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2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试卷及答案

封面作者:Pan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均衡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
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
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一)选择题单选题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等于02.如果MPS为0.2,则投资乘数值为()。
A. 5B. 0.25C. 4D. 23.短期消费曲线的斜率为()。
A.平均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C.边际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4.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总需求()。
A.税收B.政府支出C.净出口D.投资5.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
A. C.+I=C.+SB.I+G=S+XC. I+G=S+TD.I+G+(X-M)=S+T+Kr6.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最显著区别是()。
A.税收乘数总比转移支付乘数小1B.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C.两者互为相反数D.后者是负的,而前者为正多选题(从备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7.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与()。
A.MPC同方向变动B.MPC反方向变动C.MPS反方向变动D.以上都不是8.为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有()。
A.杜森贝里B.希克斯C.莫迪格利安尼D.弗里德曼9.属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假定的有()。
A.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B.利率水平不变C.价格水平固定不变D.投资水平固定不变10.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中涉及的函数有()。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作业答案

Y1’=50+0.9 (Y’+100-0.25Y’)+70+200 解得: Y1’=410/0.325 进而可以推出:△BS1=0.25×(410/0.325)-0.20×410/0.28=22.5<△BS=27.78
所以△BS 变小,即:预算结余的变化要更小一些
【法 2】: c=0.8 时,记△BS0/△t, c=0.9 时记△BS1/△t,因此思路可归结为:判断 c
可以看成是政府储蓄,而总储蓄 S 总 =S 个人+S 政府 ,
S 个人=Yd-C =Yd-(C0+cYd)=-C0+(1-c)Yd = -C0+(1-c)[Y+TR0-(T0+tY)]
=-C0+(1-c)(TR0-T0)+(1-c)(1-t)Y
所以 S 总=-C0+(1-c)(TR0-T0)+(1-c)(1-t)Y+(T0+tY-TR0-G0) =-C0+cT0-cTR0+G0+[1-c(1-t)]Y
3 题:
S = I , 又 S = − C + (1 − c )Y , 所 以 − C + (1 − c )Y = I, 整 理 得 : Y = I + C = A
1− c 1− c
4 题: (a) MPC 和 MPS 之间的关系:c+s=1,又α≡/(1-c),所以α=1/s
(b) 在 4(a)中推导的等式依然成立。因为政府加入之后
Y*=1000,所以 BS=250-262.5= -12.5<0,存在预算赤字。
(b) I 增加到 100 时由第六题的求解可知 Y*=450/0.4=1125,所以同理可求得 BS=0.25× 1125-262.5=18.75>0,存在预算节余。
姚建文西方经济学 宏观: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均衡国民收入自发消费引致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投资函数乘数原理总投资净投资引致投资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政府购买乘数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有哪些特性?3.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4. 自发支出和引致支出的差别是什么?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6.哪种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这种关系是什么?7.假设计划的总支出大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解释实现宏观经济均衡的过程。
8.假设拟合你的邻居的收入完全一样,不过你比她更健康从而预期有更长的寿命。
那么,你消费水平将高于还是低于她的消费水平?为什么?9.简述凯恩斯消费模型和生命周期模型的区别。
110.什么是相对收入假说中的“棘轮效应”?11.简述为什么边际支出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12.为什么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为1?13.在一个封闭基金中,已知消费函数C=100+0.9Y d,当投资I=300,政府购买G=160,税率t=0.2,T0=0,计算:(1)当收支平衡时,收入水平是多少?乘数是多少?(2)假设政府购买G增加到300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为多少?(3)假设投资从300增加到400,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4)假设投资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由I=300+0.2Y决定,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5)假设税率t增到0.4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乘数是多少?14.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215.假定某人消费函数为C=200+0.9Y P,这里Y P是永久收入,而永久收入为当前收入Y d 和过去收入Y d-1的如下加权平均值:Y P=0.7Y d+0.3Y d-1。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单项选择题1.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
A、将变得很小;B、将变得很大;C、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D、不变。
2.如果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利率降低,将引起货币的()。
A、交易需求量增加;B、投机需求量增加;C、投机需求量减少;D、交易需求量减少。
3.在经济学中,下面哪一种行为被看作投资()A、购买公司证券;B、购买国债;C、建办公楼;D、生产性活动导致的当前消费。
4.若资本边际效率低于市场利率,则企业投资()A、过多;B、过少;C、正好;D、都不对。
5.如果人们增加收入,则增加的将是()A、货币的交易需求;B、A和C;C、货币的投机需求;D、都不变动。
6.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态,这意味着()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变动;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多变动;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7.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在非凯恩斯陷阱中,货币供给增加时,()。
A、利率将上升;B、利率将下降;C、利率不变;D、利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
8.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在凯恩斯陷阱中,货币供给增加时,()。
A、利率将上升;B、利率将下降;C、利率不变;D、利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
9.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提高时,IS曲线将()。
A、平行向右移动;B、平行向左移动;C、变得更加陡峭;D、变得更加平坦。
10.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自发投资增加时,IS曲线将()。
A、平行向右移动;B、平行向左移动;C、变得更加陡峭;D、变得更加平坦。
11.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提高时,LM 曲线将()。
A、平行向右移动;B、平行向左移动;C、变得更加陡峭;D、变得更加平坦。
12.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供给增加时,LM曲线将()。
A、平行向右移动;B、平行向左移动;C、变得更加陡峭;D、变得更加平坦。
2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试卷及答案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均衡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一)选择题单选题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等于02.如果MPS为0.2,则投资乘数值为()。
A. 5B. 0.25C. 4D. 23.短期消费曲线的斜率为()。
A.平均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C.边际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4.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总需求()。
A.税收B.政府支出C.净出口D.投资5.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
A. C.+I=C.+SB.I+G=S+XC. I+G=S+TD.I+G+(X-M)=S+T+Kr6.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最显著区别是()。
A.税收乘数总比转移支付乘数小1B.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C.两者互为相反数D.后者是负的,而前者为正多选题(从备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7.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与()。
A.MPC同方向变动B.MPC反方向变动C.MPS反方向变动D.以上都不是8.为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有()。
A.杜森贝里B.希克斯C.莫迪格利安尼D.弗里德曼9.属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假定的有()。
A.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B.利率水平不变C.价格水平固定不变D.投资水平固定不变10.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中涉及的函数有()。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货币供给习题

第三章货币供给、需求和利息率的决定(一)名词解释1.自发性投资2.投资函数3.资本边际效率(MEC)4.投资边际效率(MEI)6.M17.M28.M3 9.基础货币10.货币乘数11.货币需求12.货币的交易需求13.货币的预防需求14.货币的投机需求18.流动性偏好19.流动性陷讲20.法定准备率21.超额准备金22.贴现率23.再贴现率24.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二)选择题1.人们持有货币不是因为下列()。
A.交易的需求B.心理的需求C.预防的需求D.投机的需求2.下列()是正确的。
A.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收入的减函数B.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收入的减函数C.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D.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增函数4.下列()不是M2的一部分。
A.可转让存单B.通货C.货币市场互助基金D.支票存款5.灵活偏好曲线表明()。
A.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越是会下降,因而不愿购买更多债券B.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回涨可能性越大,因而越是愿意更多购买债券C.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为购买债券时需要的货币就越多D.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可能还要上升,因而希望购买更多债券6.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态,这意味着()。
A.利率少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变动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多变化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8.法定准备率高低和存款种类的关系,一般说来是()。
A.定期存款的准备率要高于活期存款的准备率B.定期存款的准备率要低于活期存款C.准备率高低和存款期限无关D.以上几种情况都存在9.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贴现率提高,则()。
A.银行要留的准备金增加B.银行要留的准备金减少C.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10.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 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的合适的贷款对象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1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货币、利率与国民收入一、名词解释1、法定准备金率2、法定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规定得各商业银行与存款机构必须遵守得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得比率. 2、基础货币2、基础货币就是指一国金融当局得货币供给量,由流通中得通货与商业银行得储备金组成。
其中,商业银行储备又由法定存款储备金与超额准备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货币就是商业银行借以扩张货币供给得基础,因此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二、单选题1、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 ).A、公众持有得通货;B、公众持有得通货加上活期存款;C、公众持有得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D、公众持有得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2、下列哪一项不就是中央银行得职能( )A、发行货币; B、向银行提供贷款;C、向企业提供贷款;D、主持全国各银行得清算。
3、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居民户与企业持有货币得主要动机( )A、储蓄动机;B、交易动机; C、预防动机;D、投机动机。
4、按照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 )。
A、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B、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C、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D、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
1、B2、C3、A4、B四、简答题1、商业银行就是如何创造货币得?1、答:个人或企业所拥有得现金货币通常都会存入银行而成为银行得存款。
银行所有得存款除了要准备一定数量应付日常得现金提取外,其她部分可用于信用贷款。
由于贷出得现金又会以存款形式出现在别得银行,得到这笔存款得银行除预留一定比例得现金应付现金支取外,又可信用贷出。
依次类推,所有得信用贷款之与称为货币得信用创造。
货币信用创造就是指最初得存款所能带来得信用货币总与为最初存款得倍数2、均衡利率就是如何决定得?2、答: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就达到均衡,据此便决定了均衡利率。
由于货币供给量得大小就是由中央银行控制得,所以在分析货币市场时,通常把货币供给量视为外生变量。
这样,货币市场得均衡,即通过利率调节货币需求以达到某个给定得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习题3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均衡(一)选择题单选题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等于02.如果MPS为0.2,则投资乘数值为()。
A. 5B. 0.25C. 4D. 23.短期消费曲线的斜率为()。
A.平均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C.边际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4.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总需求()。
A.税收B.政府支出C.净出口D.投资5.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
A. C.+I=C.+SB.I+G=S+XC. I+G=S+TD.I+G+(X-M)=S+T+Kr6.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最显著区别是()。
A.税收乘数总比转移支付乘数小1B.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C.两者互为相反数D.后者是负的,而前者为正多选题(从备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7.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与()。
A.MPC同方向变动B.MPC反方向变动C.MPS反方向变动D.以上都不是8.为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有()。
A.杜森贝里B.希克斯C.莫迪格利安尼D.弗里德曼9.属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假定的有()。
A.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B.利率水平不变C.价格水平固定不变D.投资水平固定不变10.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中涉及的函数有()。
A.出口函数B.进口函数C.消费函数D.投资函数(二)填空题1.在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的分析中,消费上去容易下来难,以至于产生了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消费的这种特点被称为。
2.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
3.乘数是指增加所引起的增加的倍数。
4.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可以采用的两种方法是和。
5.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是由、和构成。
6.投资乘数是的倒数。
7.平衡预算乘数的值等于。
8.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只分析上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标为“T”,错误的标为“F”)1.从根本上说,储蓄就是未来的消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一、名词解释
1、法定准备金率
2、法定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2、基础货币
2、基础货币是指一国金融当局的货币供给量,由流通中的通货与商业银行的储备金组成。
其中,商业银行储
备又由法定存款储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借以扩张货币供给的基础,因此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二、单选题
1、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
A、公众持有的通货;
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
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
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2、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
A、发行货币;
B、向银行提供贷款;
C、向企业提供贷款;
D、主持全国各银行的清算。
3、下列哪一项不是居民户和企业持有货币的主要动机()
A、储蓄动机;
B、交易动机;
C、预防动机;
D、投机动机。
4、按照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
A、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B、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
C、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D、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
1、B
2、C
3、A
4、B
四、简答题
1、商业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
1、答:个人或企业所拥有的现金货币通常都会存入银行而成为银行的存款。
银行所有的存款除了要准备一定
数量应付日常的现金提取外,其他部分可用于信用贷款。
由于贷出的现金又会以存款形式出现在别的银行,得到这笔存款的银行除预留一定比例的现金应付现金支取外,又可信用贷出。
依次类推,所有的信用贷款之和称为货币的信用创造。
货币信用创造是指最初的存款所能带来的信用货币总和为最初存款的倍数
2、均衡利率是如何决定的?
2、答: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就达到均衡,据此便决定了均衡利率。
由于货币供给量的大小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所以在分析货币市场时,通常把货币供给量视为外生变量。
这样,货币市场的均衡,即通过利率调节货币需求以达到某个给定的货币供给。
实际的货币供求相等时,货币市场就达到均衡。
五、计算题
1、假设某人把价值1000元的政府债券买给中央银行,并把这1000元存入银行A。
这种新存款最初增加了1000元的货币量。
再假设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为20%,超额准备率、通货比率均为0。
表4.1给出了这笔存款引起的货币扩张过程的第一轮的有关信息:
(1)填写表4.1;
(2)在6轮结束之后,货币总共增加了多少?
(3)货币乘数是多少?
(4)在整个过程结束之后,货币总共增加了多少?
2、假定一国在某一时期有:小额定期存款=1050,大额定期存款=425,活期存款=345,储蓄存款=375,通货=130,(单位均为10亿美元),试计算M1、M2、M3各为多少?
(2)由(1)表中结果可见,在第6轮结束之后,累积的货币增加量为3689.28元。
(3)由货币乘数公式e
d c c r r r r +++=
H M =
K 1得:K=1/0.2=5。
(4)在整个过程结束之后,货币总增加量=最初的存款增加量×货币乘数
=1000元×5=5000元
七、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中国的老百姓为什么偏好储蓄
高储蓄率往往是高 GDP 增长的后果。
道理很简单,普通老百姓收入增长后,会小心地“奖励”一下自己,但不愿大量花钱。
日本在上世纪 70 年代 GDP 增长很快,在那个时期的储蓄存款率也是很高的。
到了 90 年代,日本经济增长变缓,储蓄存款率也随着下降了。
中国目前还是处在高 GDP 增长期间,较高的储蓄存款率其实是正常的。
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渠道是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不光老百姓缺少投资渠道,近来很多企业也因缺少投资欲望而把资金存入银行。
在中国,企业存款增加后,广义货币 M2(定活期存款为主)就会随着增长。
2005 年的 M2 同比增长 18.3%,很多人推测这个增长主要来自企业高达 1.2 万亿元的利润。
所以,老百姓不投资不是孤立的现象。
中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老百姓把收入的 40%放在银行里。
但是,对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来说,15 万亿元存款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如果让 13 亿人平摊存款余额,人均不过只有一万多元。
假定那些存款都来自 5 亿城镇居民,人均不过三万元。
一个典型的城镇三口之家,也就是大约 10 万元存款。
这个平均家庭存款数,购买房子不足,供养车不够,不断上涨的医疗费和教育费也让普通家庭不敢轻易花费银行存款。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储蓄率是在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形成的。
老百姓储蓄多是对养老风险和医疗风险没有信心。
美国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不景气,美国人储蓄较多。
随着经济改善和各种社会保险机制的建立,大多数美国人对未来的担忧没有了。
2005 年,美国人的储蓄率是负数,说明他们不光不存钱,而且开始花过去的存款。
不过,美国人并没有过度担心。
储蓄是个复杂的现象,需要把居民存款余额放到更大的图像里去看。
美国的老百姓只想花费,不愿储蓄,而中国的情况稍稍不同,老百姓感到银行里有储蓄,心里才能获得一些安全感。
目前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而培养一个孩子上到大学需要 19.1 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钱不敢花就不难解了。
消费低并不是“节约的习惯”,而是未来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讨论题:中国老百姓偏爱储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要点:我们把增加的收入中所增加的消费(即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称为边际消费倾向。
凯
恩斯曾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经济学家从消费统计资料中发现,在发达国家,消费是稳定的,并不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但这个规律在我国现阶段是存在的。
为什么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储蓄这么多?凯恩斯把未雨绸缪的谨慎动机作为储蓄的原因之一。
谨慎动机的储蓄就是存钱,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这种谨慎动机储蓄的多少取决于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
不确定性越高,社会保障越不完善,储蓄就越多。
凯恩斯还指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另一个原因是收入差距扩大。
通常来说,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极低,但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极高。
当收入和财富主要集中在富人手中时,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就低了。
这种收入分化格局决定了整体边际消费倾向不高,消费不足。
这种谨慎动机在我国储蓄的增加中起了重要作用。
我们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不确定性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