤包括:、、、四个步骤。 12、细菌毒素分为与两大类。其中外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强,有性。 13、HBV抗原抗体检测“小三阳”的三个阳性指标是、和。 14、、、。 15、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等。 16、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必须在内生存,以方式增殖、对不敏感,可抑制其增殖。 17、皮肤癣菌主要侵犯角化组织,如、和,引起癣病。 18、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膜炎则属于感染。 19、泌尿道感染多数与的使用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是。 20、用TAT特异治疗破伤风患者,应做到、。 21、革兰染色过程:初染所用染料是、媒染所用染料是、脱色所用试剂是、复染所用染料是四种。 22、绝大多数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称为,但在特定条件下如 条件下,可导致疾病的产生,这类微生物称为。 23、结核分枝杆菌对干燥、和的抵抗力较强。 24、真菌所致疾病主要有、、、几种形式。 25、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沙门菌引起人类的疾病类型有、和。 27、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 28、杀细胞性感染多见于病毒的感染,稳定状态的感染多见于病毒的感染。 29、由刺激而产生的炎症不属于医院感染。对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30、预防破伤风,通过接种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接种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 31、革兰染色步骤包括:用结晶紫染色称为,用碘液染色称为,用95%酒精进行,用蕃红(或石炭酸复红)染色液进行。 三、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全解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动物和植物病害的微生物只是少数)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 正常菌群:存在于正常人体,但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 菌群失调症:由菌群失调产生大的疾病。菌群失调是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群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一过性的经血流到达适宜部位后繁殖致病。 毒血症: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经血液扩散并侵害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严重症状。 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病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同时,又在其他组织或器官中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病毒:是一种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核酸(或),严重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干扰素:()是机体受病毒及其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后,由感染细胞等多种细胞所产生的能抑制病毒复制的小分子蛋白。 院内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人工自动免疫:是将疫苗等免疫原接种于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预防方法 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将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法。 二选择题(单选) 1 下述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E A 体形小于1的生物 B 单细胞生物 C 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D 体形小于1的生物 E 以上均是错误的 2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D A 衣原体 B 支原体 C 放线菌 D 病毒 E 真菌 3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 单细胞,结构简单 B 二分裂方式繁殖 C 有细胞壁 D 对抗生素敏感 E 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4 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E A 细菌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放线菌 E 病毒 5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E A 磷壁酸 B 外膜 C 脂多糖 D 蛋白质 E 粘肽 6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E A 物质交换 B 呼吸作用 C 合成和分泌作用 D 物质转运 E 维持细菌的外形 7 菌细胞壁的特点是:C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模板】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动物生理学是全国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报考动物学类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XX大学动物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生理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生理的一般原理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神经肌肉细胞的电位变化、细胞电信号传递的功能基础、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过程、肌肉收缩的生理基础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的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第四章感觉器官 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与味觉器官 第五章血液与血液循环 血液的生理机能与组成特性、体液免疫系统、心脏的生理活动、血管的生理活动、血液循环的调节 第六章呼吸生理

呼吸道的结构与呼吸运动、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呼吸调节、肺的非呼吸功能第七章消化系统 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消化吸收的调节、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与调节、摄食的调节 第八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体温调节 第九章排泄系统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的生成过程、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渗透调节的其他器官、排尿活动的调节 第十章内分泌调节 激素的分类与作用机制、下丘脑的内分泌调节机能、脑垂体的生理机能、甲状腺的功能、肾上腺的功能、其他内分泌腺与激素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 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受精、妊娠与生殖控制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各章节内容的有机联系;从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角度认识结构与机能相统一的生命活动规律及机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医学和应用动物学领域的一般生产实践问题。 四、试卷结构 (一) 基本概念:占总分 20%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笔记

动物学(Zoology) 第一讲概述 ? 动物学定义 ? 动物分类的原理与方法 ? 动物学学习与研究的方法 一、动物学定义 动物学(zoology) 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分布、生态、发育、行为、遗传、进化以及驯养、保护、控制等与人类及环境相关的各个方面。它是生命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 1.分类学又称系统学(Taxonomy or sysmatics) 为了对动物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探索物种彼此间自然的关系和发展规律,需要对种类繁多的动物界进行分门别类,以便进行系统地深入研究。动物分类学就是研究动物的种类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建立正确的分类系统的科学。它是动物科学的基础。 目前动物界中已描述过的动物种数约在150万种以上,如包括亚种可能超过200万种。

2.种的概念及分类阶元 ? 种或物种(species) 是分类系统所用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特征和一定的自然分部区的生物类群。物种是繁殖单元,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即种间是生殖隔离的(生理学标准)。 ? 问题不同肤色的人是不是同一物种? 马与驴能够交配并产生后代骡,马与驴是否为同一物种? ? 亚种(subspecies) 指种内个体在地理隔离后形成的不同群体,它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亚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亚种形态分化的标准常以约75%的个体呈现不同为界限。 (如家蝇在我国有两个亚种,东方亚种眼距近、西方亚种眼距远,在我国中部有分布的重叠区,但除去中间类型外仍有75%有明显差别,故是一个物种的不同地理亚种。 ?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为了将数量众多的物种结构化,建立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依据物种间的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亲疏,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由大到小的分类分类阶元有七个主要等级。界(Kingdom)、门(Phylum)、纲 (C1ass)、目(Order)、科(Family)、属 (Genus)、种(Species)。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汇总 绪论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 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 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 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 ■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A型题: 每一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题干后括号内。 1.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主要决定于:( ) A.核质结构B.细胞壁结构C.细胞膜结构 D.磷壁酸的有无E.中介体的有无 2.溶原性细菌是指:( ) 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R质粒的细菌 E.带有F质粒的细菌 3.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 A.肽聚糖B.磷壁酸C.LPS D.菌体抗原E.荚膜多糖 4.关于顿挫感染,下列叙述中哪项正确?( ) A. 因宿主细胞内有相应抑制物 B. 因宿主细胞DNA有关基因激活 C. 因宿主细胞缺乏有关酶 D. 因感染病毒有核酸缺失 E. 因感染病毒抗原性转变 5.细菌芽胞特有的、并与其高度耐热性有关的成分是:( ) A.磷脂B.肽聚糖C.磷壁酸 D.二氨基庚二酸E.吡啶二羧酸 6.下列哪种实验可用来检测致癌物质?( ) A.Ames test B.transformation test C.fluctuation test D.replica plating test E.Widal test 7.杀灭包括芽胞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 ) A.消毒B.无菌C.灭菌D.灭活E.防腐 8. 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 )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淋病奈瑟菌 D. 肺炎球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9. 下列哪项不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 A. 细胞病变效应 B. 红细胞吸附 C. 细胞代谢的改变 D. 干扰现象 E. 细胞培养液混浊 10.霍乱弧菌能粘附定植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因为具有:( ) A.鞭毛B.LTAC.菌毛D.K抗原E.Vi抗原 11.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的细菌是:( ) A.Streptococcus B.Staphylococcus C.Meningococcus D.Gonococcus E.Pneumococcus 12.分枝杆菌属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胞壁含大量脂质B.无特殊结构C.呈分枝生长D.一般不易着色E.抗盐酸乙醇脱色 13. 下列哪种物质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有关?( ) A.分枝菌酸B.蜡质DC.磷脂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

《动物生物学》习题库 …………………………………………………………………………… 第一章绪论 一、试题: 1.名词解释。 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 2.填空。 动物生物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描述性动物现阶段、实验动物学阶段、分子动物现阶段、现代动物现阶段。 3.选择。 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阶段( C ) A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B实验动物学阶段 C细胞生物学阶段 D现代生物学阶段 4.何谓动物生物学?其性质和任务是什么?(问答) 定义: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 性质: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之一。 任务:它研究的动物生命系统涵盖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动物生命活动的各个领域,如形态、解剖、生理、分类、发育、地理、行为、进化、遗传及资源保护等。 5.动物生物学学科的发展有何新趋势?(论述)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动及其生命科学的相互渗透,宏观和微观生物学的相互交叉,使生命科学产生了许多分支新学科,如分子系统学、分子生态学、分子系统地理学等。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遥感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物种保护和生物灾害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第二章动物生物学基本原理 1.名词解释。 1).真体腔: 即次生体腔,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这种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无论在系统发展或个体发育上看,比原体腔出现的迟,所以称为次生体腔。 2).假体腔: 又称原体腔,是由胚胎发育时期的囊胚腔遗留的空腔成为成体的体腔,位于线虫等动无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覆盖,仅有体壁中胚层而无肠壁中胚层。 3).组织: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一般而言个体发育来源相同、形态相似、机能相关的细胞群和有关的细胞间质结合起来,共同组成执行一定功能的组织。 4).器官: 是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的结构。 5).系统: 是由机能上密切联系的若干个器官共同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 6).顶体反应: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库【《医学微生物学》在线作业试题】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库【《医学微生物学》在线作业试题】 《医学微生物学》在线作业试题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噬菌体有下列哪项组成 a.核酸 b.蛋白质 c.紧ab都是 d.氨基酸 2.葡萄球菌致病类型有 a.侵袭性 b.毒素性 c.a对 d.ab都对 3.发现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的是 a.艾利希 b.弗莱明 c.巴斯德 d.郭霍 4.下列不属于外毒素的是 a.神经毒素 b.细胞毒素

c.肠毒素 d.以上都不是 5.肺结核进入体内方式不包括 a.呼吸道 b.性交 c.消化道 d.皮肤破损 6.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疾病特征包括 a.胃部炎症 b.胃酸产生的改变 c.组织的破坏 d.abc都有 7.物理消毒灭菌的因素有 a.热力 b.辐射 c.滤过 d.abc都正确 8.幽门螺旋杆菌培养特性 a.喜氧 b.厌氧 c.微需氧 d.不需氧

9.细菌的生长繁殖表现为 a.组分 b.数量 c.ab都是 d.ab都不是 10.辐射杀菌法有 a.紫外线 b.电离辐射 c.滤过除菌法 d.ab正确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人体免疫系统有下列哪些选项组成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免疫分子 d.体液免疫 2.感染类型包括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带菌状态 d.abc都不对 3.毒性噬菌体增殖过程包括

b.穿入 c.生物合成 d.成熟与释放 4.微生物检查法有 a.标本 b.分离培养 c.毒力试验 d.快速诊断法 5.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 a.荚膜 b.鞭毛 c.菌毛 d.都不对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细胞壁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是一种膜状结构。 a.错误 b.正确 2.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真菌,以达到无菌的目的。 a.错误 b.正确 3.所有细菌变异后,其表型改变很大以致难以识别,但其基因型的改变不会很大。

动物学理论教案

动物学理论教案 王茂先编写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案 课程名称动物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主讲教师王茂先职称:讲师 课程简介 “动物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主干基础课。其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掌握动物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动物类群及其系统进化和发育,动物与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自2000年开始开设本科动物学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课程为一学年。经2005年12月教学大纲修订,课时调整为128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实验60学时)。 多年来动物学课程在多位老师的辛勤努力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动物学课程被韩山师范学院认定为“合格课程”。多人获得韩山师范学院教学优秀成果奖等。 课程要求 1、“动物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主干基础课。其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掌握动物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动物类群及其系统进化和发育、动物与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应保证和加强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具有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开展动物保护的能力和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2、根据动物学课程的教学和培养目标,设计课程结构体系包括四方面:(1)动物学基本理论传授;(2)基本理论知识的验证、基本技能的培养;(3)动物学能力(教学、科研、组织、动物及环境保护等)的培养和提高;(4)毕业研究论文。 3、动物学基本理论的传授和继承,介绍动物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动物系统演化为顺序,以代表动物为基础,系统介绍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机能和个体发生、动物演化的基本规律及其系统分类,体现动物科学的系统性、完整性、时代性;体现地区特点(常见、濒危及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种类),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4、基本理论知识的验证、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实验室教学为主要形式,验证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动物学能力。 5、动物学动手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野外教学、实习、考察等形式完成。 6、教学内容的取舍以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标准,以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动物学能力为出发点,并能体现动物科学的系统性、完整性、时代性及地域特点。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绪论(1学时) 内容要点:动物学的定义;主要分支学科及相关关系;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国内外动物学发展概况;物种的概念及命名法则。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学时) 内容要点:细胞的特征、化学组成、结构;四大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机能;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4学时)

医学微生物学简答题(详细答案)

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3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裹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仅只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菌器,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它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如真菌属于此类。 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结构简单,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存在。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必须要在活细胞内增殖。如病毒属于此类。 G+菌与G-菌细胞壁的异同点?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细胞壁强度较坚韧较疏松 细胞壁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多,可达50层少,1~2层 脂类含量少,1%~4% 多,11%~22%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细胞壁共同的主要功能 (1)维持形态、抵抗低渗作用,保持菌体完整 (2)屏障作用

(3)物质交换作用 (4)抗原性 (5)致病作用 (6)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有何功能及意义? 1.荚膜功能:①抗吞噬②抗有害物质损伤③抗干燥。 2.鞭毛功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3.菌毛功能:①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②性菌毛: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 4.芽胞功能:芽胞对理化因素(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高强度的抵抗力。此外,当芽胞成为繁殖体后,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细菌的生长繁殖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特点 生长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维持时间 1-4h 4-8h 10h 活菌数量恒定,增加很少对数增长维持平衡逐步减少 生长速率零最大速率速率降低死亡速率增加 细胞代谢非常活跃活性高而稳定活性稳定活性降低衰老 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