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合集下载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 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地基?好嘞,咱们先来聊聊什么是地基。

地基,就像是咱们的脚底,站得稳,才能走得远。

建筑物的地基是整个房子的支撑点,它直接承载着上面的重量。

想想看,如果脚下不稳,走路都得小心翼翼,别说建筑了,连咱们的日常生活都得提心吊胆。

所以,地基的重要性,那可真是不言而喻。

1.2 基础的角色而基础则是地基的“衣服”,它把地基的力量更好地分散到整个建筑上。

没有基础,地基就是一块孤零零的石头,没啥用。

所以,地基和基础就像一对好搭档,缺一不可。

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坚固的建筑物,让我们可以安安心心地住进去。

2. 施工工艺的重要性2.1 施工工艺的定义说到施工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把地基和基础做好的一套方法。

就像烹饪,做菜的步骤和火候都很重要。

如果你把菜肴烧糊了,那可就惨了。

建筑也是一样,施工工艺不能马虎,得按照标准来,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与耐用。

2.2 常见的施工工艺现在,咱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地基与基础施工工艺。

比如,打桩、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等,这些都是咱们施工时常用的招数。

打桩就像在沙滩上扎帐篷,得扎得稳,才能挡住风雨;而基坑开挖就像挖洞,既要深又要宽,才能给地基腾出足够的“呼吸空间”。

这些工艺的每一步,都得认真对待,不容马虎。

3.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质量控制接下来,咱们得谈谈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质量控制可是重中之重。

就像我们买衣服,得看做工、材料,建筑也一样,得确保每个环节都靠谱。

检查混凝土的配比,确保沙子、水泥、石子搭配得当,别让“厨师”犯错。

若是一不小心,后期可就得受罪了。

3.2 安全问题另外,安全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

施工现场就像战场,得时刻保持警惕。

工人们得穿好安全装备,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错。

万一发生意外,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大家都得齐心协力,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顺利,建筑才能安然无恙。

4. 结语总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可不是小事,得谨慎对待。

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一、基础工程1.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地基处理的工艺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勘察阶段:对地基进行充分勘察,确定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土质情况,以便后续施工做好准备。

(2)地基处理方法:根据地基情况,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挖土、填土、夯实、灌浆等。

(3)监测与验收:地基处理过程需要不断监测,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2. 地下室工程地下室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点工程之一,其工艺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地下室设计: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地基情况,合理设计地下室结构和布局。

(2)地下室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包括地下室墙体、地下室梁柱等的浇筑和施工。

(3)防水处理:地下室工程需要进行严格的防水处理,确保地下室不受地下水渗漏影响。

3. 基础和桩基工程基础和桩基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之一,其工艺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基础设计:根据建筑结构和地基情况进行合理基础设计,包括承台、地板、地基等。

(2)基础施工: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基础施工,包括浇筑混凝土、钢筋绑扎等。

(3)桩基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桩基施工,包括钻孔、灌浆等。

二、主体工程1. 结构工程结构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核心工程,其工艺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结构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包括梁、柱、墙等。

(2)结构施工: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结构施工,包括梁柱浇筑、预应力加固等。

(3)检测和验收:结构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结构安全检测和验收,确保结构安全和稳定。

2. 墙体工程墙体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工程之一,其工艺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墙体结构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墙体结构设计,包括外墙、隔墙、内墙等。

(2)墙体施工: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墙体施工,包括墙面抹灰、隔墙砌筑等。

(3)墙体保温和防水:墙体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保温和防水处理,确保墙体的保温性能和防水性能。

质量员4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质量员4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②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施工顺畅,水下灌注混凝土 应采用导管法施工,应控制导管在混凝土埋深宜为2-6m。
③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
3.桩基检测与验收
(1)桩基检测 桩基工程验收前,按规范和相关文件规定进
行桩身质量,承裁力检验。 桩身质量检测常用的方法有小应变、声波透射法 、抽芯法等。
表8-3、表8-4、表8—5、表8-6、表8-7分别列出了常见地 基处理的质量检验标准。
二桩基础
二桩基础
桩基础一般有桩和桩顶的承台组成,是深基础的 一种形式。
按施工方法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灌注桩常见的 有钻孔灌注桩(如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人工 挖孔桩,沉灌注桩。
按桩的承载性质不同可分为摩擦型和端承型桩。
桩基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测范围 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认可或出具处理方 案进行加固处理。
(2)质量检验标准
(1)裳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分别见表8-8、表 8-9、表8-10、表8-11、表8-12。
②每浇筑50m3混凝土必须留设1组试件,小于 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留设1组试件。
三、土方工程
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 m、,水位降低值不 大于5m时,可用单排线状井点,
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当沟槽宽度大于 6m或士质不良,宜用双排井点。
面积较大的基坑宜用环状井点。
3、土方开挖及回填
常用的土方机械有:推土机、铲运机、单斗 挖土机、装载机、压实机械等。
(1)土方开挖。 1)推土机:多用于场地清理和平整、开挖深度 1.5 m以内的基坑,填平沟坑,以及配合铲运机挖 土机工作等。 推土机常用施工方法有下坡推土、并列推土、槽 形推土。
(2)预制桩起吊、运输和堆放
桩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 吊,达到100%才能运输。桩在起吊和搬 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要求,设计无 要求时,则应符合最小弯矩原则堆放层 数一般不宜超过4-层。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29-2005 J10692-2006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DB2005-12-29 发布 2006-03-01 实施I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施工工艺标准陕 西 省 建 设 厅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 Construction Craft standard of building foundation主编部门:陕西省建设厅西省建设厅 实施日期:Construction Craft standardof building foundation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 61-29-2005 J10692-2006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批准部门:陕 陕西省技术质量监督局2006年3月1日II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Con on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发行开本:850×1168 1/32 印张:8.75 字数:235千字统一书号: 85369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回陕西省标办退换(邮政编码 710032)struction Craft standard of building foundati DBJ/T 61-29-2005J 10692 -2006*西安昭阳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06年5月第一版 2006年5月第一次印刷印 数:1—5000册 本册定价: 40.00本套定价: 590.00 (共14册).07/(陕)002.b969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III陕西省建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陕知各设区市城乡建设规划技术监督局,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级各有关部门: 公办理建立发行和技术条文解释。

陕西省建设厅2005年12月29日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4项)的通陕建发 [2005] 189号局(建委、建设局)、质量 根据省建设厅《关于组织编制<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通知》,由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陕西建工集团总司、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安四联智能技术公司共同主编的《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共计十四分项标准,已经省建设厅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审定通过,批准为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 /T61-29-2005至DBJ /T61-42-2005,依据《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现予以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 总则1.1 适用范畴CFG桩又称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

对污泥质土应按地区体会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 00—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2 术语2.1.CFG 桩:又称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2.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形成高黏结强度桩,并由桩、桩间土和褥垫一起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3 基本规定3.1 CFG 桩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3.2 CFG 桩复合地基设计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3.3 技术人员应把握所承担工程的地基处理目的、加固原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

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操纵和监测,并做好施工记录。

当显现专门情形时,必须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妥善解决。

3.4 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或专门机构负责质量监理。

施工终止后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

4 施工准备4.1 技术预备4.1.1.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和条件(1)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报告和必要的水文资料;(2)CFG桩布桩图,并应注明桩位编号,以及设计讲明和施工讲明;(3)建筑场地邻近的高压电缆、电话线、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及障碍物等调查资料;(4)建筑物场地的水准操纵点和建筑物位置操纵坐标等资料;(5)具备“三通一平”条件。

4.1.2.施工技术措施(1)确定施工机具和配套设施;(2)编制材料供应打算,标明所用材料的规格、质量要求和数量;(3)试成孔应不小于2个,以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工艺是否适宜,核定选用的技术参数;(4)按施工平面图放好桩位;(5)确定施打顺序及桩机行走路线;(6)施工前,施工单位放好桩位、CFG 桩的轴线定位点及测量基线,并由监理、业主复核。

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1.1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包括但不限于地基处理、基础深基坑开挖、基础桩基工程等。

1.2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相关国家规定和本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1.3 监理单位应按照相关国家规定和本规范的要求对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1.4 设计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并编制相应的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图纸和说明,并在施工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1.5 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加强沟通合作,积极解决在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工程质量等方面的矛盾和纠纷。

二、施工前准备2.1 施工前,应对工程现场进行全面勘察和测量,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情况,为后续施工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依据。

2.2 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整理,确保施工场地的环境卫生和安全。

2.3 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保证施工人员了解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等。

2.4 施工单位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教育和培训,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和设施。

2.5 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材料的采购和储存工作,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2.6 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2.7 施工前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人员和应急设备的配置,以及应急处置流程。

三、地基处理3.1 地基处理包括填方、挖土、压实等工作,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

3.2 在地基处理中,应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质量。

3.3 在填方工程中,填方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填方厚度应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确保填方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4 在挖土工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开挖,避免对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等造成危害。

3.5 在地基处理中应注意过程控制,确保填方和挖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保护环境,提高工程建设效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操作,包括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基础施工等内容。

第三条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规程的要求,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生产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管理人员负责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操作,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和管理。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配备符合资质要求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设备和工具,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查和整改,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第一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勘察,了解地质和地形情况,确定施工方案。

第二条施工单位应制定基坑开挖方案,包括基坑开挖的方式、深度、支护措施等内容。

第三条施工单位应根据地基情况确定地基处理方式,包括挖土加固、灌注桩加固、搅拌桩等内容。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制定基础施工方案,包括基础类型、尺寸、混凝土强度等内容。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确定施工周期和计划,根据施工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向相关部门报备施工计划和方案,取得相关许可。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确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

第三章施工操作一、基坑开挖1. 施工前应清理基坑周围的杂物,确保施工区域清洁。

2. 根据基坑开挖方案确定开挖顺序和深度,合理布置施工顺序。

3. 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土质和地质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开挖方案。

4. 开挖过程中应配备足够的作业人员和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进度。

地基与基础工程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2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宜用强度等级32.5~42.5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

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

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

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

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

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

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宜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册)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TJMCC20—GYBZ—01—2014
主编部门:
批准部门:
实施日期:
目录
1.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标准
2.土方回填施工工艺标准
3.灰(素)土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4.砂和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5.静力压桩施工工艺标准
6.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7.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8.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9.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10.卷材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1.后浇带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12.穿墙管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13.预应力管桩打桩施工工艺标准
14.混凝土预制桩打桩施工工艺标准
15.排桩墙支护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6.水泥土桩墙支护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7.锚杆及土钉墙支护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8.施工缝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19.坑、池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20.桩头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