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课堂练习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试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试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大自然的语言?
A. 动物的叫声
B. 植物的生长
C. 人类的语言
D. 季节的变化
答案:C
2. 根据大自然的语言,哪种现象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A. 雪花纷飞
B. 落叶满地
C. 燕子归来
D. 果实累累
答案:C
二、填空题
1. 根据大自然的语言,_________(填入动物名称)的迁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答案:大雁
2. 植物的_________(填入植物部位)在冬季枯萎,是大自然告诉我们冬季的信号。

答案:叶子
三、简答题
1. 描述一下大自然中,动物如何通过行为来传递信息。

答案:动物通过不同的行为来传递信息,如鸟类的鸣叫、狼的嚎叫、
蜜蜂的舞蹈等,这些行为都是它们之间交流的方式。

2. 举例说明大自然中植物如何通过变化来传递季节的信息。

答案:植物通过开花、结果、落叶等变化来传递季节的信息。

春天,
植物开始发芽开花;夏天,植物茂盛生长;秋天,植物开始落叶;冬天,植物进入休眠状态。

四、论述题
1. 请谈谈你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并说明它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答案: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自然界通过各种现象和变化传递信息的方式。

这些信息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农民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
情况来决定播种和收获的时间;气象学家通过观察云彩和风向来预测
天气变化。

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统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5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课后练习题

统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5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______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________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______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_________,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A.懂得传语注意花香鸟语B.知晓喧闹掌握莺歌燕舞C.掌握警示倾听莺歌燕舞D.注意传语懂得花香鸟语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biān)农谚(yán)B.簌簌(shù)萌发(méng)芳菲(fěi)销声匿迹(nì)C.衰草(shuāi)草长莺飞(yīng)窥见(kuī)纬度(wěi)D.风雪载途(zhài)侵害(qīn)逆温(yì)数据(shù)3.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匍匐(pú)繁衍(yǎn)蟾蜍(chán)茎(jìng)忌讳(huì)B.胚胎(pěi)鲫鱼(jì)雌性(cí)癌(ái)蓑衣(suō)C.草莓(méi)两栖(qī)哺乳(pǔ)肾(shèn)销声匿迹(xiāo)D.濒临(bīn)低估(gū)潜能(qián)腺(xiàn)悄然无声(qiǎo)4.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B.①③⑤④②⑥C.②⑥⑤③④①D.①⑤③④②⑥5.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一、给加粗的字注音销声匿()迹连翘()翩()然农谚()差()异孕()育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冬季南北温度乂口&睦卜口0。

2.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xiinzh^O。

3. 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yuyemei ()、西府hdit6门目()、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三、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将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活页月刊()大地出现了一片春耕的活气。

()A.生动活泼;不死板。

B.生存;有生命。

C.活动;灵活。

2.各种花次第开放。

()改革开放()A.(花)展开。

8.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

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这本书是他的劳动果实。

()人.革命斗争或劳动生产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

B.植物体的一部分。

四、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五、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六、阅读,然后回答问题(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 (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显得更加恶劣,大量的珍稀物种都已xiāo shēng ni jj ,幸存下来的动物,也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难见到大雁piān rán归来的场景了。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B.雪后天晴,阳光明媚,风雪载途,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听了著名建筑师的报告,肖敏萌发了当建筑师的远大理想。

D.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养,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B.切实提高贵阳市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D.夏天的六盘水,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的好季节。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竺可桢是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

B.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

C.农谚是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D.导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物候现象的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二、课内精读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概括不当的一项是()A.课文第九段是按照总分的结构说的,分说的时候又是由普遍到特殊的顺序。

B.课文第九段的中心句是本段第一句。

C.课文第九段中“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中“这个因素”是指“高下的差异”。

D.课文第九段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

7.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8.指出下面两个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 年迟五六天。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纬度wěi 连翘qiǎo 怠惰du 孤寂jìB.藐小miǎo 描摹mó 凝神níng 蜉蝣yóuC.欢畅chàng 恬静tiǎn 栖息qī 呵护kēD.无稽jī 浑然hún 上乘chén 宇宙zhu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衰草连天______ 鬓毛衰______(a.shuāi b.suāi c.cuī d.chuī)②差异______ 差遣______ 差劲_______ 参差_______(a.chā b.chāi c.chà d.cī e.chài)③观测_______ 道观_______(a.guàn b.guān c. guǎn)④落叶_______ 落枕_______ 丢三落四_______(a.luó b.lu c.là d.lào)⑤播种_______ 耕种_______(a.zhng b.zhǒng c.zhōng)?3、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草木荣枯俗语农谚耐人寻味俯首贴耳B.离愁别苦凝神静听不记其数少见多怪C.苍海一粟无忧无虑千呵万护涵养水分D.饱学之士雅俗共赏不胜玫举昂首挺立二、阅读(一)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冰雪____化,草木____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③再过两个月,燕子____然归来。

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⑤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的落下来。

⑦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____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⑧到处呈现一片衰草____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⑨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____、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人教版八年级上16大自然的语言随堂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16大自然的语言随堂练习(附答案)

16.大自然的语言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并读准它们。

①差.异()②差.遣()③差.劲()④参差.()⑤连翘.()⑥翘.起()⑦观.测()⑧玄妙观.()2.根据下面各句话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②不情愿又没有办法()③难做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④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3.填空。

这篇课文把无比丰富的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从具体、生动的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的、和。

二、阅读(考试链接)(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次第:3.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4.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5.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这样写好在哪里?6.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7、根据语境,续写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冰雪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归雁中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8.从整体把握的角度看,选文第1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应该是从开头到第句。

从结构上看,这两层是关系。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814)1.雷打立春节, ;雷打惊蛰后, 。

2. ,四十五天无日头; ,车水扯断黄牛脚。

3. ,白露秋分正割田。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萌.发( ) 簌.簌( ) 孕.育( )销声匿.迹( ) 融.化( ) 损.害( )悬.殊( ) 相差无几.( ) w ěi ( )度农yn ( ) y í( )器 草长y īng ( )飞5.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1)观{()_______()_______(2)载{()_______()_______(3)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拼音填写形近字。

(1){物hòu()hóu()爵(2){piān()然piàn()局biān()制(3){shuāi()草suō()衣喜怒 āi()乐(4){土 rǎng()喧 rǎng()熙 rǎng()7.解释词语或根据释义写出词语。

(1)萌发:(2)翩然:(3) :依次。

(4) :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5) :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8.选词填空。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 )过来。

A.清醒B.苏醒C.醒悟(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开放。

A.次第B.连续C.继续(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地落下来。

A.纷纷B.刷刷C.簌簌(4)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 )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A.传说B.传语C.传诵9.本文作者 ,浙江上虞人, 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主要著作有《 》等。

10.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 的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科学小品文一般 、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附加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附加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附加答案《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附加答案初二语文练习立春过后,大地慢慢从沉睡中⑴(A醒悟;B醒悟;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溶化,草木萌发,各种花⑵(A次第;B连续;C接连;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燥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慢慢变黄,在秋风中⑶(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无影无踪。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打算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留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支配农事。

杏花开了,就似乎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似乎在示意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起先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⑴(B)⑵(八)⑶(C)2.说明下列词语。

无影无踪:这里指消逝了鸣叫声,臧起了形迹。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八)A.物候现象B.气候改变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改变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依次是:时间依次;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不行。

以上状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6.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因为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各种自然现象喝气候有亲密关系,它们似乎在提示农夫适时支配你农事,起到了语言的作用,所以说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7.(1)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犹如呈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爱好,又给人以剧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