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诗歌内容和主题,掌握诗歌中的生字新词,学习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情感体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共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培养他们对爱与美的珍视。
教学重点:诗歌中对爱与美的赞颂和情感表达。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对爱与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体会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爱与美与个人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林徽因: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以其多才多艺和优雅气质著称。
她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感情真挚而受到广泛赞誉。
教学准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文PPT课件,包含林徽因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春天的景象、自然美景等。
学生作业本、笔、情感体验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四月天”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春天景象的图片和视频,简要介绍春天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林徽因的生平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诗歌:请几名学生轮流朗读诗歌,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诗歌中的生字新词,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讨论诗人对爱与美的赞颂。
深入探讨(15分钟)1. 诗歌手法: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使用比喻、排比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2. 情感体验: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诗人的爱与美。
互动活动(20分钟)1.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对爱与美的理解,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好。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材分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精选五首现代诗,首首韵律优美、寓意深刻。
而这首诗更是意境清新、情感真挚,诗歌作者林徽因借助四月这一美好的季节,通过“春风”“细雨”“云烟”“嫩芽”等意象表达了一位母亲心中对儿子的无限期望和无尽的挚爱之情。
【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语言美2.品读诗歌的意境美3.品析诗歌的情感美【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作者、创作背景)(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边读边悟(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我们描绘了四月的哪些景色?(2)《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哪些诗句中饱含深深的爱?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她外貌美丽,幽默睿智;谈吐大方、优雅迷人。
她是一位入木三分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她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课程开始前,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林徽因——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候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曾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二、读顺诗歌,品读诗歌语言美(一)请大家听读课文,在课本上及时做好圈点批注;一起来感受诗歌的内在韵律与节奏。
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二)在朗读体会的前提下,找一位同学范读诗歌,教师针对学生的范读出现的问题,再次对学生朗读予以指导。
初三语文九年级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初三语文九年级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3.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2.难点: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林徽因生平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
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
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板书)(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
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背景链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
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绘画美。
2.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3.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3.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绘画美,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同学们,央视综合频道推出一个中国首档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叫作《经典咏流传》,节目曾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编曲歌唱。
节目原创“和诗以歌”的模式演绎经典诗词,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所谓“经典”,就是历史选择出来的、难以超越的标杆之作。
在众多入选的经典作品中,大多是古典诗词,而这首现代诗歌是凭借什么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跻身为“经典”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探究竟!2.作者简介林徽因,福建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3.文题解读《你是人间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是诗人林徽因创作的一首新月诗。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
她的诗作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特色风格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初读诗作,梳理形象美1.听读、跟读、诵读提示:长句的停顿要得当;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注意重读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现代诗人林徽因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四月天的景物为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诗歌的魅力,提高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同时,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也可以启迪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对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情感有一定的理解。
但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较为深刻,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此外,学生可能对诗人林徽因及其背景不太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意境,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3.了解诗人林徽因及其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3.诗人林徽因及其背景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讲授法:讲解诗人林徽因及其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全文、图片、音乐等。
2.背景资料:收集诗人林徽因的简介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
3.朗读录音:准备诗歌的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四月的图片,如鲜花、阳光等,引导学生感受四月的美。
然后播放诗歌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呈现(5分钟)展示诗歌全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语言。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解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诗歌,模仿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韵脚和节奏,体会诗歌的音乐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总结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精品教案(第2课时)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精品教案(第2课时)课时目标:1.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这首诗写景、抒情的特点。
2.体会并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领略了林徽因至美的语言。
她写爱,用“人间的四月天”来形容,可谓匠心独运,极具创造性。
人们对爱情、亲情、快乐和梦想的所有一切感悟尽在这四月天中。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
这首诗可以说是新诗“三美”原则的完美体现。
2.赏析写作中,写景贵在情景交融,分析一下这首诗中的景和情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总结:全诗以温馨舒缓的笔调细细地描绘一幅四月天的风景,诗里犹如飘散着一种淡淡花香般末春与初夏之间的韵律,很暖很舒服。
首先是景,四月的时令里,黄昏时分星子悄悄密集,周遭景色里有轻风、有细雨、有百花、还有云烟。
细雨花前,风动云烟,花开千树,梁燕微喃。
这般美景本是天成,经作者的刻画来得更真切,好似马上就要跃出纸面。
其次是情,灵动与轻盈的风景融入一春的烂漫与幸福。
春风一夜花唱响,自由迷恋爱飞翔。
有些飘逸,同时也是温情四溢。
字里行间诠释着爱与希望,点点滴滴闪烁着春的光芒。
【设计意图】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加深对本文写法的理解,进而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写作能力。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1.提问:这首诗是用哪种人称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二人称,与“你”对话。
在呢喃、在絮语中吟唱出作者对“你”的情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赞颂,引出对“你”的描绘,“笑响点亮了四面风”“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作者将四月天里所有美好的事物化作心中的“你”的图景:带着百花的冠冕而来,笑声点亮四面风,是轻柔的,是温暖的,是摇曳的,带来希望。
2.提问:本诗可谓是运用了多重比喻绘“你”的形象,具体说说诗中都把“你”比喻成了什么。
“你”如“四月早天里的云烟”,变化万千,是或喜或嗔的形象写照;“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温暖娇妍,是美好形象的生动描绘;“你”还是“爱、暖、希望”,浓烈真挚,是满载情谊的真情描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歌中的美,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意思考。
如,通过示范、指导、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音、停顿、语调等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效果。
(4)创作背景与现实意义的理解。学生可能对创作背景及现实意义认识不足,教师需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介绍林徽因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等,引导学生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理解诗歌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强化学生对现代诗歌意象、语言和情感的理解,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分析创作背景,增强历史与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开展创意写作,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符合新教材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诗句,帮助大家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技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意象相关的主题,如“春天的色彩”、“风的触感”等。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通用7篇)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通用7篇)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通用7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篇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2、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捕捉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4、品味修辞的妙用,感受诗歌的韵律,领略诗歌和悦流畅的音乐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通过多重意象的捕捉,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诗人抒发的独特感情。
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境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营造与诗歌情感相吻合的浓厚氛围。
2、诵读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感。
3、讲授法:对诗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引领学生分析诗歌。
4、点拨法: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拓宽思路。
学法:1、朗读法:朗读是理解诗歌的钥匙,通过朗读,感受这首诗中喜悦的跳动和浓浓的爱意,感受这首诗的音美、形美、意美。
2、合作探究法:借助合作探究,更好地理解本课的重难点,达到对这首词意境的全面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林徽因的资料介绍、幻灯片、视频、图片及文字材料等。
学生:搜集有关林徽因的生平资料,了解新月派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林徽因及新月派诗歌的相关资料。
2、感受诗歌的韵律,理解诗歌的含义,捕捉诗歌的意象。
3、体会作者倾注于诗中的丰富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情境导入。
设计一: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首充满意象和情感的抒情诗,它通过优美的词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例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和拟人,使抽象的情感变得生动具体。
-诗歌语言美的品鉴:教师需带领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通过品鉴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意象的深层解读: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课文中一些抽象的意象,如“你是一曲清新的歌”,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证、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意象背后的情感和哲理。
-修辞手法的内化:学生对修辞手法可能只停留在认知层面,难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教师应设计相关写作练习,如仿写、改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
-在拓展诗人背景知识时,教师可以简短介绍林徽因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构建更全面的文化认知。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春天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身边一切都在生机勃勃地生长?”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歌中描绘的春天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意象,启发他们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本课作者海子的生平及写作特色;(2)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从中领悟人生的意义;(3)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1)能运用课本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较好地理解和感受本课诗歌;(2)能在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文学鉴赏意识和文艺素养。
3. 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到诗歌艺术的美感,增强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2)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和领悟,发现并感悟生活的真谛,懂得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本课诗歌的表达情感,领悟其中的人生意义;(2)运用课本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2)人生意义的领悟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1. 预习交流通过讲解和调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下面几个问题:(1)你对海子有什么了解?(2)你对他的诗歌作品有怎样的认识?(3)你喜欢哪首海子的诗,为什么?2. 教学展示让学生自觉朗读课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气息。
教师简要介绍海子在文学界的地位及他的创作特色。
3. 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春天时的情感和体验,鼓励学生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们对于春天的热爱和美好多样的情感体验。
4. 课堂探究(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筹多挂”、“ 思维突破”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2)对于诗歌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进行剖析,体验和感受诗歌中的美感。
5. 小结反馈通过表格、图片等形式,展现同学们学习的成果。
同时,让学生回答问题“你是如何理解本课诗歌中所阐述的人生意义的?”六、作业安排1. 请学生背诵本课所学的一篇诗歌,并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和理解这篇诗歌。
2. 以“四月天,生活意义”为主题,写一篇随笔,表达自己的触动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4.《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2.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品析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品析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2、理解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教学难点】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
她是一位入木三分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二、自学检测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轻灵líng 娉.婷(pīng) 鲜妍.(yán)冠冕..(guān miǎn) 呢喃..(ní nán)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呢喃:本课形容燕子的叫声。
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
3、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女)。
林徽因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
她的诗玲珑剔透,情感纯真炙热,意象错落有致,表现了她真挚、细腻的内心世界和精细、微妙的艺术感受,具有明丽与清新的韵致。
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在中国古代建筑领域里也做出了卓越贡献,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开拓者。
被喻为“中国第一才女”的林徽因,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颜色,她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浪漫的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甜蜜。
4、写作背景本诗选自《林徽因诗文集》。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一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关于林徽因与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下去查阅。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1、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2、视频朗读欣赏3、读准节奏和重音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4、教师范读,注意语气和语调5、抽生朗读,读出情感6、全班齐读,注意重音和节奏四、析读,感知意境美1、诗中的“你”指代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指代“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 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2、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明确:人间四月天是春天中的盛季:阳光明媚,绿草如茵,清流澄澈,百花吐蕊,飞鸟啼鸣。
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和梦幻尽在这奇妙的四月天呈现无遗。
用“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明净、澄澈、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3、诗歌每一节分别赞美了什么?明确:第一节:赞美“你”的轻灵、光艳。
(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赞美“你”的柔美、恬静。
(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第三节:赞美“你”的庄重、美好。
(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第四节:赞美“你”的新鲜、柔嫩。
(爱如四月天里的新鲜柔嫩)第五节:赞美“你”的爱暖、希望。
(爱如四月天里的融暖缠绵)4、诗人描写了“四月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心中的“爱”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风,云烟,星子,细雨,百花(一树一树的花开),月圆,白莲,燕子。
这样写把无形的爱化作有形可感的美好的景物,使表达生动形象传神。
5、诗人笔下的爱有什么特点呢?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第一节,“风”是抽象的,是爱的“笑响”点亮了它,从听觉到视觉。
“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交舞着变”,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
第二节,“云烟”,柔和中带着朦胧,呈现出一种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呈现出一种爱的动态美。
这一节,抒写爱的无处不在。
第三节,把“爱”比作“四月的花”和“月圆”,表现了爱的美与庄严。
第四节,用“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表现了爱的生命力和纯净。
第五节,“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子呢喃”表现爱之深,情之切。
五、赏读,探寻艺术美1、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视觉描写:“黄昏”“星”“云烟”“花”。
听觉描写:“笑响”“四面风”“燕子呢喃”。
触觉描写:“风的软”“暖”。
多角度展开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之深,情之切”。
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给读者以感染。
2、诗歌运用多重比喻,绘“你”形象。
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你”如“四月早天里的云烟”,变化万千,是或喜或嗔的形态写照;“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是美好形象的描绘;“你”是“新鲜初放芽的绿”,是生机活力的特质刻画;“你”还是“爱”“暖”“希望”,是满载情谊的真情描摹。
3、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细雨点洒在花前”“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情感之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音韵之美:(1)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
(2)诗人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使这种节奏美得以表现。
(3)十二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
绘画之美: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夕阳无限好的“黄昏”,闪亮的“星子”,色彩缤纷的“百花”,“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建筑之美:(1)诗歌中用句奇谲(jué),如“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的语序本该为“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你是初放芽的绿,柔嫩喜悦”,诗人在此故意打破原有语序,使其满足音韵美需要,同时也令人眼前一亮。
(2)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灵动而不呆板。
色彩之美: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这种色彩温醺的鹅黄与柔软洁净的白莲要与诗人的声音共鸣,组成呢喃与笑声,才更加美好。
画面之美:诗歌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爱的宣告,“四月天”这一富有灵感梦幻温暖的意象,首先给予读者以丰富的遐想和视觉感染力。
紧接着是“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组合,这样五个诗意的画面也映入我们的眼帘,依次是:“春光风舞图”“云烟星语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和“花开燕语图”,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卷进一步自然地流露,实现情与景的完全交融,形成诗中有画的审美风貌。
六、主旨把握,拓展延伸1、主旨把握:“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
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因此这首诗极有可能是为孩子写的一首赞美诗。
2、写作练习: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
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爱绵绵的爱里有深深的情深深的情里有浓浓的意(二)如果母亲是雨那我就是雨后的虹如果母亲是月那我就是捧月的星母亲是我生长的根我是母亲理想的果(三)愿芳香醇厚的甜蜜萦绕您的生活愿我银铃般的笑声盈满您的眉间愿我全部的祝福揉进您的心田一片绿叶饱含它对根的情谊一首颂歌浓缩我对您的敬爱让您心中的花朵盛开如云让芬芳伴您走过悠悠岁月七、中考链接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林徽因,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
2、《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的“你”指代“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3、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这些词语给人一种明亮、温暖的感觉。
4、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整个语段构成排比句。
例句: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亲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光,远远的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示例1】倘若我是自怨自艾的蹩脚演员,母亲必是那冷清舞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久久的为我响着,抚慰我自卑的心灵;【示例2】倘若我是久旱枯萎的小树苗,母亲必是那干裂无望土地上一场润物无声的甘霖,默默的为我下着,润湿我干涸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