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模板】

合集下载

《多元统计分析》教学大纲1份共16页word资料

《多元统计分析》教学大纲1份共16页word资料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类别:专业课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适用专业: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总学时、学分: 72学时 4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初等统计的基础上掌握多元统计的基础理论和了解常规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多元随机向量,掌握多元随机向量的数字特征及第 1 页其性质;了解多元正态分布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了解似然比统计量的含义,熟练掌握三种重要的统计量的分布(威沙特分布、霍特林T分布、威尔克斯分布)及其简单性质,了解掌握多元正态总体均值向量检验,协方差阵检验及独立性检验,了解多元总体的正态性检验;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距离、相似系数等基本,掌握系统聚类法的思想及其聚类过程。

了解动态聚类法的思想及其聚类过程;了解判别分析的思想,熟练掌握距离判别方法,掌握费歇尔判别方法,了解贝叶斯判别方法,了解判别效果及个各变量判别效果的概念及其检验方法,了解逐步判别方法;了解主成分分析的思想,掌握主成分的求法及其性质,掌握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综合得分等应用;了解因子分析的思想,掌握因子模型的建立,了解因子分析的具体应用,了解因子分析与主成分的差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能用所掌握的方法具体解决所第 2 页遇到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多元正态分布及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一元正态分布的基础上,介绍多元正态分布的性质及其数字特征,以及多元正态分布的假设检验;同时本课程的另一个重点为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具体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难点:本课程要求学生从形象具体的一维变量转化为抽象的多维变量,思维的转换是本课程的难点之一;同时本课程要求学生对矩阵有较深的理解,其中很多矩阵运用是学生在线性代数中没有接触的,这也是本课程一个难点。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二、教学时数分配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一章绪论、统计学基础回顾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使学生对多元统计分析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了解其产生及发展的过程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增强学习多元统计分析的信心。

回顾多元统计分析的基础——统计学。

教学重难点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内容设置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描述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概率分布第三节参数估计第四节假设检验第二章多元正态分布教学目的本章内容是学习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够将一元正态分布的知识进行推广应用到多元正态总体,了解多元正分布的基本性质以及其参数的基本估计方法。

教学重难点随机向量的数字特征;多元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Wishart分布内容设置第一节多元分布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统计距离与马氏距离第三节多元正态分布第四节均值向量和协差阵的估计第五节常用分布及抽样分布第三章均值向量和协差阵的检验教学目的在后面章节介绍的常用统计方法,有时要对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差阵作检验,比如,对两个总体做判别分析时,事先就需要对两个总体的均值向量做检验,看看是否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否则做判别分析就毫无意义。

本章教学的目的仍然是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多元正态总体均值向量和协差阵的假设检验方法。

教学重难点Hetlling T2分布;多元正态总体均值向量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多元正态总体协差阵检验内容设置第一节均值向量的检验第二节协差阵的检验第三节有关检验的上机实现第四章聚类分析教学目的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存在着大量分类问题,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系统聚类分析以便对复杂现象总体进行划分,更好的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知识积累搜集数据进行上机实验。

教学重难点距离;相似系数;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内容设置第一节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第二节相似性测量第三节类和类的特征第四节聚类方法第五节模糊聚类分析第六节计算步骤与上机实践第五章判别分析教学目的在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观测到的数据资料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判别分析就是判别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其应用之广和与回归分析媲美。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四年制统计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系教研室名称:卫生统计学所属部系(院):学分数:1.5 学时数:27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执笔人:陈景武(教授)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一)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使用条件、原理、方法和计算过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统计学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方法学上培养起正确的思维方式。

(二)熟悉各种不同资料的分析方法,能够独立解决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的统计问题,掌握手工和计算机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三、实验项目及要求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表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学时数多元方差分析验证性实验 3 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验证性实验 3 Logistic回归验证性实验 3 判别分析验证性实验 3 主成分分析验证性实验 3 因子分析验证性实验 3 聚类分析验证性实验 3 生存分析验证性实验 3 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验证性实验 3 合计 27多元方差分析[目的要求](一)掌握多元统计量、两个及多个均向量比较的方法。

(二)了解GLM过程的使用方法。

(三)熟悉REG过程处理与本专业有关的问题,并会解释运行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目的要求](一)掌握多重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主要用途。

(二)掌握多重线性相关、偏相关的概念、用途。

(三)了解REG、STEPWISE、CORR过程。

Logistic回归[目的要求](一)掌握Logistic回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主要用途。

(二)了解Logistic 回归的SAS程序、应用。

判别分析[目的要求](一)掌握判别分析的基本概念、用途、判别准则及一般研究程序。

(二)熟悉用DISCRIM过程、STEPDISC过程解决本专业有关问题。

因子分析[目的要求](一)掌握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用途。

(二)熟悉SAS程序编写及因子分析过程。

聚类分析[目的要求](一)掌握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用途、基本原则。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英文名称:Multicat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课程编号:06174 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负责人:李燕辉开放实验项目数:6个大纲主撰人:李燕辉大纲审核人:潘文荣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22学时课程总学分:4学分实验学分:1.5学分二、适用专业及年级适合统计学专业3年级同学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为统计学专业必修的技术课程。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一些常用的多元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有更深的认识,提高学生处理常见的多元统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求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独立进行思考,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资料,自己动手设计多元变量,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多元统计分析的常用工具SPSS的基本数据操作,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多元正态总体的参数估计和检验,能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联合分析、对应分析等,以提高学生应用统计分析软件的能力。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消耗品计算机(50台)、打印机(1台),打印纸(若干)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分实验时数每组人数实验类型实验要求实验类别内容提要1 均值检验方差分析1/4 4 1 专业类必做基础性复习一元统计分析的均值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多元总体的均值检验及多元方差分析2 聚类分析、判别分析1/4 4 1 专业类必做基础性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掌六、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每次实验后均需上交内容完整的实验报告,主要应包括:本次实验的项目名称、主要实验内容、所使用的实验工具(如上机实验的所使用软件名称、现场调查所用的问卷等)、实验过程的描述、实验的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

(2)考核方式:上机操作考试与平时作业相结合,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30%七、大纲使用说明:(1)本大纲适合2010级及以后各届本科生;(2)本大纲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展,取得较好效果;(3)本大纲为《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的一般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进行实验教学的时间;(4)若为上机实验,实验机房由经济管理实验室相关部门进行安排与协调。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2068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英文名称: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8 课外学时:0 学分:2.5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实验学时:8 课外学时:0实验项目数:4适用专业:金融学参考教材:王淑芬,《应用统计学(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版。

教学参考书:余锦华,杨维权,《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张润楚,《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一、课程简介和基本要求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平台课。

内容涉及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的特征描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对应分析。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原理有更加深入理解,能够利用SPSS软件运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为学会如何通过建立模型对现实的经济生活进行分析模拟,为实证分析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使学生将前修课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初步能力。

实验要求: 1. 学生应独立完成规定的上机习题;2. 通过SPSS软件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仪器设备:任何手提、台式计算机及网络终端。

软件:SPSS软件经管实验中心实验室已具备上述实验条件。

四、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五、实验成绩评定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实验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六、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应在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所要求必做的实验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七、制定执笔者:李喆审定者:批准者:。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河北经贸大学课程水平认定《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大纲一、课程性质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处理多维数据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已愈来愈多地应用于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数据分析之中。

多元统计分析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将隐没在大规模原始数据群体中的重要信息集中提炼出来,简明扼要的把握系统的本质特征,分析数据系统中的内在规律性。

利用多元分析中不同的方法还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和简化。

多元分析是实现做定量分析的有效工具。

二、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会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诸多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和不同的学科知识相结合,对所考虑具体问题给出合理的推断。

三、学习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各种多元分析方法的思想及统计分析方法。

四、学习内容及学时分配五、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课程考核为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考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其中基础知识测试题的分值掌握在40分左右;综合能力测试题的分值掌握在60分左右。

60分为及格。

六、推荐教材和学习参考书七、学习具体内容和要求第一讲应用多元统计方法简介一、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对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二、授课方法自学。

三、学习内容(一)简述各种多元统计方法简单介绍了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典型判别分析、罗吉斯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典型变量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

(二)两个例子介绍研究个体的独立性。

(三)变量的类型(四)数据矩阵和向量介绍变量的数值、数据矩阵、数据向量及数据的下标符号。

(五)多元正态分布本节主要介绍关于多元正态分布的定义、均值向量、方差-协方差矩阵、相关矩阵、多元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以及典型的二元正态分布。

(六)统计计算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的使用、缺失值的处理、取样的策略、数据的输入错误以及如何校正。

(七)多变量的异常值本节主要介绍如何确定异常值、处理异常值以及异常值的影响。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Mu1tivariateS⅛atisticaIAna1ysis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40学分:2.5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中文简介: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软件的发展,信息储存手段以及数据信息的成倍增长,多元分析的方法己广泛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国内国外实际应用中卓有成效的成果,已证明了多元分析方法是处理多维数据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并日益显示出无比的魅力。

多元分析是现代统计学中重要而活跃的学科。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多元统计》为专业必修的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一些常用的多元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学会处理常见的多元统计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一)课堂讲授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每章在讲述理论的同时注意相应典型问题背景,尽量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例子,重视模型的建立,每章内容结束后借助案例分析帮助理解模型的建立和方法的应用,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计算机求解的计算能力。

精心设计多媒体电子教案,充分、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算法步骤呈现出直观、形象、动态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利用课件呈现足够的案例及其建模、分析求解过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二)课外作业课外作业的内容选择基于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熟练相关算法,培养建模能力和分析计算能力,平均每次完成课后2~4道题习题。

(三)考试考试采用闭卷的形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相关计算掌握程度,建模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题型由选择题和填空题计算题构成。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课外作业情况)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本课程已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演示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进行讲授。

(2)教学网站:目前校外有很多优秀的程序设计网站,可以指定学生在相关网站注册学习,既增加学生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能力。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多元统计分析(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课程代码:20410077学分:3学时:48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6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 12 课程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适用专业:统计学、工商管理等专业教材:多元统计分析;于秀林,任雪松;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3月第2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统计学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处理多维数据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多元正态分布、多元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份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等。

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多元数据分析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能熟练运用SPSS/R等统计软件,使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社会经济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1. 多元统计分析的概念2. 多元统计分析的作用3. 多元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二)教学要求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概念,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意义及其主要分析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把握多元统计分析的概念、作用。

第二章多元正态分布(一)课程内容1. 基本概念(1)随机向量的概率分布;(2)随机向量的数字特征。

2. 多元正态分布的定义及基本性质(1)多元正态分布的定义;(2)多元正态变量的基本性质。

3. 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1)多元样本的概念及表示法;(2)多元样本的数字特征(3)µ和∑的最大似然估计及基本性质;(二)教学要求了解随机向量的概率分布和数字特征、多元正态分布的定义及基本性质、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8 课外学时:0 学分:2.5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
实验学时:8 课外学时:0
实验项目数:4
适用专业:金融学
参考教材:王淑芬,《应用统计学(第2版)》,**大学出版社,2011版。

教学参考书:
余锦华,杨维权,《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大学出版社,2005
张润楚,《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大学出版社,2012
一、课程简介和基本要求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平台课。

内容涉及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的特征描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对应分析。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原理有更加深入理解,能够利用SPSS软件运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为学会如何通过建立模型对现实的经济生活进行分析模拟,为实证分析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使学生将前修课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初步能力。

实验要求: 1. 学生应独立完成规定的上机习题;
2. 通过SPSS软件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仪器设备:任何手提、台式计算机及网络终端。

软件:SPSS软件
经管实验中心实验室已具备上述实验条件。

四、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五、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实验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六、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应在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所要求必做的实验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七、制定执笔者:李喆审定者:批准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