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道倾斜对环形通道内汽-水两相流压降的影响
《压水堆核电厂安全》单元10:压水堆核电厂的设计基准事故及失流事故

单元10:大破口失水事故
临界流对冷却剂丧失事故的影响:
■ 破口处的临界流量大小决定冷却剂丧失速率与系统卸压速率。而 卸压速率是过程的主宰量。
■ 在冷却剂管道发生双端断裂时,两个破裂端口上游不同,一个是 反应堆压力容器下降段,一个是主泵与蒸汽发生器。由于临界流 量是破口上游工况决定,故两个破裂的端口临界流量不同。最终 会影响回路中流动滞止点的位置,而滞止点位置强烈影响堆芯的 冷却剂流量,从而影响到堆芯的冷却,破裂环路与完整环路之间 流动特性与流量分配的不同使得堆芯流量的预测更加复杂化。
■ 喷放时形成的压力波及破口处的喷射力对回路内部构件、冷却剂 管道、安全壳结构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可能造成这些部件结构上 的损坏。
单元10:大破口失水事故
力学效应
■ 当出现破口时,会形成一个降压波在一回路中传播,破口面积 上的压力在每一段中下降一定数量,这样形成的压力波传到整 个系统。
■ 在传播的过程中压力波逐渐衰减。但当破口出现在热端时,压 降波则几乎没有衰减就传到压力容器。
压水堆核电厂安全
单元10:压水堆核电厂的 设计基准事故及失流事故
单元10:大破口失水事故
10.1 反应堆冷却剂丧失事故 1、定义:
冷却剂丧失事故是指:反应堆主回路压力边界产生破口或发生破 裂,一部分或大部分冷却剂泄露的事故 通常称为:失水事故(LOCA) LOCA: loss of coolant accident
(1)燃料元件包壳的温度不得超过 1204 摄氏度; (2)包壳与水蒸气作用所氧化的包壳壁厚不得超过原壁
厚的 17%; (3)同水或水蒸气发生反应的燃料元件包壳重量不超过
大流量下倾斜管气液两相流实验研究

大流量下倾斜管气液两相流实验研究周世忠;朱琳;张阳波;郑为【摘要】Water and air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edium to make the experiment of high output gas liquid two-phase flow on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The transparent organic glass tube with inner diameter of 40 mm and length of 8 m was used, and the flow pattern was recorded by high-speed camer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low pattern, we found a new type oscillatory impulse flow in inclined tube under low gas velocity, and the effect of superficial gas and liquid velocities and tilt angle on pressure drop in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was investigated, a gas / liquid film flow model was built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apparent gas and liquid flow velocity on the pressure drop gradi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range of high gas and liquid flow, the flow pattern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n the inclined tube is mainly the oscillating impulse flow, the transitional flow and the annular flow,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ngle of the inclined tube is not obvious, the pressure drop of the oscillating impulse flow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gas flow rate, the pressure drop of the annular flow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gas flow rate, the pressure drop gradient of the transitional flow is the smallest, and the pressure drop grad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clination angle.%在较高的气液范围内,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在多相流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倾斜向上的高产量气液两相流模拟实验研究。
水平管内气液两相螺旋流压降规律实验研究

水平管内气液两相螺旋流压降规律实验研究第13卷第3期2013年1月1671—1815(2013)03-0659-05 科学技术与工程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Vol.13No.3Jan.2013 2013Sci.Tech.Engrg.水平管内气液两相螺旋流压降规律实验研究王树立饶永超魏鸣姣张琳马维俊(常州大学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州213016)摘要在气液两相流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流型和压降的实验。
以空气和水为实验介质,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螺旋流的流型进行了研究。
依次得到螺旋波状分层流、螺旋泡状流、螺旋弥散流三种典型的流型图像。
并分析了流型、体积含气率、气液折算流速以及叶轮起旋参数等因素对气液两相螺旋流压降的影响。
最后实验表明,流型是影响压降规律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对压降的影响亦有影响。
螺旋弥散流是压降梯度最小的流型。
以上结果对今后相关的研究以及工程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气液两相螺旋流流型压降中图法分类号O359.1;文献标志码B2012年9月6日收到,10月10日修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6015)和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CXZZ11_0377)资助第一作者简介:王树立(1957—),男,辽宁抚顺人,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
E-mail :wsl1957@yahoo.cn 。
气液两相螺旋流是指气、液两种流体在轴向运动的同时叠加了切向(或称周向)速度而形成的旋转运动。
在动力、化工、石油及核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两相流动流型的准确预测以及压降特性等研究对于相关领域的发展以及存在两相流动的工业设备的设计和运行均十分重要[1—3]。
Nissan 和Bresan [4](1961)最早研究了管内螺旋流流场。
他们发现流场中心压力总是最低,向壁面或多或少增加,沿下游压力降低。
离中心不到一半半径的地方切向速度达到最大,断面平均环量沿下游衰减。
倾斜管内油水两相流数值模拟

倾斜管内油水两相流数值模拟
孙皓;王殿学;郭大成;马焱;李妍
【期刊名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倾斜管内的油水两相流流动是油田地面集输管道内最常遇到的流动现象。
采用VOF在不同含水率和混合流速条件下对不同角度的倾斜管内的油水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计算可知,管内流型受管道倾斜角度影响。
倾斜管内的油水两相流压降与含水率和流体混合流动速度有关,倾斜管内流体压降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流体混合流动速度增大而增大。
倾斜管压降计算公式对高含水期的油水两相流压降规律预测同样适用。
【总页数】5页(P40-44)
【作者】孙皓;王殿学;郭大成;马焱;李妍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油气集输公司,辽宁盘锦124010;中国石油天然
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河北廊坊06500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油气集输公司,辽宁盘锦12401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锦州公司,辽宁锦州12100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辽宁盘锦12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832
【相关文献】
1.集输管道弯管内油水两相流压力变化数值模拟 [J], 孙皓;马贵阳;汪笑楠;李丹;孙蕾;王会香
2.水平突变管内油水两相流数值模拟 [J], 范开峰;王卫强;孙策;石海涛;万宇飞
3.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型数值模拟 [J], 陈勇
4.油水两相流管内相分隔技术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J], 郭省学
5.倾斜管内高黏油水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J], 刘志权; 荣峰; 佟仕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液两相流持液率及压降特性的试验研究

气液两相流持液率及压降特性的试验研究
吕宇玲;杜胜伟;何利民;陈振瑜
【期刊名称】《油气储运》
【年(卷),期】2006(25)3
【摘要】研究了不同流型下压力降与持液率的特点,以及压降脉动信号的方差与持液率、气、液相流量之间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分层流动的持液率值最高,平均压降最低;环状流动持液率值最低,平均压降值最高;段塞流动位于两者之间。
分层流压降脉动信号的方差很小,随气、液量和持液率的变化小;段塞流压降脉动信号的方差最大,随气相流量和持液率的变化而变化较大,在相同气量下,方差随持液率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持液率下,方差也随气量的增大而增大;环状流的方差在分层流和段塞流之间,气相流量的变化对压降脉动信号的方差的影响小,但液相流量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随着液相流量和持液率的增大,压降脉动信号的方差会增大。
【总页数】4页(P48-51)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压降;持液率;流型;试验
【作者】吕宇玲;杜胜伟;何利民;陈振瑜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22.1;O359
【相关文献】
1.虹吸管气液两相流压降特性试验 [J], 张小莹;李琳;王梦婷;谭义海
2.垂直同心环形管内上升气液两相环状流含气率与压降预测 [J], 张军;陈听宽;闻建龙;罗惕乾
3.液相物性对壳侧不互溶双组分两相流截面含气率及两相压降的影响 [J], 黄兴华;王启杰;杨小琼
4.矩形截面螺旋细通道内气液两相流液相分布及压降特性 [J], 林清宇; 吴佩霖; 冯振飞; 艾鑫
5.一种新的低含液率气液两相流槽式孔板压降倍率相关式 [J], 邢兰昌;耿艳峰;孙苗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窄矩形通道内两相流动压降特性研究

窄矩形通道内两相流动压降特性研究王广飞;阎昌琪;孙立成;曹夏昕;贾辉【摘要】以空气和水为工质,在40 mm×1.6 mm的窄矩形通道中对竖直向上气-液两相流动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了现有的两相流动阻力计算关系式,结果表明,传统的计算关系式均不适用于窄矩形通道内两相流动阻力的计算;而以窄矩形通道为基础的Lee-Lee关系式误差相对较小,但预测值与实验值相比整体偏小.为此结合实验数据,以分液相-分气相雷诺数之比Re1/Reg为依据将流动分为两个区域,分别对Chisholm关系式进行修正,修正关系式与实验数据的误差较小,能够很好地预测本次实验结果.%Two-phase frictional pressure drop of air-water mixture was studied in a narrow rectangular duct with cross-section 40 mm by 1.6 m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ventional correlations fail to predict the two-phase frictional pressure drop in narrow rectangular duct; Lee-Lee correl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rectangular duct gives a relatively good agreement with our experiment, but has lower values than the experimental data. Different modified Chisholm correlations were proposed in two regions which were distinguished by the ratio of liquid Reyonlds number and gas Reyonlds number. The modified correlation ha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期刊名称】《原子能科学技术》【年(卷),期】2011(045)006【总页数】5页(P677-681)【关键词】窄矩形通道;摩擦阻力压降;洛克哈特-马蒂里参数【作者】王广飞;阎昌琪;孙立成;曹夏昕;贾辉【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314对于两相流动特性机理的研究大部分是在内径大于10mm的圆形通道内进行的,由于小通道的换热特性较常规通道好,近年来其流动机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小通道已广泛应用于紧凑式换热器上。
倾斜角度对封闭方腔内液体自然对流的影响
Y 轴动 量方 程 :
a v a 1, a v p , a v av 、
Y轴 动 量方 程 :
+ =
() 2
豢+ c + o s ㈩
+ ㈦
能量 方程 :
+ =
“
能量 方程 :
[ + ) _ ‘ + 素+
0时 ,上壁 面 为高温 壁 ,下 壁 面 为低温 壁 死, 剩 下 的壁面 绝热 壁 面 。 闭腔 内充满 的 流体 为做 层 封 流 流动 的不可压 缩 的牛 顿 流体 。
文 献 [4 究 了封 闭腔 内流体 的 自然对 流 ,但 是 其 1l -研
研 究主 要 集 中在 单一 角度 的 自然 对流 模拟 。 由于主
。1 .:
= =。 Y= , b 。
无 量 纲速 度 :
=
3 模 拟的基准测试
= ,
计 算 空 气 在 计 算 了 空气 在 方 形 封 闭空 腔 内的
,L
,L
自然对 流传 热特 性 ,空气 的 数 取 为07 。具 体 计 .1 算 ] R = 0 、1 0和 1 ' a 1 0 、1 0,数值模 拟 的一些 特 征
10 5 DHS t s e t u e a e c x mu . , h Nu s l n mb rc nr a ht ma i m e e h
[ y r s ntrl o vcin a ge nmei l i l in Kewod ] a a cn et ;n l u r a s u o ; c mua o t
+
O X d
其 控 制方程 如 下 : 连 续 性方程 :
e + _y ) u e l
大流量下倾斜管气液两相流实验研究
大流量下倾斜管气液两相流实验研究作者:周世忠朱琳张阳波等来源:《当代化工》2016年第03期摘要:在较高的气液范围内,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在多相流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倾斜向上的高产量气液两相流模拟实验研究。
实验采用内径为40 mm、长8 m的透明有机玻璃管,并利用高速摄像仪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流型。
对实验流型进行分析,发现了倾斜管中低气流速下的一种新的流型-振荡冲击流,并研究了表观气、液流速和倾斜角对气液两相流动中压降的影响,建立气/液膜流动模型来分析表观气、液流速对压降梯度的影响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气液量范围内,倾斜管中观察到的气液两相流型主要为振荡冲击流、过渡流和环状流,并且倾角对流型转变边界的影响不显著;振荡冲击流压降随气流速的增加而降低,环状流压降随气流速的增加而增加,过渡流压降梯度最小;倾斜管压降梯度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增大。
关键词:高气液量;振荡冲击流;流型;压降梯度;倾斜角中图分类号:TQ 0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6)03-0504-03Abstract: Water and air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edium to make the experiment of high output gas liquid two-phase flow on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The transparent organic glass tube with inner diameter of 40 mm and length of 8 m was used, and the flow pattern was recorded by high-speed camer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low pattern, we found a new type oscillatory impulse flow in inclined tube under low gas velocity, and the effect of superficial gas and liquid velocities and tilt angle on pressure drop in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was investigated, a gas / liquid film flow model was built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apparent gas and liquid flow velocity on the pressure drop gradi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range of high gas and liquid flow, the flow pattern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n the inclined tube is mainly the oscillating impulse flow, the transitional flow and the annular flow,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ngle of the inclined tube is not obvious, the pressure drop of the oscillating impulse flow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gas flow rate, the pressure drop of the annular flow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gas flow rate, the pressure drop gradient of the transitional flow is the smallest, and the pressure drop grad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clination angle.Key words: High gas/liquid flow; Oscillatory impulse flow; Flow pattern; Pressure gradient; Inclination近年来,虽然在气液两相流动方面的研究不少,得到了大量关于流型、压降和持液率计算方面的规律,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而关于倾斜管气液两相流动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水平井筒气水两相流动压降规律研究
流流速 的增大 , 井壁摩擦压 降、 孔眼粗糙度 压 降以及 混合压 降都增 大 ; 井径 的增加 导致井壁摩 擦压 降和孔 眼粗糙度压 降都减小 ; 而流体 黏度 只对 孔眼粗 糙度压 降产生影 响, 增 加黏度会 引起 粗糙度压 降的增加。数值模拟结果表 明, 从井筒指 端到跟端 , 流量增 大, 流速增 大 , 孔 眼入 流会 产生压 力 降, 沿程 总压力减小 , 符合井筒流动压降的原理 。 关键 词 : 水平 井筒; 变质 量流 ; 压 降; 计算模型 ; 数值模拟
同产水平井 的气水 两相 流动 规律 和压 降分 布 规律 的研
且 没 有 能够 与 气藏 渗 流 相结 合 的井 简 流动 模 用 。有水气藏在 开发 中后期 , 井 筒 内会 出现气 水两 相流 降变化 对气 藏产能 动 。此 时气水 两 相 的渗流 规律 以及 流 动状 态与 气体 单 型 , 相 不同 , 且 由于气 水两相 之间的物性差 异 , 不 能照搬 的影响 。因此进行水平井筒气水两相流动和压 降分
个水平段 的压 降 ) 。高 渗气 藏 、 长水 平段 井 以及 高产 井 动量也增加 , 流速随之增 加 , 各种 压降 也增加 。同时 , 孔
中水平段 的流动将会 对气 藏生产动 态产生较 大影 响 , 因 眼人流也将对井筒 内流体 的流 动形态 产生影 响 。因此 , 应单独 考虑 各种 流 此 不能忽 略水平井筒 的压降 , 认 为水平井 筒 内为有限 对井筒 内气水两相压 降进行计算 时 ,
态 的影 响。借 助划分 微元 段 的思 想 , 将 水平井 等分 为多 水平井筒 流动 过程 中的 总压 降。下 面结 合水 平 井筒 气
段, 孔 眼均 匀 分 布 于 每 个 井 段 , 由叠加 原理 可知 , 整 个 水
第六讲 水平及倾斜管路两相流动
l
l
4.水平气液两相管流的压降计算
1.洛克哈特-马蒂内利(Lockhart -Martinelli)方法 (分相流模型)-1949年最先提出 洛-马方法的基本出发点: a.气液两相间无相互作用,即把两相管路近似看作由两 条假想管路组成,一条输送液体,另一条输送气体。 b.气液两条假想管路的流通面积分别与两相管路中气液 各自占有的实际流通面积相等,即:假想输气管内气 体流速等于两相管路内的气相流速 v g ,假想输液管 内液体流速等于两相管路内的液相流速 v l 。 c.假想管路的直径分别为 dg 和 d l 。
=
ρ g Ag + ρl Al
Vl
A = φρ g + (1 − φ ) ρl
3.气液两相管流的处理模型
气液两相流动的规律较单相流复杂得多,常采 用简化的流动模型进行处理,以便探讨其流动规 律。 常用的模型有流动型态模型、均相流动模 型、分相流动模型和漂移流动模型等。
3.气液两相管流的处理模型
1.流动型态模型 定义:将两相流动分成几个典型的流动型 态,然后按照不同的流动型态分别研究其 流动规律。
'
(1) (2)
' λ 式中: g 、 λ l —假想管路内气体和液体的水力 摩阻系数
(1 − x ) G vl = ρ l A (1 − φ )
vg =
xG ρ g Aφ
4.水平气液两相管流的压降计算
上式代入(1),(2)式可得:
dp λl − = 2 2 dl d l − 2 1 φ A ρl ( ) l
3.气液两相管流的处理模型
分流模型的基本假设 (1) 两相介质分别 有各自 的按 所占断面积 计算的断面平均流速; (2) 虽 然两相介质 之间可能有 质量 交换 , 但 两相 之间 处 于热力 学平 衡状 态, 压力和 密度互为单值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 动 力 工 程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第30卷 第4 期 2 0 0 9 年8月V ol. 30. No.4 Aug. 2 0 0 9文章编号:0258-0926(2009)04-0047-06流道倾斜对环形通道内汽-水两相流压降的影响洪 钢,孙 奇,赵 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摘要: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在P =1~3 MPa 、G =190~1050 kg/(m 2·s)、ΔT sub,in =20~70℃、q =304~1 873 kW/m 2的参数范围内,研究了垂直上升、倾斜向上30°、倾斜向上60° 3个不同方向下环形通道内汽-水两相流压降。
环形通道当量直径为7 mm ,加热方式为内管单面加热。
通过分析流道倾斜角度和空泡份额对两相流压降的影响,提出了倾斜上升流中两相流压降受流道倾斜影响程度的判据式。
在判据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倾斜上升流道内两相流压降计算修正关系式。
结果表明,用修正后的压降关系式验证本实验倾斜两相流压降,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倾斜;环形通道;两相流;压降 中图分类号:TK124 文献标识码:A1 前 言两相流压降在有相变的系统设计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国内外学者对两相流压降的计算方法主要集中于垂直和水平流道中两相流压降的研究[1~4]。
这些研究总结出一系列垂直或水平流道 内压降的计算关系式,却鲜有关于计算倾斜流道内压降的计算关系式[5, 6]。
虽然这些垂直或水平流道两相流压降关系式在其限定的工况范围内计算精度较高,但是这些计算式多为经验关系式,当遇到流道发生倾斜时,直接采用这些计算式进行计算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精度。
本文主要研究了垂直上升,倾斜30°上升,倾斜60°上升环形通道内两相流压降,并分析了流道倾斜角度和空泡份额对两相流压降的影响。
2 实验装置实验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重点实验室热工实验小回路上完成。
实验段为套管式环形加热通道(图1),外管管径为 Φ25 mm ×4 mm ,管长1 160 mm ;内加热管管径为Φ10 mm ×1 mm ,管长1 000 mm 。
内外管管材均为0Cr18Ni10T 。
实验段按垂直上升(倾斜0°)、倾斜30°上升、倾斜60°上升3个角度,先后安装在实验回路上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通过逐步图1 实验段示意图Fig. 1 Diagram of Test Section调节系统压力、实验段流量、入口水温及加热段功率到预定值,并分别采集不同工况下的两相流压降值。
实验工况范围:①工质:蒸汽-水;②压 力:1~3 MPa ;③加热段入口温度:102~190℃;④加热段出口温度:178~234℃;⑤测压段出口热平衡含汽率:0.084~0.076;⑥热流密度:304~1 873kW/m 2;⑦质量流密度:190~1 045 kg/m 2 · s 。
收稿日期:2008-06-24;修回日期:2008-12-23核 动 力 工 程 V ol. 30. No. 4. 2009483 实验结果和分析3.1 不同倾斜角度下两相流压降数据的比较流道倾斜后,压降测量段内两相流空泡份额、重力压降等都将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直接通过比较垂直和倾斜流道中的总压降来分析倾斜流道中两相流压降的变化。
本文采用同一套压降计算关系式计算不同倾斜角度、不同工况下的两相流压降。
通过比较压降计算值与测量值,间接分析流道倾斜对两相流压降的影响。
两相流压降计算步骤如下:(1)选用NVG 模型[7]分别计算NVG 点热平衡含汽率x eq, NVG ,然后根据加热通道内NVG 点下游不同位置处的热平衡含汽率x eq ,计算相应的过冷沸腾真实含汽率x 。
(2)将x 代入Chexal-Lellouche 漂移流模型[8],计算两相流在垂直向上流动方向的分布参数C 0和漂移速度u gj 。
(3)将C o 、u gj 代入Zuber-Findlay 漂移流模型计算式[9]计算空泡份额α。
0gj βαC μJ <>=+<>1gj 0g g f 1μx x x C ρρρG −−=++⎡⎤⎛⎞⎜⎟⎢⎥⎝⎠⎣⎦(1) (4)计算两相流重力项压力梯度zP d d G和加速度项压力梯度zP d d A: ()[θρααρg zP cos 1d d f g G−+=](2) ()()⎥⎦⎤⎢⎢⎣⎡−−+=αρx ρx z G z P 11d d d d f 2g 22A α (3)(5)由美国电力研究所近期开发的Chexal- Harrison 模型计算两相流摩擦压降。
表1给出了流动方向为垂直上升、倾斜30°上升、倾斜60°上升两相流压降计算值与测量值间的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和均方根偏差。
从表中可见,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无论是绝对偏差、相对偏差还是均方根偏差都呈增大的趋势。
由此可初步得出,流道倾斜确实使流道内两相流压降发生变化。
图2比较了不同倾斜角度两相流压降预测精度随空泡份额增大的变化趋势。
由图2可知,倾表1 不同倾斜角度两相流压降预测偏差Table 1 Deviation of Predictived Model inDifferent Inclined Channels倾斜角度 垂直上升 倾斜30°倾斜60° 绝对偏差/Pa -14.18 -28.04 -91.75 相对偏差/% -1.09-3.17-8.90均方根偏差/%3.68 6.18 10.51a 垂直上升b 倾角30°c 倾角60°图2 不同倾斜角度下两相流压降计算相对偏差受空泡份额影响趋势Fig. 2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e Deviation ofPredictived Model and V oid Fraction in Different Inclined Channels斜30°和倾斜60°流道在低空泡份额工况(α< 0.05)和高空泡份额工况(α>0.5),两相流压降计算的相对偏差较小,预测结果较好,而在其之间的空泡份额工况范围内,压降计算偏差都呈现“U ”形分布的特性;比较空泡份额在0.2~0.4区间段压降计算偏差可见,倾斜60°流道在这一区间内的计算偏差要大于倾斜30°流道,并且计算偏差的最大值提前出现。
由此可见,倾斜流道两相流压降的变化与流道内空泡份额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此外,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空泡份额对两相流压降的影响呈增大的趋势。
洪 钢等:流道倾斜对环形通道内汽-水两相流压降的影响493.2 影响压降变化判据式的提出两相流压降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流道倾斜产生沿流道径向方向的汽泡浮力项分力。
该径向分力的大小与倾斜角度大小以及空泡份额有关。
因此,本文提出一个包含倾斜角度及空泡份额影响因素,能判断两相流压降受流道倾斜影响程度的判据式,它包含了以下影响因子:倾斜角度影响因子和空泡份额影响因子。
3.2.1 倾斜角度影响因子 在倾斜角度为θ的流道中,沿流道轴向方向的浮力项分量由垂直上升流中的F b 变为F b ×cos θ。
因此,本文以式(4)作为倾斜角度θ对倾斜流道中两相流压降的影响因子。
θF θF F cos 1cos bb b −=×− (4)图3为不考虑判据式中其他因子情况下,两相流压降随倾斜角度增大的变化趋势。
从图3可知,在接近垂直上升流中,两相流压降随角度增大的变化趋势缓慢;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压降变化趋势不断增大。
由表1可见,从垂直上升流到倾斜30°上升流,两相流压降平均预测精度下降2.08%;而从倾斜30°上升流到倾斜60°上升流,两相流压降平均预测精度下降5.73%。
这些变化趋势验证了角度影响因子(1-cos θ)作为对倾斜流道中两相流压降影响因子是合理的。
从图4可知,在接近垂直上升工况,两相流压降随角度增大的变化趋势缓慢,但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压降变化趋势不断增大,这与图3预测的结果是一致的。
因此,以(1-cos θ)作为判据式中的角度影响因子是合理的。
3.2.2 空泡份额影响因子 流道倾斜对两相流压降的影响程度与空泡份额有关。
从原理上分析,当α趋近于0(单相液流),θ对两相流压降影响很小;随着α增大,θ对两相流压降的影响将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U ”形分布趋势;当α趋近于1(单相汽流),θ影响又变得很小。
因此,本文提出以表示空泡份额的影响,其中m 、n 为权重系数,其大小将通过实验数据确定。
()nm αα−1图5为空泡份额影响因子随α增大的变化趋势。
当取m =1、n =4时,从图5中可见,()nm αα−1在α为0.2时达到峰值,其规律与图3不同倾斜角度下两相流压降受空泡份额影响的绝对值趋势图3 角度影响因子受角度影响趋势Fig. 3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uence Factor ofInclined Angles and Inclined Angles图4 压降预测偏差随角度影响变化趋势Fig. 4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iation of Predictive Model and Inclined Angles图5 空泡份额影响因子受空泡份额影响趋势 Fig. 5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uence Factor ofV oid Fraction and V oid Fraction是一致的。
因此,本文认为当系数m 、n 分别取1和4时,()41αα−作为判据式中空泡份额的影响因子是合理的。
于是本文最终压降判据式为:()()θααcos 114−− (5)图6分别给出了采用压降判据式对倾斜30°上升流和倾斜60°上升流中压降计算相对偏差的验证结果。
从图6中可见,在判据式小于0.005之前,压降计算值与压降测量值吻合较好;随着判据式的增大,两相流压降计算值预测精度下降,整体预测值小于压降测量值。
因此得出判据式的最终形式为:当0°<θ<90°时,若:核 动 力 工 程 V ol. 30. No. 4. 200950图6 判据式对流道倾斜30°和60°数据的验证Fig.6 Validation of Data of 30° and 60° by Criterion()()005.0cos 114<−−θαα不同工况下倾斜对压降影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