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名句周周清(一)

名篇名句周周清(一)
名篇名句周周清(一)

名篇名句周周清(一)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诗经·卫风·氓》

1、_____________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_____________ ,子无良媒。_____________ ,秋以为期。

2、_____________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尔车来,_____________ 。

3、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_____________ !士之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说也!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5、_____________,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赤壁赋》

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 ,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 。

3、于是饮酒乐甚,_____________ 。歌曰:“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_____________ 。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 ,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_____________,托遗响于悲风。”

7、逝者如斯,_____________ ;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

8、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_____________。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名句名篇默写

演练16名句名篇默写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或百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逮奉圣朝,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子曰:“举直错诸枉。________________。”(《论语》) (3)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梧桐更兼细雨,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_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4)________________,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4.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陶行知教育名篇_名句

《陶行知教育名篇》好句摘抄 1.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2.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3. 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惟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当然,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 4.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5.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6.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7. 我的主张是: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8.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 10.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1.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做,就是实践,让学生动起来。

—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题总结

—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题总结

————————————————————————————————作者:————————————————————————————————日期: 2

2014年——2018年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汇总 2014年 【新课标卷Ⅰ】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试题解析】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如(1)中“百姓苦难生活”“流泪”,(2)中的“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3)中的“花鸟”等。二是注意难写字“猱”、形近字“哀”“衰”等。 【新课标卷Ⅱ】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 3

名句名篇默写(解析版)

第10 练名句名篇默写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耕不吾欺。(陶渊明《移居(其二)》) ⑥_____________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 ,。(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答案】①山随平野尽②绿杨阴里白沙堤③芳草萋萋鹦鹉洲④长河落日圆⑤衣食当须纪⑥感时花溅泪⑦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解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杨” “堤”“萋萋”“鹦鹉 洲”“圆”“溅”“颓”“沉鳞”“竞”的写法。 2.诗文默写。 (1)征蓬出汉塞,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 。(王绩《野望》)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初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 (4)云漂浮不定,幻化成形,是诗人的歌咏对象。李白在《渡荆门送别》用“ _________, ______ ”描述云生海市蜃楼之景;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_______________ , _____ ”,描述了湖水白云相连的景象。 【答案】归雁入胡天山山唯落晖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解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雁” “唯”“落

五年高考真题 名句名篇默写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六名句名 篇默写 高考命题规律 .考查的范围以《考试说明》推荐背诵的篇目为主。2017年以前试题共3小题,6分;2017年试题共2小题,5分;2018年试题共3小题,6分。默写内容上诗词文兼顾,高中与初中兼顾。 2.以理解性默写为主要考查题型,注重名篇全篇的背诵,尤其重视对必背篇目的全面理解和对名句的准确理解之后的识记。此种考查方式与以往以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方式相比,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而非单纯的识记能力。 3.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的句子,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反映传统美德的句子。. 命题角度语境理解式默写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8全国Ⅰ·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羽扇纶巾樯橹 灰飞烟灭 ,不能有错别字。注意“纶”“樯橹”等字的写法。 2.(2018全国Ⅱ·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 读了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一本书,读书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多么的匮乏,的确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了。再联系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收获良多。 一、“立德树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调了“德”的重要性。陶先生也非常强调“德”的重要性。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教师的殷切期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众多名言中流传最广的两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作为教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

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以德为首。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等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二、“处处有教育” 教育不单指课堂上,更不能局限于班主任的班会课上。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处处有教育。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我们现在的教育也要注意,不能唯分数,虽然现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氛围还很浓郁。我们在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同时也不忘初心,育人为本,牢记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要知课堂内外,处处有教育,处处是教育。

高考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人因为官职大小的缘故,而嘲笑那些拜师学习的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作者以菊花与莲作对比,指出莲是花中君子,描写菊花的句子是:菊,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花之隐逸者也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意义。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穿荷叶荷花制作的衣服来表明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志向。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这就告诉人们要善于借助各种外在条件。 答案(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3)君子生非异也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男子用车来接女主人公,女主人公带上财物嫁给他。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提出了国应当爱惜六国的人才的观点,他认为,国如果做到了这点,就能“________________”,无人能使其灭亡。 答案(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以尔车来以我贿迁(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高三名句名篇默写

2020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 1.《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反省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10.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解释“,”。 1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12.君王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 1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1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指出古代很多帝王守江山难的原因。1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16.《师说》中,韩愈指出“,”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17.《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18.《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19.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20.杜牧《阿房宫赋》中以“,”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21.《阿房宫赋》中“,”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 2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2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练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24.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 25.《六国论》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的惋惜,对为国者“”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 26.作者首先引出“,”的设问,紧接着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就使得文章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27.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28.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29.苏轼在《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30.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3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心得体会)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受到很大触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____年在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训。他强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方针。“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我联想到了我的《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机械制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能够顺利地阅读机械图纸。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我很少用模型教学,因为我感觉用模型过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图纸,结合三个视图从多个角度讲解,就能够慢慢

默写名句名篇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初中部分 一、《论语》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 是:,。 2、《论语》中强调几个人走在一起,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 是:,。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4、《论语》中孔子强调见到有德行的人要向他看齐,接触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我的句子是: ,。 二、《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文章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一致的句子 是:,;, 。。 2、《鱼我所欲也》文章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 是:,,。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练的句子 是:,,,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 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 是:。 四、《曹刿论战》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 是:,。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 子:,。 3、《曹刿论战》文中曹刿断定敌方确实溃败的依据 是:,。 五、《邹忌修讽齐王纳谏》 1、《邹忌修讽齐王纳谏》文中描写邹忌修外貌的句 子:,。 2、《邹忌修讽齐王纳谏》文中邹忌修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工美的原因的句子是:,;, ;,。 3、《邹忌修讽齐王纳谏》文中写齐王受邹忌修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 ,; , ; , 4、《邹忌修讽齐王纳谏》文中邹忌修的讽谏在诸侯国之间收到的效果的句子是: ,。 六、《出师表》 1、《出师表》文中作者指出现阶段蜀国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 2、《出师表》文中诸葛亮分析东汉兴隆的原因是: ,。 3、《出师表》文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 ,,,。4、《出师表》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 5、《出师表》文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 ,。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训练1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训练1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岁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3.《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5.曹操《观沧海》中“,”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6.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7.《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 8.李白《蜀道难》中“,”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9.杜牧《阿房宫赋》中以“,”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10.《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11.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1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13.《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软,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14.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15.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16.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话是:“,。” 1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一句“”极写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时的威猛声势。 18.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两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的雄浑景象。 19.庄子《逍遥游》中,在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之后,提出总结性看法的两句是“,”。 20.刘禹锡《陋室铭》中写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一句是“”。 2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交代出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正值青春年华、春风得意之时。 2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两句是“,”。

【高考】20名句名篇默写二

【关键字】高考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0) 名句名篇默写(二) 上一讲引用了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民先生这样的话:“名句名篇默写首先要能默写课文要求背诵的篇目,在些基础上能够背诵一些课外的但常见常用的名句则更好。”2003年的高考试题果真有课外的一小题。这就是《论语·雍也》中的“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能默写出来的极少。本讲专门选编课外(含初中学过的)名句名篇。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备考不仅要注重背诵,还要注重“默写”,把句序写对,把字写正确。从这两年高考情况看,有的考生虽然会背诵,但默写时常常写错字,尤其是《陈情表》中的那两句出现了几个莫名其妙的错字,因而不能得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历代散文中的名句名篇 补出下列文中空缺的部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是故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故曰:。(《礼记·学记》) 2.独学而无友,;燕朋逆其师;。(同上)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4.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故能成其大; 故能成其深;,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李斯《谏逐客书》) 5.暮春三月,,,。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忄良!(丘迟《与陈伯之书》) 6.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 ,,,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韩愈《进学解》) 7.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殡殓不得凭其棺,窆不得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韩愈《寄十二朗文》)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9.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事务;每读史书,多求理道,始知。(白居易《与元九书》) 1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其必曰“ ,”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1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停记》)12.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

名句名篇默写Word版含答案

1.(2017·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________________,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5)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论语·宪问》) (8)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对于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谋、弦、冯、瘦、惧、理等。 答案(1)来即我谋(2)小年不及大年(3)一弦一柱思华年(4)无言独上西楼(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古道西风瘦马(7)勇者不惧(8)在地愿为连理枝 2.(2016·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陶行知教育名篇学做一个人

陶行知教育名篇 学做一个人① 我要讲的题目是:《学做一个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中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 《抱朴子》上有几句话:“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又次之;不生为下。” 但是何种人算不是整个的人呢?依我看来,约有五种: (一)残废的——他的身体有了缺欠,他当然不能算是整个的人。 (二)依靠他人的——他的生活不是独立的;他的生活只能算是他人生活的一部分。 (三)为他人当作工具用的——这种人的性命,为人所支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四)被他人买卖的——被贩卖人口者所贩卖的人,就是猪仔;或是受金钱的贿赂,卖身的议员就是代表者。 (五)一身兼管数事的——人的一分精神只能专做一件事业,一个人兼了十几个差使,精神难以兼顾,他的事业即难以成功,结果是只拿钱不做事。 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我觉得中学生有一个大问题,即是“择业问题”。我以为择业时要根据个人的才干和兴趣。做事要有快乐,所以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择业。但是我们若要做事成功,我们必要有那样的才干。 我曾做了一首白话诗,说人要有独立的职业: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 现在我们专讲“学”和“做”二个字,要一面学,一面做。“学”和“做”要连起来。英语Learn by doing,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应用学理来指导生活,同时再以生活来印证学理。 将来诸君有的升学,有的就职业,但是为学的方法全要研究。学农的人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农夫的手;学工的人,也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工人的手。这样他才可以学得好。 我希望到会的个人,是四万万人中的一个人。诸君还要时常想: 中国有几个整个的人? 我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 ①本篇系陶行知1925年底在南开学校的演讲词。原载1926年2月28日《生活周刊》第1卷第19期。

专题6名句名篇默写答案

语境理解式默写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8全国Ⅰ·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答案(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名句的默写要准确,不能有错别字。注意“纶”“樯橹”等字的写法。 2.(2018全国Ⅱ·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答案(1)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尔”不能写成“而”,“蹴”也容易误写。(2)对于《琵琶行》的考查,没有局限于传统的经典名句,对于这些文章的备考,一定要背熟全篇。(3)要注意“斗牛之间”的书写,不要把它和《滕王阁序》中“牛斗之墟”记混。 3.(2018全国Ⅲ·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安徽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

专题一名句名篇默写 1.(2019·原创)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⑤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外国学生来我校进行文化交流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欢迎他们。 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 2.(2019·原创)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②斗折蛇行,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④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____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______________,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有异曲同工之妙

陶行知教育名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的读后感 “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 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是在他看到国内“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阐明了他的教学主张。这一主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如果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探求,教师只管“教”或“教学”,也不

高中名句名篇默写

高中名句名篇默写 1、木直中绳, , 。 2、,不复挺者,。 3、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顺风而呼,,。 6、,非利足也,; 7、,善假于物也。 8、,;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10、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11、蚓无爪牙之利,,,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2、,,用心躁也。 13、怒而飞,。是鸟也, 。 14、《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15、天之苍苍,?? 16、,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7、,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 18.故九万里,,; 19 ,而后乃今将图南。 20、蜩与学鸠笑之曰:“,,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1、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 22、,,此小年也。 23、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4、斥燕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 上,,,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25、,,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6、,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27、,,旬有五日而后 28、,,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29故曰:至人无己,,。 30 师者,。

31吾师道也,? 3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3古之圣人,,; 34、今之众人,,。 35、彼童子之师,,。 3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吾未见其明也。 37、位卑则足羞,。呜呼! 3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 39、,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 后,,如是而已。 40、,作《师说》以贻之。 41、,隔离天日。,直走咸阳。 42、,。各抱地势,。 43、盘盘焉,囷囷焉,,。 4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45、,不知东西。歌台暖响,;舞殿冷袖,。 46、,,辞楼下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 会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交流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他的理论和实践,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更是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生活即教育”“创造的教育”“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独特教育思想. 一、陶先生的文章是教师进德修业的参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二、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1、“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的解决。什么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 2、“教学做合一”。陶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

2017高考理解性名篇名句默写.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我国古典优秀诗歌中,常常突出一个典型事例来概括事物本质。晚唐诗人杜牧根据飞骑送荔枝一事,只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两句14个字,便勾勒出唐明皇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6.《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多用比兴手法,因而取想特别丰富、巧妙而多变,使诗歌形象更为突出。 7.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印错杂弹_ 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8.“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首歌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