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全简历

合集下载

吹尽狂沙始到金记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副局长、郑州第八十五中学校长

吹尽狂沙始到金记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副局长、郑州第八十五中学校长

吹尽狂沙始到金记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副局长、郑州第八十五中学校长个人简介:孔繁强,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1月出生于,任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副局长、郑州第八十五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先后在多处学校担任领导任职。

曾获得了“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郑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郑州市委、市政府优化投资环境创建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校园文化建设十大贡献人物” 等荣誉称号,参与并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

孔繁强任教文体局副局长和85中校长以来,坚持“质量立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发展,积极探索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团结带领广大干部教师较好完成了经开区教育工作目标,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已经成为郑州市东部的区域名校,现有在校生2230余人,教职工147人,办学质量和办学规模同步提升。

扎根经开求发展,踏平坎坷成大道面对新区新环境,应对复杂的局面和矛盾,孔繁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工作发展思路,科学判断形势,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发展机遇。

坚持“务实与创新并举,过程与结果并重”的价值取向,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使工作分层递进,有序有效,表现出总揽全局的工作能力。

敬畏规律,敬畏群众。

全面落实“教育以人为本,办学以师为本”的观念使工作少走弯路。

身体力行,勤退实在,实干兴邦,行胜于言。

在他的带动下,使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扎实稳妥推进,一年一个台阶。

为使新时期德育工作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他亲自带队跑遍开发区各个社区、学校和部分企业。

为落实科研兴校战略,他亲自主持结题了十多项研究课题。

为提高课堂效率,听课、评课,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并亲自解读课程纲要等,与广大教育干部、教师一起不辞辛苦,不敢懈怠,凝聚智慧,构建合力,努力使每一个开发区孩子都进步,都成长,都发展成最好的自我,以实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梦。

爱心传递郑州八十五中正能量“浇树要浇根,教人要教心” ,孔繁强说:无论教育如何改革,“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都是85中永远不变的管理理念之一。

概况信息领导信息(饶阳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的简历

概况信息领导信息(饶阳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的简历
内 容
1
信息名称
刘藏云
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不公开理由:
3
发布时间
4
文件编号
5
信息内容
刘藏云,男,汉族,大专,中共党员.1980年参加工作.历任:饶阳县农机局培训班工作;县留楚公社团书;县团县委干事;县委组织部干事、副科长、办公室主任;县委副局级组织员;县土地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现任:县国土资源局主任科员、党组成员.2008年12月起任现职。
二、概况信息——领导信息(饶阳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的简历、分工)
序号
项 目
内 容
1
信息名称
魏国林
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不公开理由:
3
发布时间
4
文件编号
5
信息内容
魏国林,男,汉族,大学,中共党员。1975年参加工作。历任:饶阳县机械厂职工;县尹村公社团委书记、秘书;县尹村镇副镇长、联合社长;尹村镇党委副书记、代理镇长;县同岳乡党委书记;县土地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县土地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县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现任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饶阳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赵亚男
8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9
公开范围
全社会
10
公开程序
经县政府审核后公开
11
责任部门
办公室
12
检索方式
保存并公布
二、概况信息——领导信息(饶阳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的简历、分工)
序号
项 目
内 容
1
信息名称
刘朝阳
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不公开理由:
3

河北省正地厅级干部简历

河北省正地厅级干部简历

河北省正地‎厅级干部简‎历本帖介绍河‎北省正地厅‎级干部简历‎。

1.省委直属厅‎局正职简历‎2.省政府直属‎厅局正职简‎历3.省人大直属‎厅局正职简‎历4.省政协直属‎厅局正职简‎历5.11个地级‎市正职简历‎省委直属厅‎局河北省委组‎织部谢计来,历任河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河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张义珍,女,1964年‎8月生,河北安国人‎。

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2002年‎8月任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2004年‎7月任河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级)。

曹征平,女,曾任河北省‎衡水市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衡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4年‎5月任河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建合,曾任省委组‎织部助理巡‎视员,现任河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河北省委宣‎传部白石,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吴晓琳,女,1957年‎4月生,曾任河北省‎廊坊市委副‎书记,现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河北省委统‎战部韩瑞改,女,1950年‎1月生,河北清苑人‎,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在职大专学‎历,1970年‎4月入党,1969年‎3月参加工‎作。

1969年‎至1974‎年解放军陆‎军五十军、三十八军战‎士、机要员、见习参谋;1974年‎至1989‎年历任保定‎地委办公室‎机要科干部‎,保定地委组‎织部青干科‎干事、副科长、科长,保定地委组‎织部副部长‎;1989年‎3月任望都‎县委书记;1991年‎5月任保定‎地委委员、组织部长;1992年‎11月任保‎定地委副书‎记;1993年‎11月后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1995年‎2月至20‎00年3月‎兼省招商局‎副局长),2001年‎2月起兼任‎省工商联党‎组书记,2002年‎6月起兼任‎省工商联副‎会长。

2007年‎6月任河北‎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医学中心主任简介【模板】

医学中心主任简介【模板】

XXX简介XXX,男,1966年6月出生,山东汶上人。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XX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2000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内科学博士学位,2005年底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工作站出站。

在多年的中医学习实践中得到许多中医名家真传,如中医肿瘤大家XXX教授、国医名师凌昌全教授等。

于2008年秉承“神农尝XX”的献身精神,建立了XX医学中心,确立了中医药基础与临床创新作为“XX医学”核心价值,临床上以中医临床疗效为引领,以挖掘中药潜力为目标,引导中医界由辨证论治向辨病-辨证论治向方转变。

曾担任的学术及曾担任的学术职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学与中药学会委员,济南军区中医学与中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学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分会常务委员,全军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XX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已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现专著4部,获省部科技三等奖以上奖4项。

临床特长:在“XX抗癌、XX治百病、XX养生”三大中医服务领域都有较深造诣。

在“XX抗癌”方面,首先总结出了中药“肿瘤治疗五法”,即“食养、扶正、调整平衡、无毒攻癌、以毒攻癌”,使许多肿瘤患者转危为安。

其次,研究成功了肺癌1号、2号浓膏剂,食道癌、胃癌、肠癌、肝癌配方颗粒、治疗脑瘤的加味慈桃丸、治疗乳腺癌的加味西黄胶囊等有效方药。

另外,擅于通过中药扶正与袪邪的协调配合,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在“XX治百病”方面,擅长治疗老年病、血液病、妇科疾病、内科疑难杂症。

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各种贫血;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各种妇科炎症及异常增生疾病;在中医药调理疑难杂症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

在“XX养生”方面,提倡健康饮食,擅长配制中医膏方养生保健。

坐诊时间:每周三下午坐诊科室:全科诊室2。

中华姓氏论坛之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

中华姓氏论坛之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

中华姓氏论坛之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创立与发展的回顾只有认真地总结过去,才能正确地认识现在,只有全面地认识过去和现在,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

世界性的刘氏宗亲联谊会于1997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九个春秋,经历了四届联谊大会,形成了世界刘氏宗亲的统一整体,初步完善了活动的体制、章程和组织,升华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刘氏族威,弘扬了汉皇文化,加强了国内外友谊,发展了地方经济,为共振中华献上了刘氏族人、汉皇裔孙的一份微力。

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第一个提出并发出倡议书的是中国丰县汉皇祖陵发启修复主办人刘恒心宗长;第一个主办第一届世刘大会的是马来西亚柔佛州刘氏公会的刘南辉、刘振发、刘景森、刘一其等宗长;第一个将海外刘邦家族宗谱有关资料从海外寄到国内的就是香港刘氏宗亲总会会长的刘兴邦宗长;第一个将海外与国内的族谱及有关资料综合汇编出版成书而传播于国内外的是广东的著名归国华侨作家刘少卿宗长;第一个国外组团到中国大陆寻根问祖的刘氏团体就是马来西亚刘氏公会代表团。

由于以上诸位宗贤的率先起步和努力,方有了今日的一、二、三、四届……世界刘氏宗亲的大聚会,大荣耀,大自豪,其历史过程简述如下:第一届大会是1997年12月8日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召开,由柔佛州刘氏公会主办,刘南辉局绅出任第一届大会主席,刘景森宗长任秘书长,刘振发为筹委会主席,到会者一千多人,大会通过了会旗会徽和会章。

第二届是1999年10月27日在中国江苏徐州召开,大会主席刘景秀宗长。

第三届大会是2001年11月2日在泰国曼谷召开,由泰国刘氏宗亲总会主办,刘暹有宗长出任大会主席。

第四届大会是2004年5月26日(因非典之故原为2003年召开改为2004年召开)在中国河南平顶山市召开,由平顶山市和鲁山县刘氏宗亲会主办,鲁山县委书记刘全新宗长出任大会主席,大会就刘氏始祖刘累公之有关事宜进行了研究,并推选了第五届主办单位为新加坡刘氏宗亲总会。

由于四届世刘会的召开,使天下刘姓族人走到了一起,欢聚一堂,共叙族情亲情,共谋发展大计,团结了族人,增强了友谊,弘扬了祖德,也启迪了后世,挖掘了文化资源,振兴了地方经济,为中华民族之再掘起献上了刘汉大姓的一份力!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萌芽阶段、产生阶段和发展阶段的曲折道路,然后逐步发展完善起来。

2003年公选20名副厅级领导干部任职人选一览表

2003年公选20名副厅级领导干部任职人选一览表

公选20名副厅级领导干部任职人选一览表(编辑:李美仪)100名年轻干部今何在2003年,广东公选了100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80名男的,20名女的)到基层担任副县级职务,当时大多数是任县长助理。

现在,5年过去,这100名年轻干部发展得怎样呢?让我们来梳理一下。

马志明,1968年1月生,广东龙川人,原任惠州市大亚湾区宣教办副主任、大亚湾报社社长(正科级),现任新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方如江,1971年6月生,广东遂溪人,原任湛江市政府办公室人事科科长,现任湛江市赤坎区副区长。

方良波,1968年8月生,广东高州人,原任茂名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现任电白县副县长。

毛永天,1970年5月生,广东化州人,原任佛山市委组织部组织科主任科员,现任佛山市顺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卫民,1967年11月生,河南人,原任珠海市旅游局管理科科长,现任清远市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良华,1973年6月生,湖南人,原任省法院刑二庭助理审判员(正科级),现任共青团肇庆市委书记。

邓文高,1968年4月生,江西人,原任湛江市政府办公室秘书科科长,现任湛江市霞山区副区长。

冯殷林,1968年12月生,广东信宜人,原任信宜市合水镇委书记、人大主席,现任高州市副市长。

卢永青,1970年3月生,广东揭阳人,原任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科长,现任广州市番禺区经贸局副局长。

叶华梁,1968年4月生,广东湛江人,原任湛江市麻章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政府党组成员,现任廉江市副市长。

叶培进,1968年10月生,广东电白人,原任茂名市纪委宣传教育室副主任(正科级),现任化州市副市长。

全可文,1967年10月生,广东廉江人,原任湛江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坡头分局局长,现任徐闻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刘水,1974年1月生,广东梅县人,原任嘉应学院团委副书记(正科级),现任五华县副县长。

刘东华,1971年2月生,湖北人,原任广东广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现任恩平市副市长。

庞光街办领导班子简历

庞光街办领导班子简历

庞光街办领导班子简历
【最新版】
目录
1.庞光街办领导班子简介
2.领导班子成员简历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正文
庞光街办领导班子是一支富有经验和活力的团队,他们致力于为当地社区提供优质的服务。

下面是该领导班子成员的简历:
张三,现年 45 岁,毕业于我国知名大学,拥有经济学学士学位。

他曾在多个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和经济方面的经验。

自 2015 年起,张三担任庞光街办主任,负责全面领导街办工作。

李四,42 岁,毕业于我国另一所知名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他曾在法院系统工作多年,对法律事务有很深的了解。

自 2018 年起,李四担任庞光街办副主任,分管法制、综治等工作。

王五,39 岁,拥有工学学士学位。

他有多年城市规划和管理经验,曾在规划局和城市管理局任职。

自 2017 年起,王五担任庞光街办副主任,分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赵六,现年 40 岁,毕业于我国一所知名医学院,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他曾在多家医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医疗卫生管理经验。

自 2016 年起,赵六担任庞光街办副主任,分管卫生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

阜阳市干部任前公示公告(2011年6月3日)

阜阳市干部任前公示公告(2011年6月3日)

时间: 2011-06-07 来源:阜阳先锋网编辑:任刚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干部选准、把班子配好,按照省、市委有关县(市、区)党委换届工作要求》规定,现对以下新提名为各县(市、区)委常委候选人人选进行公示:州区(以姓氏笔画为序)男,汉族,安徽阜阳市人,1970年4月出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7月入党,省委党校本科函授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大学街道党工委书记,拟新提名为中共颍州区第四届委员会常委候选人人选。

男,汉族,安徽阜阳市人,1958年5月出生,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82年11月入党,中央党校本科函授党政专业毕业,大学学府副区长,拟新提名为中共颍州区第四届委员会常委候选人人选。

,男,汉族,安徽颍上县人,1973年8月出生,1993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7月入党,中央党校本科函授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西街道党工委书记,拟新提名为中共颍州区第四届委员会常委候选人人选。

泉区(以姓氏笔画为序),男,汉族,安徽阜阳市人,1975年10月出生,1994年8月参加工作,1998年1月入党,中央党校本科函授法律专业毕业,大学学镇党委书记,拟新提名为中共颍泉区第四届委员会常委候选人人选。

,男,汉族,安徽阜阳市人,1966年2月出生,1983年6月参加工作,1989年3月入党,中央党校本科函授党政专业毕业,大学学道党工委书记,拟新提名为中共颍泉区第四届委员会常委候选人人选。

东区,男,汉族,安徽阜阳市人,1968年7月出生,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10月入党,中央党校本科函授党政管理专业毕业,大花镇党委书记、副县级镇长,拟新提名为中共颍东区第四届委员会常委候选人人选。

首市(以姓氏笔画为序),男,汉族,安徽利辛县人,1963年10月出生,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月入党,中央党校本科函授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办公室主任,拟新提名为中共界首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候选人人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历刘广全,男,1964年出生,汉族,陕西商南人,博士(后),中共党员。

现为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UNESCO-Ⅱ类国际中心)副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科技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职称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Journalof Sediment Research》(《JISR-国际泥沙研究》)、《Journal of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JISWCR-国际水土保持研究》)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编委。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大学、三峡大学等大学兼职或客座教授;世界泥沙研究协会(WASER)、世界水土保持协会(WASWAC)高级会员;欧美同学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会员。

一、主要学历1987年6月和1990年9月分获西北林学院(现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专业农学学士学位、森林生态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11月获德国哥廷根大学热带及亚热带林业管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7月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及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学博士学位;2005年9月完成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专业博士后研究工作。

另外,先后在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德国歌德学院(德语)、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党校水利部分校、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等参加专门培训。

二、主要经历1990年10月~1996年9月先后被聘为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现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2000年4月和2004年1月分别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聘为高级工程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2年9月~2005年3月被任命为延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2005年1月~2008年6月被任命为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国际交流与信息处处长,2005年7月~2008年6月被任命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办公室主任,2008年7月和2012年8月分别被任命为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助理、副主任等行政职务。

曾在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土耳其、墨西哥、南非、日本、韩国、伊朗、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访问或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三、主要成果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973”、科技攻关或支撑、水利部“948”、国家林业局“948”、优秀留学回归人员、中国科学院重大和特别支持等项目或课题30多项(个),主要从事生态、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林业、泥沙、植物生理等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

出版《黄土高原造林学》、《黄土高原植被构建效应》、《西北主要树种培育技术》和《西北农牧交错带常见植物图谱》等专著6部,在《生态学报》、《林业科学》、《水利学报》、《水土保持学报》、《泥沙研究》、《PLOS o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Research》和《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另外,为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及相关专业部门撰写大量项目建议书、规划等;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或科学技术等奖10多项(次)。

联合或单独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

四、主要论著(一)学术著作1.参编,1995.黄土高原渭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研究[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400千字)2.参编,1997.黄土高原造林学[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891千字)3.参编,2003.“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战略卷”中“森林植被建设与水资源合理配置战略”[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4.刘广全等著,2005.黄土高原植被构建效应[M].北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511千字)5.罗伟祥,刘广全等编著,2007.西北主要树种培育技术[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480千字)6.刘广全,王鸿喆编著,2011. 西北农牧交错带常见植物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515千字)五、主要奖项1.1995年“渭北黄土高原防护林体系营造技术推广”获林业部“三北”局科技推广一等奖2.1995年“渭北黄土高原侧柏抗旱造林技术及大面积推广”获林业部“三北”局科技推广二等奖3.1998年“锐齿栎林地力衰退机理的研究”获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4.2000年“黄土高原渭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2000年“锐齿栎林生态系统光合产物及其主要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分配”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6.2003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获国家林业局和科学技术部通报表彰7.2005年“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8.2006年“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2007年“黄河中游黄土高原高效植被构建配置技术”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0.2010年“延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研究技术”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2012年“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生态恢复机理和关键技术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2.2013年“吴起县退耕还林政策绩效评估”获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二)学术论文1.刘广全. 森林土壤水分动态、吸收特性及水量平衡研究动态[J].陕西林业科技,1991,4:70-722.高甲荣,刘广全,龚立群. 秦岭火地塘林区松栎混交林皆伐迹地天然更新调查[J].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2,7(2): 6-133.刘广全,陈海兵. 厂矿附近植物被二氧化硫污染的情况纪实[J].植物保护,1992,18(5): 37-384.罗伟祥,刘广全,唐德瑞,等. 渭北黄土高原杜仲人工林生长量生物量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9(4): 22-265.罗伟祥,刘广全,唐德瑞,等. 八种针叶树抗旱生理指标的研究:PV技术在测定树木抗旱性中的应用[J]. 陕西林业科技,1995,2: 1-56.张硕新雷瑞德刘广全,等. 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的营养循环[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6,11. Suppl.:115-1207.刘广全,唐德瑞,罗伟祥. 黄土高原渭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计量与经济评价[J].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2):25-308.刘广全,土晓宁. 锐齿栎林个体叶内营养元素含量的时空分布[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14(4):1-89.刘广全,土晓宁. 锐齿栎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9, 14(4):9-1610.刘广全,赵士洞. 秦岭锐齿栎林光合器官内营养元素含量动态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 1999,18(6): 1-911.土晓宁,刘广全. 秦岭主要林区锐齿栎林营养积累和分布的特点[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0,15(1): 1-812.刘广全. 浅谈中国西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C].UNDP主办“脱贫致富和妇女参与意识国际研讨会”大会宣读,中国.赤峰2000,8:68-7013.刘广全,土小宁,史玲芳. 华北落叶松树干主要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J]. 生态科学, 2000, 19(4):16-2214.刘广全,土小宁,赵士洞,等. 秦岭松栎林带生物量及其营养元素分布特征[J].林业科学,2001,37(1): 28-3615.刘广全,赵士洞,王浩,等. 锐齿栎林非同化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分布[J].生态学报, 2001.21(3):422-42916.刘广全,土小宁,倪文进. 锐齿栎森林生态系统主要营养元素的层次分布[J]. 西北植物学报,2001, 21(2): 237-24617.刘广全,赵士洞,王浩,等. 锐齿栎林个体光合器官生长与营养季节动态[J].生态学报, 2001,21(6):883-88918.王迪海,刘广全,李雅素,等. MATLAB在航空遥感图像增强中的应用[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1,16(4): 76-7819.刘广全,王浩,杨爱民.水与土地荒漠化[J]. 水问题论坛. 2002,12.No.3: 9-1420.刘广全,王浩,秦大庸,等. 黄河流域秦岭主要林分凋落物的水文生态功能[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1):55-6121.刘广全,倪文进,刘慧芳,等.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的生态环境及其营养积累[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5): 513-51822.王迪海,全志杰,刘广全,等. DEM在小流域土壤含水量空间立地分布模拟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1): 148-12023.刘广全,王浩. 水与土地荒漠化[J].水问题论坛, 2002. 3: 9-1424.杨爱民,王浩,刘广全,等. 水利措施是防治土地沙漠化的根本性措施[J]. 水利发展研究, 2003,3(6): 40-4225.赵鹏祥,刘广全,王得祥,等. “3S”技术用于黄土高原小流域退耕还林的方法构想[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 18(1): 96-9826.马松涛,刘广全,李文华,等. 火炬树主要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J]. 陕西林业科技, 2003, (2):35-3727.马松涛,刘广全,李文华,等. 不同立地类型火炬树人工林生物量初步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1(6): 36-3828.李文华,刘广全,马松涛,等. 干旱胁迫对苗木蒸腾耗水和生长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32(1): 61-6529.刘广全,赖亚飞,李文华,等. 4种针叶树抗旱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19(1): 22-2630.王进鑫,刘广全,王迪海. 局部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移动性能与蒸发力的关系[J]. 水土保持学报,2004, 18(4): 142-14531.刘广全,李文华,王鸿哲,等. 沙棘苗木蒸腾耗水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响应[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4,2(4):21-2632.王进鑫,罗伟祥,刘广全,等. 黄土高原人工林根区土壤水分亏缺状况与空间分布.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 19(4): 1-4, 833.刘广全,李文华,王鸿喆,等. 沙棘苗木蒸腾耗水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响应[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4, 2(4): 21-2634.刘孝盈,杨爱民,汪岗,刘广全. 田纳西流域水利水保工程减沙及对我国长江流域水保的启示[J].泥沙研究,2005,4: 64-7035.王进鑫,王迪海,刘广全. 刺槐和侧柏人工林有效根系密度分布规律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4, 24(12): 2208 -221436.曹军胜,刘广全.刺槐光合特性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05,14 (3):118-122; 13637.刘广全,孟水平,王鸿喆,等. 影响沙棘苗木蒸散耗水的生理生态要素[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5, 3(2): 26-3238.曹军胜,刘广全. 油松光合特性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5,33 (4):608-609; 71839.刘广全,土小宁,王鸿喆,等. 沙棘苗木根系生长发育特征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3):26-3040.赵鹏祥,郝红科,刘广全,等. GIS空间分析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J].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25(5):45-4941.王鸿喆,刘广全,李文华,等. 黄土高原南部沟壑区森林昆虫区系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21(6): 123-12942.曹军胜,刘广全.刺槐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1-12643.王鸿喆,刘广全,李文华,等. 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鳞翅目森林昆虫区系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2):121-12644.刘广全,王鸿哲. 帕里松和灰松优良种源苗木培育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7,2: 127-12945.陈月红,余新晓,秦富仓,干平,刘广全. 吕二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J].水利水电技术,2007,38(8): 30-3346.李文华,朱清科,刘广全,等.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棘的光合特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6(1):135-139 L47.李文华,朱清科,刘广全,等. 陕北柠条的光合特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2):37-4148.徐怀同,王鸿喆,刘广全,等. 退耕还林后吴起县植物区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5(7):510-51849.刘孝盈,刘广全,于琪洋,等.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成绩与关键问题的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2007,22 (6A):133-137.50.孟水平,刘广全. 商洛市代料香菇接种季节的确定[J].陕西林业科技,2008,2: 56-57,7751.刘广全,郭孟华,王鸿哲. 沙棘干物质形成的光合作用机制[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8, 6(1):21-26.52.何小武,刘广全,郭孟华.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水资源环境及对策[J].水利学报.2008,39(7):843-84753.李红生,刘广全,王鸿喆,等. 黄土高原四种人工植物群落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 生态学报. 2008,28(9):4099-410654.周海光,刘广全,焦醒,等.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复合区几种树木蒸腾耗水特征特性[J]. 生态学报.2008,28(9):4568-457555.周海光,刘广全,焦醒,等.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复合区人工植被土壤水分状况[J].水土保持学报.2008,22(5):194-19756.周海光,刘广全,焦醒,等.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区林木光合特征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23(5): 12-1757.刘广全,焦醒.汶川地震引发的生态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8,(11):11-1358.王鸿喆,刘广全,李文华,等.渭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鞘翅目森林昆虫区系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6(8):137-14359.侯龙鱼,李庆梅,段新芳,刘广全,等.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刺槐种子超干贮存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 种子.60.李庆梅,侯龙鱼,段新芳,刘广全,等.油松种子超干贮藏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1):124-12861.李红生,刘广全,陈存根,等.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光合特性及气孔导度的数值模拟[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4): 108-12062.焦醒,刘广全.黄土高原刺槐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子[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9,7(2):42-4863.焦醒,刘广全.陕西省黄土高原油松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5):1026-103264.吴宗凯,刘广全,匡尚富,等.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地沙棘林密度调控[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9,7(3):13-1965.焦醒,刘广全,匡尚富,等. Penman-Monteith模型在森林植被蒸散研究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10,41(2): 245-25266.宋晓斌,刘广全,莫延德. 柠条长角象(Trigonorhinus sp.)—新记录害虫[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25(2): 130-13167.刘广全,匡尚富,土小宁.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带植被恢复水资源承载能力[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0,8(1):13-2068.刘广全,匡尚富,土小宁. 黄土高原地区潜在腾发量模拟及时空变化[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0,8(2):23-3069.燕辉,刘广全,李红生.青杨人工林根系生物量、表面积和根长密度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 (11): 2763-276870.邓蕾,王鸿喆,上官周平,刘广全. 水蚀风蚀交错区柠条锦鸡儿叶片比叶面积和营养元素变化动态[J]. 生态学报.2010,30(18):4889-489771.张俊风,李庆梅,段新芳,刘广全,彭祚登. 壳聚糖对不同种源柠条种子发芽及其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18(5):1026-103072.张俊风,李庆梅,段新芳,刘广全,彭祚登. 壳聚糖对酸枣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32(6):146-15073.秦伟,朱清科,刘广全,张岩. 北洛河上游生态建设的水沙调控效应[J]. 水利学报. 2010,41(11):1325-133274.刘艳,刘广全,李庆梅,等. 超干贮藏对酸枣和沙棘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J]. 种子.2010,29(9):13-1675.张俊风,李庆梅,段新芳,刘广全. 壳聚糖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J]. 种子. 2010,29(9):33-3776.王鸿喆,刘广全.3种植物的分布新记录[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5):66-6877.王铄,刘广全,土小宁,王鸿喆. 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山杏光合特征测定分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1,31(1): 22-2678.何正祥,刘广全,王鸿喆. 黄土高原中部沙棘与秋胡颓子光合参数之异同[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1,9(2):15-2279.唐晓倩,刘广全,李庆梅,等.八种落叶栎类种子形态特征比较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4):1-5.80.刘艳,李庆梅, 刘广全,等.麻栎种子萌发的抑制机制[J]. 林业科学, 2012, 48 (9): 164 -17081.刘广全,孙克,何正祥,等.黄土高原中部主要引进树种生长过程分析[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2,10(1): 19-2682.刘艳,李庆梅, 刘广全,等.麻栎种子萌发的抑制机制[J]. 林业科学, 2012, 48 (9): 164 -17083.唐晓倩,刘广全,王华田,等.6种落叶栎类种子形态特征和营养含量之差异[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3,11(1):21-2784.刘艳,李庆梅, 刘广全,等.不同机械处理对白栎种子萌发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7): 867−87185.李庆梅, 刘艳, 刘广全,等. 7种北方落叶栎种子抑制物质研究[J]. 生态学报, .2013,33(7):2104- 211286.李庆梅, 刘艳, 刘广全,等. 机械处理对房山栎和夏栎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13, 49 (4): 39 -4587.焦醒,刘广全.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理论与方法[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3,11(1):28-3388.刘广全,杨茂生. 黄土高原红桦林分布之探讨[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3,11(1):34-4089.刘广全,齐春雨. 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植物—桑树[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3,11(2):25-3190.李桦,郭亚军,刘广全. 农户退耕规模的收入效应分析-基于陕西省吴起县农户面板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 2013,5(341):24-3191.LIU Guang-quan. Simulating Impact of Potential Climate Change on Mt. Taibai Forests Georg-August-University Göttingen, 1999:1-5492.LIU Guang-quan. Strategies on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21st Century in Beijing—A Case o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Miyun Reservoir.[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Korea, China and Japan---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resh Water Reservoir Policies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NGO Activities" in Seoul, 2001: 73-12593.LIU Guang-quan. Based on Marketing Economic Mechanism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Management in China[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cum-Workshop "Resource Management: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Los Baños, The Philippines 200194.LIU Guang-quan, NI Wen-jin. On Some Problems of Vegetation Rehabilitation in the LoessPlateau[C]. Proceedings 12th International Soil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 Conference. 2002. 1: 217-22295.LIU Guang-quan, LI Wen-hua, WANG Hong-zhe, et.al. Responses of water Consumption byTranspiration in Seabuckthorn Seedlings to Soil Water Content[J]. The Global Seabuckthorn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05, 8: 26-3196.HOU Longyu,DUAN Xinfang,Li Qingmei, LIU Guang-quan et.al. Effects of ultra-drying on seedviability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J].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7( 1): 88-9297.HOU Longyu,DUAN Xinfang,Li Qingmei,LIU Guang-quan et.al. Effect of Cryopreservation onGermination of Seeds of Amorpha fruticosa and Platycladus orientalis[J].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7(4):33-3898.HOU Longyu,DUAN Xinfang,Li Qingmei,LIU Guang-quan et.al. Changes of Germination and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eds of Robinia pesudoacacia and Pinus tabulaeformis during Artificial Ageing.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 2008,7(4):8-1399.Guangquan Liu, Shangfu Kuang, Xing Jiao, Haiguang Zhou.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forvegetation restoration of eco-fragile reg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Georg- August-University Göttingen, 2009:1-8100.QIN Wei, ZHU Qingke,LIU Guangquan, e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runoff-reducing and sediment- reducing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upper Beiluo River Basin. The 4th International Yellow River Forum (IYRF)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River Ethics101.LIU Yan, Li Qingmei, DUAN Xinfang, et. al. Effect of Cryopreservation on Seed Viability of 4 Species[J].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8(2): 24-29.102.Liu Yan, Liu Guangquan, Li Qingmei,et al. Effect of Ultra-drying on Vigor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Seeds[J].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8(4): 34 - 40.103.Liu Yan, Liu Guangquan, Li Qingmei, et al. Effects of ultra-drying on vigor and physiological charateristic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seeds[J].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9(1): 53 - 59.104.Liu Yan, Liu Guangquan, Li Qingmei, et al. Study of Ultra-drying on Vigor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spedeza bicolor Seeds[J].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9(2): 56-61.105.CHEN Yuehong, W ANG Feixin, LIU Guangquan, et.al. Modified vegetation-erosion dynamic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ypical watersheds in the Loess Plateau[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11,26(1):78-86.106.Liu Yan, Liu Guangquan, Li Qingmei, et al. Influence of pericarp, cotyledon and inhibitory substances on sharp tooth oak (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 germination[J]. Plos One (IF =4.1), 2012-10-25: 1-7, (SCI)地址: 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366信箱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邮编:100048)电话: +86-010-********传真: +86-010-********E-mail:gqli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