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藏族地区使用)汉语第九册
桂林山水_9

xx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
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
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xx 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
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
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桂林山水》。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观察和描述桂林山水的特点。
学习通过描写和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桂林山水》的内容简介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描绘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引导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和特色。
2.2 生字词的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练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桂林山水的特点。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
4.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练习,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4.3 课文理解与表达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书写作文,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桂林山水》的文本,方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5.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生字词。
5.3 桂林山水图片和视频收集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导入和课堂教学。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生字词,传授相关知识。
6.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6.3 情景教学通过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七章:教学设计7.1 课堂导入利用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山水”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三、教学难点:1. 描绘画面,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2. 用“山水”造句。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桂林山水的信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如“碧绿、静止、翠绿”等。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3. 朗读感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解释原因。
4. 课堂练习:(1)学生用“山水”造句。
(2)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彼此的句子。
5.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桂林山水》,欣赏了美丽的桂林山水,学会了用“山水”造句。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桂林山水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桂林山水的美丽。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桂林山水》,大家能简单描述一下桂林山水的特点吗?2. 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如“翠绿、碧绿”等词语的含义。
(3)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3. 想象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互相交流。
4. 课堂练习:(1)学生用“山水”造句。
(2)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彼此的句子。
桂林山水课件

读课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l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lí)江上,来观赏桂 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l 我看见过波澜(lán)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 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xiá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xiá)的翡 (fěi)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 移。 我攀登过峰峦(luá 我攀登过峰峦(luán)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 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 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zhà 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zhànɡ), 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l 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lín) 峋(x 峋(xún),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 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f )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miá 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fá)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mián)不断的 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
3.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 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简要描述桂林山水的美丽。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课文描述,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利用思维导图或绘画,帮助学生形象地记忆课文内容。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桂林山水的理解和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基本语法结构。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描述桂林山水的特点。
2.2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和运用生字词。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描写。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桂林山水》文本。
桂林山水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生字词卡片或黑板。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创造舒适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设备准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利用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自主掌握生字词。
4.3 课堂讲解与练习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和运用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桂林山水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桂林山水画。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桂林山水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和进步。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一次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桂林山水的美丽。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教材介绍精编版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教材介绍一、概述在知识方面,划分为六个教学单元:(一)水的三态变化:包括第1、2、3、4课。
在低年级学生认识了水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沸腾,水蒸气的凝结、凝华,冰的融化、升华,以及露和霜的成因;进而指导学生认识水在液态、气态、固态之间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二)空气:包括第5、6、7课。
在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了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的热胀冷缩、大气压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成因及风的观测。
(三)植物:包括第8、9、10、11课。
在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了根、茎、叶外部形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根、茎、叶的生理作用。
(四)力:包括第12、13、14、15课。
继“平衡”、“轮子”、“压缩空气”之后,指导学生认识弹性、摩擦力、反冲、学习使用测力计测力。
(五)热:包括第16、17、18、19课。
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以及保温和散热的方法。
(六)水:包括第20、21、22课。
在学生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云、雾、雨、雪的成因,以及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的循环运动。
能力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观察能力1.指导学生观察一些自然变化或自然现象。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空气的流动,热传递现象,弹力、摩擦力和反冲现象等。
这类观察的教学重点是条件和过程,即某种变化或现象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体有什么变化或出现什么现象等。
2.培养学生定量观察能力。
例如利用测力计测定摩擦力、重力的大小,根据风中物体的动态或人的感觉估测风级等。
(二)实验能力1.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例如正确使用酒精灯,会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会做说明热空气上升、根有吸水作用、茎有运输作用的实验,以及有关弹性、摩擦力、热传导、热对流的实验。
2.继续练习对比实验,学习模拟实验方法。
例如说明水蒸气的凝结与温度有什么关系、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对比实验,风、露、霜、雨的模拟实验。
《桂林山水》课件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 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桂 林 的 山
像老人、像巨 奇 象、像骆驼
秀
像翠绿的屏障,像 新生的竹笋
危峰兀立,怪 石嶙峋
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写桂林的水,先写大海 与西湖,写桂林的山,先写 泰山与香山,为什么? 大海 波澜壮阔
西湖 水平如镜
泰山 峰峦雄伟 香山 红叶似火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
发挥想象:桂林的山到底是一幅怎么样 的美景?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
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却没有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 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 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静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桂 林 的 水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绿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 翠。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 清 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 石。
1、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 的水写得这么奇丽?
排比、比喻
Hale Waihona Puke 2、我也来试一试:A、公园的花真香啊,香得(
衬托
无瑕
翡翠
荡漾
画卷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连绵不断 怪石嶙峋
作业:
1、学习了桂林山水,你对那里的 山,那里的水,有什么感觉?把 它写下来。
2、观赏一处风景,注意仔细观察 它的特点,然后写下几段话,最 好能用上本课的一些优美的词语。
波澜壮阔 峰峦雄伟 无瑕 翡翠 红叶似火 骆驼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竹筏小舟 连绵不断 画卷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1.1 设计意图《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绘了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桂林的山水美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2 课文简介《桂林山水》一文以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那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之间。
1.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答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字词2.1.1 桂林: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城市,以其山水美景著称。
2.1.2 漓江:流经桂林的一条著名河流,两岸风景秀丽。
2.1.3 峦:山峰的一种形态,常用来形容山峰连绵。
2.2 句子理解2.2.1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这句话说明了桂林山水的美丽程度,以及阳朔山水的地位。
2.2.2 “舟行波上,如在画中游。
”:形象地描绘了游览漓江时的美妙感受。
2.3 文章结构2.3.1 总分总:文章开头总体介绍桂林山水的美,中间部分详细描绘了漓江山水的美,结尾再次总结桂林山水的美丽。
2.3.2 动静结合:文章在描绘山水时,既有静态的山峰、河流,又有动态的舟行、倒影,使画面更加生动。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意境。
3.1.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1.3 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2 生字词学习3.2.1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2.2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2.3 小组交流,巩固记忆。
3.3 句子理解3.3.1 学生自主理解句子,体会句子的美感。
3.3.2 教师讲解句子,学生跟读。
3.3.3 小组讨论,分享心得。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第九册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 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 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 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 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 的西湖,却从没看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 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 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 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小 学 语
文 第 九
册
《 桂 林 山 水 》
罗田县实验小学 黄爱芬 制 作
主 页
字词学习
阅读理解 巩固练习
扩展资料
退 出
风光欣赏
请读读词语,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帮助
漓江
翡翠
泰山 红叶似火
危峰兀立
竹筏
屏障
波澜壮阔
怪石嶙峋 无暇
字词学习
奇峰罗列
云雾迷蒙 观赏
返回主页
拔地而起
阅读理解
连绵不断
扩展资料
巩固练习
哪些词句来形容这些山?
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
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
课文中是怎 样写这些山的特 点的?找出句子 读一读。
看看画面,你能说 说“危峰兀立”、“怪石 嶙峋”的意思吗?
课文段落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 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 水。
请读读词语,注意读准生字字音。帮助漓江lá n
lí
翡翠
fěi
tà i
泰山 红叶似火
《桂林山水》课件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仔细看图和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引导学生感受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陶冶爱美的情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本课主要词语:无瑕、峰峦雄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
认识排比句。
注意分号的用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带这节语文课,我姓古,古代的古,大家可以叫我古老师。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山河非常秀丽,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
你们都去过或者听说过哪些名山大川呢?生:泰山,华山,黄河······(二)观察彩图。
(1)这幅图的主体是什么?(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幅风景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看看这幅图中都有哪些景物?生:山,水,树木······(2)按观察顺序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观察,注意水的清澈、山的奇特,边观察边想象,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师:他们都有什么特点?生:远处奇特的山,近处清澈的水,山水间茂密的树木······师:通过我们的观察,哪位同学能猜到这是哪里呢?生:桂林(三)引入课题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桂林山水》这篇课文。
昨天,老师已经让大家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描述一下桂林的山水?生:桂林山水甲天下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看来同学们都认真的预习过了!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这个“甲”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生:第一师:很好,这个“甲”在古时候是代表顺序的,“甲乙丙丁”这个“甲”排在第一位,顾名思义,这个“甲”就是“第一”的意思,所以我们又可以说“桂林山水天下···”生:第一(四)学习生字、新词师:通过预习,同学们都掌握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了吗?生:掌握了师:那么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先自由的朗读一下,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 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
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Fra bibliotek形态万千。
山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 秀 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 险 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
栽倒下来。
.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
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 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
1、街道上的人真多啊,
2、校园真安静啊,
3、早晨的空气真清新啊,
4、
,
4、桂林的山水美,————————。 5、教室里真静啊,————————。 6、——————,————————。
1.先欣赏图片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桂林山水 与别的风景名胜区的山水有什么不同?
2.把最能表达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感受的句 子写下来。
思考:
1.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2.桂林山水有哪些特点?
3.“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 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4.荡漾在漓江上为什么会有“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1、读、画。 2、概括特点。 3、学习写法。 4、感情朗读。
理解句子的方法:
1、读一读句子。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写具体?
(如果是比喻句,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3、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
静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 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水
清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 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 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 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
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 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练一练,选喜欢的说一说。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 (藏族地区使用)汉语第九册
桂林山水
生字学习 澜 lán 波澜 瑕 xiá 瑕疵 翡 fěi 翡翠 峦 luán 山峦 骆 luò 骆驼 驼 tuó 驼峰 兀 wù 突兀 绵 mián 绵长 攀 pān 攀登 泰 tài 泰山 罗 luó 罗列 障 zhàng 障碍
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