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1-6节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1-6节知识点总结

一、水到哪里去了 姓名1.对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水(液态) 水蒸气(气态)4.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5.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6.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水蒸气(气态) 水(液态) 7.二、水沸腾了1.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3.酒精灯的使用:①不能用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②熄火用灯帽盖灭;③用外焰加热;④酒精倒翻燃烧,用湿抹布或者沙子盖灭。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水在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升至100℃时,继续加热,水沸腾,但是水温保持100℃(水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6.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蒸 发 凝 结 都是水 无色无味 透明 无固定形状 能流动 水 液体 看得见 摸得着 有一定体积 水蒸气 气体 看不见 摸不着教科版(2019)科学三上第一单元 1-6节知识点清单三、水结冰了姓名1.0℃时,水开始结冰,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

水(液体)冰(固体)2.水结冰时,水温降低,即水向周围放热;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3.水和冰的异同:四、冰融化了1.冰变成的水过程叫融化。

冰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冰(固体)水(液体)2.冰融化的原因:①加热使冰周围的环境高于0℃,当冰的温度也慢慢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②冰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到全部融化成水,之后温度会慢慢升高;③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靠近冰块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2022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归纳

2022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归纳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要点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水》知识复习要点1-1《水到哪里去了》1.(常温)状态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2.水变成水蒸气是有(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3.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4.蒸发(面积)越大、(温度)越高、(风力)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5.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

不同点:水蒸气是气态的水,看不见、摸不着,可以被压缩。

水是液态,看得见、摸得着,不能被压缩。

1-2《水沸腾了》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且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2.使用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的酒精的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和三脚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加热要用(外焰)。

4.水沸腾过程中会看到什么现象?答:沸腾时水上下剧烈翻滚,还会产生大量白雾。

1-3 《水结冰了》1.水温在(0℃或者0℃)以下就会结冰,体积(变大);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化成水,体积变小。

2.冰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冰还是水,是固态的水,本质没变。

3.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4.碎冰里加(盐)可以使温度更低。

5.冰和水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他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不同点: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冰是固体,硬、光滑,会浮在水面,水结冰后体积更大。

1-4 《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或者冰的温度升至(0℃)时,冰开始融化,融化过程中会从周围吸收热量。

2.加快冰块融化的方法:一是把冰块放到温度高的地方。

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光》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光》知识点梳理

1.1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2、月亮不是光源,人们能看到它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4、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正在发光或者正在反射其他光源的光到我们的眼晴里,才能使我们看到它。

5、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无论过多久,都不能看到红苹果。

6、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1.2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见幕后人说话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1.3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并继续进行传播,但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

2、日食: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形成日食。

3、月食:地球转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形成月食。

1.4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改变。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

2、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

3、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举例:①水中筷子“断”了;②海市蜃楼;③池水变“浅”。

4、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浅;从水中看岸上的景物比实际高。

1.5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路线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2、当白光进入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3、通过制作彩色轮活动,懂得色光也可以混合成白光。

4、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
3、水的凝固与融化
(1)当坏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吋,水开始結冰,从液体状戊変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結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結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水結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可浮在水面上。
(4)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5)当坏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
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
1、正确使用温度计。
(1)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出的温度会更准确。
(2)读温度计的方法: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液面保持平视。
2、认识酒精灯。
(1)酒精灯的基本构造。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叫外焰,中间一层叫内焰,最里面一层叫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吋可以变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一种状态。
2、水的沸胯。
(1)沸騰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在1个示准大气圧下,水是在100℃沸騰的。沸騰后,水的温度不変,同吋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漸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气。
它的变化
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橡皮泥
制作各种小动物
形状、大小发生变化


折叠、掑碎纸
形状、大小发生变化


冷却、蒸发
冰、水蒸气

2、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相互转化。(如水的三态变化)等。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三上第1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三上第1单元知识点

《水》单元知识点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

15.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7.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10.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沸腾时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202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练习)

202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练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主要内容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肉眼不可见。

(3)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会流动,无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4)水有三态:液态、固态、气态。

第2课《水沸腾了》(1)水沸腾时,水的温度接近100℃。

(2)水在沸腾中,发生蒸发,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3)水沸腾时,水中有气泡从下往上升,气泡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

(4)酒精灯火焰自外而内可以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第3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4)冰是固体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第4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冰开始融化。

由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冰融化后变成水,体积变小。

(4)水、冰、水蒸气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三者是同一种物质。

第5课《谁能溶解多少物质》(1)像糖、盐这样的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而沙子、食用油则不能溶解在水中。

(2)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3)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第6课《加快溶解》(1)可以用搅拌、加热和捣碎的方法,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不变。

第7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不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过滤实验我们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过滤纸、铁架台等实验材料。

(3)通过蒸发的方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水的凝固与融化
(1)当坏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吋,水开始結冰,从液体状戊変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結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結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水結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可浮在水面上。
(4)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5)当坏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3)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熄火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二、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蒸发。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
(2)影呵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等。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吋可以变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一种状态。
2、水的沸胯。
(1)沸騰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在1个示准大气圧下,水是在100℃沸騰的。沸騰后,水的温度不変,同吋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漸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气。
它的变化
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橡皮泥
制作各种小动物
形状、大小化


冷却、蒸发
冰、水蒸气

2、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相互转化。(如水的三态变化)等。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
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
1、正确使用温度计。
(1)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出的温度会更准确。
(2)读温度计的方法: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液面保持平视。
2、认识酒精灯。
(1)酒精灯的基本构造。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叫外焰,中间一层叫内焰,最里面一层叫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6)冰在融化辻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変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4、水的三态变化。
(1)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2)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四、混合与分离。
①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②用过滤的方法可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
③用蒸发法可以分离食盐和水,溶液中的食盐不能随水分一起蒸发掉。
④加热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五、物质的变化
1、比较橡皮泥、纸与水的变化
我们做了什么
三、水的溶解。
①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但是不能溶解沙子。
②同样的水能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量是不同的,相同条件下,水能溶解食盐的量比小苏
打大。
③做溶解实验时,要一份份地加入食盐或小苏打,这样得出的数据会更精确。
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⑤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液体是否被搅拌有关,搅拌越快,溶解速度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