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诗词讲解: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含答案)全国通用
实用类文本阅读《嵇康》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嵇康》附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嵇康》附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嵇康中国历史上,魏晋风度名气很大。
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一个缩影,其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嵇康。
魏晋之交皇权更迭,嵇康不肯趋附,拒绝进入权力核心层,于是得罪了权臣钟会和司马昭。
嵇康最终死于两样东西:名气太大,性格太直。
直接的死因是两封绝交书,其中一封是写给高官兼老友山涛。
性格决定命运,嵇康可能是最好的例子。
嵇康是谯郡人,他和诸葛孔明都长得高大英俊,举止潇洒,都是弹琴的高手。
孔明“面如冠玉”,嵇康喝醉酒时“若玉山之将崩”。
两人都是自学成材,看书从不死记硬背,凭着极高的悟性,一个“观其大略”,一个“学不师授”。
嵇康是曹操集团的人,父亲嵇昭、哥哥嵇喜官职显赫,他本人“龙章凤质”,相貌才华都是超一流。
本指望追随父兄一展鸿志,不幸碰上司马昭乱政。
曹氏司马氏两大权力集团明争暗斗,他不像阮籍夹在中间,他的态度很明确: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搞吃里扒外。
嵇康担任的中散大夫是个闲职,俸禄有限,他打铁挣钱,既补贴家用,又为朋友们聚会买酒喝。
他不打兵器,专打农具。
史称他“性绝巧而好锻”,是生活中的能工巧匠,类似制造木牛流马的诸葛孔明。
当时的世族弟子,一般都会谋求当大官,但嵇康拒绝这样做,家园难免有些破败。
不过他有酒,有琴,高朋满座。
朝廷大员也仰慕他,不学他“固穷”,却希望有他的名气。
有一天钟会来了,钟会自幼博学多才,堪称神童,长大了,背弃父亲做了司马昭的大红人。
他傲视天下,平生只忌惮两个人:大权在握的司马昭,大名鼎鼎的嵇康。
钟会来的时候,嵇康正在打铁,没理他。
一个衣饰华贵,神色倨傲;一个赤膊抡铁锤,面无表情。
很长时间谁也不开口,而蝉在叫,铁花在飞。
钟会撑不住,转身要走,嵇康徐徐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说完愤然而去。
钟会对司马昭进谗言:嵇康是条卧龙,日后要掀大浪,您须防着他。
诸葛亮人称卧龙,出山辅佐刘备,威胁曹魏几十年。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课外小古文训练:《世说新语》(试题版) 含答案全国通用

课外小古文训练:《世说新语》(试题版)考点:1.阮籍丧母2.阮籍醉酒3.阮仲容追妾4.刘伶醉酒5.刘伶纵酒6.王子猷雪夜访友7.王子猷盗取毛毯8.张玄与刘遗民9.罗友轶事10.华歆、王朗救人一、阮籍丧母阮籍①遭.()母丧.(sāng),在晋文王坐.()进酒肉。
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sāng,重大的丧事,指父母之死)显.(公然地)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流放)之.()海外..(荒漠地方),以.()正.()风教..(风俗教化)。
”文王曰:“嗣宗毁顿②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③!”籍饮啖.(dàn,)不辍.(),神.(神情)色.()自若..()。
【注释】①阮籍:字嗣宗,晋文王司马昭任大将军时,调阮籍任从事中郎,后阮籍求为步兵校尉,放诞不羁,居丧无礼。
②毁顿:毁指因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顿指劳累。
③固丧礼也:按:《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
”可见饮酒食肉并不违反丧礼。
1.加点字解释2.翻译(1)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籍饮啖不辍,神(神情)色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阮籍醉酒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dāng lú,在酒垆前)酤.(gū,)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介词,)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
夫始.()殊.()疑.()之.(代词,),伺.(sì)察,终.()无他意..()。
宁夏固原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二次综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固原一中2021届高三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11)命题:马淑凤审题:杨林2021.04.10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抱负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进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经常以竹来相互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赐予竹以人的品德,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躲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惊,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尽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直立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行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魏晋风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 达成小题。
魏晋期间是地道的乱世,所以文人的广泛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进魏晋名士开始研究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辩真理。
在这类背景下,“文的觉悟”与“人的觉悟”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民风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采”正是在这类气氛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采”所代表的这类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热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集体成为魏晋风采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多数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但是,因为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助的明主,只能用放浪形骸、不拘细节的行为来掩盖心里的难过,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详细表现为不一样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
这类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切处境与心境的表露。
正是因为残忍的政治伤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愁惧怕和深重的悲伤。
这组成了魏晋风采深刻深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期间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
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说儒家经典。
在空谈中商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研究更实质的人买卖义,将关注点从力所不及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议论。
《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
玄学给两汉以来守旧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一样过去的自由、理性、思辩的哲学思想,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必定的激烈自信与任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魏晋名士以任性率直的人性来品尝玄趣,由今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看法,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川的热爱与研究,以空灵之心审察山川自然的大道之美。
正是这类超越形的约束的情怀,使自然山川被给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量的玄趣。
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无望转向文学艺术,追求精神上的解脱。
魏晋文学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魏晋文学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魏晋时期?()A. 曹操B. 曹植C. 王勃D. 阮籍答案:C解析:王勃是初唐时期的诗人。
2. “建安七子”中不包括()A. 孔融B. 陈琳C. 王粲D. 陶渊明答案:D解析: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
3. 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是()A. 曹操B. 曹丕C. 曹植D. 王粲答案:C解析:曹植的文学成就很高,被称为“建安之杰”。
4. 下列作品不属于曹操的是()A. 《龟虽寿》B. 《观沧海》C. 《短歌行》D. 《咏怀诗》答案:D解析:《咏怀诗》是阮籍的作品。
5. 以下哪位诗人是竹林七贤之一?()A. 嵇康B. 刘桢C. 蔡邕D. 左思答案:A解析: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
6. 西晋太康时期的代表作家是()A. 左思B. 潘岳C. 陆机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左思、潘岳、陆机都是西晋太康时期的代表作家。
7.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是钟嵘对()的评价。
A. 曹操B. 曹丕C. 曹植D. 王粲答案:C解析:这是钟嵘在《诗品》中对曹植诗歌风格的评价。
8. 下列作品属于陶渊明的是()A. 《桃花源记》B. 《洛神赋》C. 《三都赋》D. 《登楼赋》答案:A解析:《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作品。
9.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属于()A. 辞赋B. 诗歌C. 散文D. 小说答案:A解析:《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
10. 以下哪句诗出自陶渊明?()A.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D.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答案:B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名句。
11. 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是()A. 诗歌的繁荣B. 辞赋的兴盛C. 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兴起D. 小说的出现答案:C解析: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兴起是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12. 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代表作品是()A. 《咏史》B. 《拟行路难》C. 《悼亡诗》D. 《游仙诗》答案:B解析:《拟行路难》是鲍照的代表作品。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诗词讲解: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含答案)全国通用

第 22 节.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一、本集提到的知识点:1、魏晋风度:又称魏晋风流(魏晋风骨)。
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的行为风格。
2、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
后世用"竹林宴、竹林欢、竹林游、竹林会、竹林兴、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贤"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
3、《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即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
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其来源有两种说法:(1)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2)《广陵散》的来历: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
而《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
二、课后练习:1、“竹林七贤”是指。
2、魏晋名士都有什么特点?三、练习答案:1、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2、率直、任诞、洒脱、自由(意思对即可)。
《魏晋风骨》语文阅读和答案

《魏晋风骨》语文阅读和答案《魏晋风骨》语文阅读和答案在整个士族社会阶段,魏晋的精神风貌最为特殊。
魏晋士人的精神风骨,在从秦朝到晚清几千年间,独一无二,空前绝后。
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
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
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
”许多士人的纵情越礼达到怪诞骇俗的程度。
历史上最有名的片段是,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之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阮籍“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
这些都令后世读者心向往之而行不敢至。
他们公然蔑视礼法,阮籍当众放言:“礼岂为我辈设也!”他们中的很多人视仕途为污秽之地,在权力面前表现出的傲慢令人吃惊:为拒做官,嵇康忍痛与山涛绝交;为拒权贵,阮籍曾一醉六十余日。
《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既少年时期就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传统中国社会以功名利禄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体系在魏晋时代坍塌了。
魏晋时代,南渡的士人中,流行着一种时髦的活动,叫做“清谈”。
其形式类似于现在的辩论会,人们挑选一个清幽安静的场所,比如园林重屋之中,或者山水之畔,坐在胡床之上,铺开棋子方褥,靠着斑丝隐囊,手拿麈尾(和拂尘差不多)娓娓而谈。
他们激烈地辩论人究竟该怎样活才算快乐?究竟什么样的人格才是最理想、最完美的?如何协调个体和社会、“自然”和“名教”的关系?这种辩论往往通宵达旦,数日不休。
因此,魏晋时代第一次出现了人的觉醒,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集中在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对死亡的思索和哀伤。
像曹氏父子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如《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
”这种对彼岸世界的思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时代的士人无暇也无意顾及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古文赏析。
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
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
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①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②,曰:“尔非吾友也。
”【注释】①轩冕:指车子。
②宁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宁割席”“割席分坐”喻朋友断交。
(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
①窃见管神色________②尔非吾友也_______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
(3)管宁为什么要和华歆断交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②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③,性不喜华靡,闻喜宴④独不戴花,同列⑤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③甫冠:指刚满20岁。
④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⑤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退为家人讲________②众皆弃去________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④同列语之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3.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把课文补充完整。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2 节.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
一、本集提到的知识点:
1、魏晋风度:又称魏晋风流(魏晋风骨)。
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
率直任诞的行为风格。
2、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
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
后世用"竹林宴、竹林欢、竹林游、竹林会、竹林兴、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贤"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
3、《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
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即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
魏
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
矣!" 其来源有两种说
法:
(1)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2)《广陵散》的来历: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
而《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
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
二、课后练习:
1、“竹林七贤”是指。
2、魏晋名士都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答案:
1、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2、率直、任诞、洒脱、自由(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