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鸽巢问题的实质,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数学问题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害怕遇到复杂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出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鸽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鸽巢问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学生练习解决鸽巢问题的例子。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以便于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鸟巢、鸽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实例中,鸽子是如何分布在这些巢穴中的?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出鸽巢问题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鸽巢问题,如“有10只鸽子,要有几个鸽巢才能让每只鸽子都有一个鸽巢?”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解决同一个鸽巢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

③公式:
两种颜色:2+1=3(个)
三种颜色:3+1=4(个)
四种颜色:4+1=5(个)
一、鸽巢问题
1.把n+1(n是大于0的自然数)个物体放进n个“鸽笼”中,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2.把多于kn(k、n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个物体放进n个“鸽笼”中,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k+1)个物体。
二、鸽巢问题的应用
1.如果有n(n是大于0的自然数)个“鸽笼”,要保证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了2个物品,那么至少需要有n+1个物品。
例如:有4只鸽子飞进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
提示:解决“鸽巢问题”的关键是找准谁是“鸽笼”,谁是“鸽子”。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1、鸽巣原理是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组合原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什么是鸽巣原理,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入手,把3个苹果放在2个盒子里,共有四种不同的放法,如下表
2.如果有n(n是大于0的自然数)个“鸽笼”,要保证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了(k+1)(k是大于0的自然数)个物品,那么至少需要有(kn+1)个物品。
3.(分放的物体总数-1)÷(其中一个鸽笼里至少有的物体个数-1)=a……b(b<a),a就是所求的鸽笼数。
4.利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①构造“鸽巢”,建立“数学模型”;②把物体放入“鸽巢”,进行比较分析;③说明理由,得出结论。
我们把这些例子中的“苹果”、“鸽子”、“信”看作一种物体,把“盒子”、“鸽笼”、“信箱”看作鸽巣,可以得到鸽巣原理最简单的表达形式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一课时课题:鸽巢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68-70页例1、例22,及“做一做”的第1题,及第71页练习十三的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
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实行反复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课件出例如题1情境图)思考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为什么呢?“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探究证明→理解“鸽巢问题”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1)操作发现规律:通过吧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能够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1鸽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总有”和“至少”是指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一定有1个笔筒里的铅笔数大于或等于2支。
(3)探究证明。
方法一:用“枚举法”证明。
方法二:用“分解法”证明。
把4分解成3个数。
由图可知,把4分解3个数,与枚举法相似,也有4中情况,每一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1个数是不小于2的数。
方法三:用“假设法”证明。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证明都能够发现:把4只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无论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只铅笔。
(4)理解“鸽巢问题”像上面的问题就是“鸽巢问题”,也叫“抽屉问题”。
在这里,4支铅笔是要分放的物体,就相当于4只“鸽子”,“3个笔筒”就相当于3个“鸽巢”或“抽屉”,把此问题用“鸽巢问题”的语言描绘就是把4只鸽子放进3个笼子,总有1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鸽巢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除法、整数乘法、整数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基本运算规律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不够灵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已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除法、整数乘法、整数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能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鸽巢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除法、整数乘法、整数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已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鸽巢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鸽巢问题案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鸽巢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停车场停车、仓库放货物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空间,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鸽巢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第1篇】一、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是组合教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原理之一,灵活多变,应用广泛。
教学“鸽巢问题”,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例1。
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鸽巢原理”的最基本形式。
初步接触“鸽巢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上提供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枚举的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假设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优点,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数学活动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问题”分析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鸽巢原理”解 决最基本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鸽巢原理”,能口头表达推理过程。
五、教学准备一副扑克牌、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抢凳子游戏。
2.抽扑克牌游戏。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玩数量较小的抢凳子游戏。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抢凳子”“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把3枝铅笔放进2个笔筒中。
想一想: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不考虑笔筒摆放顺序,学生可用笔盒当笔筒)摆一摆:先用来学具摆一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如画一画,写一写。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鸽巢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中的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交流、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鸽巢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鸽巢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3.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和教学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供学生探讨和分析。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鸽巢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鸽巢问题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呈现(10分钟)展示鸽巢问题的相关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本质。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鸽巢问题,为后续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运用鸽巢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列举、假设、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使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说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说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这里有一副牌,拿掉大小王后还剩52张,5位同学随意抽一张牌,猜一猜:至少有几张牌的花色是一样的?(指名回答)2、师:大家猜对了吗?其实这里面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叫做“鸽巢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师: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通常从简单一点的情况开始入手研究。
请看大屏幕。
(生齐读题目)1、教学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1)理解“总有”、“至少”的含义。
(PPT)总有:一定有至少:最少师:这个结论正确吗?我们要动手来验证一下。
(2)同学们的课桌上都有一张作业纸,请同桌两人合作探究: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探究之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一生读要求)(3)汇报展示方法,证明结论。
(展示两张作品,其中一张是重复摆的。
)第一张作品:谁看懂他是怎么摆的?(一生汇报,发现重复的摆法)第二张作品:他是怎么摆的?这4种摆法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其他的摆法吗?说板书:(3,1,0)、(4,0,0)、(2,2,0)、(1,1,2)师:我们要证明的是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4种摆法都满足要求吗?(指名汇报:第一种摆法中哪个笔筒满足要求?只要发现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就行了。
)总结: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一共只有四种情况,在每一种情况中,都一定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4)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4)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能够运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鸽巢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问题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对于鸽巢问题这样的抽象问题,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子和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鸽巢问题的相关资料和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假设有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如果每个学生都要坐在一张椅子上,至少需要几张椅子?”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鸽巢问题的相关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给出一个有5个鸽巢和6只鸽子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果有6只鸽子,至少需要几个鸽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你怎么想的?(先往每个杯子里放一枝,还剩一枝,再把剩下的一枝放入其中任意一个杯子。)
师:能用算式表示吗?
生:5除以4等于1余1。厉害,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爱同脑筋的同学。(师板书算式。)
师:如果把6根小棒放入5个杯子呢?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么快就知道了啊,厉害!)
①学生边演示边说方法。(这个小组是用画小棒的方法表示的)
其他同学注意听,注意看,你对他们小组的摆法有不同的意见吗?(提出问题,质疑。)你们小组的摆法和他们的一样吗?师:其他组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②分别展示其他不同的三种情况,师“其他组的同学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生提问)
③用数字表示的一组学生展示,并说出了用数字表示更简洁方便。
同学们想不想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抽屉原理呢?我们先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
1、动手操作,(课件出示)
小组合作研究: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里,可以怎么放?师:四人小组合作,动手看看,你们是怎么放的,并把摆法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好,开始!)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到讲台上展示一下你们摆放的情况?
生:还是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根小棒。
师:用算式表示是?
生:6除以5等于1余1。(师板书算式。)
师:把7根小棒放入6个杯子呢?
生:结论不变,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师:把8根小棒放入7个杯子呢?
把10根小棒放入9个杯子呢?
把1000根小棒放入999个杯子呢?
生:都是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根小棒。
师:既然是平均分,能用算式表示吗?(生说算式,师板书。)
师:(手指黑板)商1和余数1意义相同吗?谁来说一说,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指名答)
生:商1指的是放进去的一根,余数1指剩下的那一根。(你赞同他的说法吗?生互评)
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用平均分的方法比较简便。
二、逐步深入,建立模型。
1、初建模型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中,如果把5根小棒放入4个杯子,会是什么结果呢?动手看看。(指名答)
师:抽屉原理虽然简单,却能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运用它时,关键是要找出谁相当于“抽屉”,谁相当于“物体”。抽屉是用来干嘛的呀?像刚才这样的问题中,谁相当于“抽屉”?谁相当于“物体”?生:杯子相当于抽屉,小棒相当于物体。所以,在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抽屉原理来解决了,就是用什么除以什么?(生答)课件出示计算绝招。
师:(找不信的说)你为什么不信?
(生答:就拿我们班来说吧,至少有4个人是同一星座的,却性格却都不相同。
师:全国13亿人中,至少有多少人是同一星座啊?)
(生答:至少2亿,天哪,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性格命运相同,太荒谬了。)师:是啊,我们要相信科学,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方式去分析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师:现在,你能利用这一原理揭秘课前的魔术了吗?谁相当于“抽屉”谁相当于“物体”?
生:五张牌相当于物体,四种花色相当于抽屉,五张牌中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的。看来同学们已经能熟练的运用抽屉原理了。
三、深入研究,验证模型
1、老师有几道难题想请教大家,愿意帮忙吗?
课件出示题目: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师:听xx了吗?
师:看来有的同学还不太懂,你到前边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吧。(学生利用白板演示)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先往每个杯子里放一根小棒,这样还剩下一根,剩下的这一根随便放入一个杯子就行了。
⑥师:现在听明白了吗?这种分法,其实就是先怎么分?(指名答,平均分)这其实就是先将四根小棒平均分,余下的一根放入其中任意一个杯子。(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
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一下?(生答)你们的结果和他们组一样吗?可以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狄里克雷发现的这一原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这么快就能运用它解决问题了。
四、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1、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的晏子就应用抽屉原理制造了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你们听说过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吗?(播放视频)师:两个桃子分给三个人吃,总有一个人分不到桃。但是我们的先人缺乏总结概括,最后这一原理不得不冠以西方学者的名字。是不是很可惜呀?师:所以我们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归纳总结。
五|、课堂小结
师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抽屉原理,会运用抽屉原理来解决问题了,知道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归纳总结,要相信科学,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生活要靠自己创造,命运要靠自己改变。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铅笔杯子
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4 ÷ 3 = 1……12
师:要不要再试一次?这一次老师请一位同学帮忙,请上一名学生,把扑克牌交到他手中,这名学生反复洗牌。你有没有必要向大家澄清一下,你不是老师的拖?
生洗好牌后,让五位学生每人任意抽一张。为了避嫌,学生抽牌的时候老师背过身去。
师:我这次还敢肯定的说,在这五张牌中,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的。我这次猜对了吗?请五位同学把牌举起来,面向大家,同一花色的站到一起。又猜对了。
师:可以用算式表示吗?
生:可以,5除以3等于1余2。(师板书算式。)
师:把5根小棒放入2个杯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3根小棒。)
师:你怎么想的?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生:把5根小棒放入2个杯子,先每个杯子放2根,还剩1根,把这1根放入杯子就可以了。说的非常完整,你们都听懂了吗?(掌声)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师板书算式)
师:刚才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准确的做出判断呢?因为在这个游戏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抽屉原理”(板书课题)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的吗?(生答)师:同学们想了解的知识可真多,我们如果想了解某个结论,某个知识点的奥秘,我们就要……?(指名答)对!通过实践操作来了解。
师:老师现在把大王、小王抽掉,还剩下多少张?生:52张
现在我就用这52张扑克牌来变魔术,老师需要五位同学当助手,谁愿意?师请上五位同学。师:请你们五位任意抽取一张牌,不要让我看到哟,自己看好牌记在心里,记住了吗?把牌收好了。
师:同学们,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师:我敢肯定的说在你们这五张牌里,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的。信吗?师:把牌拿出来验证一下,同一花色的站到一起,把牌举起来面向大家我猜对了吗?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杯子、铅笔、小组合作研究记录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喜欢看刘谦表演魔术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魔术。想看吗?来点掌声啊!(出示扑克牌)一副扑克牌有多少张?(54张)
师:知道扑克牌有几种花色吗?生:四种。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教师手指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当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1时,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根小棒。)
2、完善模型
师:如果小棒的数量不是比杯子的数量多1呢?这个结论还成立吗?师:把5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
可以和你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师:谁来说说你们探索的结论?
鸽巢问题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砚山县xx听xx小学:杨家xx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④(课件出示这四种方法)师:观察这四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第一种摆法最多放了几枝?第二种摆法呢?第三种摆法,第四种摆法最多放了几枝?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了多少根?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师:能把你的发现完整的说一下吗?(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跟小棒。)
师:你们的发现和他一样吗?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太棒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师生齐鼓掌)。课件出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跟小棒。”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词很关键“总有”“至少”。
4、师:我们了解了抽屉原理,而且会应用这一原理来解决问题了,老师有个疑问,在解决这个疑问前呢先看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12星座图)说说你们是什么星座的呀?(学生回答)师:现在非常流行用星座测性格,用星座测运势,你们信吗?有的学生说信,有的说不信。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判断一下用星座来测运势是否可信?
师:把10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呢?
生: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4根小棒。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巩固练习:课本做一做.师:看来同学们应经掌握了方法,那老师想换个题目考考大家,敢接受考验吗?(课件出示做一做)
⑦师:刚才在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交流。
(指名答)
(商都是1,都有余数。小棒的数量都比杯子多。不管余数是几,都是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商加1根小棒。)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太棒了!现在我们再来观察这些算式,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情况表扬学生)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商+1根小棒,这个至少数是怎么得出的呢?
师:谁能解释一下“总有”是什么意思?指名答。(一定有,一定存在)“至少”有2根是什么意思?(不少于两根,可能是2根,也可能是多于2枝根)师:同学们对这两个词理解的非常透彻,那你能用“总有”“至少”来说句话吗?(指名答)生互评“你认为他回答的怎么样?”
⑤师:像刚才这样我们把所有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叫枚举法。(板书:枚举法)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出这个结论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几种分法,哪一种分法能更为直接的说明这一结论呢?你能上来演示给大家看看吗?(生思考,交流)生答(先往每个杯子里放一根小棒,这样还剩下一根,剩下的这一根随便放入一个杯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