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讲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20181018371
【2019-2020】云南专版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讲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

教学资料范本【2019-2020】云南专版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讲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第1讲文言文阅读(一)孔子语录《论语》3精题演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YW:怨恨)(3)不亦君子乎君子(指有才德的人;YW:指道德修养高的人;SJ:道德高尚的人)(4)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YW: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SJ:反省,检查自己)(5)为人谋而不忠乎谋(谋划)忠(竭尽自己的心力;YW:忠诚,尽心竭力)(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YW:诚实不欺,守信用)(20xx·普洱、20xx·曲靖)(7)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YW:有所成就)(8)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9)不逾矩逾矩(超过法度;SJ:超越规矩)(10)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YW:通“惘”,迷惑;SJ:同“惘”,迷惑而无所得)(11)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SJ:同“怠”,疲倦而无所得)(12)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YW、SJ:喜爱)(14)饭疏食饮水疏食(粗粮;SJ:疏,粗粮)(15)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学习)(16)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7)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18)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19)博学而笃志笃(坚定;YW:专一,心意不改变)(20)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1)仁在其中矣仁(仁德;SJ:仁德,高尚的道德)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可以为师矣 何以战C.必有我师焉 不可亵玩焉D.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解析】A项表转折,但是,却/表顺承,就,接着;C项于此,在其中/助词,无实义;D 项从/在;只有B项中“以”均是介词,“凭借”的意思。
优秀课件2018年中考语文(云南专版)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第1篇 《论语》十二

今义:疏通、疏散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 不可夺志也 ..
泛指平民百姓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学而时 习之 . 按时(YW:时常,常常) 原意为:时间,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吾日 三省吾身 . 每天 原意为:一天,句中意为:__________。
超过,越过 规矩,规范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10)不逾矩 .. 逾:_______________ 矩:_________________
(11)学而不思则罔 .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思而不学则殆 .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 . (14)人不堪 其忧 . (15)择其善者 而从之 ..
语文
云南专用
考点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 1.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通 ______ 悦 ,意思为:__________ 愉快 ______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通 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有 又
河,河流 川:______________ 这,指河水 逝:_______ 斯:____________ 军队的通称 三军:________________ 忠实,坚守 笃:_______________ 仁德 仁:_____________
流逝
6.常见虚词
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然后” 时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而 . ②学而不思则罔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 . (1)而 表顺承,然后 ③温故而 知新 ______________ . 表并列 笃志 _______ ④博学而 .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编者说明】本书《作业手册》中的文言文训练篇目共涉及17篇。
请阅读下面的说明再答题。
1.第一批训练篇目:2018年《考试说明》所规定的、云南省卷近5年没有考查过的文言文11篇。
2.第二批训练篇目:人教版等教材共有的、新课标推荐的其他篇目6篇,请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
◇第一批应考必练11篇重点篇目◇一、三峡(2016曲靖卷考查)(一)[2018·昆明西山区一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略无阙.处阙:(2)沿溯.阻绝溯: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文中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4.本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都是写水流之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写法不同,你能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4分)(二)[2018·滨州]阅读下面两文,回答问题。
(15分)[甲] 《三峡》全文[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 [注释] ①成就:轮廓。
2018云南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ppt精准复习课件

古 诗 文 阅 读
3 2
4
现 代 文 阅 读
作 文
目录
1
Contents Page
5
1
古 诗 文 阅 读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 文阅读
图形绘 考情分 制 析
图形绘 考点梳 制 理
图形绘 考点梳 制 理
图形绘 考点梳 制 理
图形绘 考点梳 制 理
• •
•
•
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 制 析 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请说说理由。 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 世。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 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 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 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 元让三峡闻名。 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 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②因为三峡风景优 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 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 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 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 独厚的自然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重点语句
13
• • •
3.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 真题精 图形绘 道理? 制 答: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 析 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 正确的判断。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内容。根据 问题找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 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理解回答即可。考点:理解文 言文内容要点。 4.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 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一个人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 或批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解析】阅读文章,把握内容。根据文中 齐王的言行分析其形象特点,从“善于听 取别人的意见”这一点来谈感想即可。考
云南2019中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 基础同步复习 专题2 古诗文阅读

27
(四)(2017昆明)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8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画线诗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冰雪 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做了总结;后一句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 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意近 即可)
乐景写哀情(哀景衬乐情)。不管两者中的哪一个,都是反衬 关系,为了更突出诗人的情感
19
2.方法探究 (1)题干若是要求对句子直接赏析或理解,可从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 中的任何一个角度理解赏析。 (2)题干若是就修辞提问,答题角度可在比喻、比拟、设问、借代、双关、反复 等里面选择。 (3)题干若是就表达方式提问,答题角度可在直抒胸臆、叙议结合、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里面选择。 (4)题干若是就表现手法提问,答题角度可在对比、抑扬、动静、点面、虚实、 衬托等里面选择。 【答题模式】运用的手法(修辞、烘托、情景交融、对比、用典等)+写出了什么 (字面意思)+表达了什么(深层含义,包含的哲理或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效果。
24
3.下列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整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反映了诗人情感起伏变化的心理历 程。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写实。象征自己仕途上的 艰难险阻,前途渺茫,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其中蕴含着无限的悲愤。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四句一语重出,节奏短促、跳 跃,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D.诗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神态,感情激荡。 【 精 析 】“ 欲 渡 黄 河 冰 塞 川 , 将 登 太 行 雪 满 山 。 ” 不 是 写 实 。 此 处 “ 冰 塞 川”“雪满山”用的是象征手法,象征自己仕途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是 虚写。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及古代诗歌鉴赏 两大部分复习题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编者说明】本书《作业手册》中的文言文训练篇目共涉及17篇。
请阅读下面的说明再答题。
1.第一批训练篇目:2018年《考试说明》所规定的、云南省卷近5年没有考查过的文言文11篇。
2.第二批训练篇目:人教版等教材共有的、新课标推荐的其他篇目6篇,请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
◇第一批应考必练11篇重点篇目◇一、三峡(2016曲靖卷考查)(一)[2018·昆明西山区一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略无阙.处阙:(2)沿溯.阻绝溯: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文中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4.本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都是写水流之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写法不同,你能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4分)(二)[2018·滨州]阅读下面两文,回答问题。
(15分)[甲] 《三峡》全文[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 [注释] ①成就:轮廓。
云南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讲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20181018370-word文档

第1讲文言文阅读(一)孔子语录《论语》3精题演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YW:怨恨)(3)不亦君子..乎君子(指有才德的人;YW:指道德修养高的人;SJ:道德高尚的人)(4)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YW: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SJ:反省,检查自己)(5)为人谋.而不忠.乎谋(谋划)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YW:忠诚,尽心竭力)(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YW:诚实不欺,守信用)(2019·普洱、2019·曲靖)(7)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YW:有所成就)(8)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9)不逾矩..逾矩(超过法度;SJ:超越规矩)(10)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YW:通“惘”,迷惑;SJ:同“惘”,迷惑而无所得)(11)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SJ:同“怠”,疲倦而无所得)(12)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YW、SJ:喜爱)(14)饭疏食..饮水疏食(粗粮;SJ:疏,粗粮)(15)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从(学习)(16)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7)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18)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19)博学而笃.志笃(坚定;YW:专一,心意不改变)(20)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1)仁.在其中矣仁(仁德;SJ:仁德,高尚的道德)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可以.为师矣何以.战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解析】A项表转折,但是,却/表顺承,就,接着;C项于此,在其中/助词,无实义;D项从/在;只有B项中“以”均是介词,“凭借”的意思。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02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2016省卷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26.无题
10年未考
27.渔家傲·秋思
2010昆明
28.江城子·密州出猎
2015省卷
2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016昆明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17昆明
31.过零丁洋
【考点二】 品味诗歌语言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分)
技【法答精案讲】“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 挚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和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句话的意思 是:但愿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无时”是随时的意思。从中可以体 会诗人对山西村的热爱,与农民的亲密无间,以及想要隐居此地,惬意生活的愿望。
角度二 整体理解
技法精讲
【常见题型】 (1)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你对此如何理解?(昆明2016.8) (2)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云南2016.11)
【答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诗歌题材,如咏史怀古诗、咏物诗、边塞征战诗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第二步:借助描写的景物和典型一项,抓住关键词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在词语所在的特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绝不可望文生义,随意揣测。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中考考情速递
古代诗歌梳理篇目以2018年云南《考试说明》规定篇目和教材共有篇目为依据 【古代诗歌梳理】
一、20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08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