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盘型凸轮设计说明
机械设计基础-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与加工

凸轮转角
0°~180°
180°~300°
300°~360°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等速上升30 mm
等加速等减速下降回到原处
停止不动
试设计此凸轮轮廓曲线。
解:设计步骤如下:1.按一定比例尺 =0.002 m/mm绘制从动件的位移线图(见下图(a))。
对心直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
二、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1.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2.基园半径的确定教学方法:利用动画演示作图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方法和步骤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1、用反转法设计盘形凸轮的廓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和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资料或常用网址:韩玉成.机械设计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庄宿涛.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徐刚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http//
教具:多媒体
基本教材: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
课时安排:4
教学目的(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了解凸轮轮廓“反转法原理”的设计方法;2.熟悉作图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方法;3.掌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作图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难点:作图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凸轮轮廓的设计原理按从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绘制凸轮轮廓的基本原理是反转法。根据相对运动原理,若将上图所示的整个凸轮机构(凸轮、从动件、机架)加上一个与凸轮角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公共角速度( ),此时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不变。这样,凸轮静止不动,而从动件一方面随机架和导路一起以等角速度“ ”绕凸轮转动,另一方面又按已知运动规律在导路中作往复移动(或摆动)。由于从动件的尖顶始终与凸轮轮廓保持接触,所以反转后从动件尖顶的运动轨迹就是凸轮轮廓。
第4.3节(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第三节 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当根据工作要求和结构条件选定了凸轮机构的类型、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凸轮的基圆半径(其确定将在下节中介绍)等结构参数后,就可以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
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有图解法和解析法,其设计原理基本相同。
本节先简要介绍图解法,后重点介绍解析法设计凸轮廓线。
一、凸轮廓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图4-13 反转法设计凸轮廓线基本原理图4-13所示为一尖顶对心盘形凸轮机构,设凸轮以等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推动从动件2在导路中上、下往复移动。
当从动件处于最低位置时,凸轮轮廓曲线与从动件在A 点接触,当凸轮转过1ϕ角时,凸轮的向径A A 0将转到A A '0位置,而凸轮轮廓将转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
从动件尖端从最低位置A 上升至B ',上升的位移为B A S '=1,这是从动件的运动位移。
若设凸轮不动,从动件及其运动的导路一起绕A 0点以等角速度-ω转过1ϕ角,从动件将随导路一起以角速度-ω转动,同时又在导路中作相对导路的移动,如图中的虚线位置,此时从动件向上移动的位移为B A 1。
而且,11S B A B A ='=,即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从动件移动的距离不变。
由于从动件尖端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凸轮轮廓曲线保持接触,所以从动件尖端的运动轨迹即为凸轮轮廓。
设计凸轮廓线时,可由从动件运动位移先定出一系列的B 点,将其连接成光滑曲线,即为凸轮廓线。
由于这种方法是假设凸轮固定不动而使从动件连同导路一起反转,故称为反转法。
对其它类型的凸轮机构,也可利用反转法进行分析和凸轮廓线设计。
二、图解法设计凸轮廓线1. 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1)尖端从动件 图4-14a 所示为一偏置移动尖端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设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为b r ,从动件导路偏于凸轮轴心A 0的左侧,偏距为e ,凸轮以等角速度ω顺时针方向转动。
从动件的位移曲线如图4-14b 所示,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
图4-14 尖端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设计依据反转法原理,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凸轮机构

一、滚子半径的选择
滚子半径 rT 过大,导致实际轮 廓线变尖或交叉,如b、c所示。 ' rT , '实际轮廓曲率半径;
理论轮廓曲率半径; rT 滚子半径;
当 rT, ' 0,实际轮廓线为 光滑连续的曲线,没问 题; 当 rT, ' 0,实际轮廓线交叉, ,加工时被切除,导致 从动件运动
§第一节 凸轮机构的基本类型
二、凸轮机构的分类
移动凸轮
1.按凸轮的形状
当盘形构件的回 转中心趋于无穷 大时,绕轴转动 的盘形凸轮就变 成相对于机架作 往复直线移动的 凸轮。
§第一节 凸轮机构的基本类型
二、凸轮机构的分类
圆柱凸轮
1.按凸轮的形状
凸轮的轮廓曲线位于圆柱面上,它可以看作是把移动凸轮 卷成圆柱体而得。
(1)力封闭:利用从动件的重力、弹簧力或其他外力使从动件与 凸轮保持接触,如图6-1所示。 (2)形封闭:依靠凸轮与从动件的特殊结构来保持从动件与凸轮 接触,如图6-2所示。
§第一节 凸轮机构的基本类型
二、凸轮机构的分类 3.按凸轮与从动件保持接触的方式分
(2)形封闭:依靠凸轮与从动件的特殊结构来保持从 动件与凸轮接触,下图是常用的形封闭凸轮机构。
2.对心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b 、滚子半径rT 、角速度 ω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8’
-ω
ω
7’ 5’ 3’ 1’
9’ 11’ 12’
13’ 14’ 9 11 13 15
理论轮廓η
1 3 5 78
设计步骤小结: 实际轮廓η’ ①选比例尺μ l作基圆rb。 ②反向等分各运动角。原则是:陡密缓疏。 ③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尖顶在各等份点的位置。 ④将各尖顶点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 ⑤作各位置滚子圆的内(外)包络线。
凸轮机构基本参数的设计

凸轮机构基本参数的设计前节所先容的几何法和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其基圆半径r0、直动从动件的偏距e或摆动从动件与凸轮的中心距a、滚子半径rT等基本参数都是预先给定的。
本节将从凸轮机构的传动效率、运动是否失真、结构是否紧凑等方面讨论上述参数的确定方法。
1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自锁图示为偏置尖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在推程的一个位置。
Q为从动件上作用的载荷(包括工作阻力、重力、弹簧力和惯性力)。
当不考虑摩擦时,凸轮作用于从动件的驱动力F是沿法线方向传递的。
此力可分解为沿从动件运动方向的有用分力F'和使从动件紧压导路的有害分力F''。
驱动力F与有用分力F'之间的夹角a(或接触点法线与从动件上力作用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称为凸轮机构在图示位置时的压力角。
显然,压力角是衡量有用分力F'与有害分力F''之比的重要参数。
压力角a愈大,有害分力F''愈大,由F''引起的导路中的摩擦阻力也愈大,故凸轮推动从动件所需的驱动力也就愈大。
当a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因F''而引起的摩擦阻力将会超过有用分力F',这时无论凸轮给从动件的驱动力多大,都不能推动从动件,这种现象称为机构出现自锁。
机构开始出现自锁的压力角alim称为极限压力角,它的数值与支承间的跨距l2、悬臂长度l1、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和润滑条件等有关。
实践说明,当a增大到接近alim时,即使尚未发生自锁,也会导致驱动力急剧增大,轮廓严重磨损、效率迅速降低。
因此,实际设计中规定了压力角的许用值[a]。
对摆动从动件,通常取[a]=40~50;对直动从动件通常取[a]=30~40。
滚子接触、润滑良好和支承有较好刚性时取数据的上限;否则取下限。
对于力锁合式凸轮机构,其从动件的回程是由弹簧等外力驱动的,而不是由凸轮驱动的,所以不会出现自锁。
因此,力锁合式凸轮机构的回程压力角可以很大,其许用值可取[a]=70~80。
第4.4节(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设计)

第四节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设计无论是作图法还是解析法,在设计凸轮廓线前,除了需要根据工作要求选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外,还需要确定凸轮机构的一些基本参数,如基圆半径b r 、偏距e 、滚子半径r r 等。
一般来讲,这些参数的选择除了应保证从动件能够准确地实现预期的运动规律外,还应当使机构具有良好的受力状况和紧凑的结构。
本节讨论凸轮机构基本尺寸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一、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1. 压力角同连杆机构一样,压力角也是衡量凸轮机构传力特性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
所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是指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凸轮对从动件作用力的方向线与从动件上力作用点的速度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
对于图4-22所示的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来说,过滚子中心所作理论廓线的法线nn 与从动件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α就是压力角。
(1)压力角与作用力的关系 由图4-22可以看出,凸轮对从动件的作用力F 可以分解成两个分力,即沿着从动件运动方向的分力F '和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分力F ''。
只有前者是推动从动件克服载荷的有效分力,而后者将增大从动件与导路间的摩擦,它是一种有害分力。
压力角α越大,有害分力越大。
当压力角α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有害分力所引起的摩擦阻力将大于有效分力F ',这时无论凸轮给从动件的作用力有多大,都不能推动从动件运动,即机构将发生自锁。
因此为减小侧向推力,避免自锁,压力角α应越小越好。
图4-22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2)压力角与机构尺寸的关系 设计凸轮时,除了应使机构具有良好的受力状况外,还希望机构结构紧凑。
而凸轮尺寸的大小取决于凸轮基圆半径的大小。
在实现相同运动规律的情况下,基圆半径越大,凸轮的尺寸也越大。
因此,要获得轻便紧凑的凸轮机构,就应当使基圆半径尽可能地小。
但是基圆半径的大小又和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有直接的关系。
下面以图4-22为例来说明这种关系。
图中,过滚子中心B 所作理论廓线的法线nn 与过凸轮轴心0A 所作从动件导路的垂线交于P 点,由瞬心定义可知,该点即为凸轮与从动件在此位置时的瞬心,且ϕωd ds v P A ==0。
凸轮设计方法

平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 一、基圆半径对压力角的影响
ds/d e PD OP e tan s0 s BD r02 e 2 s
增大基圆半径,可使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减小; 增大基圆半径会使凸轮机构的整体尺寸增大 在压力角不超过许用值的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 较小的基圆半径。
从动件尖底的运 动轨迹就是凸轮 的廓线
偏置直动尖顶从动件
s
e
120° 90 ° 90 ° 60 °
偏置直动尖顶从动件
s
e 120 ° 90 ° 90 ° 60 °
偏置直动尖顶从动件
s
1
2 3
4 5
6
7
8 9
e
1 2 3 9 8
4
6
7
5
偏置直动尖顶从动件
s
120 ° 90 ° 90 ° ° 60
• 偏置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 • 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 • 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
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凸轮廓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反转法 为了便于绘出凸轮轮廓 曲线, 应使工作中转动着的 凸轮与不动的图纸间保持相 对静止。 如果给整个凸轮机构加 上一个与凸轮转动角度ω数 值相等、 方向相反的“-ω” 角速度, 则凸轮处于相对静 止状态。
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
从动件位移s对凸轮转角的函数
s
关系s( )称为从动件运动规律
ds s d
d 2s s d 2
s
s
s( ) — 类速度 s( ) — 类加速度
0
ds ds d v s dt d dt d 2 s d 2 s d 2 2 a 2 ( ) s 2 dt d dt
凸轮轮廓课程设计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名称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学生学部(系)机电工程学部专业班级10机械2班学号 (40)学生姓名~开指导教师2012年06月30日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通过利用AutoCAD软件、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绘制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用图解法进行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计算出平底推杆平底尺寸长度,最后查验压力角是不是知足许用压力角的要求。
1)二、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1.用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机构,并用CAD画出凸轮轮廓。
2.用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机构,并求出平底推杆平底尺寸长度。
3.按照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计算出位移并绘画该曲线在图纸上;4.查验压力角是不是知足许用压力角的要求;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三、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1.绘制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机构的设计简图。
2.绘制出从动件的位移曲线图。
3.查验压力角是不是知足许用压力角的要求而且计算出平底推杆平底尺寸长度。
4.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五、应搜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 ]孙恒.机械原理(第七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孙恒.机械原理(第六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曹金涛.凸轮机构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4]管荣法.凸轮与凸轮机构基础.[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发出任务书日期:2012 年6 月16日指导教师签名:计划完成日期:2012 年6 月30 日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目录(一).设计题目: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机构的设计 (6)(二)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的大体原理: (6)(三)运动规律分析: (7)(四)用作图法设计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7)(五)计算平底推杆平底尺寸长度 (11)(六)压力角分析 (12)参考文献 (13)摘 要在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图解法中应用AutoCAD 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和计算,维持了图解法原理简单、方式直观、易于掌握的长处。
机械原理凸轮机构基本尺寸(1)

机械原理
第9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9章 思考题
1。在设计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廓线时,若 机构的最大压力角超出了许用值,试问可采用哪 几种措施来减小最大压力角或增大许用压力角?
2。设计凸轮基圆半径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若用滚子推杆的凸轮机构,当出现运动失真时, 应采取哪些措施?
(3)图示位置时推杆位移?
8。图示为摆动滚子推杆盘形 凸轮机构:凸轮是一个半 径为R的偏心圆盘,滚子半 径为r,
(1)基圆半径r0? (2)当滚子从C到D点接触过 程中,凸轮转过多大角度?
机械原理
第9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9。为什么要对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加以限制(应对推程和 回程分别讨论)?
10。当直动尖顶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发生自锁现象时,应 采取哪些措施?
平底从动件也会出现运动失
真的情况:一方面,要保证从 动件平底 与凸轮总是相切接触,
则平底的尺寸需要足够大,否 则就会出现运动失真;另一方 面,具有平底从动件的凸轮机 构,其凸轮轮廓的向径不能变 化太快,否则也会出现运动失 真,可加大基圆半径来消除这 种失真。
平底尺寸:
l 2lmax (5 ~ 7)mm
讨论压力角:
(1)压力角是推杆与凸轮接触点处 凸轮法线方向与推杆该点的速度 方向所夹的锐角;
(2)当凸轮廓线的不同点与推杆接 触时,压力角也不同;
(3)压力角是对应于凸轮的理论廓 线的。
不同机构压力角的标定:
机械原理
第9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
第9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二、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
基圆半径与压力角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实践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盘形凸轮轮廓设计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号:08401
学号:1050840124
姓名:林飞跃
日期:2007年10月04号
设计实践任务书
题目:盘形凸轮轮廓设计
设计任务及要求:
用图解法设计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
原始信息:
凸轮机构型式:平面盘形凸轮机构
从动件运动形式:偏置直动
从动件类型:滚子从动件
凸轮的封闭方式:力封闭
从动件行程h:40mm
从动件偏距e:12mm
滚子半径Rr:12mm
推程运动角β1:140度
远休止角β:40度
回程运动角β2:120度
基圆半径Rb:50mm
一.分析从动件运动规律
凸轮转向:逆时针方向
第1段运动规律为:
从动件运动规律:等速(直线)
该段从动件行程h=40mm
相应凸轮起始转角:0°
相应凸轮终止转角:140°
第2段运动规律为:
从动件运动规律:停止
该段从动件摆角φ=40°
相应凸轮起始转角:140°
相应凸轮终止转角:180°
第3段运动规律为:
从动件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抛物线)该段从动件摆角φ=60°
相应凸轮起始转角:180°
相应凸轮终止转角:240°
第4段运动规律为:
从动件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抛物线)该段从动件摆角φ=60°
相应凸轮起始转角:240°
相应凸轮终止转角:300°
第5段运动规律为:
从动件运动规律:停止
该段从动件摆角φ=60°
相应凸轮起始转角:300°
相应凸轮终止转角:360°
二.作图法设计(反转法)
(1)先选取合适的比例尺µl。
任选一点作为凸轮的转动中心O。
以O为圆心,e=12mm为半径作偏距圆。
以O为圆心r0 =12mm为半径作凸轮的基圆。
作偏距圆的一条切线,它代表了起始位置从动件的轨道,它与基圆的交点A就是从动件在起始位置时与凸轮轮廓线的交点。
(2)再从OA开始按-ω的方向依次量取与升程角、远休止角、回程角和近休止角相等的角度,在基圆上得到B、C、D点。
(3)计算推杆的预期位移 ①等速推程时,由式(4.1)有
0/40/140
s h ϕφϕ==⨯。
/(o )
②等加速回程时
220/4080(/120)ϕφϕ=-2s=h-2h
等减速回程时
'22202()80(120)/120s h φϕϕ=-=-
/(o )
(4)作复合运动。
在推杆反转运动过程中的各轴线上,从基圆开始量取推杆的相应位移,即取C0B0=0,C1B1-3/μL,…C5B5=C6B6=15/μL,C7B7=14.7/μL,C8B8=11.67/μL,…C12B12=0,得推杆顶尖在复合运动中的一系列位置B0、B1、B2
(5)将等点连成光滑曲线,即为所求的凸轮廓线
(此图为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机械设计基础》----宋宝玉
《机械设计基础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