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会计原则

合集下载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转来的。

1.在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上, IFRS规定禁止使用后进先出法。

US GAAP规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

2.在存货减值的转回上, IFRS规定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需予以转回。

US GAAP规定不可以转回。

3.在现金流量表中收取和支付利息的分类上, IFRS规定可包括在来自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

US GAAP规定必须归类为经营活动。

4.在工比例无法确定的建造合同上,IFRS规定成本收回法。

US GAAP规定合同完工法。

5.在报告分部的基础上,IFRS规定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

US GAAP规定根据公司内部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的信息组成进行划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

6.在广场、厂房及设备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以使用重估价或历史成本。

如果是按重估价计量﹐会根据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之后的累计折旧和减值损失列示。

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使用历史成本。

7.在辞退福利上,IFRS规定没有区分开“特别”和其他辞退福利﹐在雇主表明承诺会支付时确认辞退福利。

US GAAP规定当雇员接受了雇主提供的条件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特别”(一次性)辞退福利;当雇员很可能有权享有﹐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合约性辞退福利。

8.在确认与既定福利相关的过去服务的成本上,IFRS规定立即确认。

US GAAP规定在剩余服务年限或生命期间摊销。

9.在设定受益计划中﹐最小应确认的负债金额上,IFRS规定没有最小的要求。

US GAAP规定应确认的负债金额最小为未注资的累积福利义务。

10.在养老金资产确认上的限制上,IFRS规定确认的养老金资产不能超过未确认的过去服务成本、精算损失以及从该计划返还资金或减少对计划的未来提存金供款而得到的经济利益的现值之总净额。

US GAAP规定对确认的金额没有这样的限制。

11.在确认缩减利得的时间上,IFRS规定当有关企业有明确表示将福利计划缩减﹐且已经对外宣布时﹐确认缩减利得和损失。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壹、財務會計之環境一、會計的意義及基本特質會計的定義:*美國會計學會(AAA):會計是對經濟資訊的認定、衡量、與溝通的程序,以協助資訊使用者做審慎的判斷與決策。

」*美國會計師協會(AICPA):會計係一種服務性之活動,其功能在提供有關經濟個體之數量化資訊…尤其是財務資訊…予使用者,以便使用者藉此資訊在各種行動方案中,做一明智的抉擇。

」*會計可藉由三項基本特性而定義:(1)確認、衡量與溝通,(2)關於經濟個體的財務資訊,(3)給相關使用者以協助其釐定決策。

二、財務報表(financial statement)及財務報導(financial reporting)1.會計的兩大支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之意義:研究如何提供有用資訊以幫助企業外部使用人做決策者,稱為財務會計。

*管理會計之意義:研究如何提供有用資訊以幫助企業內部管理當局做決策者,稱為管理會計。

2.財務報表(含附註揭露)為財務會計之最終產品,用以顯示一企業之財務資訊(會計資訊)。

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業主權益變動表及財務報表附註,附註為財務報表不可分割(integral part)的一部份。

3.財務報表加上補充附表(supplementary schedules)及其他報導方式(如管理當局的討論及分析、財務預測、致股東函、公開說明書)合稱財務報導。

4.財務報表及財務報導之關係財務報導財務報表主要報表+附註+管理當局的討論及分析+財務預測+致股東函+公開說明書三、會計與資本分配1.資本市場分為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

初級市場又稱發行市場,係指公司原始向社會大眾投資人發行股票、債券或其他權益憑證,亦即原始發行證券的市場。

次級市場又稱交易市場,為以發行證券之交易市場,如證券交易所及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等,方便已發行證券之流通轉讓。

初級市場(發行市場) 股票資本市場投資人次級市場(交易市場) 公司債公司向外吸收資金貸款金融市場發行票券債權人賒帳2.資本分配過程四、財務會計所面臨之問題及挑戰1.挑戰(1)非財務指標(2)預期資訊(3)軟體資產(4)時效性2.為克服上述之挑戰,美國會計師協會特殊問題委員會建議未來財務報表應包括下列資訊:(1)財務資料與非財務資料*財務報表與其相關策路。

什么是公认会计原则(GAAP)

什么是公认会计原则(GAAP)

什么是公认会计原则(GAAP)当今社会,财务会计已经发展成一门务实的科学,它的发展依赖于一系列保证财务数据创建和使用的规范和标准,其中被称为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公认会计原则的定义是指衡量和披露会计信息的概念性框架,其核心目标是实现信息透明,将当前和历史真实的经济状况披露出来,以及保证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1. GAAP 都包括什么内容?GAAP 是一组框架,用于衡量和披露会计信息,它的内容涉及会计的两个主要方面:会计原则,准则,指导方针和方法。

其中,会计原则是最基本的,需要会计人员遵守和记录财务信息;会计准则是更高级的,系统性地整合会计原则;其他指导方针和方法,部分是更具体的参考,已经实施了会计原则和准则的具体披露。

2. GAAP 的历史渊源GAAP 可以追溯到 1933 年美国实行的《证券法》,该法在 U.S. 法律体系中规定,私营企业发行股票时,需要将其财务状况正确地披露出来,为了实现该要求,于是“美国联邦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制定了相关的指导准则,从而催生了 GAAP 的概念。

3. GAAP 的发展趋势GAAP 的发展问世以来,一直在发展壮大,追求新高度,当前 GAAP 早已跳脱公司和法律框架,拓展到国际,它呼唤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息共享,市场的全球化,行业的垄断,以及各公司的国际化,因此它的发展趋势也是不断地进行改变和完善。

4. GAAP 的实施和适用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GAAP,最终实现了 GAAP 统一适用,而 GAAP 的实施则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和财务会计技术人员紧密合作,形成系统框架,使得 GAAP 得以全面、有效地运用。

审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术语

审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术语

审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术语“公认会计原则”在美国的发展葛家澍(厦门大学会计系 361005)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术语,或作为财务报告的一种规范,“公认会计原财”(principles GAAP)在会计界已众所周知。

但是,从2002年美国总统批准了((Sarbances and oxley Act》(2002年公开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以下简称SOA)之后,这一术语的性质和地位就有所改变。

一、民间提出,民间认可公认会计原则是1933年美国重新恢复在1929年爆发经济大危机时全面崩溃的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的产物。

1929—1933年的美国经济大危机标志着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严重失灵,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并采取一种制度安排,最突出的政府干预是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推动下,1933年颁布《证券法》和1934年颁布《证券交易法》并在1934年成立《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来执行这两个证券法规,对证市场实行严厉的监管。

然而,两个证券法规虽然要求制定会计准则,并没有涉及“GAAP”这个术语。

大约在1933年前后,美国会计协会(AIA①)和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这两个机构都是民间组织,联合研究如何改进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经过讨论由AICPA发行了题为“公司帐目的的审查”(Audits of Corporate Accounts)的小册子。

其中:第一,首先用“原则(principles)代替“实务”(practies),修正了审计报告中的用语。

第二,其次建议在审计报告中表态时,使用“认可的会计原则”(Accepted Principles of Accounting)这样的字眼。

第三,为了表明什么是当时认可的会计原则,小册子列举了5条规则(这5条规则是1933年7月1日由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主席宣布的):1.未实现的利润(unrealized profit)不应直接或间接贷记收益帐户(Income account);在正常过程中已经生效的销售,才认为其中的利润已经发现;2.除非企业改组(neorganzition),宣布调整(如合并,变换了股东权益),或准改组(Quasi-neorgan-zition是在帐外消除亏损的一种特殊程序),否则,资本盈余(Capital surplies)不能用来调剂任何一年的收益;3.附属公司在合并以前赚得的盈余不能作为控股公司和附属公司的合并赚得的一部分;4.库藏股(Treaoury stock)的股利不能贷记收益帐户;5.由本企业高级职员、雇员和联系公司(Affili-tated companies)开出的应收票据和他们的欠款(应收帐款)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单独表示。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谢谢观看
权责原则
在大多数情况下,公认会计原则规定,使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而非现金基础的会计。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 坚持下面所讨论的收入确认,核对,及成本的原则,抓住了财务方面在会计期间发生时每一个经济活动,无论现 金何时易手。根据现金的基础会计,当该公司收到的现金或同等价值时才被计作收入,公司只有支付出现金或等 值项才计作开支。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GAAP
目录
01 理论背景
02 基本假设
基本信息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是一般公认会计原则,1937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 表第一号会计研究公告,开创了由政府机关或行业组织颁布“一般通用会计”的先河。
理论背景
理论背景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是指适用于各个不同行业的企业的,包括从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假设等基本原理到具体 会计计量和编制财务报表的程序及方法的规定。通常一个国家的会计体系就是指一般通用会计。
一般可以分为国际性和区域性的,如美国的叫US GAAP中国的就是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一般由专门的 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
充分公开原则要求财务报表包括披露该等资料。用脚注补充财务报表来转达这一信息,并说明该公司用于记 录和报告的商业交易的政策。
时间段
大多数企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必须用人为的时间段来报告商业活动的结果。根据报告的类型,使用的 时间段可能会是一天,一个月,一年,或其他任意确定时期。
用人为的时间段导致某些交易应予如何记录的问题。举例来说,会计师应如何报告能使用五年的设备费用? 将整个费用报告在购买的那一年,可能使该公司在今年无利润和随后几年不合理的利润,一旦已经确立时间段, 会计师使用公认会计原则,以记录和报告会计期间的交易。

会计九大原则范文

会计九大原则范文

会计九大原则范文1.事实公正原则:会计信息必须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真实、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人员在记录和披露财务信息时必须诚实、透明,不得隐瞒或歪曲事实。

2.实体独立性原则: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独立地反映该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的所有者、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要能够清晰区分,不得混淆。

3.会计基础相稳原则: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遵循一贯性的会计原则和方法,确保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连续性。

任何会计政策的变动必须明确披露,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合理的解释。

4.成本原则:会计人员在记录和披露财务信息时,应该按照成本原则进行,即所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应当以其获得成本或制造成本为基础,不得高估或低估。

5.全面核算原则: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包括所有重要的经济交易和事项,不能有遗漏。

会计人员在核算时,应全面、准确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信息。

6.税法合规原则: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必须符合当地的相关税法规定,确保企业按法律规定纳税。

7.合理性和谨慎性原则:会计人员在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时应合理并谨慎地评估企业的资产价值、负债、收入和费用,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货币单位原则:财务报表中的所有金额必须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并按照当地的货币制度进行展示。

9.解释和披露原则:会计人员应按照财务报表解释和披露的要求,将财务信息以清晰、完整和适当的方式呈现给相关利益相关方,确保他们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正确的理解。

这些会计九大原则是制定准确、可靠的财务报表的基础,对于企业和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人员必须遵守这些原则,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般会计原则

一般会计原则

一般会计原则
一般会计原则是会计界广泛公认的会计规则和准则,用于规范会计核算和报告的行为。

以下是一般会计原则的主要内容:
1. 公司主体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公司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进行。

2. 持续经营原则:假设公司将持续经营下去,会计核算应基于这个假设。

3. 会计一致性原则:在会计期间内,应当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上保持一致。

4. 会计实体原则:个人和公司的财务状况应当分开进行核算。

5. 报表对象原则:应当向外部用户提供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表。

6. 会计基础金额原则:会计核算应基于货币金额,以便揭示真实和公正的财务状况。

7. 资产负债等式原则: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会计核算应保持资产负债平衡。

8. 会计周期原则:会计核算应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如年度、季度、月度)进行。

9. 收入确认原则:收入应当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确认,而不论何时收到现金。

10. 成本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基于成本原则,即确认和计量资产和负债应基于其购买或生成时的成本。

这些原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准则,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会计九大原则

会计九大原则

会计九大原则会计九大原则,也叫会计准则,是会计界公认的准则,即对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呈现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这些准则为财务信息的标准化和稳定性提供了基础,并且对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实力的评估,以及与其他企业的比较和竞争分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会计九大原则的具体内容:1.谨慎原则:指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保持审慎、谨慎的态度,不能对业务随意判断或作出随意的决定。

因为财务造假将会对投资者、债权人、员工和经营者带来巨大的危害。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指推行会计准则要关注事物的实质,而不是片面迷信于表面的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业内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3.货币计量原则:指所有财会核算都基于货币计量,其他非货币性的经济资产或负债须转化为相应的货币量,以便能够登记在账目中。

在计算企业资产总值和营利情况时,必须以货币的方式计算。

5.周期性报表原则:指财务报表应制成年度、半年度或季度报表,如有必要,有的公司还需编制月度报表,以便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这样,公众对于标准的会计周期一目了然,有助于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顺畅的传播。

6.持续经营原则:指假设一个公司将永久地继续运营下去,并且其财务报表也应反映出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情况。

因此,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确保反映其持续经营的真实状况。

7.一致性原则:指会计核算应该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一致,以便于被人们比较和分析。

一致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它有助于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8.充分揭示原则:指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遵循真实、完整、准确的原则,透露企业财务信息的详细情况和核算过程,以保障企业财务报表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9.披露原则:指会计人员不得隐瞒所有与财务信息有关的情况,并必须全面公开企业财产、财政状况以及利润等资讯。

这样的会计披露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简介 (2)2详细内容 (2)3准绳 (3)4范畴 (3)5原则 (3)6原则分析 (3)7评论与启示 (4)“公认会计原则”剖析摘要:中外会计界至今仍对“公认会计原则”缺乏明确的解释。

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定义、内容、以及产生与演变过程的分析,揭示其实质,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若干评论。

关键词:公认会计原则;简介;内容;准绳;范畴;原则;评论1简介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则GAAP)泛指广受认可的关于财务报表应如何反映各种交易及事件的权威标准。

GAAP有时亦特指美国的公认会计准则。

国际上日益流行的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IASB成立于2001年,前身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IASC所制定的会计准则称为“国际会计准则”(IAS)。

通常论及IFRS时,是包含未被取代的IAS。

2详细内容为会计界普遍接受并有相当权威支持的,用以指导和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各项原则的总称。

它大致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原则。

即会计的基本原则。

它指会计实务中普遍运用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约束条件的概括,是体现会计规律、基本特征的原理性规范。

如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等;二是对会计实际问题的方法指导和具体标准或准绳。

通常由一系列只适应于某些工作环节或某一类问题的条文、示例构成,如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原则;三是会计处理的方法程序,即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领,属于技术规范的范畴,通常具体说明某一个步骤或某种总是体操作方法,因而很少有自由选择的作地。

如记账规则、改错规则等。

公认会计原则既可以由官方机构制定,也可由民间机构制定。

在美国,人会计原则指那些受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权威团体支持认可的会计原则,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包括以前的会计程序委员会制定和发布的《会计原则意见书》)和一些公认的会计惯例。

在英国,公认会计原则是指由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六个会计职业团体联合制定发布的《标准会计惯例公告》。

日本的公认会计原则则主要是指范体系。

我国企业基本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与公认的其他两个层次相当的内容则见于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中。

公认会计原则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 年代的美国,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在1939年的年会上首次使用,普遍适应性及拥有相当的权威性支持为其“公认”的本质规定与基本特征。

这种“公认”,通常要由授权的全国性的会计职业团体表决通过,或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按一定程序组织相应的专门机构制定、审核和颁布。

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依循着“会计实务→会计惯例→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以及“会计原理→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两条基本途径,并逐步从以前者为主向以后者为主转化(会计规范体系不够发达但欲同主要受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体系影响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接轨的国家尤其如此)和国际化。

公认会计原则实际上是上承会计法律、下接企业会计(西方国家更多的是使用“会计政策”一词)的会计规范的总称,其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称谓、结构、内容与作用。

3准绳是对会计实际问题的方法指导和具体标准或准绳。

通常是由一系列只适应于某些工作环节或某一类问题的条文与示例构成,比如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原则。

4范畴是会计处理的方法程序,就是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领,属技术规范的范畴,一般具体说明某一个步骤或某种总是体操作方法,所以很少有自由选择的作地。

比如记账规则、改错规则等。

公认会计原则既能由官方机构制定,也能由民间机构制定。

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指那些受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权威团体支持认可的会计原则,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包括以前会计程序委员会制定及发布的《会计原则意见书》)以及一些公认的会计惯例。

在英国,公认会计原则指的是由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六个会计职业团体联合制定发布《标准会计惯例公告》。

日本公认会计原则则主要指的是范体系。

中国企业基本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与公认的其他两个层次相当的内容则见于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中。

5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一词最早是出现在20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是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在1939年的年会上第一次使用,普遍适应性及拥有相当的权威性支持是其“公认”的本质规定与基本特征。

这一种公认,通常是由授权的全国性的会计职业团体表决通过,或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按一定程序组织相应的专门机构制定与审核和颁布。

公认会计原则产生依循着“会计实务→会计惯例→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以及“会计原理→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两条基本途径,并且逐步从以前者为主向以后者为主转化(会计规范体系不够发达但欲同主要受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体系影响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接轨的国家尤其如此)以及国际化。

公认会计原则实际上为上承会计法律及下接企业会计(西方国家更多的是使用“会计政策”一词)的会计规范的总称,其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称谓、结构、内容与作用。

6原则分析公认会计原则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是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在1939年年会上首次使用,普遍适应性和拥有相当的权威性支持为其公认的本质规定与基本特征。

这种公认通常要由授权全国性的会计职业团体表决通过,或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按一定程序组织相应专门机构制定和审核与颁布。

公认会计原则产生依循着“会计实务→会计惯例→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及“会计原理→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两条基本途径,并且逐步从以前者为主向以后者为主转化(会计规范体系不够发达但欲同主要受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体系影响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接轨国家,尤其如此。

)与国际化。

公认会计原则实际上为上承会计法律和下接企业会计(西方国家更多的是使用“会计政策”一词)的会计规范的总称,其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称谓与结构、内容与作用。

7评论与启示尽管GAAP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经出现,对其含义和内容的研究也已经历了几十年时间,但是会计界至今未对GAAP形成统一和权威性的看法。

正如亨德里克森教授(1992)所说:“GAAP一词,虽然在每个审计师的报告中均有出现,但今天其意义仍像当初它第一次出现时那样显得空洞无稽。

对于原则应怎样构成、原则与假设之间应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应怎样由它们派生出会计准则等问题,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

”但是,通过对GAAP产生和演变历程的考察,我们能够对GAAP形成以下认识:首先,GAAP是一个定义模糊、内容包罗万象的概念。

在GAAP中,会计实务、惯例、假设、概念、原则、准则等均被混合使用,对它们缺乏科学的界定,以致GAAP内部结构紊乱,重叠与矛盾之处甚多,经常使会计人员无所适从。

我国台湾会计学者丁文拯先生在《会计学综合大辞典》中将GAAP定义为有相当权威单位支持的会计原理、原则、方法和实务。

他指出:“广义以言,数百年来所形成的基本原则如营业个体、继续营业、……权责发生制等,以及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或其相当的公部门或私部门单位所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报或其他具有相当权威性的会计法规,均可视为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如果照此定义,那么,在GAAP中,会计原理、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共存,GAAP 岂不是成了会计的大杂烩?与会计本身又有何异呢?对此现象,查特菲尔德(1989)曾作出尖锐的批评:“到这时为止,所有的会计原则论述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这就是,均缺乏准确的术语。

想区分会计概念间的层次是困难的,因为每个作者都随心所欲地使用原则、信条、惯例和规则之类的词语,有时甚至互相通用。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GAAP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GAAP自产生起,就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GAAP对许多国家(包括我国)的会计界,产生了理论上的误导。

由于GAAP概念模糊,内容包罗万象,使得许多会计理论工作者错误地认为,会计原则与会计准则是同义语,并且将它们不加区别地混合使用。

在“会计准则”独占风骚的今天,又试图用“大会计准则”的概念囊括会计原则、会计假设、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范畴,从而导致了会计准则结构层次的紊乱。

笔者认为,随着会计科学的完善,人们对各种会计概念的理论界定已日益重视,因此,对会计原则与会计准则的区别使用也日益成为一种趋势。

就GAAP而言,其名称与实际内容已显得越来越不相符,但美国会计学术界仍继续沿用GAAP这一旧的称呼,大致上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为了照顾传统习惯;二是以后出现了“公认审计准则”(GAAS)一词,为了避免重复,GAAP一词也就不再修改了。

分析GAAP的含义及其演变过程,可以为我们带来以下启示:(1)GAAP是一个历史名词,它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它的内容既有合理的内核,但也有模糊的一面。

因此,只限于在描述美国会计准则时使用GAAP一词,而不能将它与我国的会计准则相提并论。

(2)美国研究GAAP初期,由于没有严格区分和使用各种会计基本概念,致使制定会计准则工作走过不少弯路。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应首先对会计准则作出严格的定义,理顺会计准则的层次结构,注意会计准则与会计原则或概念框架的区别。

参考文献:[1]王光远。

管理审计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香港金道金融词典-公认会计原则.香港金道金融词典[引用日期2012-09 -7].[3]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GAAP).中国会计网[引用日期2013-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