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一、咏史怀古诗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举例——南京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①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

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

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分析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分析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三、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心理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 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 ,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①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咏史怀古诗鉴赏(千古兴亡多少事_叹人叹已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千古兴亡多少事_叹人叹已叹人生)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发表个人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写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启迪世人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 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 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 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 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 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 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
• 1. 这两首怀古诗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
慨。
韦诗写台城物是人非,寄托昔盛今衰的 感慨; 刘诗借古讽今,道出六朝灭亡缘于竞相 豪华奢侈。
• 2. 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韦诗: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 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又寓情于景( 借景抒 情),借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 渲染出凄清而令人伤感的气氛。 刘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 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又直 接发表议论,指出台城成野草是由于竞豪 华。
体悟感情
• 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
• 讽今 理性反思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自己对历史 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南京
•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拥有着6000多年文 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 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 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 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 的历史遗存。 •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有“天下文枢”、“东南第 一学”的美誉。截至2013年,南京有高等院校75所,其 中211高校8所,仅次于北京上海。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
从西晋灭吴角度:警告重新抬头的割 据势力,不要违背历史潮流。
从东吴覆灭角度:提醒骄奢腐败的唐 王朝要吸取教训。“兴废由人事,山 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
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 借古讽今 寓情于景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拓展阅读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怀人伤己 分

怀古伤今
怀 人 伤 己
对比失落型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自己 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 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 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 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
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
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 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 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 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又称华清池。
• 新亭对泣: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 藉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 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乌衣巷:东晋高门大族的居住区。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 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鼎盛时代的 朱雀桥上衣冠往来车水马龙繁华一时。 王谢: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谢安。
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刘禹锡咏史怀
刘备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 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 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的 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 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4.(2016·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 对其它:(一些哲理思考)
八、常用的技巧手法
用典 ①点化前人语句。 ②引用神话故事。 ③明用、暗用或反用历史故事。
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 强诗歌表现力。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对比/反衬 (今昔对比、事物之间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
) • ——掌握术语,结合文本
鉴赏要点总结方法
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 一个连接点:关注作品中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
点 三条线索(主题思想)
怀人伤己 吊古讽今 理性反思
解读范例探寻方法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
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
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
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借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昔日的繁华 鼎盛与今日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的对比,抒发了沧海桑田、 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
2、忧国伤时型
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同情下层人民的 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 讽今,批判现实。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2)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请从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这一 角度,来分析诗人所寄托的感慨。
前三句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 烈的对比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归纳二 怀古伤今: 1.昔盛今衰型。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 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 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 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 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 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 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 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归纳三: 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 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 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 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 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 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
烈个人意识。 3、考试设题角度: (1)写景、用典意图 (2)分析评价思想感情(抒发怎样的 感慨?) (3)分析艺术手法
特征关键词:金陵,怀古,玉树,景阳 兵,千官冢,六代宫 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写陈亡之后金陵城一 片没落不堪的景象,抒写金陵繁华一去 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①(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 地方。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 楼阁。 (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
A、从哪些特征看出这一首诗是咏史怀 古诗? B、白居易听琵琶女的弹奏,发出“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 慨叹,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又寄托 了怎样的情怀呢?

咏史怀古诗鉴赏完版

咏史怀古诗鉴赏完版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 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 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千古兴亡多少事 怀人叹己忧国运
——咏史怀古诗鉴赏
学习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的感 情主题及常用手法。 2、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解题 思路和答题步骤。
复习回顾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本诗写了昭君远嫁他乡、死葬异邦、环佩空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归的悲剧命运。 诗人怀人伤己,借咏叹昭君的不幸来感怀, 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感伤和身世飘零的悲苦。 以昭君自比,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注释:①武关,战国时秦置,在今陕西省。楚怀王听信谗言,放逐屈原,绝齐亲 庸造成了自己客死秦国,国运衰败的悲剧结局。 秦,入武关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 借此讽刺怀王昏聩糊涂、自取灭亡;同时也希望唐王朝统 ②郑袖:楚怀王宠妃,设计陷害屈原,致使屈原被放逐。 ③圣神:神圣天子;四海:天下统一。 治者居安思危,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励精图
诗人怀古伤今,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盛衰无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常的慨叹,也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本诗寓情于景,通过今昔对比深刻表达了世 事无常、沧桑巨变之感。
例3、
题武关① 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②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③,戍旗长卷夕阳中。
例2、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乌衣巷:东晋高门大族的居住区 诗人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 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 的乌衣巷,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 桥,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凉残照。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

咏史怀古诗歌鉴赏

咏史怀古诗歌鉴赏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主题 1 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抒发感慨,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怀古咏史,
①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或是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 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 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3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感慨身世,
二 鉴赏方法指要
3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自 借古人古事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和苦闷。 况,借古人古事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和苦闷。在鉴赏 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 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 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 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 周瑜在“ 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 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 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 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 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 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 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 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 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 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 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 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曾 咏史 赤壁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 .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 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 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 区别何在? 区别何在 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 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 统帅周瑜的功绩。 统帅周瑜的功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 类
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对比失落型
怀 人 伤 己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自己 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 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 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 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咏史怀古诗鉴赏三步曲
1、弄清史实:写了什么人和事? 2、体悟主旨: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
3、分析技巧: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
写了什么人和事?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西晋伐吴要统一全国,公元280年,西晋大将王 濬率水师从益州(成都)出发,沿长江顺流而东,向 东吴发起了毁灭性的打击,也是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 最后一战。 但东吴力拒要割据江南,而且要借长江 之险要在江中设置铁锥,在江面上设置铁链妄图阻挡 住西晋的攻势。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 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 径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被西晋所灭。
乌衣巷:东晋高门大族的居住区。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 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鼎盛时代的 朱雀桥上衣冠往来车水马龙繁华一时。 王谢: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谢安。
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刘备
刘禹锡咏史怀 古诗拓展阅读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曹操对刘备语:“今二者的 相通之处。
今昔对比型
怀 古 伤 今
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 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 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 途命运。
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 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 做冷静的思考。
眼前景、古人、古事、感慨
临古地(景),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 忆其事,抒己志。 • 临古地—— •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 苏、洛阳、汴京 •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 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 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 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 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 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又称华清池。 • 亭对泣: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 新 藉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 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
补充写作背景: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朝
廷昏暗、党争激烈、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 机四伏的时代。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 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 较统一的局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 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而这 首诗写于824年,割据势力重新抬头,当时刘 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 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这首诗。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⑤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fān]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
从西晋灭吴角度:警告重新抬头的割 据势力,不要违背历史潮流。 从东吴覆灭角度:提醒骄奢腐败的唐 王朝要吸取教训。“兴废由人事,山 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
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
借古讽今 寓情于景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拓展阅读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词)的主题 2、学习咏史怀古诗(词)的解题方法与技 巧
咏史怀古诗定义
咏史怀古诗是借咏写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 情怀或表达某种观点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词)特点:
题目: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 古”、“咏怀”等。
手法:
内容:
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讽刺
小结:
诗词鉴赏 鉴赏要点 艺术手法
景物描写 表达方式
谈古论今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触点在古,落脚在今
作业:
注意: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
切、热情、讽喻、劝诫。尽管触点在古,但 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咏史怀古诗词主题归纳:
运用对比、写景、用典等手法,通
过写登临古迹,描绘眼前之景,转
而联想到古人、古事,继而引发对自
身或对眼下时局的感慨。基调多苍 劲悲凉。
西 塞 山 刘 怀 禹 古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文学家、 哲学家。805年,参加“永贞革新”。因为宦官、 藩镇的强烈反对,革新失败,刘禹锡初贬为连州 (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 (今湖南常德)司马。他被贬谪长达22年, 但 却始终不屈。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生前与 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 “诗豪”。他的诗,风格雄豪苍劲,传诵之作 极多。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寄寓深远,被奉 为“咏史大家”。讽喻诗和竹枝词的成就也很 高。
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建立了蜀国 刘禅昏昧葬送了蜀国基业
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指出创业难、 魏蜀吴三分鼎足之势 ‘黄牛白腹,五铢当复’汉武 汉末童谣 守成更难的历史教训 ,表达了对刘备 帝铸行的一种钱币,王莽代汉时将它罢 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警戒 废,东汉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它。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昏庸荒唐的唐朝统治莫要重蹈覆辙。
台 城
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
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
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 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
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
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1
•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 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 (2)这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 韦庄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阴雨、 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 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 或: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 “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 华,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刘禅降魏后,东迁洛阳,被命为安乐县公。魏太尉司马昭在宴会中使蜀国的女 乐表演歌舞,旁人见了都为刘禅感慨,独刘禅“喜笑自若”,乐不思蜀
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 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 阁。③韦庄:晚唐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