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中静电现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 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23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 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23张PPT)
魔术学院“魔规四条” 守规矩、看仔细、勤思考、勇发言
经历考验——试试你的小魔棒:
用摩擦的方式是否能把小纸屑、泡沫颗粒吸起来?
活动材料: 超市购物袋碎片、 尺子、 PP管、牙刷、 毛皮、粗布条、 有机棒
活动提醒:
1.选择两物体,紧握手,快摩擦; 2.靠近纸屑和小泡沫;不是直接
接触把粘起来;
3.手不接触摩擦过的部位; 4.每个实验最好做2~3次; 5.音乐响起马上结束、端坐; 6. 组长负责把器材整一下。
考验魔术师:
课前魔术谁能揭秘?
特别提醒
虽然学了静电知识,但 是家里、宿舍和教室的电不一 样,不能随便触碰,有很大危 险!
左右拉动,用力一样,相互抵消,中间的界点结不动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
1. 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常见静电现象之一) 2. 摩擦过的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
艰难修行之旅——魔术院学新知:
艰难修行之旅——魔术院学新知:
两种电荷
任何物质内部都有两种电荷: 一种叫正电荷(我们经常用带 + 号的小圆圈表示),
另一种叫负电荷(我们经常用带 - 号的小圆圈表示), 负电荷很活泼好动,需要正电荷把它们紧紧吸引在周围,要不然会跑开; 因为平时正、负电荷数目相等,刚好抵消,所以物质“不带电”。

正质电荷子
+ ++


负电荷
艰难修行之旅——魔术院学新知:

带电
负电荷跑动
乙 带电
走出魔术院,走向大生活
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
走出魔术院,走向大生活
闪电
走出魔术院,走向大生活
魔术晋级: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玻璃棒与塑料纸摩擦,两两 通过转台相互靠近,观察它们的运动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

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来认识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

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本课一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接近碎纸屑和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再去接近头发,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的存在。

接下来交流学生知道的静电现象。

使学生们感受到静电存在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体自身在内的生物体和非生物体。

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学生尚不具备原子结构的知识,教材中以资料的形式呈现,对静电的知识做了简单的介绍。

教材到这里其实是完成了从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

教材接下来通过两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的推理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活动一:用充气的气球和头发摩擦后分开,再用经过摩擦的气球的一侧去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将两个充气气球分别系在约1米长的线绳上,并让它们紧挨着挂起来。

用头发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第三部分:初步认识电流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发展对电荷的认识,也是后面学习电流的基础。

教材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让电荷持续地流动起来就会产生电流,“电荷的流动就像缆绳上的缆车,导线上所有的电荷都同时流动”,而要使电荷持续地流动必须有供电荷流动的通道——电路,和为电荷持续流动提供动力的电源。

二、学情分析: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都会经历过。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竖起来
干燥的天气摸 金属有被电击
的感觉
产生静电现象的原因
不一样的电荷
不一样的电荷
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物质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质带电呢?
物质同时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量相同时,二者相互抵消
观察摩擦物体之间的现象,两种电荷之间是如何作用的呢?
• 实验一:充气的气球和头发摩擦 实验二:羊毛制品摩擦过的两个充气气球接触
• A.人对电不敏感 B.物体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C.物体带电量少
• 6.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两个气球会( A )
• A.相互排斥 B.相互吸引 C.不动
• 现象:头发被气球吸引起来
现象:两个气球相互远离(排斥)
• 结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两个物体带相同电荷就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就相互吸引 与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类似
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体验静电现象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塑料尺子)接近碎纸屑和头发,观察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类在 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冬季摘掉毛线 帽头发会竖起
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闪电 静电现象
在干燥的冬季脱下 毛衣时听到噼啪声

用手触摸静电 起电机头发会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体验静电现象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塑料尺子接近碎纸屑和头发观察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静电现象在干燥的冬季脱下毛衣时听到噼啪声音闪电冬季摘掉毛线帽头发会竖起来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头发会竖起来干燥的天气摸金属有被电击的感觉产生静电现象的原因不一样的电荷不一样的电荷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物质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质带电呢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篇一:《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

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新鲜静电现象,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

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本课一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部分:初步认识电流【学生分析】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能都经历过。

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人的探究。

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

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

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和方法: 1.从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的实验现象中发现,物体带两种电荷的平衡状态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电荷转移,呈现带电状态。

2.能在观察到带电物体互相排斥或互相吸引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发现其中的规律。

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过程发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含五篇)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含五篇)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含五篇)第一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第1课。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

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

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小组:一把塑料梳子、吹塑纸、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教师:吹塑纸卡通人、课件。

【教学过程】一、悬念导入1、今天这节课老师邀请了一位好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

出示吹塑纸福娃图片,谈话:你们喜欢它吗?哪位同学有什么办法让它站在黑板上呢?2、学生尝试直接贴图片。

(未成功,教师把福娃摩擦衣服后贴在黑板上)。

3、老师为什么能把这张福娃贴在黑板上,想知道这里的秘密吗?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二、学生探究活动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1、体验活动。

(1)出示梳子、吹塑纸、纸屑。

你们能使梳子、吹塑纸吸引纸屑或头发吗?学生尝试。

(2)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做的。

(3)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交流后汇报。

(4)这就是静电现象。

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5)让梳子、吹塑纸产生静电都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摩擦)(板书:摩擦产生静电)2、交流更多的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科学(四下)如何消除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科学(四下)如何消除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如何消除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避免穿化纤衣服。

勤换衣服,最好穿全棉内衣。

勤洗澡虽然可以有效的减少身体上的静电积聚,但注意冬天澡洗多了对皮肤不好,有条件的可冲淋浴15分钟以内。

2、冬天尽量减少看电视、开冰箱、电脑等家用电器的时间。

看完电视后最好洗一下脸、手,导除静电。

3、居室内种植一些有利于消除静电的植物。

如水仙。

养鱼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居室内静电的积聚。

4、定期使用加湿器,保证居室内湿度适宜。

也可以洒些水。

5、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

6、脱衣服、触摸门把手、水龙头的时候先摸一下墙壁,开门前先洗手,可消除静电危害。

7、装饰家居时尽量不要使用化纤地毯、饰品、塑料制品等小件。

8、女性尽量选择保湿的化妆品,减少静电的积聚。

9、有暖气的房子,可在暖气下放置一盆水,用一条旧毛巾(或吸水好的布),一头放在水里,一头搭在暖气上,这样一昼夜可以向屋里蒸发大约三升水。

如果每个暖气都这样做,整个房间就会感到湿润宜人。

10、为了减少因静电引起的电击,注意避免直接触碰铁门、铁把手等,需要时可先用钥匙接触铁器,然后再用手接触,可有效减少静电危害。

11、有车的朋友,如遇特殊情况需用塑料桶向车内加油时,注意在加油站绝对不可以向塑料桶直接加油,应加在铁桶内,选离加油机5米外转注入塑料容器内。

(当然了,这一点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会提醒您的!)12、手机也会产生一定的静电危害,建议打手机的时间不要过长,不需要24小时开机的,晚上睡觉时最好关机,并且将手机放置在远离头部至少1米的地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22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22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生1.活1中生的活静中电的现静象电|现教象科|版教科(共版22张(共PP2T2)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生1.活1中生的活静中电的现静象电|现教象科|版教科(共版22张(共PP2T2)张PPT)
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在武当 山主峰天柱峰上有一座金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 大殿。这座金殿最为奇特的是,每逢电闪雷鸣的时候,火 球会在金殿周围滚动,但霹雳却击不毁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生1.活1中生的活静中电的现静象电|现教象科|版教科(共版22张(共PP2T2)张PPT)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生1.活1中生的活静中电的现静象电|现教象科|版教科(共版22张(共PP2T2)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生1.活1中生的活静中电的现静象电|现教象科|版教科(共版22张(共PP2T2)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22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22张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共22张PPT)
如问果电题荷2 在带电导体表面分布是均匀的,在各次测
试中,验电器张开的角度应该是相同的。实际情ຫໍສະໝຸດ 如 何呢?防雷 知识 措施
“你们知道吗,男孩遭雷击概率超过女孩。” 女孩们一听全乐了,男孩子则不服气地问为什么这 么说。 解释:人体都有静电场,静电场所产生的电压越高, 越容易遭到雷击,男孩和女孩生理结构存在不同,导 致其静电压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男孩静电压 1000,高于女孩的800,因此男孩遭雷击概率超过 女孩。
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课堂练习: P13 问题与练习 1-5 课外作业: P13 问题与练习 无

四下 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下 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 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 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 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 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 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用一块羊毛制品反 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 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 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 现象。
头发和气球会相互吸引。
两个气球都带负电,会相互排斥。
摩擦后,两个带电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
结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这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间相互作用的性质相似。
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 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动力,就是电源;
3、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 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 4、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
5、脱下线帽时,头发被吸起来。 6、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会竖起来。 7、闪电和打雷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 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 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 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实验材料: 玻璃棒、橡胶棒、梳子、尺子、气球、丝绸、毛皮、纸屑
实验建议: 1、任意选择2种物体,快速摩擦。 2、用它们分别去接近纸屑,观察现象。 3、注意尽量不要用手接触摩擦过的部位。 4、每个实验最好做2-3次。 发现: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有些不是很明显) 规定: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备课时间:20180302 一次主备教师:韩水金
使用时间:二次备课时间:二次备课教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三、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PPT。

四、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
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