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7课《虞美人》。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虞美人的认识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和象征意义。

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虞美人的特点运用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虞美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虞美人的生长过程和花型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对虞美人的基本认识。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将虞美人的特点运用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引导学生掌握创作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将所学的虞美人特点表现出来。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虞美人生长过程花型特点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虞美人的生长过程。

答案:虞美人从种子发芽,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开出美丽的花朵,然后结出果实,种子成熟。

2. 请学生举例说明虞美人的花型特点。

答案:虞美人的花型呈漏斗状,有五个花瓣,花瓣边缘有锯齿状,花色鲜艳,有红、粉、白等多种颜色。

3. 请学生谈谈虞美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虞美人象征着美丽、坚强和勇敢,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比喻女性的美丽和坚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和象征意义,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概括和创作能力。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王昭君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形象- 理解《虞美人》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研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王昭君《虞美人》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课堂展示素材,如图片、音频等- 课堂活动准备,如讨论问题、小组活动等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向学生介绍王昭君以及她在历史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分析诗歌- 分发王昭君的《虞美人》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

-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探索创作背景- 讲解《虞美人》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心境、历史背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4. 学生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诗歌的思考和理解。

- 在小组中进行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和尊重不同的观点。

5. 综合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的诗歌创作或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诗歌的魅力,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6. 总结和评价- 总结本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表达对于诗歌的思考和感受。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课堂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不同诗歌作品和诗人,进一步扩展对古典文学的了解和感悟。

-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诗歌创作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王昭君《虞美人》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相关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

(2024年)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品)x

(2024年)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品)x

学生参与度与反馈
学生们在本次课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参 与度和积极性,但在部分实践环节中 ,仍有少数学生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 题。在未来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 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同时,也应鼓励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 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2024/3/26
22
2024/3/26
壤。
古代女性地位
通过虞美人的故事,可以进一步 探讨古代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 地位以及她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
境。
忠贞与爱情观念
虞美人作为忠贞烈女的代表,她 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对于忠贞与爱 情观念的重视,同时也引发了对
于这些观念的现代思考。
2024/3/26
12
与《虞美人》相关的其他作品欣赏
2024/3/26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 等奖教案(精品)x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课程总结与反思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3/26
3
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 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
《长恨歌》
同为描写唐朝宫廷生活的作品,《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 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可以与《虞美人》进行对比欣赏。
《琵琶行》
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和身世之悲 ,其中对于音乐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与《虞美人》有异曲 同工之妙。
《桃花扇》
孔尚任的《桃花扇》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展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历史,其中对于忠贞与爱情的探 讨与《虞美人》有相似之处。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课题:诗词欣赏——XXX《虞美人》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把握重点字词,疏通诗词大意,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能够从XXX 身上看古代多情帝王之成败,明白不可玩物丧志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XXX和XXX的爱情悲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诗词欣赏。

二、朗诵环节1)听配乐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情感。

2)指导学生齐读,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三、欣赏诗词引入:请问同学们,哪一句是作者直抒胸臆,抒发他感情的句子?学生回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XXX为什么有着无限悲愁。

1)今昔对比春花秋月”——“往事”在“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中,春花秋月为美好事物,但XXX为何追问它“何时了”?通过学生自主梳理,明确“春花秋月”提醒XXX被囚禁于此的日子永无终结。

接着,我们探讨XXX回忆的“往事”中,可能会有哪些事?明确帝王生活、享乐生活、开城投降、破家亡的痛苦。

过渡:XXX期望春花秋月了结,然而,时间有没有终结呢?学生回答:没有。

过渡:小楼上夜里吹来的一阵东风告诉他,又一年春天来了。

这个“又”字,告诉XXX“春花秋月”并没有如他所愿。

小楼”——“故国”在“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找出诗歌意象,明确小楼、东风、故国、明月的含义。

故国是指坐拥南唐的君王,小楼是指囚禁于小楼之上的阶下囚。

如此“天上人间”的变化,让XXX不堪回首故国。

雕栏玉砌”——“XXX改”通过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XXX改。

”与《长恨歌》中的“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进行对比,明确玄宗亲眼所见,再回故国,而XXX凭栏远望,只是想象。

最后,我们可以从中明白“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XXX的诗词,感受他的悲愁,同时也明白了古代多情帝王之成败,不可玩物丧志的道理。

2024版年度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024版年度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拓展延伸教材资源
02
通过引入相关文学作品、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丰富教学内
容,拓宽学生视野。
探讨教材资源的创新应用
03
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续写、评论等,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6
多媒体资源运用技巧展示
2024/2/3
精选多媒体资源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 体资源。
10
03 学生特点分析及 应对策略
2024/2/3
11
学生年龄段和认知水平分析
学生年龄段
本课程面向的是初中生,年龄在 12-15岁之间。
认知水平分析
此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 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进行 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对于抽
象概念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
学习风格差异
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 有的学生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学
注意事项
在分层分类指导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同时,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4
04 资源整合与利用 方案
2024/2/315教材资源挖掘及拓展延伸途径探讨
2024/2/3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01
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梳理知识点和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氛围活跃
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见 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24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提
部分内容难度偏大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来说,部分内容理解起 来有一定困难。建议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 差异化教学。
2024/2/3
学生参与度不均
部分学生表现积极,但 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 高。建议通过小组合作、 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全 体学生的参与度。

最新-《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

最新-《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虞美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

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虞美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虞美人这首词的作者李煜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理解虞美人词中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帮助学生掌握诵读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虞美人。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愁绪和情感。

(2)体会李煜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李煜作为亡国之君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把握词中运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词句含义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相关的诗词朗诵、音乐、绘画等作品,加深对词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展示一幅描绘古代宫廷的画面,然后提问:“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样的音乐,会想到什么呢?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帝王,他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诗词却流传千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虞美人。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李煜的生平,重点突出他从帝王到囚徒的巨大身份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对他创作的影响。

2、讲述虞美人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即李煜在亡国后被囚禁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

(三)诵读感知1、教师示范诵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3、请几位学生诵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再进行点评。

(四)词句赏析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们结束?(2)引导学生理解:对于亡国之君李煜来说,这些美好的景象只会勾起他对过去繁华生活的回忆,而如今身处囚禁之中,这种回忆更加痛苦,所以他希望这一切都能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位“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是作为一代词人,他无疑是位成功的词人,他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词前期: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

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沉郁苍凉。

三、整体把握(诵读)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

请两位同学(一男一女)朗诵此词,请别的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做出评价。

2、师: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体: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明——中——
向——东——流——
3、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学生自由读。

5、学习小组读。

6、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7、生齐读诗歌
(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分析鉴赏(品读)
(一)、师:刚才大家诵读了此词,已经基本领悟到作者的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个词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词眼:愁
(二)、合作探究1:
李煜有哪些“愁”?
往事之叹
“愁”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合作探究2(采用分组协作的形式):
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
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

(三)、展示交流:
1、品读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
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
朱颜、一江春水
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
故国月明图一江春水图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故国之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亡国之痛(反衬)
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往事之叹
2、品读关键词句
(1)又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2)改
改:朱颜、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
——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3)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

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拓展: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愁的无绪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愁的多、纷烦、绵长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3、品读手法
①对比(宇宙永恒有常)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人生短暂无常)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物是(自然永恒)----景
虚写: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人非(人生无常)-----情
(要求学生再次朗读全词)
(四)、课堂小结
1、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生之祸。

这首词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

2、归纳鉴赏古诗词方法
诵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品读以意逆志置身诗境
意象关键词句手法 -------感情
五、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思考讨论: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词中有那些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六、课堂总结:
1、小结:关于李煜的词我们就讲这些,最后我要用这两句话结束今天的课: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法国诗人缪塞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王国维
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李煜的伟大就在于他是用血和泪铸就了伟大的诗篇。

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感情地齐背全词。

2、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屏幕播放演唱的MTV。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3、学生背诵全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
七、课后练笔:
必做题: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

要求:
1、体裁不限,可韵文也可散文,也可填词作曲。

2、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选做题:针对李煜的“愁”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要求:1、观点鲜明。

2、分析有理。

3、不少于1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