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_原始农耕生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_原始农耕生活

时间
约7000年前
地点 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住什么
干栏式建筑
代表性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 木结构水井
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 牙雕刻
种什么 养什么 用什么 做什么
水稻 猪、狗、水牛 骨耜、天然漆 陶器、玉器、骨哨、艺术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_原始农耕生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_原始农耕生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_原始农耕生活
做什么 陶器、装饰品、乐器(陶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_原始农耕生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_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人
半坡人
住什 么
种什 么
养什 么
用什 么
做什 么
干栏式建筑 水稻
猪、狗、水牛 骨耜、天然漆 陶器、玉器、骨哨、
艺术品
住什么
种什么 养什么 用什么 (用来干 什么)
做什么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_原始农耕生活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 地点 代表性(特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_原始农耕生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_原始农耕生活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
约6000年前
地点
陕西西安(黄河 流域)
代表性(特色)
彩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_原始农耕生活
· 标志:使用磨制石 器 制作陶器 定居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从 农作物 耕种方式 家畜饲养

北方: 长江中下游: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农作物
管理野生植物 北方:粟、黍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精品教学课件

材料2:
材料3:
原始农业刀耕 火种(想象图)
翻土工具·耒 耜(模型图)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 陶钵
(距今约7000年前)
河姆渡遗址陶 塑家猪模型
(距今约7000 年前)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标志及意义: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
的发展。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
基础。
1956年半坡出土的陶埙
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畜牧业
猪下颌骨
鸡肢骨
羊下颌骨 狗下颌骨
填一填
原始 距今 活动 原始农耕
原始
原始
居民 时间 区域 (工具、作物) 饲养业 手工业
半坡 原始居民

陕西西安
6000年 (黄河
中游)
半地穴式房子
磨制石器 种植粟 饲养
骨器、角器
猪、狗
弓箭、长矛、石球 渔叉、渔钩、石网坠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归类小游戏
山顶洞人洞穴
思后考果::假食如你物是来 一源个不生充活足在原,始人
社们会使居人的采用采无工人天集集定取,然火仅所火靠, 在生野态外狩狩破采猎猎坏集、,捕资
捉源食短物缺为,生,引会发 有什战么争后等果?。
平均寿命 26.4岁
北京人洞穴
平均寿命 仅17.7岁
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 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 态的关键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半坡居民的生活
生产工具
石锥
半坡人制作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和角器等
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
石锛(bēn) 器时石代刀。
石凿
骨铲
半坡遗址角锥
半坡居民的生活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共52张)(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共52张)(2024版新教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1、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以及意义 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4、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早期 人类
距今 年代
发现地点
外貌 特 征
生活技能
4.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 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我国我远国古原始人农耕类时主代主要要遗遗址址的的分布分布
9/30/2024
陕西西安 半坡遗址
长江 南
黄河 北
浙江余姚 河姆渡遗址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浙河 江姆 省渡 余遗 姚址 市
9/30/2024
河姆渡文化遗址
展品1号
约7000年 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耒耜 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饲养家畜(猪、狗、水牛) 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 定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9/30/2024
半坡遗址
展品1号
半坡遗址
展品1号
动脑筋:半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子?
名称:半地穴式建筑
原因: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 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 沙,又可以取暖。
元谋人 约170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猿人
会制造工具, 知道用火
北京人 约70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 20万年
山顶 洞人
北京西南周口店
约3万年前 龙骨山顶部洞穴
猿人
打制石器(旧石器) 使用天然火
模样同现 磨制和钻孔技术
代人基本 人工取火
一样
缝制衣服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稻作和粟作农业逐渐推广;耕 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 耜来进行耕作;家畜饲养出现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
——《周易·系辞下》
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 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 尖头插入土壤,然后用脚 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 翻出。
耜是用磨得较锋利的片 状石板,或用个体较大动物 的肩胛骨去掉骨脊,牢牢绑 在木棒下端制成的。
答案来源
作答内容
答案来源
(1)材料一反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
作答范围
作答内容
原始农业出现,原始居民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 生活。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黄河流域寒冷干燥,这类建筑有利于防寒和炊煮。
材料二 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
北京人、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获取食物;
而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时期原始农业已经产生并
得到发展,他们分别种植水稻和粟,并会饲养家 畜,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
食物来源
北京人、山顶洞人住在天然洞穴里,过着群居 穴处的生活;而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会建造房屋, 过着定居生活。
生活方式
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和 生产工具
半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 北京人、山顶洞人没有明显的社会分工;河姆
渡人、半坡人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之分。 社会分工
半坡遗址 半地穴式房屋 种植粟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 烧制彩陶
干栏式房屋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农具:骨耜 凿井取水 河姆渡遗址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水稻在我国 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1. (南京校级期中)在科学考察中,考古学家在江西万年 县的仙人洞、湖南道县的玉蟾岩等地发现了1万多年前的 栽培稻,在湖南澧县的一处遗址又发现了八九千年前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优秀课件

河姆渡人
1.发现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2.距今年代
约7000年左右
3.代表类型
河姆渡
南方长江流域 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之一居住情况
河名姆渡称文化:遗干址 栏式房屋
优点: 通风防潮,上面住 人,下面养牲畜。
原因: 江浙地区地势低, 潮湿温热。
原始农耕之二木结构水井
7000年前的水井
复原后的水井
河姆渡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原始手工业 之二装饰品
骨笄
陶环、石环
牙饰、蚌壳饰
原始手工业 之三乐器
1956年半坡出土的陶埙

埙是我国古代一种 重要的吹奏乐器。其形 状有管形、橄榄鱼形、 圆锥形等多种。它们的 顶端都有一个吹孔,埙 体上有的无按音孔,有 的有若干按音孔。多为 陶制品,也有骨制品。
原始手工业 之四纺织
骨针、骨梭
新石器时代:使磨制 石器的时代,称为新 石器时代。
原始农耕之二工具制作
骨制鱼钩、鱼叉 石 网 坠
石球
原始农耕之三原始农业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
的朽粒
粟(谷子)性喜高 温,耐旱。
原始畜牧业 ——家畜饲养
1955年半坡出土的猪骨
狗下颌骨
原始手工业之一 陶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 鱼纹彩陶盆
鹿纹彩陶盆
半坡人制作陶器,最具特色 的是彩陶。 彩陶的纹饰有动植物,多为 几何图案。
原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
原始农耕之四农业工具
骨耜
耒耜
骨耜
是用偶 蹄类动 物的肩 肿骨制 成的
原始畜牧业——家畜饲养
河姆渡出土狗骨 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 牛 肩 胛 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原始手工业之一陶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骨 耜
炭化稻谷
黑 陶
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 1.地点: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 2.时间: 约七千年前
•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耒耜 • 4.农作物: 水稻 • 5.定居生活: 干栏式房屋 • 6.原始饲养业: 猪 • 7.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西安半坡 出土
石磨盘
鱼钩
石斧
纺 轮
粟、菜籽
陶器
三、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 1.时间: 约五六千年前 • 2.地点: 陕西西安(北方黄河流域) •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 4.农作物: 粟 • 5.原始饲养业: 猪、狗 • 6.定居生活: 半地穴式房屋 • 7.原始手工业: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判断下面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请说明各自特 点和判断依据。
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导航
1
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
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以及意义
3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
4
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
异同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思考: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神农播种五谷
——
民,不至 农分足于 作地,神 古 。之于农 之
水稻(水田) 磨制石器、耒耜
粟(旱田)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原始饲养业

猪、狗
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建筑形式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社会生活组织
(母系)氏族
(母系)氏族
相同点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应用纺织技术,使用磨制 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原始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共19张PPT
距今时间 住房样式 生产工具 粮食种植 家畜饲养 手工业
河姆渡人 南方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距今约7000年 干栏式建筑 磨制石器、骨耜(sì) 水稻 猪、狗、水牛 陶器、玉器、 雕刻、天然漆
河姆渡人的水井和草顶井架复原图
河姆渡出土狗骨
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
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盆, 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 穗和猪纹,反映了养猪与农 业的密切关系。
陶灶、陶釜、陶甑
骨哨是一种乐器,也 双鸟朝阳纹牙雕(河姆渡文化) 是一种狩猎时模拟动 物声音的狩猎工具。
“朱漆碗”
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木质、敛 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 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 生活 活动 房屋 农作
人面鱼纹陶盆
彩陶也称陶瓷绘画,用天然的矿物质颜 料在陶胚上描绘。
半坡彩陶纹饰
半坡陶埙
陶纺轮
合作
比较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建筑房屋的 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 润,多雨水。干栏式房屋既可防蛇虫猛兽之 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夏 天炎热,冬天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 还可以储存粮食。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距今10000年左右 2.兴起地点:北方的黄河流域,南方的长 江流域,外加淮河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的 出现、磨制石器的发展 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 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生活 所在地区 具体地点
课堂小结
原始 生活 活动 房屋 农作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2 原始农耕生活(附习题)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2 原始农耕生活(附习题)
(4)农作物: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 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 稻的起源地之一。
河姆渡遗址 植物之果核
菱角
出土的稻谷
(5)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河姆渡出土动物遗物
狗头骨
猪下颌骨
(6)农业工具:
以骨耜最为典型。
河姆渡遗址 出土的骨耜
(7)其他: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 和简单的乐器骨哨;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 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艺术品,遗址 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河姆渡人还 懂得使用天然漆。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概况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 湿润,雨水充沛。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 渡遗址是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古代人 类活动的遗址。
2.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7 000年。
(2)房屋的样式:干栏式建筑 这是中国最早
的木构建筑,对中 国古典建筑产生了 重要影响。
(3)最早的水井:发现了木结构水井, 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农耕代表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课堂练习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 C)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 在北方农耕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聚
落遗址在( B)
A.云南元谋
B.西安半坡
C.浙江余姚河姆渡
3.连一连。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种植水稻,生活在 长江流域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蔬菜
式半 房地 屋穴
(5)食物来源:①种植栗;②饲养猪和狗 等家畜;③打猎、捕鱼;④采集野果。 (6)使用的生产工具:制造精美的 磨制 石器 、骨器、角器、弓箭、长矛、石球、 渔叉、渔钩、渔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思考:半坡人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 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 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13
西安半坡遗址
归纳半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 地理环境与半坡遗址产生的关系?
14
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 ;当时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居住 。
26
(4)这种地理环境差异是如何影响房屋建筑的 ?
地穴式房屋有利于放风、保暖适合北方的 气候条件;
干栏式房屋既通风又防潮,下层还可以饲 养家畜。
27
课堂小结
原始农业的发展
原 始 农
半坡 居民
居住区 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

生 活
河姆
房屋、水井
渡人
农业生产
雕刻艺术
28
随堂训练
D 1.下列现象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 。
11
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呈椭圆形,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
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内房屋密集地排列着,中间一座规模很
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居住地的周围有一条宽深
各五米的壕沟,在居住区和沟外的空地上,分布着各种形式的窑穴,
是氏族的公共仓库。
30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半坡人使用耒耜耕地 C.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河姆渡人使用弓箭打猎
29
2.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 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 ,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
D 饭(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汉口 D.浙江河姆渡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1
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2
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 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 黄土高原,现在的陕西 省西安市半坡村
河姆渡氏族距今约 7000 年,生活在多水、潮湿 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现 在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
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遗址
4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 有什么关系?

①处于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②都以农业为主

要生产形态;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④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
23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回答问题: (1)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性遗址除了半坡遗址 外,还有哪些?这些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有河姆渡、红山、良渚遗址等; 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 因为河流的中下游地势平坦、宽阔,水源充足 、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15
合作讨论:
(1)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居住的 房屋式样是怎样的? (2)在生活中学会了制作什么? (3)种植什么? (4)饲养什么? (5)屋
17
(2)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18
(3)种植作物—粟 (4)饲养家畜—猪和狗 (5)生活用具—陶器,彩陶最具特色
7
(1)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是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 筑,对中国古典建 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
8
(2)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遗迹
长江中下游是亚洲 稻的起源地之一
9
(3)饲养家畜—猪、狗和水牛为主 (4)典型的农业工具—骨耜 (5)制作器物—陶器、玉器、乐器骨哨
10
目标导学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9
图片欣赏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20
21
半坡的原始纺织业
22
总结归纳: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 上的异同点
地理位置 距今年代 不同点 房屋样式 生产工具 种植作物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距今约6000年 半地穴式 骨器、角器 粟
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 距今约7000年 干栏式 骨耜 水稻
24
(2)指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所处地理环境 的差异?
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气候干燥较为寒 冷,雨水稀少;
河姆渡人居住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 ,雨水充沛。
25
(3)这种地理环境差异是如何影响作物种植的 ?
明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 的原始农耕典型。
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粟等旱地作物生长; 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生长。
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
区,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
5
河姆渡遗址
距今7000年左 右;当时的长江流 域,气候温暖湿润 ,雨水充沛。
归纳半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 地理环境与半坡遗址产生的关系?
6
合作讨论:
(1)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 (2)在生活中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3)饲养哪些家畜? (4)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 (5)学会了制作什么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