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阅读整理
卜算子 咏梅诗歌阅读附答案

卜算子咏梅诗歌阅读附答案阅读《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俏也不争春,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待到山花烂漫时,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2分)[答]1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
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分)[答]参考答案: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
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
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
(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
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
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
(4)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答]凌寒傲雪,报春却不争春。
阅读练习二:1、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拟人等,请分别写出例句。
2、说说你对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词的理解。
3、这首词的韵脚字是哪些?4、写出两三句咏梅的诗句。
答案1、对偶: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卜算子咏梅》阅读题答案

《卜算子咏梅》阅读题答案阅读《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俏也不争春,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待到山花烂漫时,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2分)[答]1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
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分)[答]参考答案: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
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
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
(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咏物诗词《卜算子·咏梅》阅读

咏物诗词《卜算子·咏梅》阅读卜算子·咏梅近代: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仅仅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注释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鉴赏该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
写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
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
因为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表明了创作契机。
“陆游咏梅之词,全篇重一个“愁”字,毛泽东的咏梅词重点却在最后一字——“笑”。
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两位作者经受的磨难,以及不同的面对和心境。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
“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文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
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
“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但描绘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以及不畏严寒的性格特点。
陆游卜算子咏梅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陆游卜算子咏梅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陆游卜算子咏梅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卜算子咏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陆游卜算子咏梅文言文...《卜算子咏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陆游卜算子咏梅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文言文阅读题阅读练习一: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处境,下阕写梅花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阅读练习二:⑴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⑵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阅读练习三: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3、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4、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陆游卜算子咏梅文言文阅读题答案阅读练习一:1、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2、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意思对即可)阅读练习二:(1)寂寞、苦闷、凄清(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2)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2分)阅读练习三:1、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
2、性格孤高,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3、(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
(正面描写)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
卜算子咏梅阅读附答案

卜算子咏梅阅读附答案
【原文】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孤单开无主②。
已是傍晚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心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
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辈子志在恢复中原,却受人排斥,晚年隐居山野,但始终保持高昂的爱国热忱,此词可以看作是他身世的缩影。
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遇。
④一任:听凭。
⑤零落:凋谢。
)
【问题】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营建了一种凄清落漠的意境?(1分)
(2)词的下阕最后一句从来为人称道,请结合注释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参考答案】
(1)(1分)断桥、傍晚、风雨
(2)(3分)以梅自喻,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慢慢失去了斗志,但即便如斯也不会趋炎附势,仍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卜算子·咏梅阅读练习及答案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
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
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
(4)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答]凌寒傲雪,报春却不争春。
二:1、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拟人等,请分别写出例句。
2、说说你对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词的理解。
3、这首词的韵脚字是哪些?4、写出两三句咏梅的诗句。
答案1、对偶: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夸张:已是悬崖百丈冰。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古诗词阅读理解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写梅花和谐美好的处境,下阕写梅花高洁坚贞的品格精神。
B.“已是黄昏独自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梅花虽身处荒僻之境,仍傲然绽放。
C.末句是反衬手法。
梅花凋落于地被碾成尘埃,仍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D.这首词虽在咏梅,实则正是诗人自己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2.“无主”包含哪些意思?请简述。
答案及解析:
1.A
2.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欣赏,只能孤芳自赏,孤苦无依。
【解析】
1.A项,“上片写梅花和谐美好的处境”错误,这首词上片写梅花悲凉的处境。
2.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对诗句的理解。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一句的意思是“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无主”的字面意思是无人过问。
结合全词来看,词的上阕集中写了梅花无人照管、无人欣赏的
困难处境;下阙写梅花孤芳自赏、孤苦无依的状态。
因此“无主”又指梅花无人欣赏,只能孤芳自赏,孤苦无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
2.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性格孤高,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3.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
(正面描写)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
(环境烘托)作者处境:仕途坎坷,屡受挫折。
)
4“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
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5.试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
(4分)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1)含义:都是指自然界的风雨(1分),陆游笔下的“风雨”不仅如此,还象征人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1分)。
(意思接近即可)
(2)作用:都起到了烘云托月或反衬的作用(1分),但烘托的内容不同: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屋漏偏逢连夜雨”烘托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1分)。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首词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有哪些相同之处?(分点扼要叙述)
共同之处:①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②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③都赞颂梅花始终不变的高尚品格;④两位诗人都以梅花自比,两首诗都运用了象征、陪衬、拟人的手法。
2.这首词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有哪些不同之处?(分点扼要叙述)①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的、饱受摧残的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②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
毛词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词低沉孤高。
3.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第一首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的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
第二首“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
4.最能显示出两位诗人思想境界的词句分别是
陆词“零落成混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次萧冰崖梅花韵
宋·赵希桐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两文都写出了梅花的什么品质?(3分)凌寒独放(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开放),高洁(或:洁身自好),孤傲(或:孤远)。
(3分,各1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赵诗的三四两句欲扬反抑,写得意味深长。
请作简要赏析。
(3分)
如果牡丹花开得比梅花早,还有谁会顶着风雪去欣赏梅花呢?从字面上来看,诗人似乎是在贬低梅花,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
所以诗人实际上是在赞美: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受到人们的青睐。
(3分。
意思符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