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PPT【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PPT课件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1.成土母质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包 括土壤的___养__分_____与__酸__碱__度____等。 2.生物 (1)生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___最__活__跃___的因素。
(2)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植物吸收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 的营养元素,制造_活__体__有__机__质_____,经微生物分解、合成和转化, 丰富了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并通过此过程 推动了__土__壤______的形成和演化。土壤微生物可分解动植物的有 机残体,促进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并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它们 死亡后的残体还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解析:选 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 较快,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高温多雨 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酸性;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有利于有机质 的积累。
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浙江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日本人多次引种至日 本,但是品质始终与西湖龙井茶有很大差距。专家研究发现,引 种地气候类型与浙江西湖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两地土壤的酸 碱度有较大差异。 (1)指出影响日本茶品质较差的主要因素。 (2)说出浙江西湖的土壤类型及该土壤的显著特点。 提示:(1)土壤。 (2)红壤。属于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小,土壤较贫瘠。
考点二 土壤剖面 土壤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要素。读 土壤组成的物质分布图,回答 3~4 题。
3.图中表示土壤组成物质中有机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土壤的厚度约为( )
A.300 cm
B.100 cm
C.60 cm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课件

砂土
壤土
A
B
C
砂粒
强
差
弱
良好
强
黏粒
差
强
好
不易耕作
【合作探究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读图分析:根据下图分析土壤形成的快慢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1)温暖、湿润地区:岩石风化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形成速度快。(2)干燥、寒冷地区:岩石风化速度慢,微生物活动不活跃,土壤形成速度慢。
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这是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地表,草类生命周期短,死亡的地上根茎和地下根系提供大量腐殖化的有机质,树木生长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生物组织内,残落物归还量不大。
分布南方丘陵,雨水淋溶作用强,含铁氧化物,呈酸性,网纹层发育明显,肥力低,但利于茶树、柑桔种植
南方红壤Southern Red Soil
东北黑土Black soil in Northeast China
黑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
黑龙江东北平原黑土地
【知识小结】土壤的分类与特点
腐殖质
东北平原北部
高温多雨
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
风力
垂直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序号
类型
组成
特点
耕作状况
A
______占优势
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_____,保水、蓄水性能___,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___
易耕作
B
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
通气、透水性能_______,蓄水、保肥性能_____
【凸显能力】
【凸显能力】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壤和不同深度上差异显著,下图是“我国某省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4.该省区最有可能是( )A.浙江 B.海南 C.河北 D.黑龙江5.该省黄壤中有机质主要集中在表层的原因是( )A.成土母质较薄,有机质集中在表层 B.主要植被为森林,枯枝落叶集中在表层C.降水丰富,表层土壤以下淋溶作用强 D.气候湿热,表层土壤以下分解作用强
壤土
A
B
C
砂粒
强
差
弱
良好
强
黏粒
差
强
好
不易耕作
【合作探究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读图分析:根据下图分析土壤形成的快慢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1)温暖、湿润地区:岩石风化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形成速度快。(2)干燥、寒冷地区:岩石风化速度慢,微生物活动不活跃,土壤形成速度慢。
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这是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地表,草类生命周期短,死亡的地上根茎和地下根系提供大量腐殖化的有机质,树木生长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生物组织内,残落物归还量不大。
分布南方丘陵,雨水淋溶作用强,含铁氧化物,呈酸性,网纹层发育明显,肥力低,但利于茶树、柑桔种植
南方红壤Southern Red Soil
东北黑土Black soil in Northeast China
黑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
黑龙江东北平原黑土地
【知识小结】土壤的分类与特点
腐殖质
东北平原北部
高温多雨
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
风力
垂直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序号
类型
组成
特点
耕作状况
A
______占优势
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_____,保水、蓄水性能___,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___
易耕作
B
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
通气、透水性能_______,蓄水、保肥性能_____
【凸显能力】
【凸显能力】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壤和不同深度上差异显著,下图是“我国某省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4.该省区最有可能是( )A.浙江 B.海南 C.河北 D.黑龙江5.该省黄壤中有机质主要集中在表层的原因是( )A.成土母质较薄,有机质集中在表层 B.主要植被为森林,枯枝落叶集中在表层C.降水丰富,表层土壤以下淋溶作用强 D.气候湿热,表层土壤以下分解作用强
土壤的形成(共76张ppt).ppt

海拔、坡向影响的水热状况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020·1月浙江选考)如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
要素的关系图”。完成7~8题。
7.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B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8.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B
空气和水分 两者随外界气候条件此 消彼长,并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状 况。
空气 20﹪30﹪ 列1, 空气, 25, 25%
矿物质 45﹪
列1, 矿物质, 45, 45%
水分 列1, 水, 25, 25% 20﹪30﹪
有机质 5﹪
列1, 有机质, 5, 5%
成土因素
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成土母质
气候
生物
度 缓坡: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率慢,土壤厚
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多,温度状况较好,蒸 坡 发量相对较大,水分较差。 向 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少,温度较低,蒸发量
相对较小,水分较好。
判断A、B两种土壤的
❷
位置,并说出依据。
A
❶
B
川西高山灌丛草甸土壤氮、磷组分含量大体呈现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的
5.图示王高镇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
化特征是
B
A.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B.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C.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D.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6.蔬菜大棚种植的前期,图示深度范围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富集明显快于深
层的原因是
C
①高温高湿环境 ②雨水淋洗很少 ③复种指数较高 ④有机肥施用量大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020·1月浙江选考)如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
要素的关系图”。完成7~8题。
7.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B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8.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B
空气和水分 两者随外界气候条件此 消彼长,并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状 况。
空气 20﹪30﹪ 列1, 空气, 25, 25%
矿物质 45﹪
列1, 矿物质, 45, 45%
水分 列1, 水, 25, 25% 20﹪30﹪
有机质 5﹪
列1, 有机质, 5, 5%
成土因素
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成土母质
气候
生物
度 缓坡: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率慢,土壤厚
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多,温度状况较好,蒸 坡 发量相对较大,水分较差。 向 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少,温度较低,蒸发量
相对较小,水分较好。
判断A、B两种土壤的
❷
位置,并说出依据。
A
❶
B
川西高山灌丛草甸土壤氮、磷组分含量大体呈现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的
5.图示王高镇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
化特征是
B
A.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B.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C.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D.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6.蔬菜大棚种植的前期,图示深度范围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富集明显快于深
层的原因是
C
①高温高湿环境 ②雨水淋洗很少 ③复种指数较高 ④有机肥施用量大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名师课件

指出温度、降水与风化作用强度的关系。 指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温度、降水的关系。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随海拔增加,土壤
高 的母质风化、侵蚀
度 强度、颗粒组成有
所不同
地 坡 坡度的陡缓控制着 土壤物质的淋溶、
形 度 侵蚀作用的强弱
阳坡土壤比同地区
坡 的阴坡土壤干燥,
向 土壤有机质含量也
存在差异
结合上图交流:地形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①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 ②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 其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2)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 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 ②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 ③气候湿热,植物生长迅速,把大量矿物质、有机质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植物体中。土壤 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一般出现在土壤表层。依据有机质的集聚状态, 分为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
因淋溶作用而使土壤物质发生迁移和损失的土层。
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往往和淋溶层相伴存在。
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质称为成土母质简 称母质。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的原始物质 基础,与其上的淀积层是逐渐过渡的。
土壤剖面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3)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都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 何进行养护?
①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②加强坡耕地与风蚀沙化土地综合防护与治理。 ③作物轮作,种养结合。 ④剥离利用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表土。 (可以采取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养护。)
当堂检测
1、导致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层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随海拔增加,土壤
高 的母质风化、侵蚀
度 强度、颗粒组成有
所不同
地 坡 坡度的陡缓控制着 土壤物质的淋溶、
形 度 侵蚀作用的强弱
阳坡土壤比同地区
坡 的阴坡土壤干燥,
向 土壤有机质含量也
存在差异
结合上图交流:地形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①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 ②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 其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2)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 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 ②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 ③气候湿热,植物生长迅速,把大量矿物质、有机质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植物体中。土壤 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一般出现在土壤表层。依据有机质的集聚状态, 分为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
因淋溶作用而使土壤物质发生迁移和损失的土层。
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往往和淋溶层相伴存在。
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质称为成土母质简 称母质。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的原始物质 基础,与其上的淀积层是逐渐过渡的。
土壤剖面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3)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都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 何进行养护?
①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②加强坡耕地与风蚀沙化土地综合防护与治理。 ③作物轮作,种养结合。 ④剥离利用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表土。 (可以采取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养护。)
当堂检测
1、导致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层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PPT课件

向土壤表层聚集产生腐殖质,形成良好土壤结构, 产生了土壤肥力 特性,推动 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3、土壤动物作用
1)自身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之一; 2)对土体物质迁移、转化,土壤的组成、性质与 形态结构等作用。
南极大陆寒漠区砂岩表面地衣生长示意图
第四节 土壤形成的母质因素
一、 成土母质的概念 母岩:与土壤形成有关的块状岩体。
4、威廉斯
苏联土壤学家,认为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具有
二、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地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和生物小循环过程的矛盾统一。
1、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
含义:指地表岩石经风化、搬运、堆积形成沉积物, 并在一定条件下固结成岩,再经地壳运动抬升出露 地表,重新开始另一循环。 特点: A、岩石风化形成了土壤的基底物质——母质。
说
第八节 土壤形成的人为因
素
【目的要求】
1、掌握土壤地理发生学的基本理论 2、理解掌握气候、生物、地形、母质、时间因素对土壤形成
发育的影响 3、理解成土因素之间的关系 4、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重点难点】
1、土壤地理发生学的基本理论 2、六大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
第一节 道库恰耶夫的形成因素学说
母质:与土壤发生直接联系的母岩风化物。 二、成土母质作用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土壤在不同程度 上影响土壤发生 过程、成土方向等。
1、物质的机械组成的直接影响作用 2、非均质的母质对地表水分运移和物质能量迁 移作用 3、土壤形成发育的方向和速率
总之,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在生物气 候等因素作用下,逐渐转变而来,但不等同于土
3、詹尼
美国土壤学家H.詹尼(Jenny H) 对土壤与 成土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于1941年发表《Factor s of Soil Formation》,提出
3、土壤动物作用
1)自身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之一; 2)对土体物质迁移、转化,土壤的组成、性质与 形态结构等作用。
南极大陆寒漠区砂岩表面地衣生长示意图
第四节 土壤形成的母质因素
一、 成土母质的概念 母岩:与土壤形成有关的块状岩体。
4、威廉斯
苏联土壤学家,认为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具有
二、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地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和生物小循环过程的矛盾统一。
1、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
含义:指地表岩石经风化、搬运、堆积形成沉积物, 并在一定条件下固结成岩,再经地壳运动抬升出露 地表,重新开始另一循环。 特点: A、岩石风化形成了土壤的基底物质——母质。
说
第八节 土壤形成的人为因
素
【目的要求】
1、掌握土壤地理发生学的基本理论 2、理解掌握气候、生物、地形、母质、时间因素对土壤形成
发育的影响 3、理解成土因素之间的关系 4、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重点难点】
1、土壤地理发生学的基本理论 2、六大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
第一节 道库恰耶夫的形成因素学说
母质:与土壤发生直接联系的母岩风化物。 二、成土母质作用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土壤在不同程度 上影响土壤发生 过程、成土方向等。
1、物质的机械组成的直接影响作用 2、非均质的母质对地表水分运移和物质能量迁 移作用 3、土壤形成发育的方向和速率
总之,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在生物气 候等因素作用下,逐渐转变而来,但不等同于土
3、詹尼
美国土壤学家H.詹尼(Jenny H) 对土壤与 成土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于1941年发表《Factor s of Soil Formation》,提出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PPT【精选推荐下载】

[集训冲关]
1.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
A.生物
B.气候
C.地形
D.时间
解析: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故生物是影响
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答案:A
2.提高④作物轮作 ⑤广
施农家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为使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常用的方法有休
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变成原始土壤,后经草本植物和
木本植物的作用变成成熟的土壤,土壤的侵蚀堆积又是岩石
圈沉积岩的重要来源。 (2)岩石是古代火山爆发后所形成的物质,经过很多自然
原因(风化、腐蚀等)慢慢形成了土壤。 (3)土壤可以从岩石原地风化或任何堆积物演变而成。 (4)岩石或堆积物的性质、构造、颜色和成分,对土壤的
母质层和母 质,简称母质。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
岩层
的原始物质基础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特征
成土母质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_物__质__基__础___,母质的特性决定了 土壤的性质
__生__物___
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土壤有机质 的_制___造__者__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 活跃的因素
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1.概念: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 有机物质 和 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 肥力 ,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厚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 3.组成 (1)土壤由 矿物质 、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组成。 (2)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土壤孔隙占 50%, 内含 水分 和空气,且比例为 1∶1。土壤固体占 50%,其中矿 物质占 45%, 有机质 占 5%。
土壤 课件(26张PPT)

土 壤
山 区
土壤垂直分化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自 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 同构成一个整体。
自然地理要素和土壤的关系
成土母质
生物
稳定
地貌
土壤
气候
活跃
1.成土母质 概念:岩石的风化产物能逐渐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发 育的物质基础。 对土壤的影响: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例如 如发育在颗粒较细的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发 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和黏粒较少等等 2.生物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 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 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 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 重,不易耕作。
(3)剖面结构 ①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枯枝落叶层 部分分解的 有机碎屑层
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 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 黑色。
黑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 力高,土质疏松。
东北地区
黄土
土壤空隙大,土层深厚, 不利于保水保肥,较为贫瘠。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红壤
土质比较粘重,有机质 少。
江南丘陵地区
紫色土
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 和各种微量元素。
四川盆地
青色土(水稻土)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较肥 沃,多呈青灰色。
南方地区
(2)质地 ①概念:土壤矿物质颗粒(石砾、沙粒、粉粒、黏粒等)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 为土壤质地。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PPT课件

答案:D
必修第一册·鲁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土壤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下图为“土壤 组成物质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必修第一册·鲁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5.图中表示土壤组成物质中有机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该土壤的厚度约为( )
A.300 cm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判断] 1.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 2.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和水分组成。( ) 3.自然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 ) 4.土壤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较低。( ) 5.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反映了环境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 6.理想土壤矿物质的质量百分比占40%,有机质占10%。( ) 7.野外观察土壤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等方面进行。( ) 答案:1.√ 2.× 3.√ 4.× 5.√ 6.× 7.√
业社会政权和国家的根基。下图为成熟土壤剖面示意图。
必修第一册·鲁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鲁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请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土层名称。 提示:A: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淀积层 D:成土母质层。 探究2:如果图中示意红壤剖面,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一地形区? 提示:南方低山丘陵区。 探究3:成土母质是怎样形成的?对土壤的形成有何作用? 提示:形成:成土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 作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养分,影响土壤 性状。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一册·鲁教地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二、土壤剖面
1.概念: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切面。 2.特征
__有__机__质_层
出现在土壤表层,依据有机质的集聚状态, 分为凋落物层、__腐__殖__质__层和泥炭层
_淋__溶__层
因淋溶作用而使土壤物质发生迁移和损失的 土层
淀积层
用
地形
通过控制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
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影响;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_____高、度坡度和_____坡上向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影响因素
特征
时间
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对土壤形成的 作用随时间的增长而__加__强__
层和母岩层
C.腐殖质层和泥炭层、凋落物层、淋溶层、淀积层、母岩
层和母质层
D.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凋落物层、淀积层、母岩
层和母质层 解析:自然土壤具有分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凋落物层、
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往往与__淋__溶__层___相伴 存在
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质称为成土母
母质层和母 质,简称母质。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
岩层
的原始物质基础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有直接的影响。 (5)成土母质的差异,影响土壤形成的速度和土层的厚薄,
随着土壤逐渐成熟,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影响力便逐步下降。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集训冲关] 某学校组织学生到我国东北地区进行游学活动,下图是
他们见到的土壤景观,回答下题。
1.对黑土进行观察,最容易观察的是
()
A.土壤质地
B.土壤剖面
C.土壤颜色
D.土壤水分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解析: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是最容易观 察的土壤特征。 答案:C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2.土壤矿物质颗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粒和黏粒,这一划分
的指标是( )
A.质量大小
B.重量大小
C.粒径大小
D.面积大小
解析:根据土壤矿物质颗粒粒径大小,可将土壤矿物质分
2.厚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 3.组成 (1)土壤由 矿物质 、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组成。 (2)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土壤孔隙占 50%, 内含 水分 和空气,且比例为 1∶1。土壤固体占 50%,其中矿 物质占 45%, 有机质 占 5%。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为石砾、砂粒、粉粒和黏粒。
答案:C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3.自然土壤剖面从上到下顺序正确的是
()
A.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淀积层、淋溶层、母质
层和母岩层
B.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
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 人类活动 的关系,来改变和控制土壤_发__育__和_演__化__方向,人
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双向的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知识勾连·成体系]
要的剖面构造是怎样的? 提示:土壤质地。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母岩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系统认知] 岩石、成土母质和土壤的区别与联系
(1)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1.概念: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 有机物质 和 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 肥力 ,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 象PPT【 优质课 件】
问题探究一 怎样对土壤进行观察
基础考点
[思考探究] 红壤是在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
在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红壤较为黏重、有机质含量少,
呈酸性,是一种较为贫瘠的土壤。 [探究 1] 确定红壤最为显著的标志是什么? 提示:土壤颜色。 [探究 2] 材料显示了土壤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土壤主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特征
成土母质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_物__质__基__础___,母质的特性决定了 土壤的性质
__生__物___
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土壤有机质 的_制___造__者__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 活跃的因素
气候
是影响土壤形成的__基__本__因__素___,影响岩石矿物 _风__化__强__度__,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
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变成原始土壤,后经草本植物和
木本植物的作用变成成熟的土壤,土壤的侵蚀堆积又是岩石
圈沉积岩的重要来源。 (2)岩石是古代山爆发后所形成的物质,经过很多自然
原因(风化、腐蚀等)慢慢形成了土壤。 (3)土壤可以从岩石原地风化或任何堆积物演变而成。 (4)岩石或堆积物的性质、构造、颜色和成分,对土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