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四章
工程热力学 第四版思考题答案(完整版)(沈维道)(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 思考题 完整版第1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将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答:否。
当一个控制质量的质量入流率与质量出流率相等时(如稳态稳流系统),系统内的质量将保持恒定不变。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中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不可能是绝热系。
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
“绝热系”指的是过程中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热量是指过程中系统与外界间以热的方式交换的能量,是过程量,过程一旦结束就无所谓“热量”。
物质并不“拥有”热量。
一个系统能否绝热与其边界是否对物质流开放无关。
⒊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的概念均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平衡状态要求的是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而平衡状态则一般指在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这是它们的区别所在。
⒋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在绝对压力计算公式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压?答:可能会的。
因为压力表上的读数为表压力,是工质真实压力与环境介质压力之差。
环境介质压力,譬如大气压力,是地面以上空气柱的重量所造成的,它随着各地的纬度、高度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即使工质的绝对压力不变,表压力和真空度仍有可能变化。
“当地大气压”并非就是环境大气压。
准确地说,计算式中的P b 应是“当地环境介质”的压力,而不是随便任何其它意义上的“大气压力”,或被视为不变的“环境大气压力”。
⒌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温度计对温度的测量建立在热力学第零定律原理之上。
它利用了“温度是相互热平衡的系统所具有的一种同一热力性质”,这一性质就是“温度”的概念。
⒍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由选定的任意一种测温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采用任意一种温度标定规则所得到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
工程热力学复习思考题四 - 答案

复习思考题四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选择题1-5: BAAAC6-10: CDAAC三、填空题、1、大于0,小于;2、湿蒸汽中含干蒸汽的质量/湿蒸汽的总质量3、小,大,04、 1n v n c c n κ-=- 5、βi=(PZ+1/P1)1/Z四、名词解释卡诺定理:1.所有工作于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可逆循环,其热效率都相等,与采用哪种工质无关。
2.在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不可逆循环,其热效率必小于可逆循环。
理想气体:气体分子本身所具有的体积与其所活动的空间相比非常小,分子本身的体积可以忽略,而分子间平均距离很大,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时,这种状态的气体便基本符合理想气体模型。
水蒸气的汽化潜热:将1kg 饱和液体转变成同温度的干饱和蒸汽所需的热量。
相对湿度:湿空气的绝对湿度 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饱和绝对湿度 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 。
五、简答题1、证明:据能量方程:由于 pv T R =,代入上式得 即或 整理得出上式即为绝热过程方程式。
2、答:在h —d 图上,沿温度值为 的温度线,与相对湿度线 交于一点a ,从a点沿等焓线与温度值为的温度线交于一点b,b点几位室内空气状态参数。
如下图所示。
六.计算题1、 =1.2437kJ/(kg•K)和 =0.9567kJ/(kg•K)2、背压为0.275MPa,出口流速12526.3kg/s3、实际功量617.6kJ/kg,理想功量kJ/kg,相对内效率0.6614、功量:1562.5kJ,排放给冷源的热量937.5kJ,冷源熵的增加3.125kJ/K。
工程热力学复习参考题-第四章

第四章 理想气体热力过程一、选择题1.在定容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Δu =D A .⎰21dT c p B .⎰21pdvC .⎰21vdpD .⎰21dT c v2.在定熵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Δu =BDA .⎰21dT c p B .-⎰21pdv C .-⎰21vdp D .⎰21dT c v3. 在定压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Δu =D A .⎰21dT c p B .⎰21pdvC .⎰21vdpD .⎰21dT c v4.在定熵过程中,理想气体的焓的变化Δh =AC A .⎰21dT c p B .⎰21pdvC .⎰21vdpD .⎰21dT c v5.理想气体定容过程中,焓的变化Δh =B A .c v ΔT B .c p ΔT C .u+pv D .w t6.理想气体定温过程的热量q 等于BCD A .c n ΔT B .w t C .T Δs D .w 7.理想气体等温过程中,q ,w ,w t 间的关系为DA .q> w t >wB .q=w< w tC .q>w= w tD .q=w= w t8.理想气体绝热过程初终态温度,压力的关系为A A .12T T =κκ112-⎪⎪⎭⎫ ⎝⎛p pB . 21T T = κκ112-⎪⎪⎭⎫ ⎝⎛p pC .12p p = κκ112-⎪⎪⎭⎫ ⎝⎛T T D .21p p = κκ112-⎪⎪⎭⎫⎝⎛T T9.理想气体多变过程内能变化Δu 等于B A .c n ΔT B .c v ΔT C .c p ΔT D .R ΔT 10.理想气体多变过程焓的变化Δh 等于C A .c n ΔT B .c v ΔT C .c p ΔTD .R ΔT二、填空题1.Rg=0.297kJ/(kgK)的1kg 双原子理想气体在定压下吸热3349kJ ,其内能变化Δu = 。
2.Rg=0.26kJ/(kgK)、温度为T =500K 的1kg 理想气体在定容下吸热3349kJ ,其熵变Δs = 。
工程热力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__第四版_沈维道_童钧耕主编_高等教育出版社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不一定,稳定流动系统内质量也保持恒定。
24p=p b+p g中,压p b6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
有势差(温度差、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等)存在。
9.家用电热水器是利用电加热水的家用设备,通常其表面散热可忽略。
取正在使用12(1(2)体先恢复平衡在抽下一块,则又如何?(3)上述两种情况从初态变化到终态,其过程是否都可在p-v图上表示?p14.一刚性容器,中间用绝热隔板分为两部分,A 中存有高压空气,B 中保持真空,如图2-12所示。
若将隔板抽去,分析容器中空气的热力学能将如何变化?若在隔板上有一小孔,气体泄漏入B 中,分析A 、B 两部分压力相同时A 、B 两部分气体热力学能如何变化? 能在。
89.气体流入真空容器,是否需要推动功?推动功的定义为,工质在流动时,推动它下游工质时所作的功。
下游无工质,故不需要推动功。
利用开口系统的一般能量方程式推导的最终结果也是如此。
11.为什么稳定流动开口系内不同部分工质的比热力学能、比焓、比熵等都会改变,而整个系统的∆U CV =0、∆H CV =0、∆S CV=0?控制体的∆U CV=0、∆H CV=0、∆S CV=0是指过程进行时间前后的变化值,稳定流动系统在不同时间内各点的状态参数都不发生变化,所以∆U CV=0、∆H CV=0、∆S CV=0。
稳定流动开口系内不同部分工质的比热力学能、比焓、比熵等的改变仅仅是依坐标的改变。
13.1-1、2-2h3q m3(h3+c f32/2+gz3)如果合流前后流速变化不太大,且势能变化一般可以忽略,则能量方程为:q m1⋅h1+ q m2⋅h2= q m3⋅h3出口截面上焓值h3的计算式h3=(q m1⋅h1+ q m2⋅h2)/ q m3本题中,如果流体反向流动就是分流问题,分流与合流问题的能量方程式是一样的,一般习惯前后反过来写。
工程热力学第4版答案

工程热力学第4版习题解本题解是沈维道、童钧耕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程热力学》第4版的配套资料。
本题解提供的解法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的,未必是唯一的或是最好的,题解中出现的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童钧耕 2007/11/22第一章 基本概念1-1 英制系统中采用华氏温标,它规定在标准大气压(101325Pa )下纯水的冰点是32F °,汽点是212F °,试推导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
解:C F {}0{}32212321000t t °°−−=−−F C C 1809{}{}32{}321005t t t °°°=+=+1-2 英制系统中朗肯温度与华氏温度的关系为R F {}{}459.67T t °°=+。
已知热力学绝对温标及朗肯温标在纯水冰点的读数分别是273.15K 和491.67R °;汽点的读数分别是373.15K 和671.67R °。
(1)导出朗肯温度和开尔文温度的关系式;(2)开尔文温标上绝对零度在朗肯温标上是多少度?解:(1)若任意温度T 在朗肯温标上读数为(R)T °在热力学绝对温标上读数为T (K ), 则671.67491.67(R)491.67373.15273.15(K)273.15T T −°−=−−解得 R K {} 1.8{}T T °=(2)据上述关系K {}0T =时,R {}0T °=1-3 设一新温标,用符号N °表示温度单位(它的绝对温标是用Q °表示温度单位)。
规定纯水的冰点和汽点100N °和1000N °。
试求:(1)该新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2)若该温标的绝对零度与热力学温标零度相同,则该温标读数为0N °时,其绝对温标读数是多少Q °?解:(1)N C {}100{}010001001000t t °°−−=−−N C {}9{}100t t °°=+(2) Q N C K {}{}9{}1009[{}273.15]100T t C t C T C °°°=+=++=−++ 据题意,当K {}0T =时,Q {}0T °=,解得上式中2358.35C =,代回原式得Q N {}{}2358.35T t °°=+N {}0T °=时,2358.385Q T =°。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定义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答:不一定。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内质量也可以保持恒定。
2.有人指出,开口系统中系统与外界存有物质互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将就是边界层系则。
对不对,为什么?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工质在越过边界时,其热力学能也越过了边界。
但热力学能不是热量,只要系统和外界没有热量地交换就是绝热系。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答:只有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称之为平衡状态。
稳定状态只要其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就称之为稳定状态,不考虑是否在外界的影响下,这是他们的本质区别。
平衡状态并非稳定状态之必要条件。
物系内部各处的性质均匀一致的状态为均匀状态。
平衡状态不一定为均匀状态,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之必要条件。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bep=p+p()bp>p,bvp=p?p()bp<p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压?请问:压力表的读数可能会发生改变,根据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压力的发生改变而发生改变。
当地大气压不一定就是环境大气压。
环境大气压就是指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的压力。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就是什么?答:温度计随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有显著的变化。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答:任何一种经验温标不能作为度量温度的标准。
由于经验温标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当选用不同测温物质的温度计、采用不同的物理量作为温度的标志来测量温度时,除选定为基准点的温度,其他温度的测定值可能有微小的差异。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传热和位移或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热量的交换与功的交换都是促使系统状态变。
8(1)将容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上装气体,一部分抽成真空,中间就是隔板。
工程热力学第四章思考题谭羽非

工程热力学第四章思考题谭羽非
(实用版)
目录
1.概述工程热力学第四章思考题
2.思考题中的主要问题
3.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4.结论
正文
一、概述工程热力学第四章思考题
《工程热力学》第四章的思考题主要涉及热力学循环、热力学过程以及热力学循环的效率等方面。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思考题中的主要问题
1.热力学循环的分类及其特点
2.热力学过程的类型及其描述
3.热力学循环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4.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高效的热力学循环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1.对热力学循环进行分类,分别讨论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2.对热力学过程进行分类,分别阐述其描述方法以及在热力学循环中的作用。
3.引入热力学循环效率的概念,分析影响效率的各种因素,并提出提高效率的方法。
4.根据实际需求,结合所学知识设计高效的热力学循环,并进行性能分析。
四、结论
通过解决工程热力学第四章的思考题,可以加深对热力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完整课后答案(华自强张忠进)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华自强/张忠进)习题提示与答案1-1 试确定表压力为0.1 kPa 时U 形管压力计中的液柱高度差。
(1)液体为水,其密度为1 000 kg/m 3;(2)液体为酒精,其密度为789 kg/m 3。
提示:表压力数值等于U 形管压力计显示的液柱高度的底截面处液体单位面积上的力,g h p ρ∆=e 。
答案:(1) mm 10.19=∆水h (2) mm 12.92=∆酒精h 。
1-2 测量锅炉烟道中真空度时常用斜管压力计。
如图1-17所示,若α=30°,液柱长度l =200 mm ,且压力计中所用液体为煤油,其密度为800 kg/m 3 ,试求烟道中烟气的真空度为多少mmH 2O(4 ℃)。
提示:参照习题1-1的提示。
真空度正比于液柱的“高度”。
答案:()C 4O mmH 802v =p 。
1-3 在某高山实验室中,温度为20 ℃,重力加速度为976 cm/s 2,设某U 形管压力计中汞柱高度差为30 cm ,试求实际压差为多少mmHg(0 ℃)。
提示:描述压差的“汞柱高度”是规定状态温度t =0℃及重力加速度g =980.665cm/s 2下的汞柱高度。
答案:Δp =297.5 mmHg(0℃)。
1-4 某水塔高30 m ,该高度处大气压力为0.098 6 MPa ,若水的密度为1 000 kg/m 3 ,求地面上水管中水的压力为多少MPa 。
提示:地面处水管中水的压力为水塔上部大气压力和水塔中水的压力之和。
答案:Mpa 8 0.392=p 。
1-5 设地面附近空气的温度均相同,且空气为理想气体,试求空气压力随离地高度变化的关系。
又若地面大气压力为0.1 MPa ,温度为20 ℃,求30 m 高处大气压力为多少MPa 。
提示: h g p p ρ-=0 →TR hg p p g d d -=,0p 为地面压力。
答案:MPa 65099.0=p 。
1-6 某烟囱高30 m ,其中烟气的平均密度为0.735 kg/m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4.1试以理想气体的定温过程为例,归纳气体的热力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及使用
方法解决。
答:主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1)根据过程特点(及状态方程)——确定过程方程(2)根据过程方程——确定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3)由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计算,,,,,t q w w u h s
∆∆∆(4)分析能量转换关系(P—V 图及T—S 图)(根据需要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
例:1)过程方程式: =常数 (特征) =常数 (方程)
T PV 2)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12p p 2
1
v v 3)计算各量:=0 、 =0 、==u ∆h ∆s ∆21p RIn
p -21
v RIn v 2211
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 2
1
t v w w RTIn
v ==2
1
t v q w w RTIn
v ===4) P −V 图,T − S 图上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及能量转换情况
A
t h 4.2 对于理想气体的任何一种过程,下列两组公式是否都适用?
21212121(),();(),()v p v p u c t t h c t t q u c t t q h c t t ∆=-∆=-=∆=-=∆=-答:不是都适用。
第一组公式适用于任何一种过程。
第二组公式
适于定容过程, 适用于定压过程。
21()v q u c t t =∆=-21()p q h c t t =∆=-4.3在定容过程和定压过程中,气体的热量可根据过程中气体的比热容乘以温差来计算。
定温过程气体的温度不变,在定温过程中是否需对气体加入热量?如果加入的话应如何计算?
答:定温过程对气体应加入的热量
2211
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21
t v w w RTIn
v ==21
t v q w w RTIn
v ===4.4 过程热量 和过程功都是过程量,都和过程的途径有关。
由理想气体
q w 可逆定温过程热量公式可知,故只要状态参数、和确定了, 2
111
v q p v In
v =1p 1v 2v 的数值也确定了,是否 与途径无关?
q q 答:对于一个定温过程,过程途径就已经确定了。
所以说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q
是与途径有关的。
4.5 在闭口热力系的定容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施以搅拌功,问这
w δ 是否成立?
v Q mc dT δ=答:成立。
这可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由于是定容过
为零。
故,它与外界是否对系统2211
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v Q mc dT δ=做功无关。
4.6 绝热过程的过程功和技术功 的计算式:
w t w
=,=w 12u u -t w 12
h h -是否只限于理想气体?是否只限于可逆绝热过程?为什么?
答:不只限于理想气体和可逆的绝热过程。
因为和是通用
q u w =∆+t q h w =∆+公式,适用于任何工质任何过程,只要是绝热过程无论是可逆还是不可逆。
0q =所以=,=不只限于可逆绝热过程。
w 12u u -t w 12h h -4.7 试判断下列各种说法是否正确:
(1)定容过程既无膨胀(或压缩)功的过程;(2)绝热过程即定熵过程;(3)多变过程即任意过程。
答:(1)(×); (2)(×); (3)(×)
4.8
参照图4-17:试证明:。
途中1-2、4-3
为定容过程,1-
123143q q ----≠4、2-3 为定压过程。
证明:=,=123q --123123u W ----∆+143q --143143
u W ----∆+因为: 是状态量与过程无关,与起始状态一样,故=,由u ∆123u --∆143u --∆123u --∆143u --∆图知,所以:123143w w ----∆>∆123143
q q ---->
4.9 如图4-18 所示。
今有两个任意过程a-b 及a-c ,b 点及c 点在同一条绝热
线上,试问:(1) 与 哪个大?(2)若b 、c 在同一条定温线上,
ab u ∆ac u ∆结果又如何?
答:b 、c 在同一条绝热线上,若b 、c 在同一条定温线上,二者相
ab ac u u ∆<∆等。
因为,a-b 加上b-c 过程=a-c 过程,而b-c 是个绝热过程,=0=,
u ∆u ∆q b c b c u w --∆+<0,故>0,所以有。
若在定温线上=0,所以。
b c w -b c u -∆ab ac u u ∆<∆b c u -∆ab ac u u ∆=∆4.10 理想气体定温过程的膨胀功等于技术功能否推广到任意气体?
答:不能。
因为它们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引入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对于一般
g pv R T =气体一般状态下是不适用的。
4.11 下列三式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2211k
k p v p v =11
1122
k k T v
T v --=1111
22
K K K
K
T p T p ---
-
=答:使用条件理想气体可逆绝热过程。
4.12 在T-s 图上如何表示绝热过程的技术功和膨胀功?
t w w 答:绝热过程,不管是否是可逆过程都有,故有:
,t w h w u =-∆=-∆
其中,(图中阴影部分)(1-2绝热线’)及可表示膨胀功和技术功的变化情况。
u ∆h ∆4.13 在p-v 图和T-s 图上如何判断过程中的正负?
,,,,,t q w w u h s ∆∆
∆
4.14试以可逆绝热过程为例,说明水蒸气的热力过程与理想气体热力过程的分析计算有什么异同?
答:对于可逆绝热过程水蒸气和理想气体都有:
,差别在于水蒸气没有适当而简单的
2
12121
0,,t q Tds w u u u w h h h ===-∆=-=-∆=-⎰状态方程,同时也不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p v c c h u 4.15实际过程都不可逆,那么本章讨论的理想可逆过程有什么意义?
答:意义在与实际过程是很复杂的不可逆过程,我们可以借助理想可逆过程分析、寻找出过程中状态参数变化及能量转化的规律,抓住过程的主要特征。
对于不可逆实际过程,再借助实验和一些经验系数进行修正,及可得到实际气体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