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作文导写+写作素材 +学生习作
湖北八校12月联考作文指导以及范文导写

湖北八校12月联考作文指导以及范文导写【经典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音乐中储藏着如斯悦耳的催人奋进的力气。
——弥尔顿音乐永远是我灵魂的伊甸园。
——叶文玲音乐教育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柏拉图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音乐中美的旋律、变化的节奏,对人的精神、情操的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力量。
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域不同,风格不同;时代不同,主题不同。
但相同的是人们对音乐深深的热爱。
综合以上材料,请根据你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见解。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材料分析并列式多材料作文。
模仿2018年全国三卷三个改革开放时期口号与2019年天津卷作文。
命题创新点:除了三句名言,还有命题人自己编写的评价性语句。
考查点: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审美欣赏与创造。
三则名言的共同特点是音乐。
第一则名言强调音乐的正面作用催人奋进;第二则名言强调对人精神世界的作用,是灵魂的伊甸园;第三则材料强调音乐对教育的作用。
作文分论点可以从这三个角度阐释展开。
怎样处理命题人的评价性语句?提取里面的关键词,可以内嵌到分论点上。
如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催人奋进,这提示考生选材要注意地域广度。
音乐的教育价值主要从宏观角度,也可是加入时间维度,不同时代,不同主题,突出音乐教育国民的作用。
这个要写出高度,从爱国角度,写出层次感。
热爱音乐,则是贯穿全文的。
怎样展开联想,使用素材?必须对素材分门别类,必须对素材深加工。
搜索教材有关素材。
例如有关音乐内容的教材素材:《短歌行》曹操用音乐欢迎人才,渴盼天下一统;《荆轲刺秦王》荆轲慷慨悲歌,英勇无畏;《琵琶行》琵琶女演奏,抚慰心灵。
搜索社会热点素材。
2019年有两首歌曲广为流传,《我和我的祖国》唱出了公民与祖国共命运的关系;《七子之歌》,唱出了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中国收复香港澳门的民族自豪感。
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2022届新高考八省八校T8第二次联考作文“承受”主题导写与范文

2022届新高考八省八校T8第二次联考作文“承受”主题导写与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材料一: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材料二: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
——米兰·昆德拉学校文学社拟出一期社刊,其中“大家谈”栏目本期讨论主题为“承受”。
栏目主编向你约稿,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共有二则。
材料一泰戈尔的诗蕴涵的哲理是:过多的爱和过大的压力只会使效果适得其反。
当然,作文时不必局限于谈“爱”或“压力”,只要扣住“不能超过一个限度”“凡事应适可而止”构思立意即可,取材的范围还是很广的,比如谈追求的目标不可过高,艺术创作要讲究适度之美等等,都是可以的。
材料二表明轻松会毁掉人的生活,压力能够让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压力越大,生活越真实。
材料中“坦荡”,可以是成功,可以是安全,可以是精彩,可以是突破,可以是创新,可以是凤凰涅槃。
这侧材料的核心意思不是轻松的危害,而是重在阐释人能承受任何压力,压力能让人变得更充实,更强大,更有可能成功。
【参考立意】一.“承受”要率先考虑对方的承受,给予有限度的爱(有边界)(不超出对方(可以是人或物)承受范围的承受)二.“承受”要充分激发自身,心灵因顶住重压变得强大、坦荡充实,重压能让我们提高“承受”阈值,曾益己所不能三.“承受”于己,并未毫无休止的一直施压,因许多复杂因素影响,每个人的“承受”值有不同,要分类型、分场景对待,适度“死磕”,不“走火入魔”!(避免抑郁、绝望、崩溃,磨练心性,在绝望中找寻希望,能奋力扛住重压,也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潇洒!有时候得放过自己,才不会倒下!)四.“承受”是承担该承担的,也是接受能接受的。
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共8页,五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敞蓬车 暴殄天物 咯.血(k ǎ) 追本溯.源(s ù) B.渡难关 焕然冰释 押解.(xi è) 转弯抹.角(m ò) C.文绉绉 漠不关心 愤慨.(k ǎi ) 令人咋.舌(z é) D.协奏曲 开门揖盗 翘.首(qi áo ) 望风披靡.(m 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平易近人....。
欣赏他的文章有时候像在听一位耄耋老人轻声诉说着他曾经历的往事,很多时候思绪也会不由自主地融入他诉说的那些过去的事情。
B .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出台了限购、限贷等系列调控政策,有关专家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使房地产投机者销声匿迹....,住宅将回归居住本性。
C .由湖北艺术家主创的民族舞蹈《追爱》以优美动听的歌声和杂技化的舞蹈动作,完整地演绎了少数民族的婚俗,既风情万种,又妙趣横生....、惊险不断,迷醉了不少观众。
D .NBA 联盟最大的两家广告赞助商计划将赞助NBA 的10亿美金投向NFL 联盟和大学篮球联赛,果真如此,NBA 联盟将面临釜底抽薪....的危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近日,北京市消协对首都各大商场的休闲裤进行随机抽检。
众多知名的外国品牌被检出虚标含量、甲醛含量超标、色牢度不合格等,不合格率接近四成。
B .回家的车票、年终的讨薪,甚至仅仅是提供一本书籍、开通一个信箱,对于农民工,就不仅是心灵的慰藉,更是生活的便利。
C .林书豪的成功毕竟不是电影,他以自身实力为基础,以球队当时的境况为机遇,顺利地融入了教练的战术体系之中,令全队发生化学反应。
2020届高三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

2020届高三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鄂南高中2020 届高三八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A【解析】B项主观臆断,C项曲解原意,“放心”并非放下心来,王阳明说的“徒放心耳”意指只能放任己心,不能安守当下。
今天我们说的“放心”与王阳明说的意思不同, D项无中生有。
A【解析】 A项“逐层递进地分析”有误,应该是并列结构D【解析】 D 幽居汴京的李煜不是中国文化当下精神的代表。
D【解析】材料二中并未提及长征五号发射的成败核心在于原始发现上有无实现突破,且材料三中的“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要在原创研究、原始发现上实现突破”并不专门针对长征五号的成败。
C 【解析】从材料二中可知此次复飞成功成为中国航天2019年最具标志性的任务在于它是以直观的方式将科学试验由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呈现到公众面前。
①材料一侧重展望2020年,介绍长征五号的复飞成功为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②材料二侧重回首过去,介绍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背后一波三折的研发过程;③材料三侧重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介绍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突出其重要性。
(每点给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D【解析】散文侧重旨在赞美传统手工艺人精湛绝伦的技艺,匠人恭喜农人的话正是文章主旨的生动再现,D项的解读是对原文主旨的曲解。
8、①运用拟人手法,将“棉花”和“风”人格化,(2分)②生动地描写出棉花在阳光下、在微风中舒展开来的情态,(2分)③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为下文赞美劳动蓄势铺垫。
(2分)9、①“棉之舞”既是指棉花在匠人劳作时“飞舞”、“翻腾”、“翩跹”的情态,(2分)②又是指弹棉匠人在弹棉花时的动作、节奏、声音等,完全是一场优美的舞蹈。
(2分)③“棉之舞”包含着作者对匠人精湛的弹棉技艺的赞美,更是对劳动的赞美。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全国Ⅱ卷作文材料及学生例文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全国Ⅱ卷作文材料及学生例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1 天下何异,未来可期(高二10班迟明轩)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很荣幸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演讲。
在中国有句老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人爱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不施于人。
这是中国的同情心,这是中国的同理心!家是最小国,国又何尝不是地球上的一个小小家呢?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在抗疫中,世界对中国的支持,中国对世界的回馈,无不表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
我们共享山川风月,我们共览沧海桑田。
现在,90后站在了抗疫一线,未来,就将是我们青年去经历未知的磨难!未来属于我们青年!天下何异,未来可期!也许,只有互助才会发展。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又有谁能明哲保身,遗世独存?当年美国经济大危机波及半个世界,一战二战又给多少人带来灾难?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疫情的蔓延让我们都更懂得了这个道理。
互相帮助,才能邻里和睦;互相帮助,才能共渡难关!我们的祖先抱团取暖抵御严寒,部落生活得以存在,他们齐心协力建起了阿房宫,他们万众一心齐奋斗才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联合命题】2020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题(解析版)

2020届高三八校第二次联考英语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纸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8.C. £9.15.答案是C。
1. Who does the man want to see?A. Dr. Edmunds.B. Dr. Edgar.C. Dr. Brown.2.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this afternoon?A. Give the man some advice.B. Go for a job interview.C. Ask the man for help.3.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know how to take care of babies?A. He wants to be a baby sitter.B. He is going to be a brother.C. His wife is going to have a baby.4. What’s the woman going to do?A. Do the typing.B. Read the paper aloud.C. Check for typing errors.5. What does the man advise Mary to do?A. Go out to work.B. Listen carefully to Henry.C. Be calm and patient.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20年高考全国卷3月第二次大联考 语文作文满分范文(名师点评+满分范文7篇)

2020年高考全国卷3月第二次大联考语文作文满分范文(名师点评+满分范文7篇)【试题】(全国卷2020年3月第2次在线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开始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20多年来,广大青年志愿者走进西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在雪域高原,在贫困乡村,在你我身边,挥洒着辛勤的汗水。
近年来,共青团中央又着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助残“阳光行动”(服务残疾青少年活动)、“七彩假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在活动中,青年人学习成长、奋斗奉献、放飞梦想,彰显了青年的力量和风采。
然而有一些同学却认为,这些都是社会的事,和自己关系不大。
也有同学说,高中学习时间很紧,没有时间参与。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立仁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践行志愿精神,彰显青春风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精析】这是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时要以完成任务要求为核心,构思行文。
(1)材料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阐明参与活动的意义。
第二部分,指出对待劳动的错误态度。
(2)任务要求:面向本校(统称“立仁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践行志愿精神,彰显青春风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3)构思:先立论后驳论,再顺势提出希望与建议,使得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立论:①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认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②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意义——服务社会、锻炼能力、提升自我。
驳论:①驳斥“和自己关系不大”的观点:缺乏社会责任感,青年应投身社会。
②驳斥学习时间紧的观点:提升个人素质更为重要。
(4)任务对象的体现:全文始终用平等的态度、恳切的语言和同学交流。
(5)演讲稿形式的落实:演讲稿的要素齐全,文体特征突出,具有针对性、感染力与号召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作文导写+写作素材+学生习作
【题目评述】
题型形式:新材料+情境化+任务驱动
材料由疫情引出“新偶像”,并引导学生树立“新偶像观”;题目贴近校园生活实际,创设具体化情境,以任务为驱动,以疫情为教材,在“认识与思考”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考察目标。
【解读材料】
疫情展现群英谱重塑人们偶像观
材料共三句话。
首先展示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者成为我们的“新偶像”;然后对这些不同职业的人们进行简短评价,表达出人们共同的观点态度,如“点赞”“礼赞”“标杆”;最后总结,引出话题,疫情检验着职业的成色,也
锤炼着时代的偶像观。
材料中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一是话题中心词“新偶像”“新偶像观”;一是职业,与之相应的内容有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者,“专业判断”“职业操守”“职业成色”。
【提示语】
提示语的位置多位于作文题目材料和要求之间。
提示语的存在,是对考生正确立意加以提示和指引。
第一句提示:事实上,当今社会价值观趋向多元,如何引导青年人向“新偶像”学习?
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我们青年人怎样向“新偶像”学习?注意是学习的问题,不是学与不学的问题。
细思这一句,有时代背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青年人可以有不同的价值追求,有不同的职业选择;但是我们在经历一场疫情之后,这些战疫英雄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可能改变我们的偶像观,成为青年人的新的职业选择和人生价值追求。
第二句提示:如何树立实干兴邦、乐于奉献的“新偶像观”?
这一句,引导考生深层次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新偶像?“新偶像”身上共有的“实干兴邦、乐于奉献”精神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根本、“新偶像观”要扣住“实干兴邦、乐于奉献”这八个字。
从这一角度上讲,“新偶像观”就是一种“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在学校举行的“五四”成人礼上,你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应该如何去回答这个问题呢?请以“我的新偶像观”为副标题写一篇发言稿,体现出你的思考与认识。
精细解读任务:
①语境:“五四”成人礼
②文体:发言稿,确定了副标题——“我的新偶像观”;
③身份: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
④任务:回答两个问题,体现出你的“认识与思考”
⑦中心话题:我的新偶像观
补充说明:
1.文体方面。
写发言稿,格式要求要规范,如:此次作文标题有主标题和副标题;开头的称呼和问好,开场白的引入;结尾致谢等。
正文部分,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采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新偶像观”。
2.情境方面。
“五四”成人礼,与青年成长主题有关。
开场白的发言背景、目的、主题、观点的简要介绍;正文写作内容要考虑到受众对象,所讲的内容是讲给班上同学们听的,内容要成情境化对应,解决“我是讲给谁听的”问题。
3.主体方面。
习作的主体部分,回答两个问题:①如何引导青年人向“新偶像”学习?②如何树立实干兴邦、乐于奉献的“新偶像观”?当然,回答问题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但是发言的内容得以“新偶像”和“新偶像观”为中心,表达出以下内容:疫情中的战疫英雄是我们的“新偶像”,他们是可爱的人,是可敬的人,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更是新时代青年人学习的标杆;在价值多元化社会,我们青年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有多种职业选择,但不管是哪一种职业,人们都要有“实干兴邦、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进一步说就是要树立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精准立意】
青年人的新偶像观——实干兴邦、乐于奉献
题目的提示语已经说得够清楚。
这里面要处理两个关系:
一是“新偶像”和“新偶像观”的关系。
“新偶像”是前提,有了“新偶像”才有了“新偶像观”,这两者关系实际上就是“向谁学习”和“学些什么”的关系问题;
二是人和精神的关系。
这是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深层次思考,“如何引导青年人向‘新偶像’学习”,学习的本质是学习偶像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
【写作构思】
以下构思供参考:
1.紧扣中心话题“新偶像观”,面对听众(主要是青年学生),谈以谁为偶像、向偶像学什么的问题。
2.开场白,切入“五四”成人礼语境,联系材料中时事背景,引出青年“偶
像观”话题。
3.主体部分:
①分析疫情中的“新偶像”,不同职业者感人的事迹,为之点赞,视为标杆,向其学习;
②分析价值多元化社会,青年学生中存在的错误偶像观,对比之下,指出重塑“新偶像”的重要意义;或疫情之后话成长,指出疫情中不同战线的战疫英雄,对成长中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具有的引领作用;新时代的“新偶像”,新青年的新成长;
③分析“新偶像”的精神实质,突出“实干”和“奉献”精神,强调职业选择的多样与人生价值的永恒,以“实干”和“奉献”指引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引领我们的人生价值追求,帮助我们正“三观”。
【深度思考】
1.话题可以紧密结合青年的人思想实际。
“新偶像”“新偶像观”中的“新”字要作解读。
“新”是相对于青年视网红、明星为偶像而言的,这一点可以作对比分析,强调偶像和偶像观的转变对青年人的现实意义。
2.价值多元化与职业精神的永恒追求。
特别是在价值多元化社会里。
我们不可能让求每一位青年人都要成为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者(尽管可以允许他们有这样的职业选择),学习“新偶像”,最重要的不是要成为他们的那种职业,而是要学习他们的那一种精神。
3.抓住文章的重点,新偶像观中的“实干”和“奉献”。
对“实干”和“奉献”要有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实干”,是强调面对现实,求真务实,脚跳实地,勇于实践,奋斗拼搏;“奉献”,是强调一种情操,小我中有大我,个人眼里有他人、社会和国家。
青年人面对未来,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实干和奉献精神。
4.紧密联系时代和国家。
新时代的青年人,树立新的偶像观,强调一个“新”字,精神新,气象新,得与时代同轨。
谈新偶像观,视野得开阔一些,置身于时代,面对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对“实干”和“奉献”作背景依托,“实干”和“奉献”的最终根源来自己青年人要有时代使命和责担当。
【精彩标题】
偶像力量伴我成长
新偶像勾画出新时代模样
让新偶像成为我们青春的模样擦亮道德星空树起时代标杆偶像引路青春正好
崇仰偶像精神点亮人生之路在实干和奉献中向偶像致敬实干兴邦奉献担当
新时代新偶像新力量
多元的职业一样的追求
脚下有路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学生习作】
【写作素材】
同题作文
2020届湘赣皖·长郡十五校
高三联考第一次考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
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摘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材料二十年前,你问起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业是做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想当“科学家”“老师”“警察叔叔”等等。
到今天,据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超过一半95后最向望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参与调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
很多大学生认为: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读二十余载,而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要你对着屏幕唱唱歌聊聊天。
——摘自搜狐网《当下大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业:网红主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择业观,而当代青年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交流。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