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试题精选】2018年怀化市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曹刿论战》《子鱼论战》(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曹刿论战》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文言文《曹刿论战》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曹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

(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

)2.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将要。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同乡说:“当权者自会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间:参与。

谋:谋划。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远谋:深谋远虑。

)5.乃入见。

问:“何以战?”于是他请求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和齐国作战?”(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凭、靠。

)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人。

”(衣:衣服。

食:食物。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徧:通“遍”普遍,遍及。

惠:恩惠。

从:听从,服从。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夸大数目。

一定对神说实话。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玉和丝织品。

加:虚报。

信:信用。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孚: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

)10.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必:一定。

以:根据。

情:(以)实情判断。

11.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

2018年中考(学考)语文真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2018年中考(学考)语文真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2018年中考(学考)语文真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一)(1-40)一、(2018年山东德州)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荆州)此用武之国.B.等死,死国.可乎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2.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

(3分)(三)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3.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怅恨久之.C.亲戚畔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陋之有?B.甚矣,汝之不惠!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29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 迸(bèng)发夹(jiā)杂风驰电掣(chè)白雪皑皑(ái)B. 桎梏(kù)信笺(jiān)咄(duó)咄逼人怙恶不悛(quān)C. 毗(pí)邻愤懑(mèn)刚愎(bì)自用拈(ni ān)轻怕重D. 谥(shì)号埋(mán)怨锃(zèng)光瓦亮苦心孤诣(yì)2. 下列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蔓延不胫而走披星戴月沽名钓誉B. 候鸟按步就班事必躬亲仗义直言C. 精粹察言观色坚苦奋斗别出心裁D. 偌大各行其事老马识图出人头地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端午节最令人期待的食物是粽子。

包粽子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放进滚水里煮熟。

吃的时候撒上白糖或浇上糖稀,甜糯可口。

①用勺子把湿漉漉的糯米灌入、压紧②再翻过个儿包上③用五彩丝或马莲草绑上④把包粽子的苇叶卷成角形A. ①④②③B.④①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B. 《标准汉语》的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C. 考古学者称,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D.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5.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附解析1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附解析1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________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晓:________③战胜而不予人功予: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①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题)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题)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4分)(一)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肉食者鄙(2)既克,公问其故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 在分析鲁庄公形象时,很多同学都认为他是一个“鄙人”。

小红却说鲁庄公也有可取之处,如“齐师伐我。

公将战”,一方面他没有做好准备就仓促决定应战,有些鲁莽;另一方面,面对强敌他决定亲自统兵参战,勇于担当。

老师肯定了小红。

请从文中另找一例,对鲁庄公进行简要分析。

(3分)答案:1.(1)见识浅陋(2)已经(……之后)2.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说明:“虽”翻译成“虽然……但”或是“即使……也”都得分。

“小大之狱”1分。

“虽不能察”1分,“必以情”1分,句意连贯1分。

)3.示例①:如“既克,公问其故。

”一方面看出鲁庄公缺乏军事谋略、指挥才能,另一方面看出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示例②:“公将鼓之。

”这一段一方面看出鲁庄公不懂战争,没军事才干,另一方面也说明鲁庄公亲临战场,指挥作战,鼓舞士气,不畏牺牲。

示例③:战于长勺时,一方面看出鲁庄公不懂战争,没军事才干,另一方面也说明他能及时和虚心地听取曹刿的建议和意见,用人不疑、虚心纳言。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完整)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完整)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邀,邀击、迎击.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

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③等:同样。

④大河:黄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小惠未遍________②故克之________③先驱云前有敌营________④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①________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②泽挥众直前与________战,败之(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泽都能根据敌情指挥若定,以少胜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怀化市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曹刿论战》《子鱼论战》
(附答案)
2018年怀化市中考言阅读题《曹刿论战》《子鱼论战》(附答案)12018年怀化市中考言阅读题《曹刿论战》《子鱼论战》(附答案)
2018年怀化市中考言阅读题《曹刿论战》《子鱼论战》(附答案)(二)言阅读(17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与之乘,战于长勺。

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宋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

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宋襄。

泓泓水,河流。

②既尽,全部。

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

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军的卫士。

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

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

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1)牺牲玉帛(2)肉食者鄙(3)门官歼焉(4)伤股13.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指标一处)。

(2分)宋及楚人战于泓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夫战,勇气也。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