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公开课一等奖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金色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金色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金色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金色花》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金色花》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的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由朗读、齐读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2.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3.学习用托物寓情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2.学习用托物寓情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8分钟)1、学生代表分享泰戈尔诗歌《母亲》(3分钟)《母亲》泰戈尔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在游戏中间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所哼的那些歌调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是在初秋的早晨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庙殿里晨祷的馨香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我仿佛觉得母亲凝住我的目光布满了整个天空诗歌简介:诗歌《母亲》强调了泰戈尔对母亲的无限思念,虽然不记得母亲,却记得在晃动我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谣,记得母亲在庙里为我晨祷,记得母亲在远处对我的凝住。
仿佛母亲在天空中一直都在看着我,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而因为我对母亲的淡忘,反而更引起我对母亲的思念!2、谢谢这位同学的分享。
同学们,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那天你对妈妈有什么表示吗?(学生自由说)有同学会送花吗?你会送什么花给母亲呢?(康乃馨)那康乃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代表母爱)是不是每个人都会送母亲康乃馨?未必如此,比如说印度诗人泰戈尔就送了什么呀?(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7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7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金色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金色花》。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把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诵读、品味、欣赏和感悟等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研讨学习,深入探究诗歌中的各种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感悟,学会感恩和回报。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准确领悟课文所抒发的情感,把握课文借物抒情的写法。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朗读和理解诗歌,感受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对母爱的赞美和对亲情的珍视。
三、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深层品味关键语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揣摩诗歌中的精彩段落和语句,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深入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情境导入,营造情感氛围在课堂的开始,我首先利用课件播放一段与母爱相关的温馨影像片段。
这段影像将展示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付出的点点滴滴,如早晨为孩子准备早餐、晚上陪伴孩子温习功课等场景。
通过这段影像,我希望能够唤起学生对母爱的共鸣,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提问引思,激活学生思维播放完影像后,我将提出一个开放式问题:“在你们的心中,母爱是怎样的?"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提供思维上的准备。
3. 过渡自然,导入课文内容在学生分享完对母爱的理解后,我将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名为《金色花》的课文,这篇课文将用美丽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一个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温馨互动。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深深的母爱吧。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金色花》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中的一首诗。
这篇诗由诗人泰戈尔创作,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它通过描述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的母亲“捉迷藏”来表现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由朗读、齐读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3.研究用托物寓情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2.研究用托物寓情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问同学们,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日子(母亲节),并询问同学们对母亲节的庆祝方式。
教师提到印度诗人泰戈尔,介绍他的背景和获得的荣誉,并引出本课的诗歌《金色花》。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掌握的字词:嗅、摩、衍、匿笑、、沐浴。
2、教师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孩子借用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并询问学生“我”变成金色花后,主要做了哪些事。
三、分段阅读教师分段讲解诗歌,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情感表达和托物寓情的方法。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朗读,以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
四、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母亲的互动,思考母亲的爱和付出。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用托物寓情的方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五、课堂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鼓励。
六、课后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泰戈尔的其他作品,了解印度文化和宗教背景。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托物寓情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During her reading。
the mother's shadow fell on the pages of the book she was reading。
When the mother went to the cowshed。
第7课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7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7.《散文诗二首》第1课时单元目标本单元重点是关注家庭生活,理解至爱亲情。
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两首》抒写对母爱的赞美;《散步》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读来既温馨诗意又有深刻内涵;《世说新语》讲述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也让人感受到古代世族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本单元各篇文章的主旨,并不仅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丰富的内涵,例如《秋天的怀念》不只是表现母爱,更有儿子的悔恨和愧疚之情以及对生命的感悟,《散步》中还可以读出人生的选择,读到人到中年特有的责任感。
这些文章,有的注重描写,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细致入微;有的借用美好的意象抒写美好的情感,温馨浪漫;有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叙述平实缺引人思考,充满遐想;本单元在琐碎的生活中选材,注重细节描写,借物喻人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拿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课程分析《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由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想——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教学目标1、通过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式,积累生字词、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深入理解文本的方式,学习象征手法,明确“金色花"的象征含义,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活泼的语言风格。
(重难点)3、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母爱的伟大,懂得感恩亲情。
金色花七年级语文一等奖说课稿

金色花七年级语文一等奖说课稿1、金色花七年级语文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金色花》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以亲情为主题,所以,学习本单元要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用新的教育理念,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启发学生在社会中体味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真情。
而《金色花》这首散文诗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奇特优美的想象和生动浅显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母子情深图,易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作品情感。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倾诉内心挚爱。
三、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学习文中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利用想象表达感情。
根据以上重点难点,应把精力放在朗读和拓展练习上。
(详细方法将在教学步骤中体现,这里不再赘述)四、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不同感官理解课文,并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练笔法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将按一课时、七环节进行教授。
(一)导入朗读诗歌《真爱》,创设情境,话题导入:1、你生活中最爱的人是谁?2、你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你的爱?(二)出示学习目标1、用心朗读课文,感受母子情深。
2、学习合理想象,表达内心真爱。
(三)扫清文字障碍出示生字,齐读正音(四)整体感知1、配乐范读,思考问题2、出示问题组:我以什么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我具体为妈妈做了那些事?3、板书总结:金色花(花瓣儿、花香、花影)母子情深4、齐读课文,体味真情。
(配乐)(五)品读赏析1、找出最能表达母子情深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2、品读3-5自然段,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六)拓展运用1、展开合理想象,抒发内心真情。
2、小组讨论,互诉真情。
3、纸鹤传真情(在折纸鹤的纸上写一段话或几句诗,再折成纸鹤送给最爱的人。
)(七)布置作业用实际行动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2、金色花七年级语文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评委,你们好。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学设计 (3)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范读、自由朗读、齐读等)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营造温馨氛围(导入)1、教师配乐范读小诗,营造温馨氛围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她的温暖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都能感受她的心跳你快乐,她幸福你悲哀,她哭泣只有她永远不需要珍藏却永远不会忘记通过诵读小诗引出母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二、学生猜读,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三、自由朗读,确定感情基调。
舒缓、温馨、亲昵四、教师范读,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本文描绘了哪些画面?重点是三次嬉戏五、小组互读,分析人物形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妈妈)”的句式来回答,并结合文章的具体情景和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六、学生美读,理解课文主旨《金色花》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达对母亲的依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金色花》教学设计授课思路:这篇初中自读课文采用朗读会的形式,形式新颖。
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声情并茂带领学生再读诗歌,理清作者与母亲三次互动的过程,探究“金色花"意象,深入体会作者与母亲的情感,进而升华到亲情主题,完成课堂目标与单元目标的整合。
《金色花》教学亮点:采用朗读的方法,通过标点符号的改变体会人物情感情态。
教学过程导入一、回顾单元主题,亲情链接导入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在《散步》中感受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在《秋天的怀念》里感受到了母亲对瘫痪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带着对亲情、对母爱的理解,共同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
今天,老师来一起邀请大家参加一场“美读诗歌”朗读会,我们将一起通过三次朗读来走进《金色花》。
首先,初读:理清诗歌写作思路,把握诗歌的基本脉络;再读:一起品读标点符号代表的情感线索,揣摩人物情态;三读,再读母子互动,最终班级接龙生成音频稿件进行投稿。
二、学习典故,走入作者(一)一读读形:正字音、认字形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赏析这首诗,将学生分为三大组,各齐读三个自然段,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要求:抬头挺胸,读准字音;圈点勾画出最能体现这首诗感情基调的词语。
师:请同学们再次将老师标出的字齐读两遍。
师: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最能体现这首诗感情基调的词语是是?(预设:生:欢快)师:确然如此,孩子与母亲一起玩耍嬉戏,背后是妙趣横生的。
因此,我们读本诗的语气应该是俏皮的,欢乐的。
(二)二读读神:感情态、现情境师:请同学们带着欢快的感受再次自行朗读这首诗,读出感情。
教师范读,配乐读。
学生自读,体味感情基调。
师:请同学们思考后小组讨论,全文中孩子和母亲有哪几次互动呢?学生交流讨论。
生:三次。
师:很好,大家都发现了一个关键线索:“当你",三个“当你”也就意味着在文中作者与母亲实际上有三次互动,具体的互动我们一起来进行体会。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一等奖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一等奖《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一等奖《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作品。
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欢迎大家参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诗文情感基调,品味精美语言。
2.初步感知印度文化和泰戈尔的诗歌特点。
3.学习和借鉴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法感知课文内容。
2.用品析讨论法领会语句的深刻含义。
3.用合作探究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真童趣,感受人间至爱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多种途径,感悟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1.通过想象,鉴赏诗歌,学习和借鉴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2.学习本文托物寄情的写法。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品析、讨论;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并配合多媒体课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本课设置了情境导入、感知学习、品读欣赏、想象练习、活动学习、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
2.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欣赏视频课件和反复朗读课文完成的。
3.通过引导学生品赏语言,感受泰戈尔散文诗的魅力。
4.利用本课特点,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刚刚告别了童年,冰心有一句写童年的诗句:“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童年是如梦如幻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的孩子有无穷的想象力。
伟大诗人泰戈尔笔下有这样一个印度孩子,他突发奇想,用纯真的童心和奇特的方法表现对母亲的依恋。
让我们一起来品读《金色花》,认识这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形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花》竞教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2.反复诵读,品悟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揣摩散文诗中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进而激发学生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教学重点】准确领悟课文所抒发的情感,把握课文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关键语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母爱。
(由课件影像片段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感动天地的爱的故事,想听吗?老师有个小小要求:用心去听,听后说说自己心里真实的感受。
(课件:母亲以自己身躯保护孩子的配音故事)
2.生交流感受。
3.师导入:这就是母爱!平凡伟大,清新自然,妈妈,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
子的一切。
那我们又该怎样回报母亲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
4. 学生自主积淀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的一生创作丰富,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在他的作品中,童真、母爱是永恒的主题。
其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tán)迦(jiā)利》;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东方第一人)(多媒体显示)
二、初读知情,体会母爱。
1. 师:这是一篇散文诗,它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
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师配乐范读课文,生闭目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2.生交流初步感知。
师引导生感知: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板书:我,妈妈)
3.师:是的,诗中“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
那在这一幅画中,孩子与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悟孩子和妈妈的形象,以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师指导朗读)
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我是从……看到的。
(多媒体显示句式)
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的妈妈,我是从……看到的。
3.师小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撒娇,爱妈妈的孩子。
这是一位圣洁,沉静,美丽,慈爱,智慧的妈妈。
4.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可爱?因为“我”沐浴着母爱。
诗
歌抒发感情时往往借助具体的事物,这首诗中主要借助了什么具体事物呢?(明确:诗中我就是那朵金色花,那朵金色花就是我)
5.师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放音乐《春野》)。
三、合作探究,感悟母爱。
1.教师导学:在朗读中,我们再次被这母子深情所打动,我们不禁要问:怎样才能回报这份母爱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文中去研究吧!(多媒体显示研讨的问题,学生分小组学习完成,教师参与指导,注重鼓励。
)
①为什么我要变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②.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佛语说:一花一世界。
金色花那优美的姿态,淡淡的芬芳,便是世上最深情的语言,更是爱的最真挚的诠释。
泰戈尔说过:真正的爱,是无需用语言去表达的。
因为:花开无声,大爱无言。
(板书:大爱无言。
)
四、拓展延伸,回应母爱。
1.师:诗中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化作一朵圣洁的金色花,悄悄地爱着妈妈,陪伴着她。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人。
你们认识她吗?(多媒体显示曹于亚照片)
师简介:她叫曹于亚,广安市邻水县人,全国孝老爱亲模范,2009年,年仅19岁的于亚为了挽救父亲,毅然割舍自己的右肾,用爱延续了父亲的生命。
她说:“子女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
我只是尽了一个女儿应尽的本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一份感天动地的真情。
2. 同学们,你们又将怎样感恩疼爱你的父母呢?今天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你对自己的妈妈了解多少呢?记得妈妈生日有谁?有又谁确定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呢?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这说明了什么?
师:其实你们爱妈妈,却不知道怎样去爱?今天老师也赋予你七十二变的法力,你要变成什么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3.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回报母爱。
(学生自由发言)
“假如我变成了——,我要——”的句式写一写,说一说。
(多媒体显示)
五、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把这份真情串在一起,就是一首优美的爱的诗篇。
1.布置学生每人制作一张心意卡送给妈妈。
六、课堂总结。
1. 同学们,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哭着。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剪头发,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时髦的发型。
而今天泰戈尔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母爱的崇高、仁慈和伟大!你又会怎样做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完成板书,多媒体播放:《懂你》)
2.(多媒体显示,全体同学起立宣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向世界宣告:“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
”即便如此,我们仍可以用溪流的欢唱来回报她们,一杯热茶,一句问候,让妈妈,让所有爱我的人感受到我的爱。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