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公开课虞美人教案

合集下载

《虞美人》教学设计(精选7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精选7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精选7篇)《虞美人》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虞美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词“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一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三组对比,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本文艺术特色教学方法:诵读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李煜,这首词就是《虞美人》。

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二单元的诗歌,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从中你都学到了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生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当然,仅有这些方法,我们还不能很好的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今天我就将带领大家运用你们所掌握的这些方法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等方法去学习李煜写的《虞美人》。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王昭君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形象- 理解《虞美人》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研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王昭君《虞美人》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课堂展示素材,如图片、音频等- 课堂活动准备,如讨论问题、小组活动等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向学生介绍王昭君以及她在历史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分析诗歌- 分发王昭君的《虞美人》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

-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探索创作背景- 讲解《虞美人》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心境、历史背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4. 学生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诗歌的思考和理解。

- 在小组中进行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和尊重不同的观点。

5. 综合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的诗歌创作或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诗歌的魅力,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6. 总结和评价- 总结本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表达对于诗歌的思考和感受。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课堂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不同诗歌作品和诗人,进一步扩展对古典文学的了解和感悟。

-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诗歌创作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王昭君《虞美人》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相关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

【新版】2021年虞美人教案四篇

【新版】2021年虞美人教案四篇

2021年虞美人教案四篇虞美人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能力目标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思路: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品味鉴赏:1、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概括全文的情感2、追寻愁因:(为什么)了解李煜3、愁情表达:(怎么样/方法技巧)1)品味意象2)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小结:二、联想比较:1)都是东流水,试比较《虞美人》的结句与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绝命词,《垓下歌》与《虞美人》的风格有何不同三、“愁”句集锦: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4、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四、迁移运用:1、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片段练习: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附页:一、关于李煜:1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臼。

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二、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虞美人》(教案)dfxue(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案)dfxue(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虞美人》的诗意及背景;(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虞美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2)学会珍惜当下,追求真善美;(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2)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3)《虞美人》的背景及意义。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对诗歌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虞美人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美;(2)简介诗人李清照,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虞美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花开花落”、“月亮升起”等;(2)解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2)引导学生珍惜当下,追求真善美。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虞美人》的诗意、意象、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强调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

五、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虞美人》;2. 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调查了解其他诗人创作的关于“美人”的诗篇,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情况。

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背景介绍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高一必修的古诗文内容设计而成,主要介绍虞美人这首诗的文学背景和写作特点,同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可以:1.了解虞美人这首诗的文学背景,掌握其诗意和抒情特点。

2.理解“意难平”、“色难裁”等富有意象性的表述,提高对诗歌的理解水平。

3.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加强对古诗文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虞美人这首诗的背景介绍虞美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抒情诗歌,描写了诗人与美女虞美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激烈的情感和对虞美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被誉为唐代五十大爱情诗之一。

2. 虞美人这首诗的文学鉴赏虞美人这首诗用诗意深沉、富有意象的表达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女虞美人的追忆之情。

其中,“意难平”、“色难裁”、“冰簟银床梦不成”等表述,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且为诗歌增添了强烈的感染力和美感。

3. 虞美人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虞美人这首诗具有富有感染力的抒情特点,表现了作者对虞美人追忆之情的真挚和深刻。

它也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色,交融着儒、道、佛、性、情的文化思想,既有浓郁的情感表达,又不乏理性思考和人生感悟。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重点采用积极探究和互动式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们观看诗歌解读视频、阅读诗歌文本,通过讨论和互动探究,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虞美人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及特点,首先需要通过图像展示等方式,搭建文学背景脉络,引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好奇心理,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引导阅读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提供虞美人这首诗的文本,并辅以专业的研读解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诗歌的意象特点和情感内涵。

3.诗歌鉴赏通过老师提问和学生思考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挖掘虞美人这首诗的表现力,从而促进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深入理解。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虞美人》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虞美人》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以诵读为主来品读词;体会词的音韵美;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

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二、简介作者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

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三、配乐朗诵: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四、集体朗诵五、品味诗歌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春花秋月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头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虞美人》(教案)dfxue(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案)dfxue(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虞美人》;(2)理解《虞美人》的创作背景、意义和艺术特色;(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4)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虞美人》;(2)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感受诗中的美;(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诗人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体会其情感世界;(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3)学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培养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虞美人》;(2)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3)掌握诗词欣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2)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虞美人》,感受诗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诗的前后背景,理解诗的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感受诗中的美;(2)分析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人的情感;(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虞美人》;2. 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赏析文章;3. 推荐一首类似的诗词,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虞美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板书课题)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三、研习《虞美人》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动《虞美人》教案【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2、赏析重点词句,能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一、【导入新课】上课前先播放《几多愁》令人荡气回肠,词作者----是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

“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

”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

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

后世称其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请问这个人是谁?幻灯片二、初读、整体感知1、【初读诗歌】自主诵读三遍诵读要求①音读字准字音,读出节奏,找出韵脚。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意读首先结合注释梳理内容和形式。

绝命诗,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解释:①了②不堪③雕栏玉砌④朱颜⑤君⑥恰③情读字字含情,句句融情,达到共鸣共振。

2、【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文中的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诵读提示】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做到眼中有形象,心中有悲情。

3、全班齐读----学生范读、点评【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三、细读鉴赏重点词句,质疑释疑,合作探究自己完成下面的内容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修正、完善,推荐在班级展示【探究点1】第一二句:春花秋月何时了?住事知多少。

原是代表美好的事物的“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希望它早点结束呢?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明确:1、无心欣赏---- A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眼前美景勾起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回忆,自然伤感悲痛。

B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觉得厌烦-----李煜虽违命侯,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

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厌烦。

所以,巴望它早些消逝,完结。

2、借美景写悲情,手法:乐景衬哀情3、往事---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帝王尊荣等.精神层面: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探究点2】第三四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又”““小””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本词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具备什么特殊含义?试举出带“月”的诗词名句。

明确:1、“小”突出囚居环境的压抑拘束。

反衬“雕栏玉砌”。

囚居的小楼昨夜又吹来了东风,预示着有一个难熬的春天到了。

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境遇。

故国已经不在了,皇帝的身份也已经不在了。

故国凝聚了自己人生的荣耀和梦幻。

2、“又”点出夜夜难眠和季节轮换,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时光飞逝,复国何年?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3、月:思念故乡、怀念亲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长亭、柳”:惜别,不舍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杨柳岸晓风残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长亭更短亭李白“莲、梅”:高洁的品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探究点3】第五六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朱颜”是何意?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体会“改”字中所蕴含的词人的情感。

明确:1、“应犹在”有揣测之意,“依然在”则是肯定判断。

词人囚居汴京小楼,与外界隔绝,因此只能揣测。

2、“朱颜”: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3、改变:朱颜(江山易主,词人憔悴)地位(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改”表达出物是人非之痛,国破家亡之愁。

【探究点4】第七八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千古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设问、夸张、比喻。

比喻、把无形的愁思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生动感人。

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滔滔不绝,无穷无尽。

表现李煜愁之深,愁之浓。

3、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引人深省。

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其它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古代以水、以丝、以雨、以柳、以山、以风等喻愁,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愁”情飞扬,可见“愁”是可知可感,可触可摸,千姿百态的。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探究点5】李煜的愁有哪些?综合全词,词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些愁情的?——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比喻,设问等艺术手法抒发了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物是人非之痛的情感真挚。

【课文小结】李煜的这首词发自内心,字字浸血。

既抒发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又流露出了词人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哀叹命运等人类所共鸣的情绪,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南唐灭亡后,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天上人间”的巨大落差在他敏感懦弱的心灵上留下巨大的创伤。

所以其后期的词作字字血泪、悲恨激楚、感慨深重。

【华章感读,当堂成诵】【拓展阅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四、【灵活应用】(练、评)鉴赏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分析本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情景交融,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深秋季节、缺月如钩、俯视庭院、几片梧桐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渲染出一种凄凉寂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思乡的孤寂、凄苦之情和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感。

——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绪比喻为具体的丝线,千丝万缕的“离愁”是“剪不断,理还乱”,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词人满腹愁苦、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五、【夯实基础】(检、改)1、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和辛弃疾。

2、虞美人是词牌还是题目?它是一首词必须有的吗?词牌,是。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

”等等。

回顾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其它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