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校本课程纲要正式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校本课程的第一章“入则孝”,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弟子规》中古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分析每句话的含义,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古文句子,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古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孝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主要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弟子规》第一章,并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孝道。
2. 答案示例:翻译:《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内容如下:父母呼唤,应及时回应,不可迟缓;父母的命令,要立刻行动,不可懒惰;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父母的责备,要顺从接受。
举例:在生活中,我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尊敬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孝经》等传统文化经典,深入了解孝道的内涵,将孝道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小组讨论的主题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对古文词汇的讲解要细致,可以通过词义解释、例句分析、同义词辨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总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遵守传统美德和社交礼仪的能力。
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难点:如何将《弟子规》的原则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原则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实践。
第二章:孝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道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孝道的含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将孝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孝道的意义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实践孝道。
第三章:尊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态度。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尊师重道的含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将尊师重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尊师重道的意义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团结同学的活动。
第四章:礼仪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4.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实践。
难点:如何将礼仪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实践礼仪。
第五章:勤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勤奋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习惯。
5.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勤奋的含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勤奋习惯。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勤奋的意义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实践勤奋。
第六章:友爱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领会友爱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6.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友爱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将友爱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小学《弟子规》校本教案

小学《弟子规》校本教案第一章:简介《弟子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弟子规》的背景和核心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弟子规》的现代意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弟子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解:《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3. 讨论:《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弟子规》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第二章:孝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孝道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孝顺心和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孝道的定义和表现。
2. 《弟子规》中关于孝道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孝道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弟子规》中关于孝道的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孝道的定义和表现。
2. 讲解:孝道的重要性。
3. 分析:《弟子规》中关于孝道的案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孝道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的孝顺心和家庭责任感的表现。
第三章:尊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师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尊敬老师和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 尊师的定义和表现。
2. 《弟子规》中关于尊师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尊师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弟子规》中关于尊师的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尊师的定义和表现。
2. 讲解:尊师的重要性。
3. 分析:《弟子规》中关于尊师的案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尊师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恩之心的表现。
第四章:友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道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友善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友道的定义和表现。
2. 《弟子规》中关于友道的内容。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教育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阐述了为人子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弟子规》,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1.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弟子规》,使学生能够:(1)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2)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的精神,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第一节:弟子规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及其历史背景,理解《弟子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2 第二节:孝道文化学习《弟子规》中的孝道观念,了解孝道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美德。
2.3 第三节:兄弟相处之道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兄弟相处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友爱兄弟、和谐相处的品质。
2.4 第四节:为人处世之道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待人接物、礼仪规范的内容,培养学生谦虚有礼、诚实守信的美德。
2.5 第五节:学习态度与方法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论述,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吸收。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精神内涵。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升道德认识。
3.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弟子规》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周2课时,共16周。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弟子规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弟子规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1.2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弟子规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思想弟子规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意义1.3 教学方法讲解法:介绍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弟子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弟子规的意义和价值第二章:弟子规的学习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经典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2.2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学习步骤和要领弟子规的经典语句和重点词汇弟子规的学习资源和参考书籍2.3 教学方法讲解法:介绍弟子规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实例展示法:展示弟子规的经典语句和解释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弟子规第三章:弟子规的实践与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弟子规原则付诸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3.2 教学内容弟子规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应用弟子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的体现弟子规在个人修养和成长中的作用3.3 教学方法讲解法:介绍弟子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角色扮演法:模拟弟子规原则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实践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弟子规实践的经验和体会第四章:弟子规与传统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养4.2 教学内容弟子规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弟子规与其他传统文化经典的关系弟子规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4.3 教学方法讲解法:介绍弟子规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比较分析法:分析弟子规与其他传统文化经典的内容和特点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弟子规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第五章:弟子规与现代教育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与现代教育的关系培养学生将弟子规原则应用于现代教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5.2 教学内容弟子规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弟子规原则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弟子规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5.3 教学方法讲解法:介绍弟子规与现代教育的关系实例分析法:分析弟子规原则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弟子规与现代教育的融合第六章:弟子规与家庭伦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弟子规在家庭伦理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弟子规原则处理家庭关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和沟通能力6.2 教学内容弟子规在家庭伦理中的具体应用弟子规原则在家庭中的实践方法弟子规对家庭和谐的影响6.3 教学方法讲解法:介绍弟子规在家庭伦理中的应用情景模拟法:模拟弟子规原则在家庭中的实践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家庭伦理实践的经验和体会第七章:弟子规与个人修养7.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弟子规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弟子规原则进行自我提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自我认知能力7.2 教学内容弟子规在个人修养方面的指导作用弟子规原则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弟子规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讲解法:介绍弟子规在个人修养方面的作用自我反思法:引导学生运用弟子规原则进行自我审视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个人修养实践的经验和体会第八章:弟子规与社交礼仪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在社交礼仪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弟子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和沟通能力8.2 教学内容弟子规在社交礼仪中的具体应用弟子规原则在社交场合的实践方法弟子规对社交关系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解法:介绍弟子规在社交礼仪中的应用情景模拟法:模拟弟子规原则在社交场合的实践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社交礼仪实践的经验和体会第九章:弟子规与孝道文化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弟子规在孝道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践行孝道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家庭伦理观念和道德水平弟子规中关于孝道的内容和精神弟子规原则在孝道实践中的应用弟子规对孝道文化的影响9.3 教学方法讲解法:介绍弟子规在孝道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弟子规原则在孝道实践中的应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孝道实践的经验和体会第十章:弟子规的传承与发扬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弟子规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性培养学为弟子规传播者和践行者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10.2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历史传承与现实意义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发扬与传播弟子规传承与发扬的责任和使命10.3 教学方法讲解法:介绍弟子规的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方式实践活动法:鼓励学生参与弟子规传播和实践的相关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弟子规简介重点和难点解析:弟子规的历史背景、核心思想和实践意义是学生理解的基础。
《弟子规》课程纲要

《弟子规》课程纲要
要求:(1)一至六年级学习内容相同。
(2)一二年级会背诵,三四年级会背并了解大意,五六年级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
具体内容:
第一周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余有力则学文
第二周: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第三周: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第四周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第五周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第六周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第七周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第八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
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第九周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第十周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第十一周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第十二周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第十三周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第十四周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第十五周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我学弟子规校本课程纲要

目录1.课程设计理念2.课程目标3.教材编写原则4.实施建议5.课程内容6.课程具体实施7.学习评价附:《弟子规》生活力行表一、课程设计理念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弟子规》和其他许多传统经典相比,当然没有蕴藏那样深奥的哲理,那样丰富的内涵。
但是,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一是它将学会做人放在了第一位,主张有余力再去学习其他的学问。
二是它从最基础的行为规范养成入手,将学会做人规则化。
三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述这些规则,读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
我们开设《我学〈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及其相关的经典故事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
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弟子规》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
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爱、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
学校德育工作从《弟子规》入手,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感恩意识。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2024)

2024/1/29
25
分析存在问题和挑战
教学内容难度
部分学生反映《弟子规》中的部 分内容较为深奥,难以理解透彻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 导和解释。
教学方法改进
虽然本次校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 学方法,但仍有改进空间,如增 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实践性 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和学习效果。
学生个体差异
排。
02
举办亲子共读讲座
邀请专家或教师为家长举办亲子共读讲座,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共同阅
读《弟子规》,提高阅读效果。
2024/1/29
03
开展亲子共读实践活动
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共读实践活动,如共同朗读、角色扮演、
讨论交流等,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加深对《弟子规》的理解。
22
分享成功案例,促进经验交流
27
THANKS
2024/1/29
28
教材。
5
校本课程设置目的
03
传承中华文化
培养良好品德
提高人文素养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传 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学习并实践《弟子规》中的道德 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经典诵读和讲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 养和审美情趣。
2024/1/29
6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弟子规》,并理 解其中的基本含义和道理。
谨”、“信”等。
2024/1/29
内容解读
深入解读所选篇章的内涵,包括其 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人际交往的 智慧,引导学生理解并领悟其中的 道理。
文化背景
介绍《弟子规》的历史背景、作者 及创作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文本内容和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校本课程纲要
一、指导思想:
(一)课程来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人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去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二)课程任务
背一背:背诵《弟子规》。
讲一讲:积累名人名言、成语等,以讲故事形式进行交流。
写一写:通过抄写巩固积累,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评一评:改变“告状式”的评价,推广“互动式、鼓励性”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
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在培养学生实践、创作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写字的技能和技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知祖国语言文字形体美的深刻内涵,掌握并学会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一定的书写速度,逐步提高写字技巧,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欣赏水平。
改变“告状式”的评价,推广“互动式、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认真倾听、及时鼓励他人的习惯,形成自信、乐观的人格。
3、教师发展目标:使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4、学校发展目标:营造读书积累的良好环境,利用诵读教学活动的优势,促进学校书香文化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二、课程分析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
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的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尤其是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
诵读如《弟子规》等经典,必将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
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于一体,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爱学、会学、自主的学、合作的学。
三、课程实施
对象:三年级
地点:三年级教室四、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