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学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1)由图(a)和(b)可知:

(2)由图(a)和(d)可知:

(3)由图(a)和(c)可知:

23.(8 分)实验室购买了一批规格为“2.5V 0.75W”的小灯泡,某同学在利用其中一只小 灯泡做测量电功率的实验时,得到了如下几组数据。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电压/V
2
2.5
3
的条件下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大于额定功率;短了;灯泡容易烧坏;
五.计算题
24.
; 25.

声明:试题解析著 作权属菁优网 所有,未经书 面同意,不得 复制发布
日期:2019/1/31 12:47:19; 用户:qgjyus er10 291;邮箱:q gjyus er10291.219 57750;学号 :21985297
分,设上部分电阻为 R1,下部分电阻为 R2,结构可等效为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 当触摸点在竖直方向移动时,若测得 R2 两端电压增大,则可知 R2 阻值以及触摸点 P 到 屏下端的距离将分别( )
A.增大 减小
B.增大 增大
C.减小 增大
D.不变 减小
二.填空题
16.(6 分)4 月 26 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首艘航空母舰出坞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
上运动时,机翼下表面比上表面的空气流速
,压强
,从而产生向上的升
力。如图乙所示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内达到起飞速度,
牵引索绕过两个定滑轮与活塞相连,该装置工作时间时将蒸汽的
能转化为舰载机

能。
17.(2 分)我国是第一个宣布成功实现对可燃冰试开采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

请点击全屏查看

请点击全屏查看

请点击全屏查看2017鄂州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做有心人,能从生活中学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判断中明显错误的是()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B.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D.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2.(2017鄂州物理)学生乘坐校车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下列对校车的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行驶时超速超载会增大校车的动能,遭到撞击时破坏更大B.超速行驶会增大校车的惯性,难以刹车C.校车的轮子做得宽大一些是为了增大摩擦力D.加速行驶的校车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3.学习了力的相关知识后,小芳同学作出了下列判断,其中错误的是()A.没有物体就一定没有力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有施力物体时,不一定有受力物体D.只有一个物体时,是不可能产生力的4.为防止因惯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小汽车上都配置安全带,但火车上却没有配置,这主要是因为()A.人在火车上惯性消失了B.火车的平均速度比小汽车的平均速度小C.火车上的人太多,配置安全带不现实D.火车极少急刹车和突然急转弯5.下列关于压强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峡船闸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实现船只通航的B.学生课间用吸管“吸”营养奶与大气压无关C.托里拆利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D.载重车轮胎宽大可以减小对路面的压强6.(2017鄂州物理)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此时两液面齐平.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两液面仍保持齐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A.pA<pB,FA=FB B.pA<pB,FA>FB C.pA>pB,FA=FB D.pA>pB,FA<FB 7.小强购买了一辆小轿车,他发现车的尾部有一块板是“多余”的,爸爸告诉他这叫导流板(如左图所示),它的作用是在轿车高速行驶时,增加对地面的压力,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导流板的形状可能是图中的()A.B.C.D.8.(2017鄂州物理)将一块橡皮泥捏成小船放在水面并慢慢压入水中,下列对小船受到浮力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小船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等B.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时受到的浮力越大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9.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某种液体,A为圆柱形木块,用外力F缓慢将A压入其中,h表示木块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下列关于所受浮力F浮和h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B.C.D.10.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水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此时三个容器内的水面刚好齐平(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B.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最大C.若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静止后受到的浮力变大D.若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11.(2017鄂州物理)初三的小明同学正在做“引体向上”.他先两手握住单杠,两脚离地,两臂及身体自然下垂.然后缓缓曲肘,将身体向上拉起,直到下巴超过横杠.这个过程中,小明做的功最接近的是()A.2000J B.200J C.20J D.2J12.在登山比赛中,体重相同的小明和小刚从山底沿同一路线登上山顶,小刚比小明提前到达,则两人在登山过程中()A.做功相同,功率也相同B.做功不相同,功率也不同C.做功相同,小明的功率大D.做功相同,小刚的功率大13.在班上投掷实心球的比赛中,王勇同学掷出去的实心球从a处出手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实心球落在水平地面的d并最终停在e处.下列关于实心球能量的分析中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在a处重力势能最小B.在b处动能为零C.在a,b,c三处的机械能相等D.在d处和e处的机械能相等14.(2017鄂州物理)如图所示,是一种指甲刀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是一个省力杠杆B.D处刀刃较薄,可以增大压力C.杠杆ABC上有粗糙的花纹,可以减小摩擦D.指甲刀只有两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一个费力杠杆15.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A.B.C.D.二、(2017鄂州物理)填空题(共3小题,每控1分,满分8分)16.摩擦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请你各举一例增大,减小摩擦力的例子:增大摩擦力,减小摩擦力.17.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筑物越修越高,近几年“高空坠物(例如放在阳台上的花盆)砸到行人“的报道屡见不鲜.在物体落下的过程中,它能量的转化是:,而且高度越高,物体落下来做的功(选填”越多“或”越少“),危险性也越大.18.今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如图所示)在上海浦东机场试飞成功,C919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190座,标准航程4075公里,试飞平均速度约900km/h,飞行高度12100m,翼展33.6m,试飞时总质量达60000kg.C919升空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它试飞的平均速度声速340m/s(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它的每个轮胎与跑道的接触面积均为0.05m2,它停在跑道上时对跑道的压强是Pa.三、(2017鄂州物理)作图题(共3小题,满分9分)19.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细线,按图中要求将两个滑轮连接成滑轮组.20.小明新家的房门安装的门把手如图所示,施加如图力F打开房门,请在图中画出力F 的力臂.21.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乙物体上施加F=15N的水平拉力时两物体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在图中画出此时甲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四、(2017鄂州物理)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18分)22.小云同学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善于思考的他发现用弹簧测力计也可以测出液体的密度.下面是他设计的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1)如图甲,把一个合金块用细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合金块的重力G=4.0N;(已知ρ合金=8.0×103kg/m3)(2)如图乙,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的合金块浸没在盐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N.(3)计算合金块浸没在盐水中所受到的浮力F浮=;(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kg/m3.(5)若操作步骤(2)时合金块触碰到了容器底部,仍按上述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要(选填”偏大“或”偏小“)23.(2017鄂州物理)如图所示,甲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乙是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钢球动能大小与的关系;实验时,它是通过观察,从而判断处钢球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进行乙实验时,每一次都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起始相同;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来判断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受到的大小.(3)上面两个实验共同用到的物理问题常用的探究方法有.(只需说出一个)24.(2017鄂州物理)如图所示是小宏同学”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装置图.(1)在测量过程中必须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小宏同学前两次测量的有关数据如下表,第3次测量的情形如图所示,请你在表中空白处帮小宏填出本次测得(3)小宏计算出上述三个机械效率的平均值,认为它最接近这个滑轮组机械效率的真实值,老师指出小宏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4)请你根据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猜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可能还与有关.(只需填一个因素)五、(2017鄂州物理)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5分)25.为方便老人出行,我市一些公共场所设计了专用通道(如图斜面).若小林的爷爷和轮椅共重700N,某次出行时,小林在5s内将爷爷和轮椅沿8m长的斜面推上1.2m高的平台,小林沿斜面所用的推力为150N,请你求解下列问题:(1)推力的功率是多少?(2)此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轮椅受到斜面的摩擦力是多少?(轮椅内部部件间的摩擦忽略不计)26.图甲是修建造码头时用刚缆绳拉着实心长方体A沿竖直方向以0.3m/s的速度匀速下降的情景.图乙是A下降到水底之前钢缆绳对A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取水的密度为ρ=1.0×103kg/m3,g取10N/kg).求:(1)长方体A的高度.(2)长方体A浸没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3)长方体A的密度.2017鄂州物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做有心人,能从生活中学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判断中明显错误的是()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B.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D.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考点】63:长度的估测;28:密度及其特性;68:速度与物体运动;77:重力大小的估测.【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故A正确;B、中学生的平均质量约为50kg,中学生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故B错误;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1.1×3.6km/h≈4km/h,故C正确;D、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同,约为1.0×103kg/m3,故D正确.故选B.2.(2017鄂州物理)学生乘坐校车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下列对校车的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行驶时超速超载会增大校车的动能,遭到撞击时破坏更大B.超速行驶会增大校车的惯性,难以刹车C.校车的轮子做得宽大一些是为了增大摩擦力D.加速行驶的校车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考点】FO:动能的影响因素;6L:惯性;6R:平衡力的辨别;85: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分析】(1)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和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它因素均无关;(3)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解:A、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和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超速、超载的汽车动能大,遭到撞击时破坏更大.故A正确;B、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B错误;C、校车的轮胎做得宽大一些,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路面的压强,不是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D、汽车加速行驶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所以汽车在水平方向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D错误.故选A.3.(2017鄂州物理)学习了力的相关知识后,小芳同学作出了下列判断,其中错误的是()A.没有物体就一定没有力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有施力物体时,不一定有受力物体D.只有一个物体时,是不可能产生力的【考点】6E:力的概念.【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解答】解:A、力的产生离不开物体,没有物体是不可能产生力的,故A说法正确;BC、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就是受力物体,故B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D、一个力的产生至少要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不可能产生力,故D说法正确.故选C.4(2017鄂州物理).为防止因惯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小汽车上都配置安全带,但火车上却没有配置,这主要是因为()A.人在火车上惯性消失了B.火车的平均速度比小汽车的平均速度小C.火车上的人太多,配置安全带不现实D.火车极少急刹车和突然急转弯【考点】6L:惯性.【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就是惯性.系安全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车辆因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倾可能造成的伤害.【解答】解:AB、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故人在火车上的惯性大小不变,故AB错误;CD、当汽车突然刹车时,驾驶员和坐在前排的乘客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向前运动的状态,容易撞上前挡风玻璃,从而造成伤害,故必须系好安全带,而火车极少急刹和突然加速,所以火车上却没有配置,故C错误,D正确.故选:D.5.(2017鄂州物理)下列关于压强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峡船闸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实现船只通航的B.学生课间用吸管“吸”营养奶与大气压无关C.托里拆利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D.载重车轮胎宽大可以减小对路面的压强【考点】8B:连通器原理;85: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8F: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8J: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分析】(1)连通器的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2)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3)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相当于1.013×105Pa;(4)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解答】(2017鄂州物理)解:A、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船只才能通航.故A错误;B、当用吸管吸牛奶时,先吸走的是管中的空气,使管内变为真空,这时大气压就压着牛奶进入管中,从而进入人的嘴中,利用了大气压.故B错误;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故C错误;D、载重车轮胎宽大,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对路面的压强.故D正确.故选D.6.(2017鄂州物理)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此时两液面齐平.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两液面仍保持齐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A.pA<pB,FA=FB B.pA<pB,FA>FB C.pA>pB,FA=FB D.pA>pB,FA<FB 【考点】83:压强大小比较;81: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分析】甲乙质量相等,对容器底的压力(F=G=mg)相等;A的底面积大,根据p=分析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的关系;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两液面仍保持齐平,则和原来的情况相同.【解答】解:(1)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此时两液面齐平.因为是圆柱形容器,对容器底的压力F=G=mg,所以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即FA=FB;由于A的底面积大,由p=可得,A对容器底的压强小;即pA<pB,(2)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因为两液面仍保持齐平,所以和未抽出时的情况相同,即pA<pB,FA=FB.故选A.7.(2017鄂州物理)小强购买了一辆小轿车,他发现车的尾部有一块板是“多余”的,爸爸告诉他这叫导流板(如左图所示),它的作用是在轿车高速行驶时,增加对地面的压力,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导流板的形状可能是图中的()A.B.C.D.【考点】8K: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要产生向下的压力,导流板横截面的形状就应跟客机机翼的形状相反,上平下凸,使上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解答】解:要增加轿车对地面的压力,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就要使轿车高速行驶时,导流板上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下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即上方平直下方凸起,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强差.所以则导流板横截面的形状应是图中的C.故选C.8.(2017鄂州物理)将一块橡皮泥捏成小船放在水面并慢慢压入水中,下列对小船受到浮力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小船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等B.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时受到的浮力越大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考点】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8O:阿基米德原理.【分析】(1)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如果F浮>G,ρ液>ρ物,物体将上浮;如果F浮<G,ρ液<ρ物,物体将下沉;如果F浮=G,ρ液=ρ物,物体将悬浮.(2)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小船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等,故A正确;B、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故B正确;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时受到的浮力越大,故C正确;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浸没后压入越深,ρ液和V排都不变,则受到的浮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D.9.(2017鄂州物理)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某种液体,A为圆柱形木块,用外力F缓慢将A 压入其中,h表示木块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下列关于所受浮力F浮和h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B.C.D.【考点】8O: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物体在浸没前,深度增加的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增加了.浸没后,随着深度的增加,浮力不变.【解答】解:物体浸没前,深度增加的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增加了,所受浮力大小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浸没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故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10.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水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此时三个容器内的水面刚好齐平(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B.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最大C.若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静止后受到的浮力变大D.若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考点】(2017鄂州物理)81: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83:压强大小比较;8O:阿基米德原理;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分析】(1)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据此可知三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总重力的关系,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据此得出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关系;(2)三个容器内的水面刚好齐平,根据p=ρgh可知三个容器的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关系;(3)木块漂浮在乙容器中,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后,液体密度增大,木块仍然漂浮在液面上,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4)小球悬浮在丙容器中,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后,液体的密度减小,根据F浮=ρgV排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化.【解答】(2017鄂州物理)解:因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三个容器内的水面刚好齐平,所以乙丙两容器中水和排开水的总体积相等,则乙丙两容器中水和排开水的总重力也相等(与甲容器中水的重力相等);A.在甲容器中,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F甲=G水+G杯﹣﹣﹣﹣﹣﹣﹣①;在乙容器中,由于木块漂浮,所以F浮木=G木=G排,则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乙=G水′+G木+G杯=G水′+G排+G杯,因为G水′+G排=G水,所以F乙=G水′+G排+G杯=G水+G杯﹣﹣﹣﹣﹣﹣﹣②;在丙容器中,由于小球悬浮,所以F浮球=G球=G排′,则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丙=G水″+G球+G杯=G水″+G排′+G杯,因为G水″+G排′=G水,所以F丙=G水″+G排′+G杯=G水+G杯﹣﹣﹣﹣﹣﹣﹣③;所以F甲=F乙=F丙;故A正确;B.因三个容器内的水面刚好齐平,所以由p=ρgh可知,三个容器的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相等,故B错误;C.木块漂浮在乙容器中,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后,液体密度增大,木块将上浮一些,但木块静止后仍然漂浮在液面上,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仍等于木块的重力不变,故C错误;D.小球悬浮在丙容器中,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后,液体的密度减小,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由F浮=ρgV排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减小,故D错误.故选A.11.初三的小明同学正在做“引体向上”.他先两手握住单杠,两脚离地,两臂及身体自然下垂.然后缓缓曲肘,将身体向上拉起,直到下巴超过横杠.这个过程中,小明做的功最接近的是()A.2000J B.200J C.20J D.2J【考点】(2017鄂州物理)EC:功的计算.【分析】先估约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0N,上提的过程中通过的距离大约是胳膊的长度0.4m,利用W=FS即可求出.【解答】解: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G=500N,通过的距离大约为h=0.4m;小明做的功最接近W=Gh=500N×0.4m=200J;故选B.12.在登山比赛中,体重相同的小明和小刚从山底沿同一路线登上山顶,小刚比小明提前到达,则两人在登山过程中()A.做功相同,功率也相同B.做功不相同,功率也不同C.做功相同,小明的功率大D.做功相同,小刚的功率大【考点】EB:功的大小比较;FD:功率大小的比较.【分析】(2017鄂州物理)根据W=Gh分析上楼过程中做功的多少;根据P=分析功率的大小.【解答】解:体重相同的小明和小刚,从山底沿同一路线登上山顶,重力和高度都相同,根据W=Gh可知,小明和小刚二人做的功相同,故B错误;因为小刚用的时间短,根据P=可知,做的功相同,小刚用的时间短,所以小刚的功率大于小明的功率,故AC错误,D正确.故选D.13.在班上投掷实心球的比赛中,王勇同学掷出去的实心球从a处出手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实心球落在水平地面的d并最终停在e处.下列关于实心球能量的分析中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在a处重力势能最小B.在b处动能为零C.在a,b,c三处的机械能相等D.在d处和e处的机械能相等【考点】FN: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分析】(1)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以及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力,即说明机械能是守恒的.【解答】(2017鄂州物理)解:A、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据图可知,d、e两点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小,故A错误;B、据图可知,球在b点时,竖直方向速度为0,但在水平方向上仍有速度,所以此时的动能不为零,故B错误;C、不计空气阻力,说明球在空中运动时的机械能是守恒的,在a、b、c三处的机械能相等,故C正确;D、据图可知,球达到d点后没有静止,仍然向前滚动,所以动能不为零,机械能不为零,落在e点处静止,机械能为零,即在d处和e处的机械能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14.(2017鄂州物理)如图所示,是一种指甲刀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精校】2017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真题物理

【精校】2017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真题物理

2017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真题物理一、选择题(每题2分)1.(2分)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解析:图示含义为禁止鸣笛,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不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答案:D2.(2分)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C.家用轿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0.1kWD.初中物理课本的长为27dm解析:A、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

故A 不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B符合实际;C、家用小轿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可以超过100kW。

故C不符合实际;D、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7cm=2.7dm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答案:B3.(2分)2017年5月16日,ofo共享单车2万辆投放鄂州,极大地便利了鄂州市民的出行。

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

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反射白光,黑色部分吸收光C.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解析:A、二维码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白色可以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可以吸收所有色光,因此,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故B正确。

CD、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置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此时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鄂州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物理试题中g取10N/kg,海水的密度取×103kg/m3,ρ水=×103kg/m3,c水=×103J/(kg?℃),天然气的热值取×107J/m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3.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

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14.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C.家用轿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D.初中物理课本的长为27dm 15.2017年5月16日,ofo共享单车2万辆投放鄂州,极大地便利了鄂州市民的出行。

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

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反射白光,黑色部分吸收光C.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16.2017年6月3日上午,我市举办了生态鄂州—环洋澜湖健步走活动。

已知路线全长6km,其中湖面栈桥长1km。

通过栈桥时,小丹和小蓝并肩同行,前一半路程以3m/s 的速度慢跑,后一半路程以2m/s的速度快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栈桥时小丹和小蓝之间相对静止B.小丹和小蓝在湖面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小丹和小蓝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小丹和小蓝通过栈桥的平均速度是s17.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都包含有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包子时看到的腾腾热气是汽化现象B.红烧排骨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番茄炒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番茄和蛋的内能增加D.煲鸡汤时,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18.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19.鄂州市莲花山风景区是人们休养身心、旅游观光的胜地。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17届九年级期中物理试卷.doc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17届九年级期中物理试卷.doc

2016-2017学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 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2.水与酒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物质.下表列出了它们在标准大气压下的部分物理特征数据,请你参照这些特征分析:让质量及初温都相等的水和酒精冷却,待它们放出B.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将比水的凝固点低些C.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将比水的密度小些D.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比热容将比水的比热容小些3.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热B.快速弯折铁条,铁条弯折处变热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D.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4.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的是()A.观察水的沸腾B.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C.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D.内燃机压缩冲程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现察现象即可比较酒精和碎纸热值的大小,为完成实验,要求()A.酒精和碎纸的质量相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相同B.酒精和碎纸的质量不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不同C.酒精和碎纸的质量相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不同D.酒精和碎纸的质量不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相同6.举重比赛有甲、乙、丙三个裁判,其中甲为主裁判,乙和丙为副裁判.若裁判认定杠铃已被举起,就按一下自己面前的按钮.要求主裁判和至少一个副裁判都按下自己面前的按钮时,指示杠铃被举起的灯泡L才亮.以下符合这一要求的电路是()A. B. C. D.7.某品牌滚筒洗衣机,筒门处有开关S1,筒门关闭时S1闭合,筒门打开时S1断开.筒门开关S1和控制开关S2必须同时闭合时,洗衣机才能工作.下列符合要求的电路模型是()A.B.C.D.8.如实物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灯L1与灯L2并联,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B.灯L1与灯L2并联,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C.灯L1与灯L2串联,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D.灯L1与灯L2串联,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正确的说法是()A.闭合S1,断开S2,L1发光,L2不发光B.闭合S1,S2,L1,L2都发光C.S1,S2都断开,L1,L2都不发光D.闭合S2,断开S1,L1,L2都发光10.小敏在爷爷的卧室设计了一个如图的“聪明”电路,方便爷爷.“光控开关”在光弱(晚上)时自动闭合,光强(白天)时自动断开;“声控开关”在有声时自动闭合,两分钟后自动断)D 晚上.遇打雷,灯不亮A.A B.B C.C D.D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一定.关于电路的工作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闭合S1时,两只灯泡是串联的B.若先闭合S1,再闭合S2,电压表读数不变、电流表读数变大C.若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对调,闭合S1、S2后,则两表都被烧坏D.若灯L1被短路,闭合S1、S2后,则灯L1不亮,灯L2亮,电流表损坏12.如图电路,开关S闭合后,若L1灯丝突然烧断,会发生的现象是()A.L1、L2、L3均熄灭,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为零B.L l、L2均熄灭,L3仍然发光,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大C.除L1灯不亮外,其余一切无任何其他变化D.L l、L2、L3均熄灭,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二、填空题(13、14、15每题2分,16、17每空2分)13.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而带了电,带电体有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14.在学完摩擦起电后,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带电;若通草球被排斥,则通草球带电.(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15.如图是四根高压输电线上的一个装置,利用这个装置将四根导线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线的,从而减小了导线的,以达到减少输电线上电能损失的目的.1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灯L不亮,电压表V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除灯L和电阻R两者中的某个元件故障外,其余元件均完好.(1)请判断该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灯泡L短路或.(2)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小明同学将一个电流表正确串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情况.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故障是;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故障是.(3)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小华同学将图中的电压表V正确并联在灯L两端,请判断他能否查找出电路的故障,并说明理由.17.小明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压表V1和V2的指针位置完全一样,如图乙所示,则L2两端的电压为V,L1两端的电压为V.三、作图题(18、19每题3分,20题4分)18.请根据图中所示的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19.在图甲中,闭合开关后,通过灯泡L1的电流为0.5A,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4A,试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20.电冰箱是现代家庭中最常用的家用电器.它内部的电路中主要包括压缩机(其主要部件是电动机)和冷藏室内的照明灯.压缩机和照明灯能各自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温控开关S1控制压缩机.与冰箱门联动的开关S2控制照明灯.答题纸上已画出电源部分.请在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完成电冰箱内部的电路图.四、实验题(每空1分)21.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1)闭合开关,观察到灯泡L1和L2的发光情况是;(2)针对上述现象,该电路存在的问题是;(3)请在原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使两只电流表分别测干路和支路的电流.(要求:在需改动的导线上画“×”,用笔将改动后的导线画出,导线不许交叉).22.小明同学对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设计与进行实验】(1)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4)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估】(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或.(3)小明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4)方法改进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表格中,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此实验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的不足之处2.4 1.423.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①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1)按照如图1所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电路,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则通过观察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3)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如图1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相同时,导体电阻跟有关.(4)要进一步研究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就需要测量导体的电阻,小明的实验方案和操作过程均正确,两表的连接和示数如图2所示.但通过观察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过小,这样会导致实验误差,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五、计算题24.全球汽车保有量在迅速增长,截至2011年,全球处于使用状态的汽车数量已突破10亿辆.每辆汽车每年耗油1.8t,汽车内燃机的效率平均取值30%.如果能把内燃机效率提高1%,全球可以节约多少燃油?2016-2017学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 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水分子运动的结果,此选项符合题意.B、尘土飞扬,是指固体颗粒尘土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水与酒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物质.下表列出了它们在标准大气压下的部分物理特征数据,请你参照这些特征分析:让质量及初温都相等的水和酒精冷却,待它们放出.在混合过程中,热将从酒精传递给水B.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将比水的凝固点低些C.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将比水的密度小些D.均匀混合后,混合液的比热容将比水的比热容小些【分析】(1)水和酒精的初温相同、质量相同、放出的热量相同,利用热量公式Q=cm△t的变形公式△t=分析水和酒精的温度降低值,即可得出末温的关系,从而判断出热传递的方向;(2)晶体物质中混入杂质后,其熔点和凝固点都降低;(3)根据密度公式进行分析;(4)酒精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据此分析水和酒精混合后混合液的比热容的变化.【解答】解:A、水的比热容大于酒精的比热容,因为Q放=cm△t,质量m相同,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水比酒精降低的温度值小,因为二者的初温相同,即水的末温高,即:t水>t酒精,所以热从水传到酒精,故A错误;B、水的凝固点是0℃,掺入酒精后混合液的凝固点要低于0℃,凝固点降低,故B正确;C、根据公式ρ=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将比水的密度小些,比酒精的密度大一些,故C正确;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酒精的比热容,水和酒精混合液的比热容将比水的比热容小些,比酒精的比热容大一些,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放热公式掌握和运用、影响凝固点的因素以及混合溶液密度和比热容的变化情况,属于易错题目.3.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热B.快速弯折铁条,铁条弯折处变热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D.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解答】解:A、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热,是石凳从太阳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石凳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B、快速弯折铁条,对铁条做功,使铁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B不符合题意.B、双手因摩擦而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是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的区分,属于基础题目.4.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的是()A.观察水的沸腾B.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C.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D.内燃机压缩冲程【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据此分析选择.【解答】解:A图中:观察水的沸腾,利用酒精灯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B图中:空气膨胀做功,推动塞子,空气的内能减少,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图中:用力将活塞迅速压下,压缩空气做功,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D图中:是内燃机压缩冲程,是活塞压缩工作物质做功,改变物质内能;综合上述A图与其他三实验改变内能方法不同.故选A.【点评】本题从实验入手,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注重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现察现象即可比较酒精和碎纸热值的大小,为完成实验,要求()A.酒精和碎纸的质量相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相同B.酒精和碎纸的质量不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不同C.酒精和碎纸的质量相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不同D.酒精和碎纸的质量不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相同=mq可知,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既与燃料的质量多少有关,又与燃料的【分析】(1)由Q放热值大小有关,所以在设计实验时应控制质量相同;(2)由于燃料的热值不能直接测量,所以通过相同质量的水温升高的度数大小来体现燃料的热值大小.【解答】解:(1)实验时为了控制变量,应用天平分别测出等质量的酒精和碎纸屑,将其放入装置中的燃烧皿内;(2)因燃料的热值不能直接测量,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被水吸收,从而使相同质量的水温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燃料热值的大小关系;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中要控制酒精和碎纸的质量相同,两只烧杯内水的质量相同,故A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酒精与纸的热值大小实验,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知道实验原理、正确应用控制变量法即可正确解题.6.举重比赛有甲、乙、丙三个裁判,其中甲为主裁判,乙和丙为副裁判.若裁判认定杠铃已被举起,就按一下自己面前的按钮.要求主裁判和至少一个副裁判都按下自己面前的按钮时,指示杠铃被举起的灯泡L才亮.以下符合这一要求的电路是()A. B. C. D.【分析】由题意可知,主裁判和至少一个副裁判都按下自己面前的按钮时,指示杠铃被举起的灯泡L才亮;根据串联电路电路中各元件相互影响和并联电路中各元件互不影响进行判断.【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两个副裁判对应的按钮可以单独工作、并且互不影响,而主裁判的按钮与副裁判的按钮工作时相互影响,因此两个副裁判对应的开关并联连接后与主裁判对应的开关串联连接,即乙、丙并联后与甲串联.故选B.【点评】根据题意得出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某品牌滚筒洗衣机,筒门处有开关S1,筒门关闭时S1闭合,筒门打开时S1断开.筒门开关S1和控制开关S2必须同时闭合时,洗衣机才能工作.下列符合要求的电路模型是()A.B.C.D.【分析】根据“开关S1和控制开关S2必须同时闭合时,洗衣机才能工作”可知,两开关串联共同控制洗衣机.【解答】解:AB.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2闭合时,会造成电源短路,洗衣机不工作,故AB不符合题意;C.由电路图可知,两开关并联,闭合其中任意一个开关时,洗衣机都工作,故C不符合题意;D.由电路图可知,两开关串联共同控制洗衣机,两开关同时闭合时洗衣机工作,否则不工作,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设计,根据题意得出两开关的连接方式是关键.8.如实物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灯L1与灯L2并联,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B.灯L1与灯L2并联,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C.灯L1与灯L2串联,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D.灯L1与灯L2串联,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分析】①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流通路径.②电流表需与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表与谁串联,就是测谁的电流.③电压表是并联使用的,电压表与谁并联,就是测谁的电压.【解答】解:由实物图可知,电流从正极出发经开关、电流表、灯泡L2、L1回负极,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则灯L1与灯L2串联,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同时考查了电压表的使用,比较简答,属于基础知识.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正确的说法是()A.闭合S1,断开S2,L1发光,L2不发光B.闭合S1,S2,L1,L2都发光C.S1,S2都断开,L1,L2都不发光D.闭合S2,断开S1,L1,L2都发光【分析】电路的基本连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串联,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首尾相接;另一种是并联,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流通路径,各个用电器之间并列连接.【解答】解:A、闭合S1,断开S2,会造成电源短路,这是不允许的,L1、L2都不发光,故A错误;B、闭合S1,S2,闭合S1会造成电源短路,这是不允许的,L1、L2都不发光,故B错误;C、S1,S2都断开,则L1灯跟电源构成通路,L1灯亮,L2灯不亮,故C错误;D、闭合S2,断开S1,灯L1、L2并联,L1,L2都发光,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串联电路中连接特点的了解.10.小敏在爷爷的卧室设计了一个如图的“聪明”电路,方便爷爷.“光控开关”在光弱(晚上)时自动闭合,光强(白天)时自动断开;“声控开关”在有声时自动闭合,两分钟后自动断开.表中开关使用情况,不符合电路设计工作要求的是()D 晚上.遇打雷,灯不亮A.A B.B C.C D.D【分析】根据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工作的条件结合开关S1、S2的通断对选项注意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闭合S2、断开S1时,白天光控开关断开,两条电路都断路,故灯泡不发光,符合电路设计,不符合题意;B、断开S2时,电路断路,无论白天或夜间灯泡都不发光,不符合设计,符合题意;C、闭合S2、断开S1时,晚上光控开关闭合,当拍拍手时声控开关闭合,此时电路通路,灯泡发光,符合电路设计、不符合题意;D、断开S2时,电路断路,无论白天或夜间灯泡都不发光,晚上遇打雷也不发光,符合电路设计,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路的分析能力,关键是根据电路和开关的工作情况判断是否符合电路设计.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一定.关于电路的工作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闭合S1时,两只灯泡是串联的B.若先闭合S1,再闭合S2,电压表读数不变、电流表读数变大C.若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对调,闭合S1、S2后,则两表都被烧坏D.若灯L1被短路,闭合S1、S2后,则灯L1不亮,灯L2亮,电流表损坏【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电路的连接方式;由于电流表电阻很小,在电路中可当作导线处理;电压表的阻值很大,接近于断路,在分析电路图时,可先将其拿掉.图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开关S1、电流表后分为两支:①经开关S2、灯L2后返回电源负极;②经灯L1后返回电源负极.因此该电路是并联电路,且开关S1控制干路,开关S2控制灯L2;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弄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后,再根据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以及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逐项分析.【解答】解:A、只闭合S1时,灯泡L2不亮,处于断路状态,只有灯泡L1亮,不符合题意;B、若先闭合S1,再闭合S2,电压表读数仍然等于电源电压,所以不变;由于此时两只灯泡是并联的,总电压不变,总电阻减小,所以电流增大,即电流表读数变大,符合题意;C、若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对调,此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由于电压表的阻值很大,电路中的电流会很小,所以闭合S1、S2后,则两表都不会烧坏;D、若灯L1被短路,闭合S1、S2后,则灯L1不亮,灯L2也不亮,电流表损坏,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进行分析解答.12.如图电路,开关S闭合后,若L1灯丝突然烧断,会发生的现象是()A.L1、L2、L3均熄灭,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为零B.L l、L2均熄灭,L3仍然发光,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大C.除L1灯不亮外,其余一切无任何其他变化D.L l、L2、L3均熄灭,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分析】三个电灯是串联,当一个出现断路时,三个灯将都不亮,但电压表能与电源相通,故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解答】解:由于三个电灯是串联,电压表测L1L2两端的总电压,当L1灯丝突然烧断时,串联电路中的各个用电器是相互影响的,故三个电灯就都不亮了,电路中也就没有电流,即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而电压表能通过L3与电源相通,故它的示数增大.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推测电灯的亮灭及电表示数的变化.当电压表与电源能相通时,会有示数,不能相通时,就不会有示数.二、填空题(13、14、15每题2分,16、17每空2分)13.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摩擦而带了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分析】物体有时摩擦过后,会由于摩擦起电,而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解答】解:用干绸布擦拭穿衣镜,擦过的镜面很容易吸上细小绒毛,这是由于此时的镜面因摩擦而带了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本题答案为:摩擦;吸引轻小物体.【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现象及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物体.14.在学完摩擦起电后,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可能带电;若通草球被排斥,则通草球一定带电.(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3)排斥的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轻小的不带电体.【解答】解: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1)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正电的通草球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靠近不带电的通草球也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所以通草球可能带电,可能不带电.(2)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通草球时,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答案为:可能;一定.【点评】(1)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2)排斥的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两个物体可能是带有异种电荷,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15.如图是四根高压输电线上的一个装置,利用这个装置将四根导线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线的横截面积,从而减小了导线的电阻,以达到减少输电线上电能损失的目的.【分析】将四根导线并列的连接在一起等效成一根导线,相对于其中的任何一根导线,从外形上看,很容易得出其横截面积的变化.根据导体的横截面积与电阻的关系,从而可以确定横截面积的变化造成导体的电阻如何变化.【解答】解:四根导线并联在一起,等效成一根导线,相对于其中的任何一根导线,其横截面积变大了.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所以横截面积增大,导体的电阻减小.故答案为:横截面积;电阻【点评】导体的电阻大小有四个因素有关: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研究导体的电阻变化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在此题中,通过四根导线的并联,改变了导体的横截面积.从而改变了导体的电阻值.1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灯L不亮,电压表V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除灯L和电阻R两者中的某个元件故障外,其余元件均完好.(1)请判断该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灯泡L短路或电阻R断路.(2)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小明同学将一个电流表正确串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情况.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故障是灯泡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故障是电阻R断路.。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6分)1. (2分)(2017·孝感模拟)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C . 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D .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2. (2分) (2017八上·临洮期中) 下列物态变化中,吸收了热量的是()A . 熔化B . 凝固C . 液化D . 凝华3. (2分) (2016九上·番禺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没有外界做功时,同一物体,温度降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B .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 . 热传递中温度总是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D .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温度低4. (2分)(2017·桂林) 智能手环可随时记录佩戴人的运动数据,且能将数据无线传输到手机上显示,如图所示,将数据从智能手环无线传输到手机是利用()A . 光纤B . 电磁波C . 超声波D . 次声波5. (2分)(2017·福田模拟) 做运动时,你可以用身体体会物理。

下列四项运动包含了一些物理知识,其中描述正确的是()A . 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B . 足球运动员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 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在空中静止时,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相互平衡D . 篮球运动员抛出的篮球在空中先上升后下落,是因为力改变了篮球的运动状态6. (2分) (2016八下·黄埔期末)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高度相等的同种液体(如图所示),比较A,B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产生的压力FA , FB和压强PA , PB的关系()A . FA=FB , PA<PBB . FA=FB , PA>PBC . FA>FB , PA=PBD . FA<FB , PA=PB7. (2分)(2018·大连)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鄂州市2017年中考理综模拟试卷(一)

鄂州市2017年中考理综模拟试卷(一)

2017年中考理科模拟试卷(一) 说明: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32 Zn:65 本卷中 g取10N/kg选择题(共5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12题化学,13-27题物理,共54分)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碘升华 B.铝放置于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C.风能发电 D.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C.在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3.我们可以利用如下三种关系:对某些知识进行归纳,以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列归纳和总结的关系,正确的是()单质和化合物:交叉关系\A. B.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并列关系C.化学肥料和复合肥料:并列关系D.酸性溶液和酸溶液:包含关系4.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S;④两个铁离子:2Fe3+;⑤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g;⑥+2价的镁元素:Mg2+.其中正确的有()A.②④⑤ B.①④⑤C.①③⑤ D.①④⑥5.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C.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若16g M和64g 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6.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酸溶液能使紫色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D.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7.分别将不同质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Fe(NO3)2、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在不同情况下对滤渣或滤液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滤渣一定含有Ag、Cu、Fe,可能含有ZnB.当滤液含两种溶质时,滤渣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ZnC.若滤渣中有红色固体,滤液一定含Zn(NO3)2、Fe(NO3)2,一定不含AgNO3、Cu(NO3)2 D.若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滤渣一定含Ag,可能Cu,一定不含Fe和Zn8.下列除杂,分离提纯的方法或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硝酸钾少量氯化钠重结晶B 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C 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D Fe 铁锈稀硫酸A.A B.B C.C D.D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B.t2℃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10.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A.四种粒子均表示原子B.N与W可形成NW3型化合物C.四种粒子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D.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不在同一周期1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A.HCl CuSO4 KNO3 Na2SO4B.FeCl3 HCl NaCl NaOHC.CaCl2 K2CO3 HCl (NH4)2CO3D.NaNO3 Na2SO4 HCl H2SO412.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实验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A.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水C.常温下,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D.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教室内洒水后觉得凉爽,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B.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亮二极管,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C.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D.如果用超导材料制成输电线,将增加远距离输电线路中的电能损耗14.《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A .B .C .D .2. (2分)小丽用塑料尺在自己的头发上来回的摩擦几次,她发现摩擦后的塑料尺会吸引自己的头发,她又把尺子靠近小狗,发现塑料尺也可以吸引小狗的毛,下面对于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 . 都是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B . 都是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C . 前者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后者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D . 前者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后者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 (2分) (2016九上·施秉期中)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A . 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B . 粉笔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C . 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D . 秋天到来,树叶飘落4. (2分)(2016·邯郸模拟) 下列关于家庭防盗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钢制防盗门的材料属于合金B . 通过防盗门上的猫眼能看见敲门的人,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C . 防盗门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远处,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 . 防盗门锁孔内加少量铅笔芯粉末容易打开,铅笔芯粉末起润滑作用5. (2分)(2017·南长模拟) 如图甲所示,共享单车是应移动互联网和二维码的发展而产生的,它能无桩停靠、扫码取车,很好地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图乙所示为某款共享单车科技含量最高的部分,就是可定位的GPS电子锁,电子锁能接收无线移动发来的开锁指令,驱动电机开锁.传动轴内有一台微型发电机,在骑行的时候,这个发电机能为车锁里面的电池充电.下列有关共享单车说法错误的是()A . 二维码的几何图形中包含大量的信息B . 手机镜头扫二维码成的是正立的实像C . 可定位的GPS 电子锁是通过电磁波接收信号的D . 微型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6. (2分)某同学测量课本的宽度四次,记录结果为:l7.39cm、17.42cm、17.40cm、17.41cm,则课本宽度为()A . 17.41cmB . 17.40cmC . 17.405cmD . 17.42cm7. (2分) (2016八下·东莞期末) 如图所示,滑板车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如果人不再用脚蹬地,它最终就会停下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运动需要力来维持B .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C . 蹬力越大车的惯性越大D . 蹬力越小地面对车的摩擦力越小8. (2分)滑轮在中世纪时就被应用于战场,如图所示,弓箭手用200N的平均拉力通过滑轮组将弦拉满到弓上射击,若动滑轮移动了90cm(不计滑轮和绳重、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使用滑轮组是为了省功,从而节省体能B . 使用滑轮组是为了改变力的方向,方便用力C . 使用滑轮组是为省力D . 使用滑轮组时弓箭手做的功为180J9. (2分) (2018八上·福田期末) 有一体积为20cm3的均匀金属块,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左盘B . 把此金属块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8×103kg/m3C . 把此金属块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D . 此金属块密度比水小10. (2分) (2019九上·深圳开学考) 如图装置,AB为水平轻质杠杆,O为支点,AO:OB=4:1,G1=150N,G3=160N.水平地面上的物体G1通过细绳悬挂在A点,G2、G3、G4通过滑轮连接,滑轮悬挂于B点,G2恰好匀速下降,此时地面对物体G1的支持力为50N.若用力F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拉动物体G4 ,使G2匀速上升,不计滑轮重力则力G2、F的大小分别为()A . 160N 40NB . 100N 80NC . 200N 80ND . 100N 40N11. (2分)观光潜艇在水面下下潜的过程中,受到的()A .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B . 浮力变大,压强不变C . 浮力变小,压强变小D . 浮力不变,压强变大.12. (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的是()A . 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越好B . 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 .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 . 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13. (2分)(2017·武城模拟) 如图所示的充电鞋垫,利用脚跟起落驱动磁性转子旋转,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就能给鞋面上的充电电池充电,这种充电鞋垫的工作原理是()A . 电磁感应现象B . 电流的磁效应C .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D . 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14. (2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鄂州市2017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13.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

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示含义为静止鸣笛,禁鸣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有人耳处减弱,故A不合题意;在道路旁设置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B不合题意;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C不合题意;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14.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C.家用轿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0.1kW D.初中物理课本的长为27dm【答案】B考点:质量的估测;温度;功率的概念;长度的估测15.2017年5月16日,ofo共享单车2万辆投放鄂州,极大地便利了鄂州市民的出行。

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

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反射白光,黑色部分吸收光C.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答案】B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物体的颜色16.2017年6月3日上午,我市举办了生态鄂州—环洋澜湖健步走活动。

已知路线全长6km,其中湖面栈桥长1km。

通过栈桥时,小丹和小蓝并肩同行,前一半路程以3m/s的速度慢跑,后一半路程以2m/s的速度快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栈桥时小丹和小蓝之间相对静止B.小丹和小蓝在湖面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小丹和小蓝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小丹和小蓝通过栈桥的平均速度是2.5m/s【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小丹和小蓝并肩同行,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故A正确;小丹和小蓝在湖面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不正确;小丹和小蓝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不正确;前一半路程以3m/s的速度慢跑,所用时间t1=3m/3m/s=1s;后一半路程以2m/s的速度快走,所用时间t2=3m/2m/s=1.5s,通过栈桥的平均速度是:v=s/t=6m/2.5s=2.4m/s,D错误,故选A。

考点:参照物,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均速度17.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都包含有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包子时看到的腾腾热气是汽化现象B.红烧排骨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番茄炒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番茄和蛋的内能增加D.煲鸡汤时,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答案】B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沸腾及沸腾条件;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的运动18.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象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故A错误;该物质从10min开始熔化,第15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不正确;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冰的质量将变大,故C正确;图乙中,冰水混合物不断的向外释放热量,内能会逐渐减少,故D错误,故选C。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19.鄂州市莲花山风景区是人们休养身心、旅游观光的胜地。

风景区内被誉为“文化的宝库、智慧的海洋”的碑林,现存有融汇了古今中外文化精粹的碑石一万多块,堪称世界之最。

如图,是在一块碑石上拍摄的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雕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爱因斯坦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B.刻刀的刀刃做得比较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C.刻刀要在碑石上雕刻出文字和图案,必须克服分子间的引力D.雕刻过程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答案】A考点:物理学方法;力的概念;增大压强的方法;20.如图所示的四件物品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孔明灯在上升过程中,只受到浮力的作用B.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利用了磁体受地磁场的作用C.紫砂壶属于连通器D.正在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孔明灯在上升过程中,不但受到重力而且受到浮力的作用,故A错误;地磁场能对地球附近的磁体产生磁力,所以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受地磁场的作用,故B正确;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上端开口,底部相互连通,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故C正确;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故D 正确,故选A。

考点:地磁场;连通器原理;浮力的利用;声音的产生21.到野外郊游时,小明和爸爸喜欢钓鱼。

鱼上钩后,小明感觉鱼在水中时很轻,拉出水面后“变重”,在把鱼逐渐拉出水面的过程中,鱼受到的A.浮力增大,鱼竿是省力杠杆B.重力增大,鱼竿是省力杠杆C.浮力减小,鱼竿是费力杠杆D.重力减小,鱼竿是费力杠杆【答案】C考点:阿基米德原理;杠杆的分类22.下列生活实例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有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小车在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有力、在力的方向上有距离,对小车做了功;物体在绳子的拉力下升高,有力、在力的方向上有距离,力对物体做了功;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在提滑板的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搬而未起,只有力而没有距离,不做功;可见,做功的是甲图和丙图,没有做功的是乙图和丁图,故选B。

考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23.新型公交车后门左右扶杆上各装有一个相当于开关的按钮,当乘客按下任一个按钮时,铃声响起,提醒司机有乘客要下车。

下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乘客按下任一按钮,铃声都会响起,说明这两个开关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且电铃位于干路上,由图示电路图可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电路图设计24.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些情况:(1)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2)插头中的两个线头相碰; (3)电路中增加了大功率的用电器;(4)户外输电线绝缘皮损坏。

在上述情况中,可能引起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的是A.(1)和(2) B.(2)和(3) C.(2)和(4) D.(1)和(4)【答案】B考点: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25.如图是一种磁悬浮地球仪的示意图,底座里面有一个电磁铁,可使内部有磁体的地球仪悬浮在空中。

下列有关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想取下地球仪,应先切断电源B.这种装置是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C.换用一个质量较大的地球仪仍然要悬浮在空中,地球仪受到的磁力大小不变D.换用一个质量较大的地球仪仍然要悬浮在空中,且距离不变,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就可以了【答案】B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6.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图,电源电压保持3V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10Ω1A”。

实验中,先在a、b两点间接入5Ω的电阻,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读出并记录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接着需要更换a、b间的电阻再进行两次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进行,应选择下列的哪两个电阻A.10Ω和40Ω B.20Ω和30Ω C. 10Ω和20Ω D.30Ω和40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 =U-U R =3V-2V=1V,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滑/R=U滑/I/U R/I=U滑/U R=1V/2V=1/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10Ω时,定值电阻的最大阻值:R max =2R滑max =2×10Ω=20Ω,即定值电阻的最大阻值不能超过20Ω,则a,b间换接的电阻阻值应为10Ω、20Ω,故选C。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27.电阻触摸屏在笔记本电脑及手机等设备上已普遍使用,当手指在触摸屏表面施以一定的压力时,触摸屏通过分别识别触摸点的水平与竖直位置,从而确定触摸的位置。

以竖直方向为例,触摸屏相当于一根电阻丝,触摸时,触摸点P将电阻丝分为上下两部分,设上部分电阻为R1,下部分电阻为R2,结构可等效为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

当触摸点在竖直方向移动时,若测得R2两端电压增大,则可知R2阻值以及触摸点P到屏下端的距离将分别A.增大减小 B.增大增大 C.减小增大 D.不变减小【答案】B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28.2017年4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首艘航空母舰出坞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母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专家推测首艘国产航母标准排水量是55000吨,满载排水量是67000吨,则该航母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

如图甲所示为某艘航母的一架舰载机正飞离航母的情景,则它起飞离开甲板的一瞬间,航母受到的浮力减小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舰载机的重力;舰载机能够升空是因为它在甲板上运动时,机翼下表面比上表面的空气流速______,压强______,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

如图乙所示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气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内达到起飞速度,牵引索绕过两个定滑轮与活塞相连,该装置工作时将蒸气的_______能转化为舰载机的________能。

【答案】6.7×108等于小大内机械【解析】试题分析: m排满载 =67000t=6.7×107 kg,F浮1 =G排满载 =m排满载 g=6.7×107 kg×10N/kg=6.7×108 N;∵舰载机群飞离后,航母仍漂浮,但自重G减小,∴F浮′=G′,∴航母所受浮力减小,航母受到的浮力减小量等于该舰载机的重力;舰载机能够升空是因为它在甲板上运动时,机翼下表面比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根据航母上简化的蒸气弹射装置,该装置工作时将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舰载机的机械能。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29.我国是第一个宣布成功实现对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可燃冰能直接点燃,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1 m3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出164 m3的天然气。

根据以上信息可知,可燃冰是_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若1 m3的可燃冰产生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可将__________kg水从0℃升高到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